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二章  定义判断
第一节  题型与技巧分类精讲
一、关键信息法
[伍老师点拨]定义是通过列出一个事物或者一个物件的基本属性来描写或者规范一个词或者一个概念的意义。被定义的事物或者物件叫做被定义项,其定义叫做定义项。
比如“一个单身汉是一个未婚男子”这个定义中,“单身汉”是被定义项,“未婚男子”是定义项。
如:(国考2009-72)
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此定义中的被定义项为“隐性广告”。定义项是“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在所有的定义判断中,所给的定义都是符合学理上有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但对公务员考试所面对的特定考题——定义判断而言,定义中真正有意义的成分可以这样来理解:被定义项只是一个所谓的名词,这些名词可能是我们曾经接触过,因而有一个模糊的心理感知,但这还不足以拿来做题;也可能是以前根本就没有接触过,甚至是无法理解的某一学科的特有名词。无论曾经是否接触过被定义项,对于做公务员考试中的定义判断题来说都不起决定作用,所以对于定义中的被定义项,站在应考的角度在本部分将不予阐述,在下面内容中细做分述的是对解答定义判断题目真正有帮助的部分。
由历年真题可以看出,近几年来定义判断考题信息量加大。从定义判断出题的题面特征来看,定义判断所给的定义和选项的字数增多,实质上这不是定义判断本身难度的加大,而是从言语阅读的角度给定义判断考核提升了一个难度级,考生要在考场上较快较准确地完成定义判断的作答,必须要练就的一项基本功应该是快速阅读,这点考生在备考言语理解与表达时已经有所积累。接下来就是学习在答定义判断时的方法与技巧了,在分析了近几年出题的特点之后,笔者把教学中解定义判断题目的方法命名为“定义判断金钥匙”,其核心为关键信息法。
所谓的关键信息法,是指通过第一时间来拆解定义项,将拆分出的关键信息作为判断被定义项的指标要件,以此来衡量备选项是否符合定义的方法。这些关键信息通常为有自身寓意的词或短语,甚至是短句。下面以近几年定义判断考试的真题为例加以运用,帮助考生熟悉此方法。
关键信息法活学活用:
真题实例1.(国考2009-74)
职业社会化是指个体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掌握从事某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从事某种职业后进行知识、技能更新再训练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社会化的是(    )。
A. 食堂管理员张某看到很多领域急需翻译人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并取得翻译资格证后到某公司任职
B. 青年张某参军后被分配至汽车班,学得精湛的修车技艺,退役后自己开了一间修理铺
C. 某公司会计李某热爱厨艺,业余时间参加了一个培训班,学习营养知识,提高烹饪技艺
D. 下岗女工陈某在抚育孩子期间,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后在朋友建议下开办了一所幼儿园
[解析] 答案为A。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限定或是修饰成分,只要其具有一定的严密性就可以成为我们选择的关键信息。本题中主体和行为方式都不具有明显的区分性,所以可以从句子成分的状语切入。本题中所指的特定限定状语即为“按社会需求选择职业”,这是职业社会化这个定义本身要求的特定状语条件,我们把这个状语代到四个选项中去衡量,就可以很快确定答案的所在了。从题中看只有A项完全体现了这样的状语条件,张某看到很多领域急需翻译人才,这就是一种社会需求的体现,而后面三项都没有体现这一条件,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
[本题点睛]本题的解题思路为寻找关键信息,本题关键信息指向的是具有代表性的条件,它一般在定义中做状语的成分出现。状语有时间状语、地点状语、行为方式状语等表现形式,考生在做题时要领悟的并不是判断出谁是状语,而是据此题所提供的思路在以后遇到题目时能够有意识地去注意一些严密且吸引你的状语,它可以作为一个定义完全的限定条件,这样就可以拿来作为最终的判定条件而得出题目的最终答案。此题得出的启示是,我们要培养的不是阅读速度、在阅读中捕捉全部信息,而是要学会判定一些有代表性、可以让你的眼球放光的信息,即我们所说的关键信息。它可以是各种表现形式,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表现得不是很明显,而是体现在一个定义的限定部分中,这个限定一般是在句中作为句子的状语成分出现,考生要重视所有可能触动你敏感神经的那些词语或短语,甚至是短句,这样才可以把关键信息法运用自如,才可以更准更快地解完那些看上去极为复杂的定义判断题目。
同样的例子在2008年的国考中可以再现一例,即75题。
流通加工是指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流通加工的是(    )。
A. 某工厂采购布匹、纽扣等材料,加工成时装并在市场上销售
B. 某运输公司在冷藏车皮中保存水果,使之在运到目的地时更新鲜
C. 杂货店将购进的西红柿按质量分成每斤1元和每斤2元两个档次销售
D. 某批发商在运输玻璃杯的过程中,为杯子加上防震外包装,以避免其碎裂
[解析] 答案为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一些限定或修饰成分,只要其具有一定的严密性就可以成为我们选择它成为关键信息的所在。本题中主体和行为方式都不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或区分性,所以可以从句子成分的状语切入,本题中所指的特定限定状语即为“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简单作业”,这是流通加工这个定义本身要求的特定状语条件,我们把这个状语代入到四个选项中去衡量是否符合此条件,那么就可以很快确定答案,从题中看只有D项完全体现了这样的条件,它是完整地包括了“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发生的,并施加外包装的简单作业,而其他选项都不符合这个定义,所以本题的正确选项为D。
同样的例子在2007年的国考中可以再现一例,即71题。

危机管理策划是指为防止爆发危机或者危机发生后为减少或消除危机带来的风险与损失,通过策划手段使人更有效地掌握事物和社会舆论的一些办法与措施的综合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 ,下列不属于危机管理策划的一项是(    )。
A. 听到海啸警报后,海边的游客飞快地向高处撤离
B. 李平参加考试时,特意带了两支铅笔以备万一
