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二节  形式推理:真假推理
  本节概述
  1.概要说明
  真假推理属于显性结论类中的一种,其具体表现是在题目中给出若干个前提,前提中有真有假,要求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情况,进而推理出指定的结论。
  2.识别方法
  题干中给出几个论断,但是几个论断中只有一个是真(假)的,要求由此得到一个肯定的结论。
  一、矛盾关系
  核心阐述
  真假推理中,某两个命题中常常存在矛盾关系。找到矛盾的两个命题,可以迅速判断其他命题的真假,以推出所需的结论。
  【试题精讲】
  例1. 2009-上海-75
  有一个岛上住着两种人,一种是说真话的人,一种是说假话的人。一天,一个人去岛上旅游,遇到甲、乙、丙三个岛上居民,便问起来他们谁是说真话的人,谁是说假话的人。甲说:“乙和丙都是说假话的人。”乙说:“我是说真话的人。”丙说:“乙是说假话的人。”
  这三个人中有(    )个是说假话的人。
  A. 0        B.  1        C.  2        D.  3
  【解析】 考查甲、乙、丙三人的话,发现乙、丙的话互相矛盾,两人的话必然一真一假。而甲认为乙、丙的话都是假话,则甲说的必然为假话。因此三人中一真二假,选择C项。
  例2.2009-山东-61
  2008年以来,索马里附近海域先后发生累计逾120起海盗劫船事件。海盗何以猖獗?甲乙丙丁四人有断定如下:
  甲: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
  乙:如果海盗猖獗的主因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那么肯定会助长海盗的气焰;
  丙:确实助长了海盗的气焰,但其主因并非被劫船主都愿意支付高额赎金;
  丁:海盗猖獗主要是被劫船主愿支付高额赎金,但其嚣张气焰并非都由此生成。
  如果上述断定有一个人的断定为真,那么以下断定都不可能为真,除了(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解析】 考查四个命题,根据P→Q的否命题为P且-Q,可知乙、丁矛盾,必然一真一假。由此可知甲、丙断定为假,海盗猖獗的主因不是被劫船主通常都愿支付高额赎金,同时没有因此助长海盗的气焰。P→Q这一命题当P不成立时命题恒为真,因此只有乙正确,本题正确答案为B。
  题型引申
  真假推理中,如果P那么Q的矛盾命题(否命题)应为P且-Q。
  ★ 2009-北京社招-33
  一次逻辑考试后,兰兰、晶晶、玲玲在一起讨论考试成绩,兰兰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也能得100分。”晶晶说:“我看兰兰能得100分,我不能得100分。”玲玲说:“如果我能得100分,则晶晶得不了100分。”事实上,考试成绩出来后,证明她们三个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下述说法中哪项是正确的?(    )
  A. 玲玲说的是真话,晶晶没得100分
  B. 兰兰说的是真话,晶晶得了100分
  C. 晶晶说的是真话,晶晶没得100分
  D. 玲玲说的是真话,兰兰得了100分
  【解析】 命题P:兰兰100分;命题Q:晶晶100分。则兰兰的推断为:如果P,那么Q。晶晶的推断为:P且-Q。可知,兰兰与晶晶的话相互矛盾。因此玲玲说的是假话,可知晶晶得了100分。B项正确。
  例3.2006-天津-80
  全运会男子10000米比赛,山东、北京、河南派了三名运动员参加。赛前四名体育爱好者在一起预测比赛结果。甲断言:“传统强队山东队训练很扎实。这次比赛前三名非他们莫属。”乙则说:“据我估计,后起之秀北京队或者河南队能够进前三名。”丙预测:“第一名如果不是山东队的,就是北京队的。”丁坚持:“今年与去年大不相同了,前三名山东队最多能占一席。”比赛结束后,发现四人中只有一人的预测是正确的。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该项比赛的结果?(    )
  A. 第一名山东队,第二名山东队,第三名山东队
  B.  第一名山东队,第二名河南队,第三名北京队
  C.  第一名北京队,第二名山东队,第三名河南队
  D.  第一名河南队,第二名山东队,第三名山东队
  【解析】 考查四个命题,易见甲、乙、甲、丁的说法都有矛盾之处。甲说山东队包揽前三名,乙说北京队或者河南队能够进入前三名,即山东队不能包揽前三名,二者说法互为矛盾关系,必定一真一假。丁说山东队前三名至多占一席,与甲说山东队包揽前三名不能同时为真,但有可能山东队前三名占两席,则甲、丁同时为假,因此甲丁说法为反对关系。由此可知,甲、乙说法一真一假,丙、丁说法均为假,由丙说法为假可知第一名是河南队,因此选择D项。
  蔡老师提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矛盾和反对都是常见的逻辑关系,两者既有相似,又有区别。矛盾是指两命题非此即彼的关系,两命题的真假情况必定为“一真一假”。反对是指两命题不能同时成立的关系,两命题的真假情况为“可以同假,不能同真”。
  矛盾关系用集合关系可表示为:
  矛盾关系的例子有:生—死,对—错,男—女。
  反对关系用集合关系可表示为:
  反对关系的例子有:黑—白,苦—甜,左—右。
  蔡老师提示
  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
