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您当前位置:首页 > 申论频道 >申论热点 > 社会

申论热点:个人信息安全

来源: 四川分院2021-08-04 17:59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一、热点概况

7月2日,中国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宣布对滴滴启动安全审查。审查期间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4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滴滴出行”App,要求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

7月5日,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发布了对“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实施网络安全审查的公告。审查期间,以上APP均已停止新用户注册。

7月9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根据举报,经检测核实,“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通知应用商店下架上述25款App,要求相关运营者严格按照法律要求,参照国家有关标准,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广大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各网站、平台不得为“滴滴出行”和“滴滴企业版”等上述25款已在应用商店下架的App提供访问和下载服务。

二、各方观点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多家互联网企业接受网络安全审查,一时间,数据安全再次成为关注焦点。接受网络安全审查的几家企业都掌握大量用户隐私数据,并且业务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有关。数据安全已被提升至国家安全的层面,充分体现我国维护数据主权和国家安全的决心。

三、深度解析

危害:

损害了公众的合法利益。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规定App申请收集个人信息相关的权限数量为7个,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检测发现,不少App申请收集个人信息相关的权限数量大于10个,甚至部分App申请权限多达14至16个,远远超出规定。过度索取权限为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提供了渠道,一旦这些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获取滥用,将严重危害用户权益。

损害了公众的社会权益。消费者支付数据来使用平台的免费服务,很多平台会变相强制收集大量私人信息,包括手机号、身份证号、面部特征、常用地址、银行卡号等等。如果平台产生信息后续利用、分析,超出用户原有授权范围,改变对用户隐私保护的承诺,则涉嫌违法。

这些不合法经营和不正当竞争损害了公众的合法利益乃至社会权益,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破坏了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土壤。

原因:

互联网平台在经营过程中利益驱使;“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超范围收集个人信息”“收集与其提供的服务无关的个人信息”“强制、频繁、过度索取权限”“账号注销难”和“强制用户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等。都是为了平台自身的利益。

互联网用户基于便利,让渡自己的数据权利,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后也缺少维权的意识;现实生活中,用户常常因为看不懂各类许可声明和知情同意条例,而直接勾选同意选项,这无异于主动放弃了个人的隐私数据。同时,大部分人在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后也没有想要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权的意识,或者说,会认为消费维权是漫漫长路,无力承担高昂的维权成本。

相关制度建设比较滞后,面对数字经济新特征,政府在制度、监管、等方面的欠缺。有关信息保护法律法规的相关条款不明确,大量信息被超级平台获取,信息在收集、流通、使用等过程中的产权归属不清。对于违法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较小,使得一些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

对策:

政府健全与互联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个人信息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加快“上线”、保持“在线”,以科学精准的治理,推动互联网经济有序健康发展。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保护,明确其权属,完善数据监管体系需加快完善对信息、信息权的界定,建构信息法律核心术语体系,明确核心权利范畴。从概念界定到新业态监管等,以防“政策真空”漏洞。尤其要对信息违规利用、强制索取权限等违规经营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畅通监督渠道,高效有为的监管执法。只要群众有感触和诉求,能够即时、顺畅地传递到监管执法机关,有效的执法调查和加码的惩处就不应该缺席。比如启动一些便民热线平台,投诉热线的优化和集纳,相信就可以打通对违收集、利用信息进行举报的制度渠道,从而减轻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相关部门应对当前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方式和隐私政策进行解读、宣传,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采用多样的方式进行宣传传递个人信息、信息权的概念,保护个人信息的方法,以及在自身信息泄露以后的维权方法,举报途径。

联动相关部门协同管理。在前期App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项治理工作基础上,完善行业分管、协同联动的管理模式,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实施各行业内App信息安全保护工作,加强监测、通报处置等环节的沟通协同;相关部门还可依托现有互联网行业组织,推动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制定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行为准则,对平台等信息收集者进行安全评估检测和认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推进信息防泄漏以及信息加密等技术的研究,推动企业提升个人信息保护技术水平。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关键词: 个人信息安全申论热点公务员申论 编辑:hu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