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安徽公务员面试热点:遏制“药驾”迫在眉睫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安徽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药驾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眼下,“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可您知道吗?吃了某种药后也不能开车,否则也会和酒驾一样危险。近日,浙江永嘉223省道永嘉黄田高速路口上,一奥迪越野车驾驶员服用感冒药后上路,迷糊中追尾一辆停在路边的大货车。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近年来,因服药后驾驶车辆而导致的交通意外屡屡见诸报端,却未引起足够重视,就连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药驾都缺乏强制性规定和处罚条款(4月17日《科技日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中国青年报江德斌:众所周知,药物都有副作用,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部分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困倦、注意力分散、头晕、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影响司机判断和安全驾驶行为,很容易酿成祸患。很多人都知道开车需要适当休息,却忽视了服药后的驾驶风险,甚至认为自己能“扛过去”,以致埋下交通安全隐患。
 
    有资料显示,服药后驾车事故占全部交通事故的10%左右。“药驾”的危害性很大,不能掉以轻心,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警告司机服药后不要轻易上路,防范发生“药驾”交通事故。
 
    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药品“驾驶等级”作出明确规定,道路安全法对“药驾”缺乏强制性规定和处罚条款,致使服药后发生交通事故,也只能按照普通行为标准处罚,难以达到警示效果和遏制作用。因此,有必要考虑将“药驾”纳入法律限制性条款,对药物进行分类,提醒司机哪些药物服用后,需要经过多久的时间,全部代谢之后,才能正常驾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同时,临床药师应加强患者的用药教育,指导患者安全用药,提醒司机防范“药驾”。广大驾驶员也应吸取血的教训,遵从医嘱,科学服用药物,并在服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有此类副作用,就尽量避免药物在血液浓度峰值的时间内开车。如此,则可主动降低“药驾”风险,既能保护自己,也对他人的安全负责。
 
    @法制日报刘勋:尽管药驾具有危害性,但对其却无法像遏制酒驾那样简单易行,因为两者不能简单地相提并论。每个人饮酒超过一定标准之后,大脑神经都会被酒精麻醉,虽然麻醉程度不同,但是饮酒人都会因为酒精作用影响驾驶安全,也就是说饮酒对驾驶安全的影响具有必然性。药驾也会影响驾驶安全,可是影响驾驶安全的并非吃药这个唯一因素,生病的驾驶员本身就存在健康问题,容易疲劳、头脑发昏、注意力不集中等,所以说药驾形成的危险性并非全是吃药引起。
 
    能够抑制神经活跃程度的普通药品种类繁多,抑制神经的效果也会因为剂量或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驾驶员来说,很难准确判断各类药品的副作用,而多数药品也并未在显着位置指出服用之后会影响驾驶安全,同时,药效的发挥还会因为驾驶员的身体情况而有所不同。药品副作用的不确定性也就影响了法律标准的制定,执法机关如果查处药驾必须要有非常明确的标准,正如酒驾就有着非常明确的违法犯罪标准。警察查处酒驾只需要用专门的仪器就能初步检测,方法简单易行、执法成本相对低廉,但查处药驾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因为药品的种类繁多,警察甚至可能要准备多种专门仪器用来测试。
 
    法律具有规范性、可操作性等特征,如果立法遏制药驾行为,首先要制定科学统一的标准,否则就无法执行法律。然而,标准的制定难度很大,医学领域会存在争议,新型合成药物也在不断出现,标准很难做到与时俱进。其次,执法人员的取证难度较大、成本较高,某种药物的含量能否通过吹气等简单易行的方式检测?还是必须要通过抽血化验?执法人员现场抽血现不现实?这些问题都需要考虑。所以说,立法遏制药驾行为必须解决好标准制定和执法成本问题,不过现阶段可以要求药品生产商在包装盒显着位置提示“影响安全驾驶”,先在安全教育上下功夫。
 
    @北京晨报网刘剑飞:药驾就是指驾驶人员服用了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药后仍然驾驶的行为。这种行为存在着巨大的危害,一方面,一些药品具有很强的催眠作用,驾驶员服用后,很容易出现困倦、嗜睡等反应,这样的状态下开车,无疑存在着巨大的交通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一些药物则存在着很多副作用,比如导致注意力分散、耳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这些现象也在严重影响着驾驶员的思维和判断,很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对于这些,一些人并不在意,不仅没有意识到药驾存在的危害,甚至出现刚服完药就开车的行为,结果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可见,比起酒驾,药驾的危害一点也不少。因此,亟须完善法规,将药驾纳入交通治理,采取措施,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药驾,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首先,将治理药驾纳入法制,无疑可以唤醒公众对药驾危害的认识,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其次,将治理药驾纳入法制,也为执法检查和惩处提供依据。没有法制,交警部门就执法无据,即便一些人存在着明显的药驾行为,交警部门也并不能依法采取强制行为,或者给予处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着事故的发生。如果有了法规依据,交警就可以对这些犯困或者出现药物反应,影响安全驾驶的驾驶员积极采取措施,比如依法给予处罚,强制休息等。这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通危害。
 
    因此,法制是最有力的监管,是最有效的禁止。有了法规,一切就可以依法进行,驾驶员在服药前,就会顾及法规,考虑到交通安全的问题,采取措施,避免违法行为发生。而交警也可以按照规定,依法开展整治,依法进行处罚,可以说,法制是治理药驾最有效的药方,有了法规,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药驾现象也就药到病除,甚至可以不治而愈。
 
