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模拟考场六
1.你是一名乡镇工作人员,现需在一次会议上代表本乡镇发言。请你以“农民增收”、“环境保护”其中一个为主题,发表一段讲话,时间三分钟。
2.农民工和外地汽车进北京需要准入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3.某次旅游中,导游对当地的人文概况不甚了解,对此,请你向该导游提一些建议。
4.请你解析“发展经济和环境以及文物保护”的关系。
5.农民种地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一种方式:先浇一段时间地,之后让它旱几天。请你说说其中的哲理。
【参考答案】
1.我选择“环境保护”为主题。
各位与会领导、同事:
大家好!
我代表我乡(镇)发言的题目是“环境保护,从建设绿色××乡(镇)做起”。近些年,环境问题愈来愈突出地显现出来,诸如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等问题频频出现。人类在迎来了智慧经济的时代后,也开始面临凸显的生态危机,改善生态环境被提上了日程。
目前,在全社会都处于积极响应“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行动中,我乡(镇)也不甘落后,作为社会基层单元,切实开展工作。结合我乡(镇)自然风景独特、土特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实际,我们确立了“建设绿色××乡镇”的发展目标。这个“绿色”旨意体现在两大方面。其一,利用我乡(镇)独特的地貌民俗搞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建设主要立足于维持我乡(镇)地貌景观原貌,积极构建自然山水园林。其二,在此基础上并建当地人文景观文化体系,以达到自然、人文兼备,真正实现“绿色人居”,在环境保护的“自然保护”与“人居生活环境保护”两个层面上,做出有效行动。
以上目标是我们结合当前社会发展实际并进行了充分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可行性。整个目标建设的资金以及预期收效等其他问题,由于时间有限,不再赘述。如有需要,请各位领导及同事检视我们的专项报告。我的发言就此结束,欢迎大家会后提出建议、问题,我乡(镇)将与众位积极商讨并进行有效解答。
2.关于“农民工和外地汽车进北京需要准入证”的问题,我觉得是有其合理性的。这项政策,作为北京市民,当然容易接受;而对于作为政策对象的农民工和外地汽车司机可能接受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样一来,政策执行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声音,在所难免。
面对以上问题,我觉得推行政策当属必然,但是最起码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政府要对为何实行“准入证”制度给予详细的明示,说明推行的必要性。比如,首都北京作为政治之都,必然要求提供极高的安全保障,等等。第二,要对政策涉及的对象给予必要的关注。这一关注,应来源于多方面。比如,要使他们明确政策的施行并非针对个体,而是出于保障北京政治环境的客观要求。再如,这项政策也并非地方保护行为。又如,对农民工及外地来京车辆给予必要的政策便利,等等。
政策施行过程中,如果对以上问题给予必要的重视,我认为将会大大减小推行阻碍,使这项政策为更广泛的人所理解。
3.首先,对于该导游给予必要的理解。“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时间、精力有限,导游也不可能通晓各地人文概况。
其次,在向该导游表示理解的基础上,我会酌情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可以向熟悉的人讨教。此种讨教可以有两种方式:其一,如果司机、地接(也可能是全陪,一般旅游团中不会仅有一个导游,往往会有一个随团、一个地接)或者游客中有当地人或者比较熟悉当地人文的人,导游完全可以将话语权以适当的方式转承给此人,既可以给此人提供展示的舞台,更多的交流结友的机会,又可以顺势解决自己棘手的问题,方便自己进一步学习。其二,利用一切有限的闲暇时间,向当地人请教,随时请教,随时讲解。第二,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讲解重点。该导游对于当地的人文概况不了解,就可以合理规避此话题,从自己擅长的方面进行讲解,比如,可以讲解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等等。在讲解自己擅长的话题时,还可以做必要的延伸讲解。用这种方法转移游客的兴趣,使他们不再集中关注导游讲解得是否全面,而是集中于导游热力四射的情绪渲染和精彩故事。除以上两点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比如做游戏、谈话聊天等等,根本的解决思路就是以各种可行的方式“扬长避短”。
4.三者之间是一种共同和谐发展的关系,并不矛盾。我将它们之间的关系解读为“发展经济是基础,环境保护是保障,文物保护是具体的必要措施”。
根据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起决定作用,其方法论则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应用于社会发展,经济的基础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发展经济仍然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基础。现阶段,我们主要是以知识经济、智慧经济为发展模式。
