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青春之殇,社会之痛

  李彦辉今年的目标是努力奋斗,把在内黄老家的妻儿早日接到郑州。为了快速致富,他开始接触直销,一边卖化妆品,一边卖净水器。他决定以思维方式的转变带动行为方式的改变,他深信这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想法决定活法。”“一旦我的精气神都用光了,生活的悲剧可能才启幕,我今年已经31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说。

  记者采访到的大学生农民工中.90%以上户口都转回了农村。李彦辉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失业3个月以上,可以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领取救济金,可我不知到哪儿领,再说也没脸回农村从乡亲们的碗里剜食。”

  在现实之痛中,很多大学生首先反思的是教育制度。晏子发说:“我认为大学应教给我们实实在在的东西,尤其要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就业分开:搞研究的就搞研究;学技术的就学技术,投入社会,马上就能为这个社会所用,马上就可以产生价值。”毕业于西南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现在重庆一家物业公司工作的周勇说:“大学毕业后,才发现学的东西社会根本不需要。父辈那么辛苦供我们上大学,他们被骗了。”

  郑州科技学院院长秦小刚说:“农村大学生面临的困境中,首要的是岗位问题,社会提供不了更多适合大学生的岗位。虽然国家强调科技创新,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但企业的科技含量、社会对知识的需求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不对等的。用人单位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这种情况揭示出背后的一个重要现实,目前我国的整个经济结构,还是以吃“人口红利”为主。

  长期关注农村问题、新近撰写了长篇调查报告《中国在梁庄》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梁鸿说:“大学生农民工身上反映出的问题,主要还是城乡二元结构的深重烙印。在乡村享受不到城里的资源,在城里也没有相应的资源,他们只能靠个体的力量改变命运。在城乡分割的条件下,传统的社会结构和潜在的社会运行机制摆布着他们的命运,也让他们失去了基本的机会。这个群体的出现,是社会矛盾交织的结果,一旦这样一批掌握知识的人被生活压倒,将产生重大的社会问题。”

  还有专家指出,职业地位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大学生农民工后天职业竞争地位不平等,实际上是社会资源分配不平衡的延续。这种集中在我国大城市中的潜在冲突加剧着城乡分化,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也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应尽快建立新的社会资源分配机制,通过均等的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体系,打破资源分配的不平衡。

  新课题——引领大学生农民工

  《半月谈》 2011002期作者/本文总字数:3805字

  本刊记者李亚彪刘健林嵬茆琛

  大多没有固定工作,收入水平普遍不高,城市住房远无着落……这种类似于农民工的“漂移”生存状态.已严重压制了这些年轻人的创造力、激情与发展空间,加剧了社会心态的失衡。

  毫无疑问,大学生农民工陷入生存困局,是各种复杂原因使然,传递出的信号也是多元的。而破解这个新社会群体的困局,也是包括这些大学生自身在内,所有社会力量共同要面对的新课题。

  心理解困: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

  考上大学,毕业后成为城里人,曾是许多农村孩子的梦想,也是许多农村家庭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可像农民工一样的生存状态,无疑给大学生农民工内心带来了巨大而难以承受的落差。从心理上为他们“解困”,显然是极其必要的。

  长期关注城乡人口流动的浙江省农业厅经管处处长童日晖曾接触过一些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他认为这个群体内心彷徨而又苦闷,这是不争的事实。其中原因颇为复杂,但对就业市场了解不充分、心理准备不足,造成梦想与现实差距过大,显然是重要的一方面。

  浙江省统计局曾围绕大学生就业状况,对杭州、宁波5000余家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期望值偏高”直接影响大学生就业。不少学生抱着“十年寒窗,一举成功”的心理,而且这种心理在农村大学生身上体现尤其明显。大约42.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值偏高。从四川广安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陈世飞对记者坦言,直到走入社会后,才感觉到大学生原来这样不值钱,就是“白菜价”。如果在学校时有人能够告诉他们这些情况,心理落差也许不会这样大。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王钊等人说,大学生已经成为普通劳动者,这与以前相比是一个巨大的变化,但很多大学生并没有做好面对这一现实的思想准备,这会使他们就业时面临巨大的心理冲击。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在大学生择业时为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调适,要告诉他们就业的艰难,也要提醒他们有学历不一定就是人才,高校生产出来的“产品”有时未必是市场需要的,确保他们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对待就业。对一些大专毕业生,应帮他们将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为高级蓝领。

  采访中,有的大学生农民工还提出,高校在学生受教育过程中,就应该帮助每个学生进行职业定位。来自贵州省桐梓县娄山关镇水井村的熊湘,大学毕业半年了,对自己应从事何种职业还感觉茫然,至今没有找到稳定的工作。他认为高校应及早帮学生设计好未来走向,尤其是把学术研究与社会就业分开。这样,每个人才能目标明确,能力到位。

  而对于社会上已经越来越庞大的大学生农民工群体,一些研究人员认为社会应该加大关注的力度,帮助他们走出艰难的处境。现在对于农民工问题,已有多个部门或社会组织介入管理、服务,但对这些已在社会上成为“漂一族”大学生,至今没有相应的机构加以关注,掌握他们的就业动态、心理状态与规模底数等相关资料。记者在多个省份、部门采访时也发现,虽然相关负责人都表示这确实是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新群体、新现象,然而具体情况并没人掌握。情况都不明,给予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就更谈不上了。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