    @潇湘晨报何勇:《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只有笼统规定,“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不得驾驶机动车。”“机动车驾驶人有饮酒、醉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应当接受测试、检验。”换言之,驾驶员服用了普通药品之后开车属于合法驾驶行为。法律的空白,这就让“药驾”引发交通事故,也只是按一般交通事故处理。
 
    面对猛于“酒驾”的“药驾”行为,要有效遏制“药驾”现象,让“开车不吃药,吃药不开车”观念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开车不吃药,吃药不开车”的文明驾驶氛围,“药驾入法”刻不容缓。必须像“醉驾入刑”一样,以法律形式明确禁止驾驶员吃药后开车,“药驾”轻则扣分、罚款,对“药驾”引发交通事故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实际上在美国、法国等国家以及我国香港地区,“药驾”都已经入法,为我们在立法上提供了经验参考。比如,香港规定警方若怀疑驾驶者服药致影响驾驶,将有权要求即场测试。若有合理怀疑更可以要求驾驶者送院验尿验血,违例者最高判监3年及罚款2.5万港元。
 
    此外,“药驾”检测技术需要跟进,方便交警执法,不能“药驾入法”却没有检测手段。再者,交警、新闻媒体要加大“药驾”危害的宣传,驾考中应当有相关知识的考核,增强驾驶员“吃药不开车”的意识。总而言之,珍爱生命,远离“药驾”。
 
    @东北新闻网周东纪:“药驾”是指驾驶人员服用了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药后仍然驾驶的行为。由于有些药物服用之后可能产生嗜睡、注意力分散、视物不清、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很容易酿成祸患。俗话云“明剑好躲暗箭难防”, “药驾”的危害性与隐蔽性往往让人忽视存在,但是它已经潜伏在我们身边,不认真对待将会危害公众安全。
 
    公共安全就是指社会和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所需要的稳定的外部环境和秩序。每一个公民都需要自觉维护公共安全。安全驾驶无论是司机、还是参与者、还是普通公民,都应当认认真真遵守是本分也是义务。加大社会宣传力度普及“药驾”知识,让交通参与者知道哪些药品可能造成“药驾”, “药驾”的特点与危害性。做到对“药驾”与“酒驾”一样的高度的防备。同时也要加强法律的条规的完善,充实法律对于“药驾”行为的定义与约束。作为司机更应当自觉树立对自己与他人安全的责任心使命感。安全驾驶谨慎上路,认清“药驾”行为不是个人小节,看清“药驾”行为不仅仅暴露个人社会公德的缺失,家庭责任感的淡漠,更暴露了它法律意识的欠缺。
 
    “安全面前无小事”,不要轻视“药驾”小节行为,长期下去就会慢慢积累养成恶习,“居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会成为行车中事故隐患,貌似轻微的“任性”小节终会引发悲剧的发生。
 
    华图解析:药驾就是指驾驶人员服用了影响安全驾驶行为的药后仍然驾驶的行为。有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10%的交通事故与药驾有关。在诸多药驾事故中,吃扑尔敏等抗组胺药(感冒常用药)驾车造成的事故率,达72%,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一些药物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强度不逊于酒精。
 
    显然,药驾的危害极大,但是,我国在治理“药驾”方面则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一,缺乏法律依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司机,禁止驾驶机动车;但是,并未提及服用正规处方药或非处方药可能导致的危险驾驶行为,也并未限制服用了某些药品的司机开车上路。其二,“药驾”检查并不容易,往往是发生了事故以后发现是“药驾”的后果。其三,驾驶员对于服用哪些药物会影响安全驾驶并不知晓,毕竟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影响驾驶。
 
    总之,“药驾”的危害猛于虎,不能任其泛滥。想要遏制药驾,一方面,需要立法机构,完善立法设计,对“药驾”给予严厉的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列出影响安全驾驶的药物名单,让每一个驾驶员都清楚;其三,需要药品生产商药品零售商针对一些可能影响驾驶的药物上做出醒目的标记,并在患者前来买药时,能主动告知注意事项,提醒患者千万别“药驾”。只有相关部门同理合作,才能为每个人的生命安全筑起有利屏障。
 
    最后提醒一下广大驾驶人员,在生病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请注意以下几点:
 
    1.看病时,主动表明身份:“我是司机”,或“我开车上班”。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普通常见感冒,最好选用中成药。或选择不含抗组胺药成分的,如日夜百服宁中的“日片”;白加黑中的“白片”等。
 
    2.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或是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在法国,根据药品对司机驾驶能力影响的程度,将其分为4个等级,并要求药厂在药盒上以不同颜色标识,警示药物对驾驶能力的影响。
 
    3.不可超剂量用药。
 
    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用药剂量不当、重复用药和药物相互作用。因此,若自己买药吃,种类要越少越好。
 
    4.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开车前要减半量服用,等休息时再补足全量。
 
    5.等药效消除得差不多后,再开车上路。
 
    6.法律监管。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福建公务员面试热点:网络账号注销难

注册了多余账号很久不用,担心信息泄露却发现注销不了?可能很多人都被这个问题困扰过。近日,《人民日报》报道称多款APP推出了注销功能,网友纷纷留言点赞。但记者实测发现,一些APP的注销功能只是“看上去很美”,用户要达到注销条件十分困难。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