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图形推理知识框架
  第一节  规律推理:数量类
  本节概述
  1.概要说明
  数量类规律推理属于规律推理中的一种。数量是指图形中包含某种元素的多少,比如含有几条边、含有几种元素等。这类题目中的每个图形仅代表一个或几个数量。
  2.识别方法
  观察题干中的图形组成元素是否凌乱,或者部分相同元素数量上的变化是否明显。如果某道题目组成元素凌乱,那么可以判别该题目为数量类规律推理。
  一、点
  核心阐述
  “点”是指图形中常常包含有“点”的要素,蕴涵着交点数的变化。这里的交点数,主要是指线与线之间的交点数,包含交点、切点、割点等。
  【试题精讲】
  例1.2003-国考A类-24
  A       B      C       D
  【解析】 观察本题第一组图形,第一幅图是三条直线相交,第二幅图是两条直线和一条折线相交,第三幅图是两条折线和一条直线相交,但其共同点是三幅图都有三个交点。第二组图形延续了这一规则,前两幅图均为三个交点,分别是两条直线一条折线、三条直线相交得出,因此应选择有三个交点的,即B项。
  例2.2002-国考A类-50
  A       B      C       D
  【解析】 观察本题第一组图形,发现三幅图都是由多边形和直线组成,三幅图中多边形和直线交点的个数分别是4,3,2,呈递减趋势。第二组的三幅图也都是由多边形和直线组成,前两幅图中多边形和直线交点的个数分别是3,2,按照这种递减趋势,第三幅图中多边形与直线的交点数应是1,故选择B项。
  题型引申
  在点数量问题中,近年对于交点的定义思路更加开阔,常常包括各类交点,其既包括圆和直线的交点,又包括直线之间的交点(如在例2中的割点),有时甚至还包括线段的起点和终点。
  ★ 2009-浙江-59
  A       B      C       D
  【解析】 四个图都是由圆和线段组成,每个圆和线段之间都有相切,因此很容易想到切点的数量。四个图中,圆与直线的交点数量分别是2,1,2,3,无明显规律。进一步观察线段的特征,发现四个图的线段之间也有相交,线段的交点数量分别为1,3,3,3。将所有交点的数量叠加可得总交点数为:3,4,5,6,因此第五幅图应有7个交点,因此选择A项。
  ★ 2009-北京应届-26
  A       B      C       D
  【解析】 第一组的三个图内外相交的交点数分别是2,3,5,2+3=5;第二组图的前两个图内外相交的交点数分别是1,4,由1+4=5可得应选择D项。
  张老师提示
  如何识别“交点数量问题”
  交点数问题常见于对比推理题目中,偶见于类比推理。其题目特点是一般具有一条明显的割线,可以得到一组清晰的交点数,并且一组中的几幅图外观非常相似。
  【试题演练】
  1.2004-浙江-56
  A       B      C       D
  2.2005-广东下半年-67
  A       B      C       D
  试题解析
  1.D[解析] 第一组的三幅图都有一个交点,第二组的三幅图都有两个交点。
  2.B[解析] 两组的每幅图都是三个“十”字交点。
  二、线
  核心阐述
  “线”是指图形中常常包含有“线”的要素,蕴涵着线条数、线头数、笔画数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常常呈现为常数列和等差数列。
  【试题精讲】
  1.线条数:是指多边形、复杂图形的直线段、曲线段数。
  例1. 2007-天津-80
  A       B      C       D
  【解析】 本题中的两组图都可以分成内外两部分。第一组图内部线段数量分别为0,1,2,第二组图内部线段数量分别为1,2,3。因此应选择C。
  例2. 2006-山东-42
  根据图(1)和图(2)的逻辑关系,和图(3)相类似的图形是:
  (1)    (2)     (3)    (4)         A       B       C      D      E
  【解析】 图(1)和图(2)的共同点都是两条直线、两条曲线。图(3)延续了这一规律,因此应在图(4)中填入一个包括两条直线、两条曲线的图形,因此应选择B。
  2.线头数:是指图形中线段的出头数。例3.2008-国考-64
  A      B      C       D
  【解析】 对本题来说,容易发现五个图形的共同特征是图形都含有出头线段。五幅图形的线段出头数分别是3,5,1,2,0,发现将其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是0,1,2,3,5,其中缺少一个4,因此应填入含有4条出头线段的图形,即选择C项。
  例4.2005-广东下半年-75