C.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小张被震倒在地,所幸躲过一劫
D. 某企业因负债累累,无力清偿到期债务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解析] 答案为C。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定义项中定义的限定条件,即句子成分中的状语成分,即“防止爆发危机或者危机发生后”。从备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A选项是为“防止爆发危机”而做的减少或者消除行为;B选项也是“防止”危机而做的准备;而D选项是在“危机发生后”所做的处理。只有C选项是在危机发生时做的反应,它不符合定义中指定的时间状语的限定条件,自然也不会符合定义的全部,所以不属于危机管理策划的一项即为C项。
真题实例2.(国考2009-72)
隐性广告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性符号甚至服务性内容策略性地融入电影、电视剧或其他电视节目及其他传播内容中(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使观众在接受传播内容的同时,不自觉地接受商品或品牌信息,继而达到广告主所期望的传播目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隐性广告的是(    )。
A. 电视台在转播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场休息时播放的某知名饮品的广告
B. 某知名运动品牌赞助奥运会某国家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领奖服
C. 某电子产品生产商赞助拍摄电影,电影放映前播放该产品广告
D. 某电视台知名女主播穿着某品牌提供的服装参加亲戚的婚礼
[解析] 答案为B。本题中因为主体或主语不具备区分意义,所以往下看会发现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部分即为“隐藏于载体并与载体融为一体”,因为这是提示被定义项的核心所在,所以应把它拿来作为关键信息来衡量备选项。A选项“在转播世界杯足球比赛中场休息时播放的某知名饮品的广告”是一种显性广告,所以不可选;C选项播放赞助商的产品广告也是显露的而非隐藏的,所以也不可选;D选项虽然是隐藏的,但事实上这个品牌的衣服本身并没有和载体,即这位主播融为一体,也并没有起到广而告之的效果,所以也不符合题干的要求。只有B选项“知名运动品牌赞助奥运会某国家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领奖服”不仅是隐藏于代表队中,而且广而告之,与载体融为一体了。所以正确的选项为B。
同样的例子在2009年国考中可以再现一例,即73题。
缺陷补偿是指个体在充当社会角色时不可能事事成功,当自我角色目标失败时,常常可能会对相关的社会角色的重要性做重新评价,从而进行自我定义以补偿自己的角色缺陷。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缺陷补偿的是(    )。
A. 小王认为评上优秀员工是晋升的关键,因此当评选失利后决定在下一次评选中再接再厉
B. 小张有份很不错的工作,他参加公务员考试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所以当他得知自己没有通过考试时并未觉得太遗憾
C. 袁女士离婚后全身心投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她认为事业成功比婚姻幸福更为重要
D. 黄某大学毕业后求职不顺利,他觉得这是由于自己不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否则就业会容易得多
[解析] 答案为C。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定义项中的行为表现特点或者说是限定条件,即“重新评价”,从备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A选项再接再厉并没有使得小王对优秀员工有另外的看法;而B选项根本与定义搭不上关系,也未重新评价;D选项则是一种失败后的感想。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判定出只有C选项是符合缺陷补偿条件的选项,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C选项。
同样的例子在2008年的题中也可以再现一例,即67题。
天然孳息是指按照物质的自然生长规律而产生的果实与动物的出产物,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天然孳息的是(    )。
A. 送给他人的猫崽B. 从羊身上剪下的羊毛
C. 牛被宰杀后发现的牛黄D. 公园里的柿子树所结的果实
[解析] 答案为A。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定义项中的行为表现特点或者说是限定条件,即“与原物分离前,是原物的一部分”,从备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A项送给他人的猫崽本身不是原物的一部分,是两个独立的个体;而羊毛肯定是羊身上的一部分,牛黄也肯定是牛的一部分,柿子树结的果实也肯定是柿子树的一部分,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判定出只有A项是不符合天然孳息条件的选项,所以此题的正确答案为A选项。
真题实例3.(国考2009-74)
环境影响评价指拟定开发计划或建设项目时,事前对该计划或项目将给大气、水体、土壤、生物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环境系统造成什么影响,这些影响的结果又将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和经济、文化、历史环境造成什么影响所进行的调查、预测与评价,以及据此制定出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环境影响评价的行为是(    )。
A. 某市在建设污水处理厂之前,请专家根据城市规模对该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进行调查、预测与评价
B. 某市建高架桥后,附近几栋楼的居民反映该桥严重影响了采光,市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估以决定如何处理
C. 某市在治理一条古老的河道前,请专家考证该河道的历史,以开发旅游资源
D. 某市在建设机场前,预测飞机噪声并提出机场周围土地利用控制性建议