  互为矛盾关系的双方必然一真一假,可据此判断剩余命题的真假。可以得出口诀:“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
  【试题演练】
  1.2007-天津上半年-68
  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①如果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
  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2007-天津下半年-135
  北山市第一中学高三年级的张晓蒙、王兵、李平、许小妹四位同学已进人全校羽毛球“火炬杯”比赛的前八名。同年级的甲、乙、丙、丁在一旁争论着谁能最后夺冠。甲说:“王兵、李平最有希望夺冠。”乙说:“王兵、李平根本不可能拿冠军。”丙说:“张晓蒙今天精神状态不好,肯定拿不了冠军。”丁说:“许小妹能拿金牌。”
  结果不明,只有一个人猜对了。请问,羽毛球“火炬杯”的冠军得主是谁?(    )
  A. 张晓蒙    B. 王兵C. 李平      D. 许小妹
  3.2007-上海-77
  桌子上有4个杯子,每个杯子上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杯子:“所有的杯子中都有啤酒”;第二个杯子:“本杯中有可乐”;第三个杯子:“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杯子:“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4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那么(    )为真。
  A. 所有的杯子中都有啤酒
  B. 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
  C. 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
  D. 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
  4.2008-北京-35
  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个会游泳。甲说:“我会”,乙说:“我不会”,丙说:“甲不会”。
  如果这三句话,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会游泳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无法判断
  试题解析
  1.A[解析] 考查四个命题,易见 ①③矛盾,二者必然一真一假。则②④为假,考核优秀者不是周、郑、王,只能是吴。
  2.A[解析] 考查四个命题,易见甲、乙观点矛盾,二者必然一真一假。则丙、丁为假,张晓蒙夺冠。
  3.C[解析] 考查四个命题,易见一、四命题矛盾,二者必然一真一假。由此可推出二、三命题为假,因此,第二个杯子中没有可乐,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选择C项。
  4.B[解析] 考查三个命题,易见甲、丙矛盾,二者必然一真一假。则乙说法为假,乙会游泳。
  二、包容关系
  核心阐述
  真假推理中,某两个命题中常常存在包容关系。A和B存在包容关系是指,若A真,则B也真,即有:A→B。利用包容关系可以迅速判断A、B命题的真假情况。
  【试题精讲】
  例1.2009-山东-65
  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 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 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 一中存在暑期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D. 一中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
  【解析】 考查三个命题,发现乙和丙存在着包容关系,若丙真,则乙必真,即:丙→乙。根据只有一个命题为真,可知丙必假,即一中、二中存在暑期加课情况,则可知甲真,因此乙假,即没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选择A项。
  例2.2010-国考-82
  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  B. 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C. 丙的车是白色的,丁的车是蓝色的  D. 丁的车是银色的,甲的车是红色的
  【解析】 因丁说的话是实话,考查和红色车辆有关的话。如果乙说的话为真,则丙的车为红色,丙说的话也为真,与甲、乙、丙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实话相矛盾。因此乙说的必为假话,则丙的车也不是红色,可知只有甲的车为红色,因此甲说的是实话,乙、丙说的均为假话,可知丁的车是蓝色,乙的车为银色,丙的车为白色,据此选择C项。
  试题链接
  ★ 2009-山东-63
