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云南《行测》真题

37:单选题、

上文第二段中关于“长时记忆”,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保持时间长的记忆

B 需经长时间复述才能产生的记忆

C 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大

D 长时记忆是信息经过大脑加工处理后产生的记忆

【答案】B

【解析】“长时记忆”出现在第二段第三句话,此后都是对其具体描述,因此,只需对这一部分进行阅读即可。根据“并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可知A项正确。根据“其容量很大,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可知C项正确。根据“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述,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可知D项正确。B项不正确,与原文“一般而言,只有经过复核,并了解信息之间的意义与联系,这样才能产生长时记忆”不符。B项的“长时间”并没有体现,无中生有。故本题选择B项

38:单选题、

最后一段(    )处恰当的措辞是(    )。

A 忽视

B 隔离

C 阻断

D 对抗

【答案】A

【解析】文段前面指出“选择与当前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再根据后面的“无关刺激”这一语境提示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人们会主动选择跟学习任务有关的信息,而避开那些无关的刺激。“忽视”最能体现这一“避开”的过程。因此,本题选择A项

【释义】忽视、隔离、阻断、对抗“忽视”指不重视,不注意“隔离”指不让聚在一起,使断绝往来“阻断”由于阻止而中断(某事的)进程或进展“对抗”指抵抗;对立;抗拒;抗衡

39:单选题、

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中介

B 学习是通过一系列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人们可以对这个过程进行编程

C 只要通过复述,短时记忆就可以转为长时记忆

D 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储备,对于学习新知识不造成影响

【答案】A

【解析】根据原文“新输入的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后,学习者找出新信息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在联系,并与激活的原有的信息相联系。最后,被理解了的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中储存起来。”可知A项正确。故本题选择A项

【纠错】B项的“进行编程”属于无中生有,原文的描述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这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信息的输入、加工处理与输出。”C项属于偷换逻辑,原文是“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必须经过复述才有可能转入长时记忆”,可见C项将必要条件偷换成充分条件。D项与原文描述矛盾,原文内容是:“新旧信息相互作用,产生新的意义并储存于长时记忆系统,或者产生外显的反应。

40:单选题、

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可以用于探究人类学习的过程

B 注意是学习活动的基础

C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和经过短时记忆获得的信息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意义

D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主要区别在于记忆容量方面

【答案】D

【解析】根据原文“短时记忆是指信息被稍加注意而在头脑中保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大约30秒左右)的记忆,其容量只有7±2个信息单位。”以及“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编码进入长期记忆库,并保持在1分钟以上乃至终身的记忆,其容量很大,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可见“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区别在于时间长短和容量大小,D项表述错误。故本题选择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