[解析] 答案为D。本题的关键信息不是单独的一个或是连续的词组,而是一个自我提炼后的短语,可能做定义句的任何一种句子成分,即特定的严格词语必须是“事前”+“对环境系统造成影响”,这样把经过我们思维提炼出来的、具有此题要件性质的动词短语找出来,就可以成为衡量选项的一个重要标准。很明显A选项中污水处理厂本身就是治理污水的,调查的仅是其治理污水能力,不符合本定义的要求,这是一个干扰选项;B选项不满足“事前”;C选项考证历史不是评价对“环境系统造成什么影响”。正确的选项为D。
[本题点睛]本题的解题思路依然是提取关键信息,但这个关键信息所要求的发现点相对前面的要更复杂些,也就是说它一般不会只是一个,还可以从有严格要求才能满足的动词上来找。本题中是“事前”,其后再跟上本题题干中要求的核心即是对“环境系统造成影响”,在这样的动词短语的严格界定之下再去判定我们应该是比较容易从备选项中找到准确的答案的。在较复杂的定义中,考生不仅要知道将关键信息法作为解题的思路,更要注重培养寻找关键信息的灵感和能力,以便将关键信息法用到更多的题目上去,更好地为解题服务。
同样的例子在2008年的国考中可以再现一例,即69题。

失语症是指由于神经中枢病损导致抽象信号思维障碍,而丧失口语、文字的表达和领悟能力的临床症候群。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可能患失语症的是(    )。
A. “狼孩”回归社会后无法与人进行言语交流
B. 幼时高烧听力受损致使发音有极大缺陷,影响交流
C. 因受刺激精神失常,造成言语理解和表达上的困难
D. 因车祸头部受创,虽能模仿他人言语但经常答非所问
[解析] 答案为D。此题的解题思路为提取关键信息法,提取的要点是从主要的动词入手,找动词词组或是短语。在本题中因为是“失语症”的定义,所以失语症的表现就尤为重要,那么定义项中可以很明显地提取到表现的要件要求,即本题的关键信息。请注意特定的严格词语必须是“丧失”+“领悟能力”,不是损坏而是丧失,不是语言能力而是领悟能力,这样把经过提炼出来的、表述严格且具有此题要件性质的动词短语找出来,就可以成为我们衡量选项的一个重要标准。很明显A选项中没有表述出最起码的前提条件——神经中枢病损,所以谈不上是丧失领悟力,即不符合本定义的要求;B选项并没有表明是丧失了领悟能力,因为只是发音有极大缺陷,影响交流,并没有达到题目中要求的严重程度;C选项与B选项相似,并没有达到丧失领悟能力的程度。所以正确的选项为D选项,只具有模仿的能力,却丧失了领悟的能力。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真题实例4.(国考2009-79)
产品召回是指生产商将已经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最终用户手上的产品收回。产品召回的典型原因是所售出的产品被发现存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针对厂家原因造成的批量性问题而出现的,其中,对于质量缺陷的认定和厂家责任的认定是最关键的核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产品召回的是(    )。
A. 某商家作出承诺,产品有问题可以无条件退货
B. 某超市发现卖出的罐头已过期变质,及时告知消费者前来退货或更换
C. 因质检把关不严,某厂一批次品流入市场,厂家告知消费者前来退货
D. 某玩具厂因某种玩具有害物质超标,向提起诉讼的部分消费者退货赔偿
[解析] 答案为C。本题的定义项为“生产商将已经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最终用户手上的产品收回。产品召回的典型原因是所售出的产品被发现存在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是针对厂家原因造成的批量性问题而出现的,其中,对于质量缺陷的认定和厂家责任的认定是最关键的核心。”
定义项共106个汉字,即使不去深究其内涵及句意,只是阅读也要花费20秒以上的时间,但对于答题而言,这种阅读十有八九归于无效的快速浏览,显然并没有多大意义,所以要在考场上答好此题,必须讲究方法。运用关键信息法,在读所给的定义项时有意识地去找有价值的单独信息,比如此例中“生产商”,这个信息是被定义项“产品召回”这个动作执行的主体。我们就把这个单独的信息视为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以下的信息不予考虑。备选项中,可以看到A选项主体为“商家”,并非生产商;B选项主体“超市”也肯定不是生产商;这样就可以排除掉这两个选项。D选项主体虽然也属于生产商,但被定义项中的召回必须是主动的,而D选项中的某玩具厂已经被提起诉讼了,所以D选项也是不对的。此题正确答案为C。
综上,由一个关键信息点切入,使用排除法即可得到这道从题干到选项共有247字的“复杂的题目”的正确答案,既快又准。
[本题点睛]本题的解题思路为寻找关键信息,但是本题的关键信息不能漫无目的地随意寻找,稍稍留心就会发现,此题在寻找关键信息时要找的是一个作为此定义项中的定义主体存在的关键词,据此题得出的答题经验之一可以总结为:对于所给定义,我们寻找的关键信息点可以在定义的主体上,也可以在定义项中的主语上。如果备选项连主语或主体都不符合,就谈不上再去符合定义项中其他更多的条件了,这是我们缩小解题范围的有效方法之一。
同样的例子在2008年的国考中可以再现两例:皆为将定义的主体或客体作为关键信息,即可很快解答的题目。
2008年国考第66题
立体农业是指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阴、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立体农业的是(    )。
A. 甲在自己的玉米地里种植大豆
B. 乙在自己承包的鱼塘不但养鱼,还种植了很多莲藕
C. 丙在南方某地区承包了十亩稻田,特意引种了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D. 丁前年承包了一座山,他在山上种植了大量苹果树,并在山上养殖了大量蜜蜂
[解析] 答案为A。读完定义项后马上会获得一个单独信息,即“农作物复合群体”,我们把这个单独信息视为解题的关键信息,然后在备选项中找答案,就可以看到A选项肯定是“农作物复合群体”,符合本题的这个关键信息点。接下来B选项是鱼和莲藕,一不符合“农作物复合群体”,因为鱼不是农作物。C选项同理,水稻只是“农作物”,并不符合“复合体”的条件。D选项同理于B选项,它也不是“农作物复合群体”。
我们还可以见2008年国考的第68题。
绿色壁垒是指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制定环境标准和法规,为保护生态环境、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命安全与健康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各种限制或者禁止贸易的措施,它是能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一种非关税贸易壁垒。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绿色壁垒行为的是(    )。