  A      B      C     D
  【解析】 观察第一组图形,发现三幅图的线段出头数都是6,观察第二组图形,发现前两幅图的线段出头数也都是6,因此应选择一个线段出头数是6的图形填入,故选择D项。
  3.笔画数:是指汉字、英文字母、图形的笔画数。
  例5.2005-国考二类-53
  A      B      C       D
  【解析】 四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是2,3,4,5,因此应填入一个6画的,故选择A项。
  例6.2005-广东下半年-69
  A      B      C     D
  【解析】 第一组英文字母均包含3条线段,第二组前两个英文字母均包含4条线段,因此应填入一个包含4条线段的字母,故选择C项。
  题型引申
  汉字类题目的考点
  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经常出现汉字类题目,可以列举以下几种情况供大家辨析。
  第一类,考查汉字笔画数。
  ★ 2009-天津-51
  A      B      C     D
  【解析】 前四个图形的笔画数依次为1,2,3,4,第五个图形的笔画数应为5,据此选择D项。
  第二类,考查汉字特征。汉字的结构均具有某项特征,例如均含有某个结构,或者均有什么结构上的特征。
  ★ 2008-安徽-51
  A      B      C     D
  【解析】 第一组的三个字都含有“占”这一部分,第二组的三个字都含有“云”这一部分,据此选择D项。
  第三类,考查汉字的封闭区域数。
  ★ 2009-辽宁-54
  A      B      C     D
  【解析】 每个汉字都有三个封闭区域,据此选择A项。
  例7.2005-江苏C类-42
  A      B      C     D
  【解析】 观察第一组图形,均是由一笔画画成,图形中既有直线,又有曲线。第二组图形均是由两笔画画成,因此应当选择一个两笔画的图形,故选择C项。
  4.一笔画问题。
  涉及线数量问题的,常常存在一笔画问题。
  一笔画问题又称七桥问题,是一个古老的数学问题。一笔画的概念是讨论某图形是否可以一笔画出。图形中任何端点根据所连接线条数被分为奇点、偶点。只有所有点为偶点的图形和只有两个奇点的图形可以一笔画。只有偶点的图形不限出发点,只有两个奇点必然从其中一点出发到另一点结束。在任何图形中,奇点都是成对出现的,没有奇数个奇点的图形。
  譬如上图中,四个顶点和中心的连接线条数分别是2和4,因此是偶点。其余四个点连接线条数为3,因此是奇点。该图含4个奇点,不能一笔画。
  总结一笔画规则如下:
  1.凡是由偶点组成的连通图,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可以以任一偶点为起点,最后一定能以这个点为终点画完此图。
  2.凡是只有两个奇点的连通图(其余都为偶点),一定可以一笔画成。画时必须以一个奇点为起点,另一个奇点为终点。
  3.其他情况的图都不能一笔画出。
  例8.2009-天津-54
  A      B      C     D
  【解析】 根据一笔画问题的特征,前八幅图都可一笔画成,只有C项可一笔画出,故应当选择C项。
  张老师提示
  如何识别“线数量问题”
  线段数常见于一堆线段(包括直线段、曲线段)组成的图形中,线头数常见于有清晰线头出头的图形中,笔画数常见于汉字、英文字母中。
  【试题演练】
  1.2005-北京应届-29
  A      B      C     D
  2.2005-浙江-58
  A      B      C     D
  3.2007-国考-62
  A      B      C     D
  4.2005-江苏A类-47
  节                  A      B       C      D
  5.2006-北京社招-27
  A      B      C     D
  6.2009-北京社招-28
  A      B      C     D
  7.2005-江苏C类-43
  A      B      C       D
  试题解析
  1.C[解析] 本题属于线数量问题的线条数。第一组图的线段数都是5,且5条线段等长。第二组图的线段数都是6,且6条线段等长。
  2.D[解析] 本题属于线数量问题的线条数。第一组图都是由三条线构成;第二组图都是由两条线构成。
  3.A[解析] 本题属于线数量问题的线头数。按列扫描,三列的线头数分别是5,3,1;7,9,11;17,15,?。三列都是等差数列,故第三列问号处应填入的线头数是13。
  4.D[解析] 本题属于线数量问题的笔画数。五个字都是五画,故应选一个五画的字填入。