智慧经济是指凭借人类的智慧进行生产的经济,它表现为经济上各种要素(资金、劳动者、能源、技术)、各个领域(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各个主体(国家、企业或厂商、家庭或个人)之间的最佳结合,进而实现经济与环境、能源、社会的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代内之间和代际之间、群体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和公正。因此,智慧经济也是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典型形态。这就决定了智慧经济的一大特征,即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这要求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反之,智慧经济呼唤并要求对于环境的保护。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种错误的发展模式,经济发展要求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经济发展的保障。
文物保护,事实上是环境保护的一个方面,一个具体措施。它属于人文资源环境,是环境保护的人文举措,同样是不可忽略的。
综上而言,此三者应同行于当今社会形态之下,明辨关系、妥善发展、缺一不可。
5.我认为这一农业种植中的灌溉理念可以体现这样的哲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与“需要体现价值”。
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哲理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在量的积累的过程中要遵循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质变。不可以只重视量的积累而忽略质的飞跃,这样就会导致事物的“庸俗进化”。本题中,农民“先浇一段时间地”的过程,目的在于给予田地充足的水分,可以视为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当田地中的水分达到一定的程度,农民就会停止灌溉,让田地旱几日,这一过程中,田地中的庄稼就会凭借土地中储存的充足的水分来完成生长,即质的飞跃。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味地浇灌而没有所谓的“旱几日”,就会造成田地庄稼单纯依赖水分疯狂地生长而不利于果实的形成,即农家话“疯秧”。“疯秧”就是哲学上所谓“庸俗进化”。
“需要体现价值”,是一个生活中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只有被需要的东西才最有价值,因此也才会更加为人所珍惜。农民在田地干旱几日后再给水灌溉,长此以往,庄稼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利用有限的水分加速完成生长,还可以适应多变的自然环境,增强抗旱能力。于是,庄稼被农民培养得开始明白水分的价值,懂得了“珍惜”。当人们再度对这一农田灌溉经验进行思考的时候,就自然可以参悟其中蕴含的哲理。
模拟考场七
1.请你代表××建设系统职工,为“我为××添光彩”活动做一个发言。
2.现在农业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在校生参与农田活动越来越少,很多大学生连韭菜、麦苗等都不认识。有人认为:这样不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乡镇领导干部。对此,你怎么看?
3.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今天,有人说“知识不是力量”,谈谈你的理解。
4.“年轻人有很好的创新意识,但浮躁、不踏实,缺乏稳重。”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5.你的工作需要你和你的一个同事合作,但你的这位合作的同事积极性并不高,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1.各位与会领导、同事:
大家好!
我是一名瓦工,在这里代表××建设系统职工为“我为××添光彩”活动做发言,我感到十分荣幸。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扬‘泥瓦’精神 夯实基础工程——我为××添光彩”。
之所以以这样的题目来做发言,是基于我对本职工作的几点认识。作为一名瓦工,我与我的工友们是整个建筑环节上非常微小的部分,人们提及瓦工,就会想到“砌墙铺砖”。的确,这是瓦工最主要的工作。但是,这些看似简单、不起眼的工作,恰恰又是最不简单、尤其重要的。如同“建房先打基”,建筑工程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安全,非但不能忽视、小觑,反而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房子可以不够美观漂亮,却绝对不能不安全。鉴于此,诸如打地基、砌墙铺砖等工作,无论何种工类,都显得至关重要。总而言之,作为建筑系统的任何一名职工,都应该在工作中发扬“泥瓦”精神,甘于充当一砖一瓦,从夯实基础做起,踏踏实实做工作,一砖一瓦垒高台,使出自于我们手中的××的每一座建筑,都牢固无摧,真正实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我的发言结束,谢谢大家!