A. 某大型连锁超市只销售通过绿色食品检验的进口农产品
B. 一家纺织品进出口公司销往欧洲的10余吨棉纱因检测出含有德国禁用的偶氮染料而停止出口
C. 某公司向国外出口大蒜,因途中货轮上的温控设施出问题,部分大蒜到港后变质,结果所有大蒜被退回
D. 一家工厂生产的木质卧室家具在美国市场销售量非常可观,但由于美国提高了木质卧室家具的关税,其出口量大受影响
[解析] 答案为B。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定义项中的主体——“国家和国际组织”,从备选项中我们可以看到A选项的主体是“某大型连锁超市”;C选项的主体是“某公司”;D选项的主体为“一家工厂”,这些主体或主语都不是“国家或国际组织”。只有B选项根据常识就可判断其可能会是“国际组织”,然后再把后面的信息稍做核对即可确定正确答案为B选项。
真题实例5.(国考2008-70)
职业枯竭是指人们在自己长期从事的工作重压之下,产生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职业枯竭状态的是(    )。
A. 老周不能胜任自己现有的工作,每天都会忙得焦头烂额
B. 刚参加工作的小李觉得这份工作太累,产生了跳槽的念头
C. 刘经理每天工作繁忙,缺乏充足的休息,情绪也越来越糟糕
D. 在从事过许多不同的职业之后,老王觉得所有工作都索然无味
[解析] 答案为C。本题并不是简单地凭借一个信息点即可判定出正确答案的题目,所以要求考生在解大部分题目时要学会同时捕捉多个可能有用的信息点来判断备选项是否符合要求。此题的信息点为“长期从事”+“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A选项不能确定其身心能量是否是被工作耗尽的,因为他的问题出在了不能胜任上,而不是能量被工作耗尽,也许他的能量根本就没有用在工作上,因为他本身就不具备从事该项工作的能力;B选项明显不符合“长期从事”这个要件,因为选项中明确说明小李是刚参加工作;而C选项既符合长期从事,同时又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与关键信息完全相符;D选项没有体现出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而体现出的是热情被工作所耗尽。所以本题在所提取关键信息的标准下,只有C选项是符合要求的。
[本题点睛]做题时通常需要同时捕捉到几个最有效的信息点,因此要注意将前面所讲到的“主体或主语关键信息法”“行为方式或行为方式与结果连接”“限定条件或者定义项中的状语信息”“动词短语或是动词组合信息”等几种捕捉关键信息的方法综合运用,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抓关键信息。在本题的启发下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即在做任何一道定义判断题目时都要在第一时间找到一至两个关键信息,在此基础上多加练习,即可熟能生巧,轻松应对定义判断题目。
同样的例子在2007年的国考中可以再现一例,即70题。
实绩原则就是以下属的实绩为依据,给予适当方式的激励。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况遵循实绩原则的是(    )。
A. 因为小赵是实验室里学历最高,能力最强的人员,所以他得到了高额奖金
B. 酒店员工小刘喜爱自己的工作,每天情绪饱满笑容可掬,受到经理的表扬
C. 推销员李小姐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虽然销售额一般,但客户访问量远高于其他同事,因而被提拔
D. 某连锁洗衣店虽然收费较高,但因质量一流,服务周到取得了同行中的最好利润,受到总公司的奖励
[解析] 答案为D。本题的定义本身比较短,抓信息也比较容易。具体而言可以抓住两个点来做题,即“下属”+“实绩”,这是综合运用主体关键信息法和行为方式关键信息法。A选项学历高并不代表“实绩”好,可以排除;B选项也判定不出有实绩的存在,所以不符合定义;C选项明确说出是“销售额一般”没有突出的实绩,所以也不能判定为是符合定义的。故答案为D。
真题实例6.(国考2008-73)
危机公关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者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危机公关的是(    )。
A. 由于台风影响,某企业的户外广告牌被风吹倒,企业派员工前去修复
B. 某企业由于重要生产设备被盗,严重影响生产,高层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C. 某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失去领先地位,利润大幅下滑,企业高层领导决定转向新的领域
D. 某大型餐饮集团的一个连锁店由于卫生状况差被曝光后,该集团领导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并借此机会发布新的企业卫生管理标准
[解析] 答案为D。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从备选项出发来确定的,用排除法来做题,找到备选项中和题干不相符合的点就可以将该选项排除掉,这样可以较快解题又不受题干整体信息的影响。本题的备选项中只有D项完全符合题干中各信息的要求,是正确选项。
真题实例7.(国考2008-71)
价格垄断行为是指经营者通过相互串通或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操纵市场调节价,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合法权益,或者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价格垄断行为的是(    )。
A. 几家大型电视机生产企业通过协议联手操纵价格
B. 某商场为了吸引顾客将部分商品低于成本价销售
C. 拥有专利权的工厂凭借市场支配地位,在经销商提货时强制限定转售价格
D. 一家占市场份额70%的大企业以回扣、赠送等方式变相降价,致使商品市场价低于成本价
[解析] 答案为B。本题的解题方法依然是从关键信息出发来解题,这样的题目本身所表述的要件比较多,所以在抓关键信息时就要求考生不能像前面的题目那样轻松地抓一个或两个,而是要从备选项入手,拿备选项去衡量题干来筛选其中有用的关键信息,这是对关键信息的综合处理和运用。此种应对策略主要用于所给定义不容易第一眼就确定明显的主体或行为方式、代表性表达、典型性条件的题目,也即我们所说的倒代方法。我们将四个选项代入题干进行衡量会发现本题中只有B选项是违背题干表述的选项,其他的都是符合定义项中的要求的。