  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
  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三人中的一位做的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好人好事是丙做的
  丙说:此事是甲和乙中的一位做的
  丁说:乙说的是事实
  经调查,证实这4人中有两人说的符合实际。
  由此推出(    )。
  A. 是甲做的好事B. 是乙做的好事
  C. 是丙做的好事D. 是丁做的好事
  【解析】 考查四个命题,发现乙、丁的话同真或同假,同时甲、乙间存在包容关系,乙真可得甲真。由两人说的符合实际可知乙的话应为假话。因此甲、丙的话为真话,可知是乙做的好事,应选择B项。
  例3.2007-北京社招-31
  甲、乙、丙三人来自学校足球队、乒乓球队和篮球队。下列说法只有一种是对的:(1)甲是足球队的;(2)乙不是足球队的;(3)丙不是篮球队的。
  甲、乙、丙三人分别是哪个队的?(    )
  A. 甲是足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
  B. 甲是篮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乒乓球队的
  C. 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足球队的;丙是篮球队的
  D. 甲是乒乓球队的;乙是篮球队的;丙是足球队的
  【解析】 考查三个命题,发现(1)(2)间存在包容关系,(1)→(2)。由只有一种说法正确可知(1)错误,甲不是足球队的。在此结论下(2)(3)间也存在包容关系。如(2)真,则丙是足球队的,可得(3)也真。因此(2)必假,乙是足球队,丙是乒乓球队,甲是篮球队,选择B项。
  蔡老师提示
  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对于存在包容关系A→B的两个命题,若命题中只有一真,则A必为假;若命题中只有一假,则B必为真,可以得出口诀:“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试题演练】
  1.2004-上海-95
  某教研室共有包括主任在内的7名教师。有关这7名职员,以下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是真的:
  Ⅰ.并非该教研室没有人是上海人。
  Ⅱ.该教研室成员不都是上海人。
  Ⅲ.该教研室主任不是上海人。
  以下哪项为真?(    )
  A. 7名教师都是上海人
  B. 7名教师都不是上海人
  C. 只有一人不是上海人
  D. 只有一人是上海人
  2.2006-江苏A类-47
  2006年2月,某高速公路X、Y两段进入招投标阶段,有甲、乙、丙、丁四家单位竞标。小王认为:“不是甲家中标,就是乙家中标。”小李认为:“甲和丙两家都能中标。”小周说:“不能说如果丁中标则丙中标。”小马认为:“丁不能中标。”
  如果四人中只有一人说错了,那么,哪两家单位不能中标?(    )
  A. 丁、丙    B. 甲、乙
  C. 乙、丁    D. 甲、丙
  试题解析
  1.A[解析] Ⅱ和Ⅲ间存在着包容关系,Ⅲ→Ⅱ。由“一真前假”可知,教研室主任是上海人。由此可知Ⅰ真,即该教研室有人是上海人。因此Ⅱ假,该教研室成员都是上海人。
  2.D[解析] 小周和小马、小李的话存在着包容关系。小周说“丁中标且丙不中标”不成立,而该句只在一种情况下不成立,即丁中标且丙不中标。由此可推出小马、小李说的话是假话,两人的假话与题意矛盾,因此小周说的话是假话,其余人说的都是真话。由小李的话真可知甲、丙中标。
  三、反对关系
  核心阐述
  真假推理中,常常存在下反对关系。譬如“有人会使用计算机”和“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分别是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二者间为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中,必有一个命题是真的。
  【试题精讲】
  例1.2004-国考A类-84
  某律师事务所共有12名工作人员。
  (1)有人会使用计算机;
  (2)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
  (3)所长不会使用计算机。
  这三个命题中只有一个是真的,以下哪项正确地表示了该律师事务所会使用计算机的人数?(    )
  A. 12人都会使用    B. 12人没人会使用
  C. 仅有一人会使用  D. 不能确定
  【解析】 本题可从包容关系入手进行求解,也从下反对关系入手。(1)和(2)之间存在下反对关系。存在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可以同为真,不可同为假,因此(1)(2)必有一真。则(3)必为假,同理可推知(1)真、(2)假,选择A项。
  蔡老师提示
  下反对关系和上反对关系
  特称肯定命题与特称否定命题互为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也是常见的逻辑关系,两命题之间的关系为“可以同真,不能同假”。譬如本题中的“有人会使用计算机”和“有人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分别是特称肯定命题和特称否定命题,二者间为下反对关系。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中,必有一真。
