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内容节选】
  绪论
  一、常识判断大纲解读
  每年的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都是报考者复习备考的指南。纵观近三年的国考大纲,《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这科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试题顺序的安排上不断进行调整。
  2010年命题的总体思路由文理分开变化成为文理交叉,对考生的适应能力是个不小的考验。但是,同时我们看到2009年把常识判断放到最先而2010年国考大纲把常识判断放到最后,这是2010年国考大纲的最大变化,可见这次调整是在充分考虑考生的答题心态的基础上做出的合理调整,使得考生不会因为过分关注常识判断题目而浪费过多时间。同时这也是命题组反培训的一种做法。所以,2011年的国考,题序可能还会变化,考生在作答时不必按部就班的从第一题做到最后一道题,只要从自己熟悉的顺序答题即可。
  具体到常识判断,近三年的大纲对其表述都有变化。
  大纲表述2008年常识判断,主要侧重测查报考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等2009年常识判断测查的内容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侧重考查应试者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2010年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从上表我们看出,常识判断命题的最大变化是从2008年全部考查法律知识到2009年侧重考查法律知识,再到2010年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的考查进行了平衡,这一变化充分体现了国考命题多元性的特点,而且可以看到大纲强调了对于各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于常识判断命题的这些变化考生需要引起注意。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扩大知识面,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各省市常识判断题型分析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规定,常识判断主要测查考生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这对不同专业的考生来说显得更加公平,同时也加大了答题难度。各省市公务员考试与国家公务员考试有相似之处,同时也具有其各自的地方特色,不同的省市侧重考查的方面和题型各有差别。以下将从山东、北京、上海、广东公务员考试,及天津、湖北、陕西公务员联考中常识判断真题入手,分析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
  分国情国力常识
  中国地理概况
  第一节 我国地形概况
  一、我国地形的总体特征
  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东南面对海洋,西北深入亚欧大陆,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东邻朝鲜,南连越南、老挝、缅甸,西南和西部与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接壤,东北、正北有俄罗斯、蒙古,西北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除了广阔的陆地以外,尚有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如把沿海岛屿的海岸线也计算在内,则长度超过3.2万千米。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及文莱等国,与我国隔海相望。
  1.地形多种多样
  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还有四周群山环抱、中间低平的大小盆地。陆地上的5种基本地形类型,中国均有分布,这为中国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条件。
  2.山区面积广大
  通常人们把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称为山区。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这是中国地形的又一显著特征。山区面积广大,给交通运输和农业发展带来一定困难,但山区可提供林产、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为改变山区面貌、发展山区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3.地势西高东低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地势的第一级阶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间,其东面的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是地势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过北纬32°线,自西向东作一幅中国地形剖面图,从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东部平原,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逐级下降的地势特点十分明显。
  从中国陆地的第三级阶梯继续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浅海大陆架,这是大陆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较缓,海洋资源丰富。
  中国近海大陆架比较广阔,渤海和黄海的海底全部、东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属浅海大陆架。目前,开发海洋资源,尤其是石油资源主要是在大陆架上进行的。
  二、我国的主要地形及其特征
  (一)山脉
  山地延伸成脉状即为山脉。山脉构成中国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区的分界,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中国山脉的分布按其走向可分为5种情况。
  走向的山脉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条山脉):北列为天山一阴山;中列为昆仑山—秦岭;南列为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多分布在中国东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条山脉):西列为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为长白山—武夷山;东列为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中国西部,著名山脉有两条:阿尔泰山和祁连山。
  南北走向的山脉主要有两条,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别是横断山脉和贺兰山脉。
  弧形山系由几条并列的山脉组成,由基本上东西走向转为南北走向而与横断山脉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脉为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与印度、尼泊尔等国边界上,绵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
  (二)高原
  中国有四大高原,它们集中分布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上。由于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蚀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征各异。
  1.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其特征是:(1)地势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2)面积大,占全国面积的1/4。(3)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
  2.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高原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分和甘、宁、冀的一部分,在大兴安岭、祁连山之间。其特征是:(1)地势起伏和缓、山脉少。(2)为中国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3)东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3.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包括山西全省和陕、甘、宁的一部分。在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以北,太行山以西,祁连山东端以东。其特征是:(1)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盖深厚的黄土。(2)地表破碎,沟壑纵横。(3)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4.云贵高原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在横断山脉以东,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其特征是:(1)地势崎岖不平,海拔1000—2000米。(2)多峡谷,多小型山间盆地(即坝子)。(3)石灰岩分布广,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三)盆地
  中国有四大盆地,它们多分布在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由于所在位置不同,其特点也不相同。
  此外,著名的吐鲁番盆地也分布在地势第二级阶梯上,它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155米)。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