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2010年3月5日下午海关面试真题
  1.有人说第一不难,只要愿意改行。你怎么看?
  【试题类型】 综合分析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特定语句的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第一不难,只要愿意改行"这句话表达出了一种灵活变通的思维方式。首先,可以理解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某一行业中无法取得突破,转向另一个行业却可能取得成功。另外,对于第一的界定也是很灵活的,以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就可能出现不同的第一名。比如说在工作中,当我们遇到挫折时,不要急于放弃,而是要变化思路进行思考,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我们也可以尝试,做勇于创新的人才。只要我们是第一个尝试的,不论成败我们都是这个方向上的第一人。
  综上所述,题干中这种说法,主要表达出了一种灵活变通的思想,说明了创新精神的重要性。以上便是我对这句话的一些思考,请考官指正。
  【华图名师点评】 对"第一不难,只要愿意改行"这句话进行分析,考生首先要明确其涵义,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分析思路,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具体的解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每名考生可能都会得出不同的见解。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要抓住了内涵便能够很好地回答本道试题了。

       2.谢绝才能更好地合作,谈一下你的看法。
  【试题类型】 综合分析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特定语句的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 "谢绝才能更好地合作"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评判事物要有自己的标准,做人、做事都要有底线,超越底线的事情绝对不能做。即便对方提出再好的条件我们也要坚持原则,谢绝对方的"好意"。需要指出的是,我认为这种谢绝不是无理取闹的拒绝,而是对触及自我底线、团体底线的言行的据理力争,是明确表明立场的做法。只要对方不触犯我们的底线,我们就能很好地与其开展合作。
  在"谢绝"了对方不合理的要求、想法后,合作方才会了解到我们的立场,正确分析合作的可行性,分析合作所能产生的收益。只有双方互相认可彼此的价值观,才有可能建立稳定的合作基础。之后的合作过程中也能够避免不必要的争执,从而实现更好的合作。
  以上便是我对这句话的一些粗浅理解,还请考官进一步指正。
  【华图名师点评】 对"谢绝才能更好地合作"这句话进行分析,考生首先需要明确谢绝与合作出现的场景,它们的具体涵义。其次,结合理论及实践经验对其进行具体的分析。

        3.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谈谈你的看法。
  【试题类型】 综合分析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分析知行二者关系的能力。
  【参考答案】 "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这句话是在说明知行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本句话认为在行动前,要先有理论支撑,而在行动中,成败与否则具体取决于实践能力。我在一定程度上对此表示赞同。但同时我也认为,理论与实践之间本就是分不出孰重孰轻的,二者体现出的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没有理论指引的实践是缺乏规律性、没有深度的愚行,而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则是缺乏现实依据的空谈。因此,要取得更好的行动效果,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更要有强有力的行动能力。
  【华图名师点评】 知行实际上就是理论和实践这一对关系的浓缩,能够分析清楚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能够灵活地对知行的关系进行分析。
  2010年3月3日上午边检、铁路公安、国税、国家统计局调查队面试真题
  1.你是单位最新的员工,老同志们总是说现在的年轻人娇生惯养,你很尴尬,同时,老同志对你不信任,不让你独立完成工作。你怎么做?
  【试题类型】 沟通协调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处理同事间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
  【参考答案】 如果我是这名新员工,我会虚心接受老同志们的批评、教育,并认真思考自己身上是否真的存在这些问题,如果有的话要及时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以为戒。
  同时,我会努力完成现有的工作内容,并潜心向老同志们学习、取经,看他们是怎么安排工作顺序、处理工作难题的,从中积累心得体会,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自己的思考,进行适当的改良。针对自己的这些心得体会,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与同事和领导沟通一次,请其批评指正。在很好地完成几项工作任务之后,我相信老同志们最终会认可我的能力,放心让我独自承担工作任务。
  【华图名师点评】 对于本道试题题干中假设的情况,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首先,任何一名新入职的员工,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面对老同志们的质疑时,不要想着怎么反驳,而是要先反省自己是否真的存在这些问题。建立信任是需要时间和努力的,没有无来由的信任。其次,就是要阐述自己与老同志间建立信任的具体方法,既然老同志质疑年轻人娇生惯养,那我就勤奋努力、踏实干活,一不怕苦,二不怕累,做好工作,并不断提升。这样就可以消除他们的疑虑,最终,可以放心地将完整的工作交给我处理。

