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先学做人后学开车

  《半月谈》 201100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519字

  女儿学开车,拜了位资深教练作老师。这位教练很有意思,开学第一堂课,一没讲交通规则,二不讲如何开车,而是开宗明义给学员讲“先学做人,后学开车”。他如此教育学员:“当你坐进驾驶室,就要有一种敬畏感和责任心,所谓‘脚踩生命线,手握杀人剑’,稍有不慎,便会发生惨剧。许多事故的发生,不是因为驾驶员技术不好,而是思想素养不高。不少人就是败在品德差上,结果毁了别人,也害了自己,遗恨终身。”

  这位教练的话很有道理。随着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车祸越来越司空见惯。车是由人操纵的,它的行驶轨迹,与人的道德素养、情绪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人不文明,也便谈不上开文明车。试想:一个法制观念不强的人.他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一个缺乏教养的人,他能礼让行车?一个不知道尊,重别人的人,他能自觉维护别人的行路权?一个公德意识淡薄的人,他能自觉维护交通秩序?一个恃强凌弱的人,他能不开“霸王车”?一些人正因为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欠缺,才毫无顾忌地“横冲直撞”,旁若无人地“后来居上”,傲慢无礼地“当‘人’不让”.不计后果地“斗狠逞强”……

  汽车时代需要汽车文明。除良好的管理和严谨的规则外,交通秩序更有赖于每个人的自律及文明的行为举止。

  不经意间收获感恩

  《半月谈》 201100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851字

  当教师多年,帮助学生的事情自然数不胜数。就拿以前教过的学生小王来说吧。一天深夜生了急病,我将她送到医院,通宵达旦地守候:病好后,得知她家里经济困难,我又和科任老师及同学们共同筹款,帮她顺利完成学业。因为觉得是分内事,事情过后很快就抛到了脑后。

  多年后,有一天我陪妻子到街上买衣服,来到一家专卖店前,妻子说:“这儿的服装质量好,就是价格贵,难讲价。”我们进去转了转,妻子看上一件衣服,很合身,就是太贵。我们正准备出门时,老板将妻子看上的服装包好,交到妻子手上。妻子开玩笑说:“不要钱,我就要。”老板说:“送给您,真的不要钱。”我们感到奇怪,跟老板开玩笑说:“你是不是认错人,把我们当成某个领导了?行贿呀?”老板听后哈哈大笑。这时,突然走过来一名衣着时髦的女孩,对我说:“老师,您不记得我了?这位是我老公,衣服真是送给你们的。读书时,您为我操了那么多心,我一直记着您。”原来正是当年带过的学生小王。她请我坐下,对她老公、我妻子回忆起往事,一些我已经忘记了的细节她还记得清清楚楚,包括我为了帮她交药费四处借钱的情景。说完话,小王一个劲地将衣服往我们怀中塞。我说:“不管当年做了什么,那都是老师的职责所在,衣服绝对不能要。”小王最后没有办法,只得提议按进价卖给我们,这样我们才接受下来。

  回家的路上我心情愉悦,不是因为衣服.而是因为发现自己多年前的行为.居然不经意间播下了一颗感恩的种子。由此想到这样一件事。某地有几名贫困学生考上了大学,当地领导组织慰问回来后颇有感慨:“现在的学生真是没有感情,几千元透过去,表情木然,从他们那神色看,好像送给他们是应该的,完全看不出感恩的意识。”这位领导我估计是判断失误了,其实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感情,他们绝大多数是懂得感恩的,只不过在某些情形下,比如隆重的大会上、刻意的采访中,他们不愿意表达出来而已。而且为什么一付出就想看到回报呢?像我遇到小王这样,有一天不经意间发现一颗感恩的心.不是很好吗?要把善意当作种子,它会在时间中慢慢开花结果。

  善的脆弱性

  《半月谈》 201100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685字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

  张建伟

  看过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美国电影,讲述的是一起虐待罪行:一名16岁的少女被寄养家的女主人和她的五个孩子,以及邻居家的男孩,施以各种难以想象的暴行,最后死去。影片通过简单的情节,提供了一个检视人性的窗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善的脆弱性。

  关于人性,历来的思想家持截然相反的看法,性善论与性恶论针锋相对。这种两分法其实掩盖了问题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事实上,人性中既有为恶的冲动,也有向善的趋向。我们每个人的深层意识中,都藏有伤害他人的暴力本能,这源于我们的动物本性.只不过进入文明时代后,这种本能被法律、道德等所约束。可以说,外在文明制度对人性的规约与塑造是人类生活的幸福根基,而当其缺失或失效时,人性中为恶的本能就容易跑出来,做出伤天害理之事。

  另一方面,人类虽然创造出了法律、道德等外在的文明制度来规约与塑造人性,但必须承认,这种规约与塑造是建立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的。这些条件,在我理解,其中至少应该包括使人类免于生存困境、免于强权威逼等。如果生存压力过大,道德和法律可能都会失效。比如在一本讲述乞丐史的书中,就披露了古代社会乞丐们种种残忍的反人道行径,其中有这样的例子:用刀砍斧削及其他方法把人弄得奇形怪状,博取同情。这说明了一点:仓廪实才能知礼节,衣食足才能知荣辱。同样,外在强权的威逼也可以瓦解道德和法律对人性的制约.因为极度的畏惧会使人丧失理性,做出一些在正常状态下不可思议的事情。

  正是因为善的脆弱性,所以建设一个能让文明制度正常发挥规约作用的社会,就显得无比重要。

  老年人再学习路在何方

  《半月谈》 2011003期作者/本文总字数:2575字

  老年大学“一座难求”

