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三节    社会问题类
一、题型与思路分析
(一)题型解读
社会问题类是综合分析题型的一大重点,大多综合分析题目都是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考查。社会现象一方面千变万化,错综复杂,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却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对社会现象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是一名公务员必须具备的能力。
这类题目反映的社会现象非常广泛,比如针对就业难、食品安全、看病难等现象,问你如何看待。通过考生具体的分析和回答,考官可以了解该考生分析社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对身边的社会现象是否关注,是否能够提出比较深刻的见解,从而考查考生是否具备从公务员的角度分析问题和对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
(二)思路分析
回答社会问题类试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首先全面剖析这种现象为何存在,然后辩证地看待,即题中所反映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在某些地区、某些领域还比较严重,但只是局部现象,不能以偏概全。
2.其次要具体分析这种现象的危害和根源。指出这种现象的危害:虽然是局部现象,但是危害不可小视;指出这种现象的根源:是由于法制不完善,制度不完善,监督不到位,素质不高造成的。
3.提出解决措施:要正确对待,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各部门的监督和执行力度;要从长计议,做好长期解决的准备。这类题目的回答应该注意其完整性及可操作性。
具体地分析试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出背后的规律性。就人谈人、就事论事是考生失分的最主要的因素,考生必须要看到其内在的本质的东西。
二要学会辩证、历史地分析。在分析社会现象时,把好的说得完美无缺,把差的说得一无是处,这种绝对的作答方式是不可取的。
三要深度分析。一种社会现象的出现,肯定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有内因也有外因,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这些都是考生在进行原因分析时必须指出的。
四要全面分析。在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利弊分析时,考生要尽可能地进行详细、充分的分析,而不能泛泛而谈。
五要对策可行。有些考生在提出对策时,往往“假、大、空”,缺乏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这也是不可取的。考生要从小处入手,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分主体、分门别类地进行阐述,并在提出常规性建议时,努力做到创新。
二、经典真题精讲
1.关于重庆31名高考“民族”考生加分问题,家长中有15名是党员,还有多名领导被处分,谈谈你对此事的看法。
【思路分析】 本题考查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和立场。首先应说明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及其不合理之处,再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的对策。
【参考答案】 由于中国长期的历史、文化等原因,一部分少数民族在经济、文化的发展上相对落后。少数民族加分政策正是在社会资源配置不平等的现实境况下,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使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方面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的大背景下诞生的。该政策有利于少数民族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但是,有少数人,甚至包括一小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钻政策的空子,严重威胁了高考制度的公平、公正,其行为理应受到强烈谴责和严肃处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更改考生民族成分的家长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法纪意识淡薄,未意识到其行为后果的严重性;第二,相关政府部门把关不严,行政行为监管机制缺失;第三,部分党员、干部在个人利益面前,丧失了党性原则,利用手中权力牟取私利;第四,随着高考竞争的日益激烈,部分家长丧失了理性,希望利用不正当手段来为孩子铺路。
面对这些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应加大相关程序的审查力度,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尽量做到审查透明化,监管制度化,杜绝违规操作行为。第二,要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其对党性原则的理解和认识,使其能够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第三,要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和普通民众的法制教育,增强其法纪意识,规范其行为。第四,要善于引导社会舆论,改变部分家长对于高考的偏激、扭曲的认识,维护高考的公平和公正。
【答题误区】 对题干理解错误,没有回答“民族”考生加分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未能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存在对于其他考生来说的不公平之处,或者言辞激烈,不能提出很好的解决办法。2.现在关于文理是否要分科讨论热烈,对是否要文理分科你怎么看?