2.首先,基于以上现实,这样的看法即“不利于培养出优秀的乡镇领导干部”有一定的道理,可以为现阶段我们进行大学教育,尤其是农林专业大学生的教育给予一定的启示。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解放了大批劳动力,农业生产的纯人力劳动逐渐为机器所取代。原本就很少参加农业劳动的大学生们几乎与农业劳动绝缘。另外,以上事实也意味着农村人均生活水平极大提高,形成以上的社会现实也就顺理成章,很多学生不认识韭菜、麦苗也变得无可厚非,可以理解。但是,即使农业机械化水平再高,科技再发达,我们也不应该忘记甚至摈弃事物的原始发展形态。要知道,科技尚有很多未涉及的盲点以及不能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盲点和问题,人类始终要向自然寻求答案。此外,我国“农本”国家的现实也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农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现状,目前对于乡镇领导干部的培养,自学生时代抓起有其必要性。当下农林专业的大学生们,必须具备一定的农林基础知识,包括识别各类农林品种。其他专业的大学生们,也可以作必要的了解。
但是,提出以上看法的人,虽然抓住了一定的道理,也必须注意一个问题,即优秀乡镇干部的培养并非以是否认识“秧苗”来衡量的。这部分人才的培养,仍然是以文化知识、道德素质为基本,故不可仅抓住一个缺点,就加以全盘否定。
3.学习型社会,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学者哈钦斯首先提出的。它的释义,就是以相应的机制和手段促进及保障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社会,其基本特征是形成善于不断学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学习型社会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学习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强烈、更持久、更全面,全社会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应对新的挑战。由此可见,学习型社会是对现代社会发展特征的一种理论描述,这种社会条件下,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因此,我认为,有人提出的“知识不是力量”的看法,即是针对学习型社会条件下“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的这一特征而言的,是对当下“学习型社会”的扭曲理解和错误推断。
众所周知,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认识自然规律,掌握科学知识”的角度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这句话自其产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个真命题,尤其是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不断完善的精神文化等,都得益于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人口素质的提升。当前,知识更新周期的缩短,不仅不是对“知识就是力量”的否定,反而是对这一命题的进一步肯定与印证。正是由于知识的推动,人类不断品尝着基于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带来的累累硕果;知识领域拓宽的同时,也是未知领域不断出现的过程。鉴于此,人们愈发渴望获取新的知识,探索新的未知领域。知识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也才因此产生。所以说,当下社会,持有“知识不是力量”这一观点的人,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好好地理解“学习型社会”的真谛。学习型社会不是对知识的否定,而是更加紧迫的认同,越是进入学习型社会,越是需要借助知识的力量。
4.我认为,“年轻人有很好的创新意识,但浮躁、不踏实,缺乏稳重”,这句话道出了当下很多年轻人的通病。但是,也不是绝对的,还是有一些年轻人杜绝了上述“浮躁、不踏实与缺乏稳重”的毛病,很好地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应该看到,对于存在这些缺点的年轻人,随着岁月流转下个人素质的提升与社会阅历的增加,加之其他人的帮助提点,他们完全有能力摆脱这些不足。这些不足,如得到弥补与改善,不会成为制约个人与社会发展的顽劣祸端。