  全称肯定命题与全称否定命题互为上反对关系,两命题之间的关系为“可以同假,不能同真”。譬如“所有人都会使用计算机”和“所有人都不会使用计算机”就分别是全称肯定命题和全称否定命题,二者之间为上反对关系。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中,必有一假。
  例2.2007-江苏B类-107
  在某届奥运会期间,人们对乒乓球比赛的结果进行了预测:(1)冠军将不在A、B、C、D四个队中产生;(2)E、F和G队中将有进入决赛的;(3)冠军将在A、B、D队中产生;(4)E、F和G队将有不进入决赛的。
  赛后发现,只有一个预测是正确的,由此可见,冠军是(    )。
  A. G队          B. F队           C. C队        D. E队
  【解析】 (2)和(4)为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因此预测正确的必定产生于(2)和(4)之间,(1)(3)错误。(1)的正确说明应为:冠军将在A、B、C、D四个队中产生。(3)的正确说明应为:冠军将不在A、B、D队中产生。由此可知C为冠军,选择C项。
  蔡老师提示
  对于存在下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有的”和“有的”,必有一真。对于存在上反对关系的两个命题——“所有”和“所有”,必有一假。
  真假推理解题要点总结
  先看矛盾,其次想反对,最后找包容。
  第一步:首先看矛盾。一真其余全假,一假其余全真。
  第二步:其次想反对。“有的”、“有的”必一真,“所有”、“所有”必一假。
  第二步:最后看包容。一真前假,一假后真。
  【知识附录3:对当关系】
  (一)性质命题的类型
  直言判断或直言命题也叫性质判断或性质命题。
  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导体。
  2.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例如:所有马克思主义者都不是唯心主义者。
  3.特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
  例如:有的金属是液态。
  4.特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
  例如:有的战争不是正义战争。
  5.单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例如: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6.单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例如:小王不是警察。
  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作是全称判断。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为“A”判断,可写为“SAP”。
  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为“E”判断,可写为“SEP”。
  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为“I”判断,可写为“SIP”。
  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写为“SOP”。
  (二)对当关系
  对当关系就是指具有相同素材的性质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矛盾关系
  这是A和O、E和I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 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例如 E:所有物体都不是固体(假);
  I:有些物体是固体(真)。
  2.差等关系
  这是A和I、E和O之间的关系。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例如 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
  例如 A:我班同学都学过日语(假);
  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3.反对关系
  这是A和E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
  例如 A:所有事物都是运动的(真);
  E:所有事物都不是运动的(假)。
  例如 A:所有物体都是固体(假);
  E:所有物体都不是固体(假)。
  4.下反对关系
  这是I和O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
  例如 O:有些事物不是运动的(假);
  I:有些事物是运动的(真)。
  例如 I:我班有些同学学过日语(真);