        2.为了帮助更多的生活困难的家庭,现在准备新建三个物资捐助站,让你负责,你准备怎么做?
  【试题类型】 计划组织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组织安排工作的能力。
  【参考答案】 如果由我来负责物资捐助站建设项目,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开展工作:
  第一,确定物资捐助站项目经费预算、物资捐助站规模及选址、工程周期、捐助流程等规划性内容。
  第二,根据以上内容确认建设工作进度安排,确认各部分工作的执行细节及具体负责人。
  第三,在制定草案后,与拟定负责人进行沟通,讨论计划的可行性,形成统一意见后,汇报上级领导审查。
  第四,根据领导提出的意见对计划进行修订,在确认计划后,按照计划严格开始项目执行。
  第五,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随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确保工期内顺利完成。
  最后,项目建成后,落实具体工作人员,物资捐助站正式投入使用。
  【华图名师点评】 回答此道试题时,考生要把握以下要点:作为一名项目负责人,首先对项目要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在行动前预计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其次,在确定工作目标及注意事项后,把各项工作目标落实到执行计划的具体环节中去,这时就不是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制定详细的执行流程方案。最后,就是掌控项目进度,保障项目顺利完工,投入运营。

        3.公司现在有了新设备,产品的产量和类别大大提高,作为质检人员,你会怎么做?
  【试题类型】 职位匹配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与特定职位的匹配度。
  【参考答案】 如果我是这名公司的质检人员,在得知公司要上新设备之初就会及时与产品、技术部门进行沟通,与其协商新投产产品的质检要求,包括具体指标参数的确认。在确认标准后,我会根据新增产品的数量及类别确认工作强度,考虑是否要申请扩充人手,扩充多少名合适。
  在设备投产初期,我会根据已经讨论过的标准进行检测,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测产品的普遍通过率情况,并及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对已有计划进一步确认或调整。同时,确定人员安排情况。
  最后,在流程、标准确认后,就要严格按照计划开展工作,按部就班地完成新一轮的工作内容。
  【华图名师点评】 本题同时考察了考生对质检岗位的了解、认知程度。在回答本道试题时,考生要把握以下几点:首先,对于新品类的产品,公司肯定没有既定的检测标准,因此,首先要确认检测标准,之后,随着数量的扩张,必然涉及人手分配问题,因此,也就要考虑是否需要增加人手。但是在设备正式投产之前,这一切都是预期构想,设备投产后,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计划确定后,就是严格实施的问题了。把握以上要点,考生便能够很好地回答这道试题了。

        4.在过去的工作经历里,你遇到的最紧急的事件是什么,你当时是怎么做的?
  【试题类型】 自我认知类
  【出题思路】 本题重点考察考生对过往经历的认知度。
  【参考答案】 在我过去的工作经历中,确实遇到过一些紧急事件,其中,有一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那时我刚刚毕业,进入了一家公司实习,我们是一家调查公司,在做一项产品的新品摸底调研,本来安排好了访问时间,但是受访者总是到不齐,眼看就要到初稿截稿日期了,终于约好了最后几名受访者,我们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对其进行访谈,访谈结束后,马上安排人手撰写访谈报告。因为人手紧缺,虽然我是新人,但也让我独立撰写其中的一份。我对整项工作内容都比较陌生,由于没有现场参与访谈,我只能通过听录音,同时参考速记员笔录的方法了解访谈大致内容,并按照格式模板填写到相应的位置。奋战到了半夜两点多,终于把活儿做完了,不过后来还是发现有些关键点没有把握住,但还好没有影响汇总的结果。
  可以说,由于当时的情况比较紧急,没有更多的外部条件可以借助,整个工作都是我独立完成的,当时其他同事也没有时间来指导我具体怎么做,只是把资料和模板交给了我。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以前在学校从未感受过的紧迫感,也意识到了职业素养、专业水准确实是需要实践积累提高的,我们平时只能看到成型的文件,看着人家分析、总结的文字觉得很简单,但是到了自己写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了词汇,也找不出观点。这次经历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报告撰写,也正是这件紧急的事件使我明白了提前做好准备、积累工作技巧等的重要性,让我更为真切地体会到了学习机会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我会把这份体会用于我以后的具体工作,让工作做得更严谨、更高效。
  【华图名师点评】 本题从侧面考察了考生处理紧急工作的协调、计划能力。对于这类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可言,回答时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即可:首先,作答时候不要紧张,放松心态,挑选最符合题干设置问题的一个事例进行描述。其次,讲解过程中,要重点强调工作处理过程,对于事件的前因后果可以简单带过,在讲述工作过程中,要思路清晰,合情合理。最后,加入自己的总结性分析,介绍自己在这项工作中获得了哪些知识,能力上得到了怎样的提升。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