对于年轻人多有的“很好的创新意识”,年轻人自身、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应该积极加以引导与利用,使创新真正成为属于年轻人的宝贵财富。相反,如果不加引导,任其肆意放大,这份独有的创新意识就会演变为浮躁、不踏实以及缺乏稳重。另一方面,对于作为普遍共性的以上缺点,其他社会主体亦应当主动发挥自身能动性,积极帮助年轻人改正。在帮助改正与完善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年轻人必要的信任。
5.面对这样的问题,我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调动该合作同事的积极性。这就涉及首先要对该同事的性格以及工作风格等方面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比如,如果该同事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对我本人有疏远、不熟悉或是其他一些想法造成的,我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包括人力、物力等),积极与其沟通,彼此交流、加深了解,必要时还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投其所好,诸如搭建共同的兴趣点等。总之,所有的行动,均以建立共同的目标——工作共同体为出发点,以人性认同与团结合作为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的手段。
再如,如果该同事工作积极性不高是由于对此项工作缺少兴趣或没有兴趣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有效地促使其产生兴趣较为困难。我想我会在积极引导其产生兴趣的同时,主动地承担较多的工作,将较为轻松的工作交由同事,这样既不会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又可以有效消灭因该同事厌倦工作又不得不承担大量工作而制造困难的可能,也就不至于形成我们之间的隔阂。具体方法上,诸如我可以经常与其谈一些这项工作如果能够顺利完成,对于他会有哪些切实的利益等。总之,采用预测实际收益的方法帮助其调节心理,以保证工作顺利开展。
模拟考场八
1.领导让你组织一次展览,人数急剧增多,你怎么处理?
2.有人提议要针对“虐待小动物致死”的不良行为立法,追究施虐者的法律责任,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3.社区内三楼的居民养狗,可狗总在一楼门口拉屎,故引起一楼不满,遂与三楼居民沟通,不想两方却因此事打了起来,你作为居委会人员,应如何调解?
4.某市对网上11个QQ群授予了“青年文明号”称号,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1.如果我承接了领导交付的这次组织展览的任务,首先在策划的阶段,我就会预设一下人数增加、超负荷的情况,进而出台相应的应急方案。进行这样的思想预设后,我对于此项组织展览的工作,将会至少出台三个方案。这三个方案分别针对三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方案一,目标人群是展览所能承载的正常人数;方案二,目标人群明显少于展览所能承载的正常人数;方案三,目标人群明显高于展览所能承载的正常人数,即题中所言情况。
方案一、方案二暂略不论。人数急剧增多的情况一旦出现,方采用方案三,关键性步骤如下:(1)规定游客参观展览时间,具体时间可视情况而定。(2)马上补充展览候补引领员,将每一时段的参展游客依引领员的数量分列为参观小组,由各小组引领员带领进行快速、有效、全面的参观。(其他步骤略)
应急方案三的功效性体现在设定时限、分流人员、提高参观频率方面,进而实现短时间内人员的有效流动。多位引领员的设置,不仅分流了游客,而且可以保证游客参观的质量,使其“不虚此行”。相信方案三的预先制订及采用,可以有效应对此展览活动参展人员骤然增多的突发情况。
2.针对“虐待小动物致死”的不良行为立法,追究施虐者的法律责任,对于这一提议,我表示赞同。
目前,我国法律在涉及保障生命权方面,主要是保障人的生命权以及部分珍稀物种,而对于经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小动物则缺乏立法保护。这是造成当前小动物受虐致死事件增多的一个客观原因。没有专门的法律约束,使得一些丧失爱心的施虐者可以肆无忌惮地施虐。尽管法律并不是保护小动物不被虐待致死的主要手段,但是如果可以有法可依,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发挥作用。
