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概论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条件
  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历史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要想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必须寻找新的领导阶级和新的指导思想。这个新的领导阶级就是无产阶级,这个新的指导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阶级基础,进而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毛泽东思想产生的阶级基础。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理论渊源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成为进步中国人士挽救国家命运和推动历史进程的思想武器。这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
  4.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文化渊源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起来,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扬弃,从而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由欧洲形式、俄国形式变成中华民族形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因而使毛泽东思想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5.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和形成阶段。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从1935年遵义会议的召开到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熟的标志是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发表的《〈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在这一时期先后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等。
  三、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重要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而造成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从中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理论。其中包括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等。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创建革命军队、领导革命战争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并把它们上升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在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等方面,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策略思想。集中体现这些政策和策略思想的著作有《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不要四面出击》等。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十分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深入论述了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了许多具有长远指导意义的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思想。
  6.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的建党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无产阶级人数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难题。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多次提出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等思想。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