  5.B[解析] 本题属于线数量问题的笔画数,第一组字都是三画,第二组字都是五画。
  6.C[解析] 本题属于线数量问题的线条数,第一组是8,16,32,第二组是1,2,4。
  7.B[解析] 本题属于线数量问题的线条数,六幅图的线条数分别是10,8,6,4,2,0。
  三、角
  核心阐述
  “角”是指图形中经常包含有“边”“角”的要素,蕴涵边角数的变化,其变化规律常常呈现为常数列和等差数列。
  【试题精讲】
  例1.2005-国考一类-54
  A       B        C       D
  【解析】 观察本题可见四幅图都是由多边形和圆组成。由于边的定义是线段,而角的定义是两线段所夹部分,因此圆是0边0角。四幅图的边角数分别是3,4,5,6,因此应填入一个7边7角的图形,选择A项。
  例2.2007-国考-63
  A      B      C     D
  【解析】 观察本题可见前八幅图即含封闭图形,又含不封闭图形,因此不能使用角数,只能使用边数。对九格的边数进行统计,得到下表:
  458
  043
  41?
  行扫描很难发现规律,进行列扫描发现每列第一行元素等于后两行元素之和,即4=0+4,5=4+1;因此8=3+5,选择D项。
  例3.2008-吉林甲级-58
  请从下面的四个图形中选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个图形。
  A      B      C      D
  【解析】 观察本题可见四幅图均由两个图形组成,外侧图形的边数分别为3,4,6,5,内侧图形的边数分别为4,3,4,3。分析发现,B、C、D都是外侧图形的边数大于内侧图形的边数,只有A项是外侧图形的边数小于内侧图形的边数。只有A项与其他项不同,因此应选择A项。
  例4.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右侧图形的变化规律与左侧图形的变化规律相似。
  A       B        C       D
  【解析】 观察第一组图,分别由2,3,4个图组成,呈等差数列。观察第二组图,分别由3,4条边组成,按照等差数列的规则,第三幅图应含有5条边,选择D项。
  题型引申
  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线数量仅仅包括线段,圆形及曲线其边数定义为0。而在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圆形及曲线的边数有时定义为1,有时定义为0,这特别值得注意。在面对具体题目时,应根据题目的题意进行分析。
  ★ 2008-辽宁-47
  A      B      C     D
  【解析】 在本题的定义中,一条线段和一条曲线均计为一条边。第一行三幅图的线数量分别是1,2,3。按照这种定义,第二行三幅图的线数量分别是4,5,6。据此,第三行三幅图的线数量分别是7,8,9。因此应当选择B项。
  ★ 2009-上海-66
  A      B      C     D
  【解析】 观察本题可见所有图形都是由多边形组成的。前三幅图的边数分别是9,7,5,按照等差数列的规律,第四幅图的边数应该为3。因此应当选择A项。值得注意的是,A项中的圆定义为1条曲线。
  例5.2009-天津-53
  A        B       C       D
  【解析】 前四幅图的每幅图中都有很复杂的角存在,其中凸角有9个,因此第五幅图应选择有9个凸角的图形,故选择D项。
  例6.2010-国考-58
  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解析】 前五幅图的三角形数目分别是3,4,5,6,7,因此应选择一个三角形总数为8个的填入“?”处,故选择C项。
  张老师提示
  如何识别“角数量问题”
  边角数常见于多边形及圆组成的图形中,一般特征是图形构成简洁,图形间无复杂交叉。对待边角数题目要注意计算清楚边数和角数,寻找其中的规律。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当图形中出现扇形的时候,大多数属于角数问题,且扇形的角数为1。
  【试题演练】
  1.2005-江苏B类-88
  A      B       C      D
  2.2005-江苏A类-36
  A      B      C     D
  3.2009-浙江-57
  A      B       C      D
  4.2008-北京应届-27
  A      B      C     D
  5.2007-天津上半年-76
  A      B      C     D
  6.2009-江苏A类-41