我支持针对这一行为立法并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小动物如同珍稀物种甚至人类本身一样,是鲜活的生命,应该具有维系生存的权利。这种生命权应该一样是不可以被人以不正当的方式随意剥夺的。第二,与珍稀物种相比,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小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是人类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界中的朋友。人类对于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深化与升华,很大程度上源自于这些身边的小动物。也就是说,正是这些“身边的朋友”,无私地启迪着人类不断认识自然、探秘自然,也正是它们实现了人与自然的真正接触。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施虐于动物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自身的无情戕害。第三,迄今为止,法律仍然是当前惩戒一切不良行为最为有效的武器,这是由法律自身的特征以及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此外,法律还可以依据不良行为本身性质恶劣的程度以及造成的后果,加以灵活的度量与定性。因此,如果该行为可以诉诸于法律,“虐待动物”的现象必将会有所改观。
通过以上对社会现状及立法原因的分析,我认为这项立法应该是必须且紧迫的。但是,如果有可能立法,还要清楚地把握法律执行的度,针对不同的虐待行为,给予不同的法律惩戒。
3.如果我是居委会人员,对于此事,总的处理原则是:息事宁人、分头劝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总体调解。
具体做法是:首先,平静双方情绪,规劝各自返家消气。其次,分头谈话,进行劝解。比如,劝说三楼养狗的居民。我要首先表明自己也是一个爱狗之人,建立起与对方的融洽关系。进而可谈及对方也是有身份之人,如果换成是一般居民,恐怕即使不住在一楼,也不会喜欢一进楼门就看见狗屎。然后,我会接着赞扬三楼养狗的户主,即使养狗家里面也依然井井有条、非常干净,想必定是位“尊者”,又何必为些“狗屎”玷染了自家身份呢?其实只要对狗加以适当约束,将它带到无人的草坪或是其他方便的地方如厕,不用多长时间,聪明的狗就会自己养成习惯。你再让它去楼门口拉屎,它都不会去了。这样,您的身份与邻里关系两不失,岂不是绝佳的好事?另如,对于一楼的居民,我会告之,通过与三楼居民进行沟通,发现他们一家对于因为狗给你们带来的困扰本就有所歉意,可能是因为你们双方彼此间沟通的问题,才造成了不必要的误解,引来了一场争端。所以,现在他们希望我能代为出面,向你们一家表示歉意,并保证以后这类事情不会再发生了,因为他们也不喜欢这样。最后,我会用调侃的方式,请双方家庭派出代表作为行政专员,见面沟通,以证明我说话的真伪。相信在这种轻松氛围下,双方家庭会互相尊敬、握手言和。我也会借此表明自己代表居委会的一点希望,即希望双方家庭此番误会化解后,能够成为本街道营建和睦邻里关系的代表家庭,闲暇之余,可以以身作则、大力支持我们工作,共同创建美好社区。
以上就是我的调解方式,请各位考官指正。
4.我认为某市对网上11个QQ群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的做法很有创意,是政府有效治理网络文明的一个有效手段,体现了某市政府施政手段的灵活性、时代性与创新性。
当今社会,处于网络信息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进行沟通交流与获取信息的必备工具。因此,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的政府也应该适时转变对待网络的态度。在面对网络可能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上,与其公然规避或弃之不用,不如欣然接受、引导利用。上述某市的做法正是在正视网络时代到来的基础上,巧加利用的。
上述某市政府的做法“巧”就“巧”在合理地利用了“青年文明号”这一人所共知的专有名词。“青年文明号”,顾名思义,文明青年在他们的领域内做文明的事情。现今,“青年文明号”出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比如,有火车“青年文明号”、汽车“青年文明号”等等。“青年文明号”,俨然成为当今社会文明的一大代名词。当人们看见“青年文明号”的时候,就会放下心来。因为他们知道,这里一定是一个文明的空间。谈及QQ群,在当前网络黄毒公然挑衅社会文明的时代,它们很多时候被网络嫖客、网络黑手锁定为绝好的散毒对象。这是因为,QQ群往往是青年人的阵营,他们多是缺少判断力的。鉴于此,某市聪明地向该市网上的11个QQ群送来了“青年文明号”这一剂抗毒药。服用了这剂良药的11个QQ群,应该会具有免疫力,不用担心网络黄毒的侵蚀了。同时,这11个QQ群也是一面旗帜,带动并号召更多的网络群体,积极地奔向文明网络。
因此,我认为,某市的这一做法,可行、可赞、可推广。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