  O:我班有些同学没学过日语(真假不定)。
  为了便于记忆,逻辑学中把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用下列“逻辑方阵”来表示:
  【知识附录4:模态关系】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叫做“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做“模态命题”。
  “必然P”、“不可能P”(必然非P)、“可能P”和“可能非P”之间的真假关系,类似于直言命题A、E、I、O之间的真假关系,也可用一个对当逻辑方阵来表示:
  根据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假关系),可构成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
  1.根据模态命题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可能非P;
  如:正义必然战胜邪恶,所以,并非正义可能不能战胜邪恶。
  (2)并非必然P,推出可能非P;
  (3)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P;
  如:火星上可能没有生物,所以,并非火星上必然有生物(即火星上不必然有生物)。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必然P;
  (5)必然非P,推出并非可能P;
  (6)并非必然非P,推出可能P;
  (7)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非P;
  (8)并非可能P,推出必然非P。
  2.根据模态命题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必然非P;
  如:蔑视辩证法是必然要受到惩罚的,所以,蔑视辩证法并非是必然不受到惩罚的。
  (2)必然非P,推出并非必然P。
  如:侵略战争必然是非正义战争,所以,侵略战争并非必然是正义战争。
  3.根据模态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并非可能P,推出可能非P;
  如:某君不可能吸烟,所以,某君可能不吸烟。
  (2)并非可能非P,推出可能P。
  如:小王不可能不会游泳,所以,小王可能会游泳。
  4.根据模态命题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可能P;
  如:甲队必然得冠军,所以,甲队可能得冠军。
  (2)并非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P;
  如:乙队不可能得冠军,所以,乙队不必然得冠军。
  (3)必然非P,推出可能非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非P。
  配 套 测 试
  第一套
  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请开始答题:
  1.只有在适当的温度下,鸡蛋才能孵出小鸡来。现在,鸡蛋已经孵出了小鸡,可见温度是适当的。
  下述推理哪项与上述推理在形式上是相同的?(    )
  A. 如果物体间发生摩擦,那么物体就会生热。物体间已经发生了摩擦,所以物体必然要生热
  B. 只有年满18周岁的公民,才有选举权。赵某已有选举权,他一定年满18周岁了
  C. 公民都有劳动的权利。张明是公民,因此,他有劳动的权利
  D. 我国《刑法》规定: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被告已致人重伤,因此,他应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
  2.四位要好的同学约好,如果甲、乙都选择到公司工作,则丁选择去机关工作,只有甲选择去公司工作,丙才选择去公司工作。最后的结果是,乙和丁都进了公司,而且四人都履行了共同的约定,因而可以肯定(    )。
  A. 只有丙没选择去公司工作B. 甲和丙都没有选择去公司工作
  C. 四个人都选择了去公司工作D. 只有甲没选择去公司工作
  3.据一项针对几个大城市的统计显示,餐饮业的发展和瘦身健身业的发展呈密切正相关。从1985年到1990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18%,同期在健身房正式注册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增加了17.5%;从1990年到1995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25%,同期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增加了25.6%;从1995年到2000年,餐饮业的网点增加了20%,同期参加瘦身健身的人数也正好增加了20%。
  如果上述统计真实无误,则以下哪项对上述统计事实的解释最可能成立?(    )
  A. 餐饮业的发展,扩大了肥胖人群体,从而刺激了瘦身健身业的发展
  B. 瘦身健身运动,刺激了参加者的食欲,从而刺激了餐饮业的发展
  C. 在上述几个大城市中,最近15年来,主要从事低收入重体力工作的外来人口的逐年上升,刺激了各消费行业的发展