  时下,越来越多的城市老年人选择上老年大学来安度晚年。在老年大学里,他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结识同龄伙伴。“精神上有了寄托,身体也越来越硬朗。老学员来了就不想走,新学员听了抢着报名”,南宁市老年大学小提琴班的学员争抢着说。

  记者来到南宁市老年大学小提琴班首期学员同乐会的现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提前到来的学员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参加小提琴班的同时,还参加了交谊舞班。

  小提琴班是南宁市老年大学今年新增的专业,共招收学员18名,在结束17个学时的课程后,每名学员能掌握2首~3首乐曲。六旬老人胡同庆说,4个月前她从未接触过小提琴,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已经能够完整地拉出几首简单的曲子。

  南宁市老年大学每个学期的学费是75元。收费低,学习时间长,就读老年大学成为退休职工丰富晚年生活的首选。有些学员一上就是十几年,加入了就不愿离开:有些学员则同时选择多门课程,每周有两三天在学校里度过。

  但是随着老年人再学习需求人数的增多,现有的老年人大学等办学规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部分老年人为争取一个入学“指标”,动用多方关系也难以办到。有人戏称,老年人也经历着择优录取的“高考”。

  王桂兰老人是南宁市糖厂的退休职工,原本选择在离家较近的自治区老年大学学习,但因为不是区直属单位的职工而被拒绝。“有退休证也没用,普通企业的退休职工连名都报不上”,王桂兰遗憾地说。虽然自治区老年大学开设的专业更具吸引力,但招生门槛太高,她只能退而求次,舍近求远,选择入学条件较低的市级老年大学。

  记者随后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大学,这所学校办学规模相对较大,教学设施相对完善,现已开设89个班,招收学员3000多名。因场地有限,无法满足更多的老年人人学,校方只能优先照顾区直单位的退休老干部,严格控制生源,学员入学前,须经过严格的面试考核。

  拦路虎究竟有几只

  “控制生源实属无奈。”广西壮族自治区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谭明彪表示,服务社会,让社会上更多的退休职工丰富晚年生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有限的办学条件只能通过控剞生源来把关。新校区正在建设中,建成后,招生规模将翻两番,达到8000人以上,届时,更多的社会老人将享受到晚年教育的福利。

  广西壮族自治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梁丽玲表示,目前资金紧缺是老年人难以接受“再教育”的主因。现在老年人数量庞大,一些在农村的老年人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存在问题,更别说是进行再学习。目前,政府也只能是先把资金重点投向解决老年人基本生活的保障问题,而对于老年人教育这块的投入相对来说并不是很多。

  基础设施滞后也制约着老年人教育事业的发展。记者在南宁市老年大学电子琴教室里看到,大部分电子琴为美科MK-980型号,器材较为陈旧。南宁市老年大学办公室主任郭蕴华介绍说,学校设备较为简陋,仅有两台钢琴,学员每堂课最多能亲自动手10分钟,其余时间还得自己找钢琴练习。场地资源有限,全校仅有9间教室,每间教室面积不大,每班学员控制在20人左右。此外,教职员工过少,老年活动难以顺利开展。

  南宁市老年大学现有工作人员5名,返聘教师20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宁市老年大学已经面向全市退休职工开放,现有学员已达2200多名,开设65个班,11个协会学校,基础设施和管理不够完善。“每个教室全天侯上课,个别教师担任几门课程教学”,郭蕴华表示。

  同时,梁丽玲指出,有输出没输入、有消耗没积累,缺乏知识更新通道成为老年人再学习需求强盛的根源。目前,一方面老年大学供不应求,基层也有各种老年人协会,但是基本上还停留在书法绘画、种花养鸟的兴趣爱好层面上,老年人的再学习可以更多地从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出发,增加科技知识的普及。

  老年人再学习渠道待拓宽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周可达认为,在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的今天,合理安置老年人,让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得到充分重视,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招生人数,全社会的老年人都应获得晚年再学习的机会。

  “老年人晚年的再学习不应仅局限在老年人大学,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现在一般在市县都有老年人协会和一些老年人组织,这些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在老年人再学习上的作用。同时作为传播力最强的媒体,应该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开办能够满足老年人再学习需求的栏目。”梁丽玲说。

  周可达认为,没能人学的老人也可以组成兴趣小组,向居委会申请场地,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经验。老年人生活重在有志同道合者相伴,给他们提供切磋才艺、交流心得的空间,这也是促成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重要手段。

  郭蕴华表示,应均衡发展各级老年大学,全面降低入学门槛,定期开展社区老年人活动,让更多老人参与到活动当中。城市的社区和农村的村级组织也可发挥更大作用,在充分调研本地老年人实际知识需求的基础上,邀请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士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一些知识讲座,同时也要注意讲座必须符合老年人特点,比如讲座的时间长度和知识的包容性,让老年人真正喜欢上这种形式。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叶晓华表示:“以前是长辈传授小辈知识,现在长辈的知识储备已经不够用时,年青一代的‘文化反哺’也应成为长辈知识更新的重要途径。”专家表示,老年人再学习的需求也应该更多地让一子女和家人承担起来,家庭学习一方面可以减轻社会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缺什么马上能补什么,而且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能够很好地利用老年人的喜好,采用他们更能接受的形式,完成知识教授。家庭成员应该各自发挥所长.帮助老年人消除知识肓区。

  老年人再学习问题开始逐步得到社会重视。在广西,投资3亿元的广西老年大学新区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全区离退休干部以及更多的社会老人提供娱乐、学习、休闲场所。新的广西老年大学和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将按照省级示范性老年大学和老干部活动中心的要求,建设集教学、活动、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场所。

  编辑:何要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