[本题点睛]定义判断的有些题目在题干中包含了很多繁琐和冗杂的信息,且大多是并列陈述的形式,这样的题干阅读起来很费时费力,而且很容易滞住考生的视线,不经意间耽误了时间。为了避免考场上发生此种情况而影响考试效率,建议考生在第一眼就将此类题目识别出来,不要只注重题干的信息,因为很多信息是无用的,最好从备选项出发来发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而更快地做题。
二、定义的成分解题法
[伍老师点拨]概念具有两个基本特征,即内涵和外延。概念的内涵就是指这个概念的含义,即该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所具有的本质属性。
如: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此定义中“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这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对象的范围,即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事物。
如上例中,商品的外延就是古今中外一切的商品。
依据以上定义的成分来解题可将解题思路确定在“运用定义的内涵”和“运用定义的外延”两个角度:依据定义的内涵来解题,主要是抓住定义的本质属性,并以此本质属性找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依据定义的外延来解题,主要是抓住定义本身所囊括的事物范围来确定正确的选项,从而解题。结合相应的例子分述如下:
解题方法一:严格按定义的卷面内涵作答,不作任何联想。
真题实例1.恩格尔系数:指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例。
依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王明家本月总开支1000元,其中500元用于食物开支;第二个月总开支1200元,其中600元用于食物开支,说明他家生活水平上升了
B. 小华每月总开支1000元,其中食物开支330元,所以他的恩格尔系数为33%
C. 美国人一般将30%的总开支花在购买食物上,中国人则花50%的开支在食物上,说明美国人的生活质量高于中国人
D. 将全部开支都用于购买食物的人生活幸福美满
[解析]答案为B。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定义,我们可知本定义的内涵为一个具体明确的比例,除此定义外,别无其他。做题的时候只要选好符合本定义要求的内容就可以了,本题只要从备选项中先找到一个表示比例的选项,然后再确定这个比例具体的内容就可选出正确答案,这样可以直接确定正确选项为B。
解题方法二:严格按照定义的卷面外延作答,不作任何扩大或缩小。
真题实例2.商品差价:指同一商品由于流通环节、购销地区、购销季节以及质量不同而形成的价格差额。下列不属于商品差价的是(    )。
A. 同一本书,刚出版时与两年后价格不同
B. 早市萝卜一元一斤,下午则五角一斤
C. 富康轿车与大众轿车价格不同
D. 甲地的盐比乙地的便宜,因为甲地产盐
[解析]本题的解题思维点为定义指出的商品差价的一定意义上的外延,即商品差价是产生在题干中所给的“同一商品”范围内,那么依此标准来衡量选项可以直接确定C项不是商品差价。

三、定义的“属”加“种差”解题法
[伍老师点拨]在定义判断中利用对定义进行“属”加“种差”的划分方法,也可以达到既快又准的解题目的。对“属”加“种差”方法从形式上进行综述就是:通过揭示概念最邻近的“属”概念和“种差”来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在解题环节上,对定义的“属”和“种差”只要从形式上掌握就可以了,下面以一个实际定义的例子来演示一下它的划分方法。
例:
诉讼标的:指当事人争议的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解决的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
┃                                 ┃                               ┃
定义                              种差                              属
依给定定义的“属”和“种差”来做题是一种利用定义形式划分来解题的方法,具体做法:首先,将给定定义划成“属”和“种差”两个部分,然后用“属”来衡量给定选项是不是在给定定义的“属”范围内;如果都在,就继续衡量给定选项是不是符合定义的“种差”,经过此两步衡量后,正确的选项就可以确定了。“属”加“种差”的方法运用于解题的一大突出优势为:可以在备选项较多的情况下快速排除不符合“属”或者不符合“种差”的选项,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结合相应的例题分述如下。
解题方法一:从定义项的“属”入手,如果选项中的案例不属于该定义项中“属”的范畴,即可排除。
真题实例1.诉讼标的:指当事人争议的要求人民法院通过审判予以解决的某一‖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
┃                              ┃                        ┃
定义                            种差                       属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诉讼标的的是(    )。
A. 原、被告之间发生纠纷的1000元的借款
B. 原、被告之间发生的名誉受到诽谤的伤害
C. 原、被告之间发生的起诉与被起诉的关系
D. 原、被告之间发生的抢劫与被抢劫的施、受害关系
[解析]划出被定义项中的“属”和“种差”,如上可见,从此定义的“属”入手可知本定义“诉讼标的”为“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这样在备选项中来衡量哪些不在“民事法律关系或权利”的范围内就可以提高此题答题的准确率。从“民事”这个要件就可以排除C、D两项,因为C项中原告与被告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不全部在“民事”的范围内,还有“刑事”和“行政”的法律关系,不在本定义的“属”中,所以不准确;D项中原告与被告是刑事法律关系,不是“民事”的法律关系;B项受到的伤害并不是一种关系,而是一种结果。这样最后的选项就可以确定为A。
解题方法二:从定义项的“种差”入手,如果选项中的案例不属于该定义项中“种差”所描述的本定义的种类特征,就不是本定义的符合项,就可以做出依题意的正确处理,从而选出正确的选项。
真题实例2.创伤后应激障碍:一种极度的灾难的持续效果,即经历了创伤以后,出现的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障碍。
┃        ┃