  A      B      C     D
  7.2009-浙江-64
  A      B      C     D
  试题解析
  1.C[解析] 本题属于角数量问题,前五幅图的角数分别是1,3,5,7,9,故下一幅的角数应为11。
  2.A[解析] 本题属于角数量问题,第一组都是八个角,第二组都是九个角。
  3.D[解析] 前四幅图的边数都是12,因此第五幅图的边数也应为12。
  4.D[解析] 第一组三幅图的边数分别为3,4,5(本题中圆的边数计为0),呈等差数列;第二组三幅图的边数分别为6,7,8,延续这一规律。
  5.A[解析] 第一组三幅图的边数分别为1,3,5,呈等差数列,第二组三幅图的边数分别为2,4,6,延续这一规律。
  6.A[解析] 每列前两幅图的边数相加等于第三幅图的线数量。
  7.C[解析] 每行前两幅图的边数之和等于第三幅的边数之和。
  四、面
  核心阐述
  “面”是指图形中常常包含有“面”的要素,蕴涵着区域数的变化。区域数包括封闭区域数和连通区域数两类,其变化规律常常呈现出常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特征。
  【试题精讲】
  例1.2009-国考-66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解析】 观察前五幅图,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都含有一个封闭区域。按照这一规律,应当选择A项。
  试题链接
  ★ 2009-山东-36
  请从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解析】 观察前五幅图,每个图都只有一个封闭的区域,据此应选择D项。
  例2. 2009-江苏A类-37
  A      B       C      D
  【解析】 前五幅图的封闭区域数分别是8,7,6,5,4,应选择一幅封闭区域数有3个的,因此选择B项。
  例3. 2007-山东-69
  A      B      C     D
  【解析】 前八幅图形分别由1,2,3,4,5,6,7,8个封闭区域组成,根据这一规律,应填入一个由9个封闭区域组成的图形,因此应当选择A项。
  例4.2008-北京应届-30
  A      B      C       D
  【解析】 第一组三幅图的封闭区域数分别是0,1,2,第二组三幅图的封闭区域数也是0,1,2,两组才能实现最大的相似性,而且各组也均具备自己的特征,因此应选择B项。
  例5.2009-广东-71
  A      B       C      D
  【解析】 前四幅图中独立封闭的区域分别是1,2,3,4个部分,据此应选择一个独立封闭区域为5部分的,故选择B项。
  题型引申
  “面”在近年的考题中内涵不断丰富,既可以定义为内外图形相交得出的部分,也可以定义为面积。
  ★ 2009-北京社招-26
  A      B      C     D
  【解析】 第一组三幅图的面积依次减半,据此可选择A项。
  例6.2008-辽宁-46
  A      B      C     D
  【解析】 第一行三幅图的连通区域数分别是1,2,3,第二行三幅图的连通区域数分别是1,2,3,第三行应延续这一规律,三幅图的连通区域数也应分别为1,2,3,因此选择C项。
  例7.2008-辽宁-52
  A      B       C      D
  【解析】 前五幅图的连通区域数分别是1,2,3,4,5,第六幅图应选择一个连通区域数为6的填入,据此可选择C项。
  例8.2009-辽宁-53
  A      B      C     D
  【解析】 每幅图都是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据此应选择B项。
  张老师提示
  如何识别“面数量问题”
  区域数常见于看似复杂、纵横交错的图形中,其识别特征是看上去组成元素庞杂、不容易寻找规律,但实则区域区分明显、区域数容易观察。
  【试题演练】
  1.2006-江苏B类-88
  A      B       C      D
  2.2008-江西-51、2008-辽宁-51
  A      B       C      D
  3.2007-北京在职-28
  A      B      C     D
  4.2009-浙江-56
  A      B       C      D
  5.2006-江苏C类-33
  A      B      C     D
  6.2009-江苏A类-36
  A      B       C      D
  7.2009-江苏A类-40
  A      B       C      D