【思路分析】 对于此类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考生一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谈,只要能够做到自圆其说就可以了。文理分科与否各有利弊,考生可以举例说明分科或者不分科的利弊,也可以适当地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说明。
【参考答案】 关于文理分科的问题众说纷纭,这也确实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之一。文理分科的问题事关教育大计,而教育事业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所以我们对这个问题应该加以重视。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有一定的优点也必定会有一定的缺点,对文理分科也应该辩证地看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二,文理分科的优点是可以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在一定领域内有自己的造诣,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有利于培养专业性人才;但同时也有可能使部分学生出现偏科现象,不利于自身的综合性发展。不进行文理分科也就是实施综合教育却可以使学生学得广学得宽,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但也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
第三,对于文理是否分科的问题还应该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将二者结合起来实施。各地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爱好,让学生自己选择文科、理科或者综合班,从而培养出更优质的人才,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
【答题误区】 不能全面、客观地分析本题,阐述分科或不分科的理由时仅仅从个人爱好的角度进行分析。要知道个人爱好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分析此题必须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另外,结合自己情况时只说明分科对自己的发展不利,使自己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且语言偏激,思想不够成熟。3.材料:著名主持人杨澜在谈到自己20年前刚毕业时找了很多工作都没有合适的,她就问她老爸:“你为什么就不能找你的学生问问?”想让她爸爸帮她找点关系,杨澜的爸爸就问了她几个问题:“你毕业了吗?”“你成年了没有?”在得到她的肯定回答以后,杨澜的爸爸说:“那我已经完成对你的义务了。”杨澜后来自己出去找工作,自己去努力,用年轻的资本去接受挫折和失败!
结合上述信息,回答问题:有人说,高学历不如有个好爸爸。结合杨澜的事迹,你谈谈对自己就业的看法。
【思路分析】 当前社会确实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人辛苦读书多年取得了高学历,但是因为没有“关系”,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对于这个问题,要辩证地看待,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高分低能者大量存在,而有“好爸爸”的人也毕竟只是少数,所以应该从提升自己的能力出发,完善自我,最终找到理想的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答案】 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而就业形势的严峻却又是每个人所必须面对的事实。在目前浮躁的社会氛围中,很多学生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想到了“找关系”这样一条所谓的捷径。
可以看出,材料中杨澜的爸爸是属于“有关系”的人,但是他却教育自己的女儿要靠自己的实力去独自面对成年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毕业生,拥有一种独立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当今社会的很多年轻人却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还畏缩在父母的怀抱中,惧怕挫折和失败,同样的,他们的父母也没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教育子女应该勇于探索,勇于承担。所以出现了很多靠“走关系”就业的大学生。
从学历上说,很多年轻人早已超越了父辈,但是很多硕士、博士依然缺乏自立意识,想通过“好爸爸”去获得一个好前程,这是一种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也是自己抵御挫折和风险能力不足的体现。
无论是“高学历”,还是“好爸爸”,都需要培养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个人的整体素质并不是单靠学历的高低来体现的,更多的是体现在一个人的品质上,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自己应该面对的一切,是否有勇于承担责任的社会责任感。正如材料中所述,杨澜的成功,不是“高学历”的成功,而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带来的成功。
所以,现在的大学生面对找工作的问题,不能总是想着“找关系”,而要靠自己的实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也许会碰壁,也许会经历很多次失败,但是只要学会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积累人生经验,就一定能成功。这也是我们对待人生所应有的一种积极的态度。
【答题误区】 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只从单方面进行分析,一味地抨击社会上“好爸爸”的存在,忽略了社会公平。
心态没有摆正,不能从自身找原因,忽略了自身的努力与成功成正比的事实。
直接或间接地说明自己有个“好爸爸”,会引起考官反感。
三、过关练习
1.一位见义勇为的出租车司机,拉着一位伤员赶往医院而闯红灯,社会方面褒贬不一,你是怎么认为的?