种差       属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是(    )。
A. 从伊拉克战场回来的美国兵,大多患上了失眠、焦虑甚至严重的精神疾病
B. 扬扬小时候在邻居张阿姨家被狗咬过一口,从此再也不想去张阿姨家了
C. 小张曾经被困在电梯里五个多小时,当时感觉自己没救了,最后化险为夷,但从此小张常常做被困在电梯里的梦,而且以后再也不敢乘坐电梯了
D. 目睹了儿子阿毛被野兽叼走的一幕,失魂落魄的祥林嫂见了人就说:“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
[解析]分解定义项中的“种差”可得“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持续的、不必要的、无法控制的障碍”。而B项中只是讲“扬扬不想去张阿姨家了”,而不是“无法控制的障碍”。依此,就只有B项不在本定义的种差之内,正确的选项即为B。

第二节  考点突破
1.事实婚姻:指男女双方虽未办理结婚登记,但符合结婚实质条件,并且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所形成的男女关系。所谓结婚实质条件包括法定条件和禁止条件,前者指双方自愿、达到法定婚龄、一夫一妻(第二项可随着时间变化而由不具备变为具备);后者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以及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这种婚姻形式同时要求当事人双方必须具有终生共同生活的意愿,并以夫妻名义公开共同生活,群众也认为其是夫妻关系,否则仍不能认为其有效。
以下属于事实婚姻的是(    )。
A. 李云与程红结婚时身体健康,但程红只有18岁,而且两人只举行了简单婚礼,并未去登记;5年后,两人欲离婚,此时两人的婚姻关系
B. 赵飞与黄花系同年表兄妹,自小青梅竹马,两人于25岁时在某教堂举行了隆重婚礼,亲朋好友纷纷到场祝贺,二人因嫌麻烦就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证
C. 史密斯系英籍华人,在英国已结婚,后在中国结识了中国姑娘陶莹,二人共坠爱河,遂同居在一起,周围邻居均认为他们是一对非常般配的夫妻
D. 卢雄与张咪大学时曾是公开的恋人,毕业后即同居在一起,但后来卢雄想与张咪分手,张咪多次以死相威胁,卢无奈,只有和张继续一起生活,并在某市一起办理了结婚登记
2.时效取得领土:指国际法上一国凭借非武力手段长期不间断和公开地占有和统治他国部分领土而取得该部分领土的主权,这种行为不以“善意”为条件,即使最初是不正当地或非法地占有他国的部分领土。但这种做法只限于解决历史遗留问题,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后不再适用。
以下取得领土方式属于时效取得的是(    )。
A. 甲国东部有一片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的荒地无人居住,但历史上一直处于其管辖范围内。“一战”期间,与其邻接的乙国通过逐步定居方式占有该片荒地,甲国一直未提出异议
B. 丙国南部有面积8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丁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于1815年通过领土买卖正式将此地划入自己版图
C. 戊国于1905年在枪炮的掩护下强行侵占己国的一个岛屿,己国奋起反抗,但最终失败
D. 庚国在18世纪发现了西太平洋深处的一个面积为6000平方千米的岛屿,遂派兵占领,并迁移居民到此定居
3.窝藏、包庇罪:指非共同犯罪人明知他人犯罪,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
以下属于窝藏、包庇罪的是(    )。
A. 王某为逃避计划生育的嫂子提供住宿
B. 李老太的儿子酒后开车撞死了人,神情紧张地跑回家中。李老太问明情况后,遂和儿子一起擦洗了汽车上的血迹,并拿出三千块钱让其到外地躲避风头
C. 秦某、李某共谋去窃取一家珠宝店,后二人分工,由秦某去准备逃往外省的车辆及假身份证,而身手灵活的李某则入珠宝店,后二人得手,秦某开车将李某送出本地
D. 黄女士一天早晨发现门口趴着一个浑身尘土、发着高烧的流浪汉,出于好心,将其扶进屋内,并和丈夫一起照料。后该人恢复健康,千恩万谢下拿着两人义赠的500块钱远走高飞。翌日,两人通过电视发现此人是公安部通缉的要犯
4.演绎作品:又称派生作品,指在已有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改编、翻译、注释、整理等创造性劳动而产生的作品。
以下不属于演绎作品的是(    )。
A. 《〈红楼梦〉经典诗句评析》 B. 《巴黎圣母院》日文版
C. 《三个火枪手》电影剧本 D. 《〈古文观止〉难点词汇释义》
5.上诉:指因民事、行政诉讼当事人或刑事诉讼被告人不服各级审判机关生效的第一审裁定、判决而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审判机关提起诉讼、请求改判的诉讼程序。
下列属于上诉的是(    )。
A. 胡某与刘某因债务纠纷诉至林阳区基层人民法院,一审结束后,两人均无异议。一年后,刘某发现了新的证据,遂再次提起诉讼
B. 吴某一审中被认定为故意伤害罪既遂,判处有期徒刑1年,检察院认为刑罚太轻,于是要求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C. 陈某因不服公安机关对其行政拘留的处罚而提起诉讼,一审后,公安机关认为法院判决不当,在两日后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
D. 卜某因与邻居发生纠纷而持刀砍伤了邻居,后派出所以违反治安管理规定为由处罚了卜某,卜某对该处罚不满,遂要求公安局重新作出决定
6.嗜好:指对某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多指不好的、特殊的、成习惯的爱好。
下列选项中,属于嗜好的是(    )。
A. 小杨每次出差路经成都,都要去一家老店品尝美食
B. 老梁喜欢下棋,每次饭后必然找人下一盘
C. 小关从小喜欢足球,每次和同伴们踢起球来就会忘记回家
D. 小宫喜欢养不同种类的宠物,习惯观察它们在饥饿和受伤之后的反应
7.暴力:指利用武力随意伤害人身健康的野蛮行为,特指国家的强制力量。
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的是(    )。
A. 俄罗斯派出军队用武力镇压反动武装分子
B. 黑社会势力经常制造斗殴事件,随意伤害人身健康
C. 法西斯国家到了侵占国大肆屠杀当地居民,制造了无数惨案
D. 国际恐怖组织经常对绑架的人质进行人身残害
8.变迁:指事物在时间或空间上产生较大的改变或位移、变动或更替,与之前的情形完全不同。
下列情形中,与定义相符合的是(    )。
A. 刘局长调任,继任他职位的陈某与他的管理方式完全不同
B. 大雁到了冬天会飞往南方过冬
