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宏观经济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一、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含义
  社会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向社会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社会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社会有支付能力的购买力总和。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是组织社会再生产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本条件。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作用,这种平衡只能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社会经济就是在这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不断循环往复中发展的。但是,如果这种不平衡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导致社会供需总量严重失衡,就会给社会经济造成破坏。
  二、影响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因素
  1.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
  影响社会总供给水平或规模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对总供给产生影响的方式和途径都不同。总的说来,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主要有:
  (1)总需求规模。供给首先是由需求决定的,因为在任何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都只能通过满足市场的需求来实现其价值。从微观的角度看,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引导着生产者向社会提供的商品的品种和数量;从宏观的角度看,社会对商品的总需求规模,决定着社会总供给的规模。
  (2)物价总水平。物价总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值,每种商品的价格高低对其供应量的影响,最后会表现为宏观上的物价总水平对总供给水平的影响。
  (3)一定时期内的资源可供量。资源可供量通常是指一定时期内可供最终产品和劳务生产的资源数量,它是形成潜在的总供给规模的决定因素。
  (4)资源利用效率。在资源可供量既定的条件下,单位资源利用效率高,则意味着一定量的资源会有更多的产出,从而形成较大规模的总供给;反之,单位资源利用效率低,则意味着一定量的资源所形成的总供给会减少。
  (5)政府及其政策。总供给的形成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政府及其政策。政府通过若干宏观调控政策直接影响总供给的规模。
  2.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因素
  在不考虑进出口因素的条件下,社会总需求的规模主要取决于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规模。
  (1)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在总量上表现为投资总规模。投资总规模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主要因素有企业投资倾向、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货币供应量、市场投资环境等。
  (2)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在总量上表现为社会对消费品和劳务消费量的总和,是用于消费的社会购买力。影响消费需求总量的因素也很多,主要有居民收入水平、利率及储蓄倾向、物价水平及其预期、政府转移支付等。
  三、社会总供求的不平衡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经济活动是分散的,各经济主体的决策从各自的利益出发,不可能完全与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相一致;由于市场信息存在不完全性和人们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价格不一定能够起到自行调节供求使之相互适应的作用;市场存在不完善的一面,市场调节可能使供求双方向不同方向运动。这样,总供求之间就会出现不平衡,在总量上和结构上都会出现非均衡的状态。
  总供求之间的不平衡,也称总供求失衡,在其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一种是总需求大于总供给。
  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是指总需求绝对或相对不足而总供给绝对或相对过剩的情况,又称总供给过剩与总需求不足,即生产总量大于有购买力的需求总量。这种情况下经济的主要表现是:(1)企业市场急剧缩小,产品卖不出去,从而企业开工不足,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应减少,失业人口增加;(2)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出现零增长、负增长或只有少量增长的停滞状态,导致国家税收大幅度减少,引起财政赤字的增加;(3)企业生产投资和居民消费减少,货币需求量下降,从而形成通货紧缩。
  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指总需求大大超过了总供给,总供给严重不足的状况,这种状况又叫做需求膨胀。需求膨胀的情况下经济的主要表现是:(1)企业市场扩大,产品不愁销售,企业由此而丧失技术改造和管理创新的动力,形成竞争不足;(2)经济增长过快,超过资源可供能力和国民经济所能承受的程度,引起结构失调、效率下降,短线制约突出;(3)投资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增长超过国民收入的增长,呈现“双膨胀”,信贷规模相应扩张,信贷支出额大于存款额,这种情形的必然结果是出现通货膨胀。在需求膨胀的情况下,社会经济秩序容易失控,价格信号失灵,资源配置扭曲,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意味着各种经济矛盾趋向尖锐化。
  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一旦总供求发生严重失衡,对经济的破坏性影响会很大。所以,在宏观经济的运行中,还需要有一种市场以外的力量对宏观经济变量施加影响,这就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