  试题解析
  1.A[解析] 本题属于面数量问题,每幅图都由三个区域组成。
  2.A[解析] 本题属于面数量问题,前五幅图的区域数分别是4,5,6,7,8,第六幅的区域数应为9。
  3.C[解析] 本题属于面数量问题,第一组图的区域数分别是1,2,3,第二组图的区域数也应分别是1,2,3。但据此无法区分B、C。进一步考虑,第一组的正方形数分别是1,2,3,第二组的三角形数也应该分别是1,2,3。
  4.B[解析] 本题属于面数量问题,前四幅图的区域数分别是2,3,4,5,应选择一幅区域数为6的图形填入。
  5.B[解析] 观察第一组图形,每幅图都是由三个封闭区域组成,观察第二组图形,前两幅图都是由四个封闭区域组成,应选择一幅也是由四个区域组成的图形填入。
  6.B[解析] 每幅图都由一个独立封闭的部分组成。
  7.D[解析] 每幅图都由三个独立连通的区域组成。
  五、素
  核心阐述
  “素”是指图形中常常包含有“素”的要素,蕴涵着元素种类、数目的变化,既包括图形整体的变化,又包括各组成部分的变化。
  【试题精讲】
  例1.2009-国考-68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解析】 观察前五幅图,元素的种类分别是1类、2类、1类、2类、1类,呈现出较强的奇偶性,因此第六幅图填入的应包括2类元素,故选择A项。
  例2.2005-国考二类-52
  A      B       C      D
  【解析】 观察前四幅图,元素的数目分别是4,2,4,4,没有规律,四幅图也都包含有圆这个元素,但圆的个数为4,1,2,1,也没有规律。进一步观察四幅图中元素的种类,发现元素种类数分别是1,2,3,4,因此第五幅图应有5种元素,故选择A项。
  题型引申
  在近年的考试中,常常出现一类题目,即图形中的两类元素发生数量上的一些规律性变化。
  ★ 2009-河北-67
  A      B      C     D
  【解析】 第一组每幅图中白色小圈的数量递减,黑色小圈的数量递增,第二组也延续着这一规律,据此选择B项。
  例3.2005-国考二类-54
  A      B       C      D
  【解析】 前四幅图的共同点是,每幅图都是由若干个同种元素组成的,根据元素组成的同一性应当选择A项。
  题型引申
  在近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常常出现两种元素在图形中存在等价关系的一类题目,这类题目被形象地称为“一个顶俩”。
  例4.2009-国考-67
  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      B       C      D
  【解析】 本题中,圆圈和五角星存在着等价关系,1个五角星等价于3个圆圈。按照这种等价关系,将所有五角星换成圆圈,前五幅图中圆圈的数量分别是4,5,6,7,8,因此应选择圆圈数为9的图形,故应选择D项。
  试题链接
  ★ 2009-江苏A类-39
  A      B       C      D
  【解析】 1个星星相当于2个月亮,前五幅图的月亮数分别是9,8,7,6,5,因此应选择月亮数为4的图形,故应选择D项。
  蔡老师提示
  如何应对“素数量问题”
  素数量问题的识别相对简单,其一般特征是每个图形皆由多个单独的小元素组成。
  元素数量和元素种类常见于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图形中,对待此类题目,要先看元素整体的种类和数目变化有无规律,规律不明显时,再看各类元素的数目变化有无规律。
  【试题演练】
  1.2005-江苏B类-90
  A      B       C      D
  2.2005-江苏C类-47
  A      B       C      D
  3.2009-浙江-61
  A      B       C      D
  试题解析
  1.A[解析] 本题属于素数量问题的元素种类变化。前四幅图的元素种类分别是1,2,3,4,5,应填入一个含有6种元素的图。
  2.C[解析] 本题属于素数量问题的元素同一性。前五幅图都由若干相同元素组成,因此应填入一个由若干相同元素组成的图。
  3.B[解析] 本题属于“一个顶俩”类,1个圆圈相当于5个三角形,1个方块相当于4个三角形,每个图都等价于22个三角形,因此选择B项。
  数量型解题要点总结
  点 线 角 面 素
  第一步:首先从整体数考虑,识别“点线角面素”,确定数量规律;
  第二步:如果整体不行的话,可以从部分(分位置或分样式)的角度确定数量,得出规律。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