C. 20年之后,小赵回家探亲,发现那里的变化实在太大,她已经完全不认得路了
D. 小沈每年都会游览一次黄山,每去一次,他都会有不同的发现
9.促使:指利用某些条件使达到某一目的的意思。指合理地推动事物朝希望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往往是行为接受对象所乐意接受的。
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的是(    )。
A. 王某希望自己的儿子长成高个子,便要求儿子每天吃钙片
B. 李某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将其亲戚推荐到了一个众人仰望的职位
C. 史某利用自己是姐姐和领导的身份,使得本来就两情相悦的妹妹和腼腆的同事小董最终走到了一起
D. 研究员涂某通过在小白鼠身上做实验,获得了攻克人类疑难病症的重要成果
10. 宣布:指合法主体公开地将带有约束性或强制性的内容告知于公众,目的是为了让公众了解、知晓,在行为上遵从。
下列选项中,符合定义的是(    )。
A. 某厂家新推出一种口味鲜美的食品,在各大超市门口进行推销,并让消费者品尝
B. 某著名人士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宣布他的现任职位将由另一名人士接任
C. 某民间团体将自己修身养性的良方公之于众,让大家同样也能延年益寿
D. 国家卫生部在疫情严重期间向公众公布公民在这期间应注意的行为规则
11. 不可抗力:指合同订立以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人力不可控制的意外事故,导致不能履约或不能如期履约。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定义的是(    )。
A. 某包工队因当地下了几天几夜暴雨影响了工期,使得包揽的工程无法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成
B. 某合作项目正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政府突然明令禁止此类项目的开展,使得项目无法继续进行
C. 某快递公司因在投递的路途中遇到学生罢课,阻塞了交通,使得包裹未能准时送到
D. 某旅游团在游泰山时,因为下雨,致使无法看到日出
12. 虚假宣传行为: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者其他的方式,对商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特点、价格、使用方法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诱发消费者产生误购的行为。
下列情形中,与定义描述不符的行为有(    )。
A. 某超市把标有“五折优惠”的指示牌摆放在应原价销售货物的位置上,致使消费者经常将原价销售的物品误以为是五折优惠产品
B. 某厂家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上标有“放心食品”字样,消费者抢着购买
C. 某开发商用巨幅广告宣传其新竣工的楼盘是高质量、低价格,使很多人都误以为真,争相买房
D. 邢某在某领导职位竞争上岗的演说中表明自己将大公无私、公正廉明,但其入职以后却经常假公济私
13. 知悉真情权:也称知情权,是指消费者享有的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下列选项中,超出了消费者知情权权限的是(    )。
A. 马某因某厂家的食品包装上未标明主要成分,遂向消费协会投诉
B. 萧某要求一家老字号牛肉面馆将其配料和方法公之于众
C. 付某进超市买猪肉,对肉的来源、生产厂家、到货时间、价格等问得一清二楚,使得服务员有些不耐烦
D. 徐某进美容院进行美容,向美容师询问其所使用化妆品的生产厂家
14. 计划:指人们在行动以前预先进行的设计、规划或筹划。它包括行动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步骤等。
下列行为当中,不符合计划定义范畴的是(    )。
A. 梁秘书在跟随领导出行前,对出行的时间、住宿情况、主要工作、闲余时间等内容都做好了细致的安排
B. 曹某按照计划,有步骤地完成了领导安排的工作任务
C. 李某是一个著名的医师,在每次大型手术前,都会对手术的实施情况做一个周密的计划
D. 刘某在自助旅游之前,对旅游的时间、地点、所带设施、物品等事项都提前做了安排
15. 投资:指经济主体为了获取经济利益而垫付货币或其他资源,并进而转化为实物资产或金融资产的活动。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投资的是(    )。
A. 张某提供场地,作为其朋友开公司所用的办公场所,以其朋友每年交付10万元为条件
B. 关某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支付其上学所用的一切费用
C. 某集团董事长以公司名义在西北城市投资,建立新公司,经营房地产
D. 某著名人士以个人出资的形式建立民办学校
16. 洗钱罪: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而以存入金融机构、转移资金等方式使其在市场上合法化的行为。
根据定义,下列不构成洗钱罪的是(    )。
A. 甲某将走私汽车所得的钱款交给其开夜总会的弟弟乙某,后乙某以夜总会的名义存入银行账户
B. 甲用贩卖海洛因得来的钱,购买了一栋别墅,然后将别墅低价出售
C. 甲某将走私所得藏在汽车带出国境,然后兑换成外币
D. 甲某将盗窃所得的三百万元藏匿于火车带出国境,以国外亲戚的名义存入国外银行,然后再返回本国
17. 交通肇事罪:指违反公路、水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根据定义,下列属于交通肇事罪的是(    )。
A. 张某在驾驶火车时,因太疲倦而睡着,不幸将火车开出轨道以致造成机车毁坏
B. 王某因在驾驶汽车通过弯路时没有减速,撞在路旁的大树上,结果王某自己脑部被撞伤
C. 郑某在驾车回家途中,为躲避突然从前方穿过的小狗而急刹车,结果造成三辆汽车连环相撞
D. 杨某开车和两个朋友去外地,为了赶时间强行超车,结果不慎冲下山崖,二死一伤
18. 刑讯逼供罪: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
根据定义,下列不构成刑讯逼供罪的是(    )。
A. 某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王某和付某为了获取口供,使用强烈灯光照射犯罪嫌疑人张某不准其睡觉,但张某始终未讲任何东西
B. 某检察机关工作人员李某等三人,为了获取口供,尽快提起公诉,对犯罪嫌疑人赵某连续两天轮番审讯
C. 某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王某家里被盗,怀疑是曾有偷盗行为的邻居宋某所为,于是王某将宋某捆绑起来进行毒打,逼其招供,结果宋某承认罪行