  D. 在上述几个大城市中,最近15年来,城市人口的收入的逐年提高,刺激了包括餐饮业和健身业在内的各消费行业的发展
  4.埃伊、阿曼和得比这三个国家一个属于亚洲,一个属于欧洲,一个属于非洲,埃伊和其中的欧洲国家不一样大,得比比其中的非洲国家小,其中的欧洲国家比阿曼大。
  那么这三个国家从大到小的次序是(    )。
  A. 埃伊、阿曼、得比B. 埃伊、得比、阿曼
  C. 得比、埃伊、阿曼D. 阿曼、埃伊、得比
  5.如果公司拿到项目A,则B产品就可以按期投放市场;只有B产品按期投放市场,公司资金才能正常周转;若公司资金不能正常周转,则C产品的研发就不能如期进行。而事实是C产品的研发正如期进行。由此可见(    )。
  A. 公司拿到了项目A并且B产品按期投放市场
  B. 公司既没有拿到项目A,B产品也没能按期投放市场
  C. B产品按期投放市场并且公司资金周转正常
  D. B产品既没有按期投放市场,公司资金周转也极不正常
  6.许多影视放映场所为了增加其票房收入,把一些并不包含有关限制内容的影视片也标以“少儿不宜”。他们这样做是因为确信以下哪项断定?(    )
  Ⅰ. 成年观众在数量上要大大超过少儿观众。
  Ⅱ. “少儿不宜”的影视片对成年人无害。
  Ⅲ. 成年人普遍对标明“少儿不宜”的影视片感兴趣。
  A. 仅ⅠB. 仅ⅡC. 仅Ⅰ、ⅢD. 仅Ⅱ、Ⅲ
  7.小王:从举办奥运会的巨额耗费来看,观看各场奥运比赛的票价应该要高得多,是奥运会主办者的广告收入降低了票价。因此,奥运会的现场观众从奥运会拉的广告中获得了经济利益。
  小李:你的说法不能成立。谁来支付那些看来导致奥运会票价降低的广告费用?到头来还不是消费者,包括作为奥运会现场观众的消费者?因为厂家通过提高商品的价格把广告费用摊到了消费者的身上。
  下列能够有力地削弱小李对小王反驳的一项是(    )。
  A. 奥运会的票价一般要远高于普通体育比赛的票价
  B. 奥运会的举办带有越来越浓的商业色彩,引起了普遍的不满
  C. 利用世界性体育比赛做广告的厂家越来越多,广告费用也越来越高
  D. 各厂家的广告支出总体上是一个常量,只是在广告形式上有所选择
  8.每一个人都有自主的时刻,也许转瞬即逝。但是一个成功者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继续这种自主性。他偶尔也会让步,甚至失败;但即使往后退却,他仍能坚守自己最基本的信念。由此可以推出(    )。
  A. 失败者从来都不会自主B. 成功者并非是从未失败过的人
  C. 凡真正失败过的人都能获得成功D. 成功者永远都不会失去自主性
  9.如果巴西或者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印度和德国都将成为常任理事国。由此可见(    )。
  A. 如果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也将成为常任理事国
  B. 如果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日本也将成为常任理事国
  C. 如果印度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德国也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D. 如果印度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那么日本也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10. 乒乓球教练将从右手执拍的选手A、B、C和左手执拍的选手W、X、Y、Z中选出四名队员参加奥运会,要求至少有两名右手执拍的选手,而且选出的四名队员应可以互相配对进行对打,并且只能是左手执拍和右手执拍的选手之间互相配对,已知B不能与W配对,C不能与Y配对,X不能与W或Y配对,若A不能入选,那么有几种选法?(    )
  A. 一B. 二C. 三D. 四
  第二套
  逻辑判断。每题给出一段陈述,这段陈述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要求你根据这段陈述,选择一个答案。注意,正确的答案应与所给的陈述相符合,不需要任何附加说明即可以从陈述中直接推出。
  请开始答题:
  1.有一位老教师认为,他在过去的监考经历中练就了一种特殊的技能,即能够迅速地判定应考者是否有意携带考试作弊资料。他的根据是,在监考时,看几眼应考者的眼神是否可疑;而在他认为可疑的考生身上,无一例外地都查出了考试作弊资料。以下哪项如果为真,能削弱上述老师的结论? (    )
  Ⅰ.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Ⅱ.在他认为不可疑而未经检查的应考者中,有人有意地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Ⅲ.在他认为可疑并检查出考试作弊资料的考生中,有人是无意携带了考试作弊资料
  A. 只有ⅠB. 只有Ⅰ和Ⅱ
  C. 只有Ⅱ和ⅢD. Ⅰ、Ⅱ、Ⅲ
  2.在对某乡镇情况研究的过程中,人们获得了如下的信息:(1)富裕的张村的村民都非常勤劳;(2)相对贫困的李村也有的村民非常勤劳。由此可见(    )。
  A. 非常勤劳但不是李村的人一定是张村的村民
  B. 非常勤劳但不是张村的人一定是李村的村民
  C. 非常勤劳的人有些不是张村的村民
  D. 该乡镇非常勤劳的人不是张村的就是李村的
