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浙江(B卷)《行测》真题

25:单选、

政府当然应该接受批评,但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如城管,你可以批评授权过度,也可以批评一些地区没有将城管纳入体制编制带来的执法倾向的不当,但在网上整天发一些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准确事实描述的图片故事,就不是一种正常的批评。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政府应该接受人民的合理批评

B 只有走正规的渠道,批评政府才能奏效。

C 批评政府应该有理有据,遵循事实。

D 批评政府不能煽动民众情绪。

【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是核心观点,根据转折词“但”得出重点应是“批评的基础应该是事实,而不是谣言。”文段后面部分则是举例论证,属于非重点部分。故本题选C项

【纠错】A项主体错误,文中的主体并非政府,而是针对对政府的批评。B项“走正规渠道”未能指出重点。D项中煽动民众情绪,文中并未体现

26:单选、

经典会被一代代人重读,这样文化尤其是作为精髓的文化就有了传承,当然有些也是隔代遗传,甚至经过世纪尘封。有些经典的命运非常孤独,有些好得多,经典是时间的造物,在时间中它又有了自己的历史,一些读者会把自己的命运加入进来,经典不怎么时髦,经典是安静的,经典等待着,它必须等到一个好的读者才能复活,这个读者有多好,它就能够复活的多好。这段文字的主要说明了(  )

A 重读经典有利于文化传承

B 经典的生命需要读者来重塑

C 尘封的经典更值得去品味

D 经典的命运各不相同

【答案】B

【解析】文段前部分介绍了经典的各种不同命运,并认为经典的命运与读者息息相关“读者会把自己的命运加入进来”。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核心观点,“它必须等到一个好的读者才能复活,这个读者有多好,它就能够复活得多好。”说明经典需要好的读者来解读复活,B项即为该句的同义替换,因此答案为B项

【纠错】A项出现在文段前部分,介绍了经典的意义,但非文段的重点。C项有个“更”字,但文中并为将“尘封的经典”与其他经典进行比较。D项在文中属于核心观点之前的铺垫,故而排除

27:单选、

中国中古政治制度有秦汉与隋唐两大典型,其组织与运用截然不同,然秦汉型如何一变为隋唐型,则由魏晋南北朝三百数十年间政治社会情势之积渐变有以致之,非出某一人物之特意革创者。故魏晋南北朝时代之制度,其本身虽不成一典型,然欲观秦汉制度如何没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则必当于此一纷乱时代求之。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研究魏晋南北朝历史的意义重大

B 中国中古政治制度发展脉络较为模糊

C 魏晋南北朝是秦汉与隋唐的过渡时期

D 政治制度的沿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答案】A

【解析】关联词“故”表结果,重点分析这一结论。通过“然”(表转折)得出文段重在强调“欲观秦汉制度如何没落,隋唐制度如何新生,则必当于此一纷乱时代求之”,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对于研究秦汉制度如何演化成隋唐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可知作者的言外之意是要呼吁人们关注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的研究,因此答案为A项

【纠错】B项文中并未提及。C项是客观事实项,并未涉及文段核心观点,属作者意在强调的内容。D项属于文段原因部分,非文段主要内容的合理引申

28:单选、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位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这段文字体现了(   )

A 民主思想

B 民粹思想

C 民本思想

D 民生思想

【答案】C

【解析】孟子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说:“百姓最为重要,代表国家的土神谷神其次,国君为轻。所以,得到民心的做天子,得到天子欢心的做国君,得到国君欢心的做大夫。这句话的重点强调的是百姓的重要性,所以要以民为本。选择C项

【纠错】B民粹思想认为平民的利益被社会中的精英所压制或阻碍,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精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