D. 兆某系公安机关工作人员,在审讯时,犯罪嫌疑人吴某总是翻供,兆某忍无可忍,便让吴某靠墙站立两天,且不准其吃饭
19. 结合犯:指数个各自独立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的明文规定,结合而成为另一个独立的新罪的犯罪形态。
根据定义,下列属于结合犯的是(    )。
A. 张某多次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物品
B. 易某在抢劫银行时将银行工作人员伍某一枪打死
C. 日本的宫本浩奇犯强盗罪后,又强奸妇女,被定为强盗强奸罪
D. 黄某杀死邻居刘某后正准备逃跑,碰到刘某之子刘伟,由于害怕罪行暴露,黄某又将刘伟杀死
20. 共同犯罪: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其中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共同犯罪的是(    )。
A. 仓库值班员甲与意图盗窃人乙按照事前约定,乙夜间去仓库盗窃时,甲佯装睡觉,不加制止,致使乙盗窃大量财物
B. 甲、乙夫妻二人共同遗弃年老有病的父亲丙,以致丙生病走投无路而自杀
C. 甲、乙事前通谋开枪杀害丙,甲开枪未中,乙开枪击中丙头部,致丙死亡
D. 甲教唆未满10岁的邻居乙去盗窃丙家的数码相机,得逞后甲给乙二百元钱做“酬劳”
21. 公文: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在公务活动中使用的具有特定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请示和答复问题,指导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根据定义判断,下列属于公文的是(    )。
A. 甲是某学校学生会主席,其为学校学生会起草的章程
B. 乙是一名图书编辑,其利用业余时间写的一篇杂文
C. 丙是某县长的秘书,其为县长写的一篇常委会上的发言稿
D. 丁是某县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工作中有事情要向上级报告,为此写的一篇请示
22. 均衡:指两个以上的物品环绕一个中心组合在一起,两边平衡、重量或吸引力(包括形状、色彩方面的吸引力)都有同等的分量,使人产生一种宁静的感觉。
根据定义,下列不属于均衡的是(    )。
A. 人们中线两边各有一只眼睛,一只耳朵,一个鼻孔,一边脸,一手一脚
B. 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画面是一个长方形,以耶稣为中心,门徒在他两边,人数相等,两边的人与耶稣的距离也相等,两边墙上的背景也是相同的
C. 在儿童公园中,有一种跷跷板,跷跷板两头坐着两个一样重的小孩,两人坐的位置与中心距离相等
D. 某模特身上穿着银灰色的套装,脚上穿着一双米黄色的皮鞋,肩上背着绿色的休闲包
23. 办公自动化: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使人的部分办公业务活动物化于人之外的各种设备中去,并由这些设备与办公人员构成服务于某种目的的人机信息处理系统。
根据定义判断,办公自动化不应该包括以下哪种处理系统?(    )
A. 数据处理系统 B. 文字处理系统
C. 信息管理处理系统 D. 人际关系处理系统
24. 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根据定义,下列属于对公司、企业人员行贿罪的是(    )。
A. 甲企业人事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于某,要求职工容某给其五万元的“意思费”,否则就将其开除,迫于无奈,容某只好屈从,结果容某没有被开除
B. 乙国有公司工作人员陆某,利用职务便利,以高于市场价格1000元的单价,向其经销电脑生意的亲戚购买了200台电脑
C. 丙公司采购部经理朱某找到收购陈粮的程某,说公司准备采购20万斤新粮食,程某听后心领神会,便送给朱某笔记本一台,摄像机一部,最后丙公司向程某购买了20万斤陈粮
D. 史某与丁公司准备在月底签订一批货物买卖合同,不料月初史某突然有事须立即赶赴国外,为了提前签订合同,史某给了丁公司负责人莫某五万人民币
25. 标的:指经济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标的可能是指民事行为的标的可能实现;民事行为的标的不可能实现的,称为标的不能。标的不能的,民事行为不生效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标的可能的是(    )。
A. 古画买卖合同订立时,该古画已经被毁
B. 某村村民甲、乙买卖土地
C. 在房屋买卖合同签订时,房屋因地震而倒塌
D. 甲将自己的黄金首饰卖给乙
26. 有偿行为:行为人双方须为对价的行为。所谓对价,是指一方为换取对方提供的利益而付出代价。
根据定义,下列不属于有偿行为的是(    )。
A. 买卖合同 B. 赠与合同 C. 租赁合同 D. 行纪合同
27. 初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了解、熟悉,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初级群体的是(    )。
A. 工厂 B. 军营 C. 学校 D. 邻里
28. 社会流动: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社会流动的是(    )。
A. 班主任当上校长
B. 在班里,她由一名佼佼者变成一名差生
C. 他先是从事农业生产,后来加入城市服务业发展的行列
D. 虽然家在偏远的农村,但是由于个人的刻苦学习,他考取了北京大学,进了国家机关成为一名公职人员
29. 社会生活噪音: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和交通噪音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噪音。
根据定义判断,属于社会生活噪音的是(    )。
A. 教学楼前面的建筑工地施工的声音 B. 工厂里面传来的机器轰鸣声
C. 楼下的汽车轰鸣声惹得老沈不能入睡 D. 半夜里,楼上传来小张的弹琴声
30. 家族: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
根据定义判断,下列不属于家族成员的是(    )。
A. 由于不务正业,自小被其父赶出家门的小李
B. 张英和张雷是姐弟,自小父母双亡,二人相依为命,张英嫁给王某后,张雷便和其二人共同居住
C. 李某从小便被老赵夫妇收养,后来由于李某经常打架斗殴,赌博嫖娼,老赵夫妇便与其解除了收养关系
D. 老马老来丧子,侄子小马见叔叔孤苦伶仃,便将其接到家中,与其共同生活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