  3.南美洲有一种毒箭蛙,其皮肤能分泌出剧毒物质。人们发现它们在水族馆中生活一段时间后,就不再具有毒性,其后代也是如此。后来又发现,自然界中的毒箭蛙以热带蚁类为食,而在水族馆中没有这种昆虫滋生。
  由此可知(    )。
  A. 毒箭蛙的毒性可能由食物引起
  B. 毒箭蛙在热带雨林动物中最具有毒性
  C. 毒箭蛙的毒性可以遗传
  D. 在参观水族馆时,对毒箭蛙还是小心为好
  4.尽管目前社会的主要权力仍掌握在男人手中,尽管男人的抽象思维和体力胜过女人,但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和生理学家研究认为,男人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都比女人脆弱,而且有许多缺憾之处。由此可以推出(    )。
  A. 不是所有的心理学家或生理学家都认为男人比女人脆弱
  B. 男人依靠其抽象思维和体力掌握着社会的主要权力
  C. 未来社会将由女人掌握社会的主要权力
  D.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女人不存在缺憾之处
  5.每个人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不相同。只要罪犯是累犯,只要他在作案现场留下了身体上包括一根头发、一滴血,还是一点皮屑在内的任何物质,警方都可以通过鉴定人类DNA的遗传信息,马上确定罪犯的身份。由此可以推出(    )。
  A. 警方不能鉴定初犯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
  B. 罪犯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不会因作案时间不同发生变化
  C. 同一个人身上的头发和血分别带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D. 只有根据人类DNA的遗传信息才能马上确定罪犯的身份
  6.只要前提正确且逻辑推理结构有效,则结论必然正确。
  根据以上判断,以下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Ⅰ. 结论正确且前提正确,但逻辑结构是无效的
  Ⅱ. 逻辑推理结构有效且结论正确,但前提是错误的
  Ⅲ. 前提错误且逻辑结构无效,但结论正确
  Ⅳ. 前提错误且逻辑结构无效,结论也是错误的
  A. Ⅰ、Ⅱ、Ⅲ、ⅣB. 仅Ⅰ、Ⅳ
  C. 仅Ⅰ、Ⅱ、ⅣD. 仅Ⅰ、Ⅲ、Ⅳ
  7.某中学的甲、乙、丙、丁四位老师在高考前对该中学的毕业班的前景进行推测。甲说:“如果李宁能考上北大,那么王路也能考上北大。”乙说:“我看这个班没有人能考上北大。”丙说:“不管王路能否考上北大,李宁都考不上北大。”丁说:“我看王路考不上北大,但李宁能考上北大。”高考结果表明,四位老师中只有一人说对了。据此我们可以认为(    )。
  A. 李宁考上了北大B. 李宁没有考上北大
  C. 王路考上了北大D. 王路没有考上北大
  8.比如你自己,过去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有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自然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的兴趣。如此下去,你对一个作曲家的了解当然无从深入。由此可以推出(    )。
  A. 只要深入地了解一个作曲家,就一定能与之产生共鸣
  B. 感之越深,自然爱之越切
  C. 爱之越切,弹出来当然也就够味儿
  D. 弹出来的越是够味儿,你就会越有兴趣
  9.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影片《泰坦尼克号》在滨州上映,滨州将独家经营权授权给了滨州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公司各部门可忙坏了,宣传部投入了史无前例的170万元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业务部组织了8家大影院超前放映和加长档期,财务部具体实施与各影院的收入分账,最终几乎全市的老百姓都去看了这部片子,公司赚了750万元。而公司在总结此项工作时却批评了宣传部此次工作中的失误。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合理地解释上述情况?(    )
  A. 公司宣传部没有事先跟其他部门沟通,宣传中缺少针对性
  B. 由于忽视奥斯卡影片自身具有免费宣传效应,公司宣传部的投入事实上过大
  C. 公司宣传部的投入力度不足,《泰坦尼克号》在滨州上映时,该公司宣传部投入了300万元
  D. 公司宣传部的宣传在创意和形式上没有新的突破
  10. 通常的高山反应是由高海拔地区空气中缺氧造成的,当缺氧条件改变时,症状可以很快消失。急性脑血管梗阻也具有脑缺氧的病症,如不及时恰当处理会危及生命。由于急性脑血管梗阻的症状和普通高山反应相似,因此,在高海拔地区,急性脑血管梗阻这种病特别危险。
  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上述论证所假设的?(    )
  A. 普通高山反应和急性脑血管梗阻的医疗处理是不同的
  B. 高海拔地区的缺氧可能会影响医生的工作,降低其论断的准确性
