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农业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

  《半月谈》 2011002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828字

  本刊记者:高远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说,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那么,如何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怎样走好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带着这些问题,半月谈记者近日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徐小青。

  记者: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怎样认识“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性?

  徐小青:“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是在十七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提?实际上是要澄清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我们知道,农业现代化的目标我国很早就有了,但是实现这个目标可快可慢,有的人认为,我们可以在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之后,回头再来重视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也是一些地方在实践中的做法。因此,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考虑,意义重大。

  它的必要性我认为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如果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业农村的发展,城镇化和工业化将难以为继。很明显,这么广阔的农村地区经济不发展,这么多的农民收入上不来,是不能真正启动内需来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第二,农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城镇化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彼此之间不能割裂。农业要实现现代化,有多方面的需求,机械的、电子的、信息的、生物的等等,这些需求会刺激二、三产业的发展。第三,要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也必须统筹考虑城市和乡村地区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率即便达到了60%甚至更高,仍然有数亿人口生活在农村,他们需要有一个现代化的农业,有一个欣欣向荣的农村家园。

  记者:如何理解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徐小青: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以现代农业为题,那里面对农业现代化的内涵概括得完整和精辟。就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具体怎么理解呢?从生产这个环节,就是要以符合现代农业要求的各种要素(包括资金、技术、组织、劳动力等)投入,替代传统农业的要素投入;此外,在生产组织,产品处置等各环节,也完全不同于传统农业。比如传统农业最重要的特征是自给自足,而现代农业是商业化的。以前,我国65%的粮食是农民自用,现在自用部分占不到一半了,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种表现。总之,农业现代化需要吸收工业的很多做法,同时还要尊重农业自身的规律,因为种植业、养殖业都是生命过程,它有自己的规律。

  记者:当前一些地方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特别重视规模化,对此,您怎么看?

  徐小青:我国有两亿多农户,户均耕地面积不足0.5公顷,确实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但这是我们的国情,没办法一下子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通过不断发展二、三产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农村的人口转移出来,逐步地扩大规模。现在,一些地方政府和官员盲目地追求农业规模化,做了一些违背农民意愿,损害农民利益的事情,这需要坚决制止。当然,我相信很多地方的出发点还是好的,想帮着农民发展快一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需要和农民商量,需要示范,需要好好地设计,仔细地规划。其实,规模化也有很多实现形式。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农民朋友,他以前在深圳打工,后来回老家,承包了别人的不少地,然后他牵头组织了农民专业合作社,上千户人,一万多亩地,他作为理事长,统一管理、统一经营。这也是规模生产,政府应该更多地给予支持。

  记者:有人主张,在农业生产领域引入外来资本,可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资金、技术、信息等难题,快速实现农业现代化。您认为呢?

  徐小青: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设想,土地集中起来交给企业或老板来经营,农民变成雇工,在地里干活、拿工资、拿地租,农民种自己的地和给老板种地能一样吗?以日本为例,它相当长时间都限制农外资本进入农村。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我看过很多农业生产领域的企业,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据我观察.做得好的多是当地的农民企业家。为什么会这样?关键在于企业的利益、农民的利益和当地农村社区的利益能否比较好地融合在一起,联系在一起。如果联系不好,在农业生产面临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时,就会缺乏稳定性,损失效率。就这一点来讲,本地资本比外来资本有明显的优势。从这个思路往下想,怎样的制度设计最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就是农业的直接生产者与农业利益联系最紧密的制度。所以,家庭承包经营制不能丢,而是要不断去完善它、发展它。

  记者:现在有一种现象,一说发展现代农业,很少有种粮食的。

  徐小青:农业现代化不是看种什么,而是看怎么种。我国是粮食需求大国,一年消耗粮食超过5亿吨,发展现代农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人说,我们就种经济作物,粮食不够可以到国际市场上去买。这个不太现实。从全球贸易量上看,小麦大概在9000多万吨,玉米1.2亿吨,稻米3000万吨(2009年),而这几种粮食我国的消费量都超过亿吨,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去解决,必须得靠自己。说种粮食实现不了农业现代化也没有根据,美国是现代农业,主要也生产粮食。出现你说的那种现象的关键还在于,农民种粮的比较收益太低。

  记者:我们看到,不同国家由于资源禀赋差异,实现农业现代化所走的道路也不同。那么,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应该是怎样的?在当前,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着力点应该放在哪里?

  徐小青:所谓中国特色,是说一定要立足中国的国情,而不是说有其他的什么规律。我们的国情就是农民太多,农业的底子太薄,在这种条件下,探索农业现代化,必须要走中国特色的道路。美国的经验很多,但是它的资源禀赋、人口规模不一样。日本也探索了自己的道路,日本有农协,政府的政策都是通过高度组织化的农民来实现的。因为如果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太低,现代化的要素是注入不到农业生产经营领域里去的,或者说注入进去的成本太高。这个经验我们可以借鉴,要重视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当然,关于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具体怎么走还存在争议,但共识也有很多。首先是要保护好耕地,保护好水资源:其次要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建设好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好农村的公益事业。这些都是当前需要重点推进的工作。最后,我想特别强调,农业现代化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违背农民意愿,赶农民上楼,损害农民利益。

  编辑:王秀真

  旱情考验中国

  《半月谈》 2011002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838字

  本刊记者

  由于降水持续偏少,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截至1月14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河南、山东大部地区已达特旱等级。中央气象台1月18日预计,未来一周,华北、黄淮仍将维持低温、少雨天气,旱情还将有所发展。

  少雨雪——干旱来袭

  统计资料显示.1951年至今,北京地区初雪平均日期出现在11月26日。但去年入冬以来,北京地区始终难觅雪花影踪。全国气象旱涝监测显示,截至1月20日.北京已连续88天无有效降水。

  不仅北京如此。自去年10月份以来.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6省区域平均降水量仅40.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53%.为近50年来罕见。6省区域平均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达45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4天。

  干旱正在我国多个省市蔓延。

  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新闻发言人尹长文表示,目前山东省干旱标准已超过50年一遇。从2010年9月23日至今,山东除半岛东北部外已经近120天无有效降雨。临沂、菏泽、枣庄、济宁、潍坊达严重干旱等级。

  山东省沂水县村民王德孝告诉记者:“从去年到现在,4个月没有降一滴雨,水库也见底了,现在想浇地连水都没有。我60多岁了,这样的干旱在我印象中还没有过。”

  在河南省杞县阳堌镇西铁岗村,自打麦播过后至今,已连续100多天没有下过一滴雨。加之沙土地不利保墒,当地小麦苗情普遍较弱,远看是成片的绿色麦田,走近了就发现麦苗泛着黄色。

  村民宋青国指着刚挖出的麦苗说:“麦播前半个月下了场大雨,之后就再没下过,现在苗情明显有些弱,如果一直这样干下去每亩地可能要减产两三成,如果春节前能下场雪或浇一次水估计还能救过来!”

  国家防总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月14日,全国作物受旱面积6039万亩,其中重旱898万亩,全国有220万人、273万头大牲畜因旱饮水困难。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