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第一公务员考试网

4006-01-9999选课报班 网上报名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神宗熙宁五年三月丙五)诏曰“天下商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至于行铺稗贩,亦为取利,致多穷炯。宜出内藏库钱帛,选官于京师置市易务。

    材料二 中奏:”遇有客人物货出卖不行,愿卖入者,许至务中投卖 ,勾行人牙人与客人平其价。据行所要物数,先支官钱买之,……以抵挡物力多少,许令均分赊清,相度立一限或两限,遂纳价钱。若半年纳,即出息一分;一年纳,即出息二分。“

    材料三 (熙宁五年,魏继宗上言)宜假钱别置,……不置伤商;贵则少损价出之,令不至害民,出入不失其平,因得余息以给公上,则市场不至于腾踊,而开阖(关的意思)敛散之权不移于富民,商旅以通,黎民以遂,国用以足矣。

    回答:①据材料一,指出文中包含哪些主要内容?

    ② 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文中的出发点?

    ③ 指出上述措施的实质。并就此谈谈你对以上措施的认识。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元典》载;”开元十三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集贤殿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以辩明邦国之大典,而备顾问应对。“

    材料二 宋元之士,自有国学及府县之学,而此外又有书院者,盖学校多近于科举,不足于餍学者之望,师弟子不能自由讲学,故必于学校之外,另辟一种讲学机关,其官立者,虽有按年积分之制,而私家所设,或地方官吏自以其意延师讲授者,初无此等拘束,故淡于荣利,志在讲求修身治人之法者,多乐趋于书院。此实当时学校于书院之大区别也。

    材料三 宋时州县学校,皆有田产,以赡学者。然以属于官吏,亦可为强权所夺。若书院创自私人者,其田产当然属于书院,不致为政府没收。故当时定令,各地虽皆有学校,而士大夫仍于学校之外增设书院,不以并行为病,是亦书院与学校异趣者也。

    材料四 元虽以蒙古人入主中原,而教授之权,仍操之吾族儒者之手。而送入讲学之风,虽易代不衰,亦可见矣。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国文化史》

    回答:① 据材料一说明书院之起源。并指出其职能与宋元时期书院之不同。

    ② 据材料二、三说明宋元时期官办学校与书院之异同。

    ③ 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三说明宋元时期书院兴盛之原因。

    3. ”西夏其设官之制,多于宋同,其地饶五谷,尤宜稻麦。“元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上述材料反映出宋元时期少数民族什么共同特征?其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

    解析:

    1. ① 北宋中期大商人操纵市场,囤积居奇,兼并中小商贩,阻碍商品交换,政府设置机构平抑物价。

    ② 一是抑制富商,平抑物价,以稳定社会秩序。

    二是通过政府控制市场以增加财政收入。

    ③ 实质:上述措施是在商品经济获得发展,市场秩序遭到破坏的情况下采取的,其实质是封建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并分取大商人利润。认识:上述措施一方面增加了政府收入,有利于封建统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2.① ”书院“名来源于唐玄宗时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

    唐朝书院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古籍中治国的大政方针,以备皇帝;而宋元时期的书院则是私人兴办和讲学之处,两者毫无共同之处。

    ② 同:都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都以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学生。

    异:官学为科举服务,而书院淡于荣利;官学田产”可为强权所夺“,而书院是为私产经济为主;官学生员不能自由讲学,书院弟子可自讲心得,学风比较活跃。

    ③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宋代重用文臣做知州,不少地方官员延师兴办私人书院,这些都推动了教育,尤其是书院的发展。宋朝统治腐朽,一些人淡于荣利,或私人讲学,或进学学习,私人讲学书院兴起。元朝时蒙古贵族以汉族统治制度、儒学统治天下,蒙古族子弟为学中原文化也到书院学习。

    3.(1)共同特征:少数民族政权进入中原后,都接受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2)背景:①少数民族发展较落后,中原地区有较发达的封建经济和较完善的封建政治制度;②社会动荡,各族人民迁徙频繁,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加强;③少数民族统治者顺应潮流,主动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3)积极意义:①加强了各民族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边疆地区的开发;③促进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4.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成祖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教化与海外诸藩国,导义礼仪,变其蛮习。“……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政治而轻经济,明成祖本人也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这些物品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通过交易换取一些宫廷需要之物,且可以补充一些船队浩繁的开支,属于情理中事。

    --------摘自《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费亦不贾。“……据记载,仅前六次下西洋就耗费六百万两银子。

    材料三 (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维哥达喜马(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维哥达喜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整合。……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一新纪元,而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殁以俱逝?

    ---------摘自《祖国伟大航海家郑和》

    回答:

    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与哥伦布等西方航海家航海不同的原因。

    ② 如何解答梁启超的困惑?

    解析:

    4.① 原因:西方航海是由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对黄金、货币追求及商业危机影响而起,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郑和航海主要是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扩大明朝影响,宣扬国威,受政治因素的影响。② 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官方贸易主要是为宫廷享用服务,对民间经济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小,郑和下西洋耗资巨大,使国库空虚;出于政治目的的航海缺乏持久的经济支撑;后来封建政府逐渐实行海禁与闭关政策,中国航海活动难以继续。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成为一个整体,西方的殖民活动,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至航海不断。

  更多请关注 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 事业单位 教师考试 选调生 村官 课程 图书教材

(责任编辑:admin)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

    问知

    为您解答一切公考疑问
    华图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