  C. 急性脑血管梗阻如及时恰当处理不会危及生命
  D. 高海拔地区缺少抢救和医治急性脑血管梗阻的条件
  配套测试答案及解析
  第一套
  1.B[解析] 该题属于平行比较型。选项C与题干结构完全平行,都是“只有P,才Q,并且Q,所以P”,论证方式相同,所以选择B。
  2.B[解析] 该题属于翻译推理型。丁没有去机关,说明甲、乙没有都选择到公司工作。乙进了公司说明甲没有去公司,从而知道丙也没去公司。
  3.D[解析] 该题属于解释现象型。选项A和选项B说明,餐饮业和瘦身健身业的发展互相促进,但是不大容易说明,二者的增长百分比何以如此接近。选项C说明,外来人口的上升刺激了各消费行业的发展,这对题干是一种解释,但解释的力度不大。因为外来人口主要从事低收入重体力工作,因此有理由认为,他们对餐饮业特别是瘦身健身业发展的刺激,是非常有限的;C项也难以说明二者的增长百分比何以如此接近。选项D说明,城市人口收入的逐年提高,是造成餐饮业和健身业以接近的增长百分比同步发展的原因。这是各选项中对题干的统计事实最合理的解释,所以选择D。
  4.B[解析] 该题属于分析推理的组合问题。易知欧洲国家是得比,因此得比大于阿曼,小于埃伊。
  5.C[解析] 该题属于翻译推理型。根据逆否等价命题原则,C产品研发如期进行→公司资金正常周转→B产品按期投放市场。公司拿到项目A→B产品按期投放市场,不能逆推。
  6.C[解析] 该题属于假设加强型。如果满足“成年人普遍对标明‘少儿不宜’的影视片感兴趣”,并且“成年观众在数量上要大大超过少儿观众”,则可以保证“增加其票房收入”。所以选择C选项。
  7.D[解析] 该题属于削弱质疑型。从题干可以知道,小李的观点主要是“由于广告厂商通过提高商品价格,将高额的广告费用转嫁到观众头上,这样奥运会的观众没有从拉的广告中得到经济利益”。要削弱这种说法,就要找出与之相悖的选项。A项显然不能;B项虽然是事实,但却不能推翻小李的说法;C项恰好证明了小李的观点;D项由于广告支出是常量,所以广告商也不会提高商品价格,消费者自然也就能从中获益。
  8.B[解析] 该题属于可以推出型。根据优先可能论断原则,B选项显然表示“成功者不一定是从未失败过的人”的意思,而原文正表示这个意思。而其余选项过于绝对,所以选择B选项。
  9.D[解析] 该题属于翻译推理型。根据逆否等价命题原则和德·摩根等价命题原则,-印度成为常任理事国→-(巴西∨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即巴西和日本都没有成为常任理事国。
  10. A[解析] 该题属于分析推理型。A不能入选,则根据“至少两名右手执拍选手”可得B、C入选。由于B不能与W配对,C不能与Y配对,因此只能X、Z入选,只有一种选法。
  第二套
  1.C[解析] 该题属于削弱质疑型。有两种可能削弱老师的结论:一是他认为不可疑的实际有意作弊;二是他认为有意作弊的实际无意作弊,对应的分别是Ⅱ、Ⅲ。
  2.C[解析] 该题属于翻译推理型。由原题条件可得:张村村民→非常勤劳;有的李村村民→非常勤劳。但非常勤劳的可能还有其他村的村民,譬如王村、赵村等等。因此只能说,有非常勤劳的人不是张村的村民,因为至少有的是李村村民。
  3.A[解析] 该题属于隐性结论型。根据优先可能论断原则,所以选择A选项。B选项属于夸大事实,而C选项和D选项属于无由猜测。
  4.A[解析] 该题属于隐性结论型。题干中给出“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或生理学家认为男人比女人脆弱”,从“越来越多”一词可以判定,不是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所以选择A选项。其中B选项和C选项属于夸大事实,而D选项属于无由猜测。
  5.B[解析] 该题属于隐性结论型。题干给出信息,每个人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都不相同,但是同一个人身上的不同物质带有相同的遗传信息,所以选择B选项。其中A选项没有提及初犯的DNA携带的遗传信息;C选项表意错误;D选项是“只有……才……”和“只要……就……”进行了逻辑偷换。
  6.A[解析] 该题属于翻译推理型。由题干可以推出:前提正确∧逻辑推理结构有效→结论正确。结论正确无法逆推,因此结论正确时,各种情况均可能出现,Ⅰ、Ⅱ、Ⅲ均正确。当结论错误时,根据逆否等价命题和德·摩根等价命题原则,可得:结论不正确∨逻辑结构无效,因此Ⅳ也正确。
  7.A[解析] 该题属于真假推理型。甲的话只在一种情况下为假,即李宁考上北大且王路未考上北大。由此可知甲、丁矛盾,则甲、丁一真一假。乙、丙的话为假,可知李宁考上了北大。
  8.A[解析] 该题属于翻译推理型。题干给出如下论断“感之不深→爱之不切”、“爱之不切→不够味”、“不够味→引不起兴趣”、“没有发生真正的共鸣→无从深入了解”。所以选择A选项,而B选项、C选项和D选项都反了。
  9.B[解析] 该题属于原因解释型。原因需要在文中找,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奥斯卡影片”和“投入史无前例”,所以选择B选项“由于忽视奥斯卡影片自身具有免费宣传效应,公司宣传部的投入事实上过大”,为最合理的解释。
  10. A[解析] 该题属于假设加强型。已知前提是“急性脑血管梗阻的症状和普通高山反应相似”,而已知结论是“在高海拔地区急性脑血管梗阻这种病特别危险”,搭桥的假设是“急性脑血管梗阻的症状和普通高山反应处理不同”,所以选择A选项。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