【参考答案】 首先这位司机见义勇为的行为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同时也应该顾及国家的法律法规,具体分析这个现象,我有如下几点看法:
第一,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既然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相应的规定,就应该严格去执行。一切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制定,其目的就是维护一种健康有序的社会秩序,保障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因此需要人民的维护和遵守。如果人人都不去遵守,那么法律最终会成为一纸空文,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规范性,也就失去了其制定的意义。
第二,法律要兼顾人情。这需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法律法规的刚性有机结合起来,在法律法规制定之初,就要充分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执法者在具体执法中也要有以人为本的思想。具体到本案中,可以让交警记下出租车司机的车牌号,事后在法定时间内送达罚款通知书,但应考虑是否可免于处罚;不应当场处罚,免得引发矛盾,延误伤者病情,更不能不交罚款不放行。
第三,这种现象之所以发生,还反映出我国很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提升和改进。如国家应该指导医疗卫生系统建立和完善紧急救助机制;交警部门应该建立绿色通道以应对特殊情况等。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引发情与法的冲突。
【答题误区】 肯定司机的见义勇为行为,忽略交通规章制度的存在。不能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一味地批判法律的不合理性。2.两个城管打死人被判刑,你认为该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城管人员,即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的行为代表了政府行为,因此城管执法行为也会备受公众关注。作为执法人员,他们应该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秉公执法、文明执法。而这两人知法犯法,滥用手中权力,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于不顾,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所以必须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对这二人进行惩处,给死者家属和社会公众一个交代。
如果是我来处理这件事情,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首先,迅速报警,请求警方介入,进行调查取证,查明事件的真相。是城管人员暴力执法,殴打群众导致其死亡;还是城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抗法,防卫过当导致对方死亡;或是别的什么原因。
其次,尽快进行事件的善后工作。联系死者家属,由组织出面对死者家属进行道歉、抚慰,商谈赔偿事宜,并表示一定会严惩打人者,还死者一个公道。同时,组织专门的调查小组,对事件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将打死人的城管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并追究其相关领导的责任。
第三,加强对城管执法人员的管理,对城管人员的队伍进行大力整顿,提高城管人员的综合素质,坚决清退不合格人员,以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同时,增强整个公务员队伍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抓好对公务员的教育培训和监督工作。
第四,目前城管部门在机构设置上还存在不足之处。法律赋予了城管执法人员处罚权,例如没收占道货物、罚款等,却没有给予他们与处罚权相配套的权力,导致城管执法人员在很多情况下无法很好地执行处罚权。因此城管在执法的过程中很容易与被执法者产生激烈的冲突,而一旦发生了冲突,城管往往就会陷入或者打人,或者被打的尴尬境地。因此,要解决这个两难问题,除了要加强城管人员自身建设外,还应该在政策层面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赋予城管执法人员相应的权力,并对这些权力进行规范和监督。
【答题误区】 就事论事,未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不能从制度层面探讨如何解决城管执法不当的问题。忽视对事件的善后工作。3.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你如何理解这句话?如果你被录用,你将怎么做?
【参考答案】 首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说的是作为一名公务员应该为百姓服务,而不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来牟取私利。
其次,从为官者的角度来说,造福百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绝大多数干部都能做到“在其位,谋其政”,都在不同的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在关键时刻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但是,不可否认,在公务员队伍里也出现了一些危害人民的蛀虫,他们拿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危害一方。
另外,造福一方的并不局限于我们公务员,“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都是贡献者。譬如,企业家也为当地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的企业安排了就业、缴纳了税收、创造了社会效益等。
再次,“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老百姓对我们的渴求,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它要求我们公务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解难事。但需要强调的是,为官一任,能做出造福一方甚至八方的政绩,也不单单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如果我有幸被录用,我会时刻牢记“为民谋利”的原则,不断地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与贪污腐败等现象划清界限;时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接受群众的监督,与群众亲如一家;加强业务学习能力,提升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服务群众的公务员形象。
【答题误区】 片面地抨击当前的某些贪污腐败现象,语言过激,不能正面回答问题。
不能结合自身谈感想,没有站在公务员的角度思考问题。
“怎么做”这样的问题,首先态度要端正,最好说出比较有建设性的观点或者具体实例。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