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

答案及详细解析

    1.【答案】C。解析:这道题以感动中国的感动点为话题,要求选出正确的搭配词语。题目中已经出现了两个搭配:触动公众的神经、感动中国的力量,接下来要求选出一个与公众情感态度有关的词语。首先排除D,“震撼”一般用法是“使公众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用在这里显然不合适;“打动”公众“心灵”也是不符合这里语境的一种说法,排除。A“共鸣”与C“心弦”比较,“心弦”与感动点更为接近,更加强调感动中国的评选在公众内心世界的地位,所以排除A,答案选C。

    2.【答案】C。解析:同第一题一样,这道题同样出自与“感动中国”有关,出自2008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的颁奖词。“不是邻里,是素不相识,出手救援”正是农民兄弟善良、质朴本色的体现;“千里奔波,雪中送炭”正是一种倔强的精神。所以用“纯朴、善良、倔强”来形容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最为合适。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答案】C。炽热,意为温度极高,热烈,通常用来形容夏季。明媚,鲜明可爱,通常用来形容春季,如春光明媚等。由第一个空前的“春夏”可首先排除A、B。绚烂,就是浓烈繁华,绚丽多彩。丰盈,意为富足。烂漫,光彩四射,绚丽多彩。静谧,形容静寂无声或形容忧愁的样子。由第二个空前的“收获”可看出后面选“丰盈”更恰当。由此排除D而选C。

    4.【答案】C。阴森,阴沉,可怕,常用来形容地方、气氛、脸色等,灾难的背景不能用“阴森”。故排除B。慌乱,慌张忙乱,通常只能用来形容人,与“背景”不能搭配,故D也排除。由“那束光”中的“那”可知“他的青春”是很多束光中特别的一束,故这里用“最亮”更能显出这种特别,而A项的“明亮”则显示不出这种强烈的语气。“黑色的背景下最亮的那束光”,这样的表述形象生动,震撼人心,与句子的背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贴合,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答案】C。解析:这道题的突破口在第二个空。首先看“感受力”,前句提到创作艺术作品,提到知识、经验、想象力,这些都与“感受”无关,故首先排除D。再看“创造力”、“创作力”,似乎与前句内容有对应,但是须注意,前句提到了知识、经验、想象力三样东西,而后句只是知识、经验两样,显然不能完全包含,故排除A、B。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即这句话承接上句的三样东西,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6.【答案】C。解析:这道题也出自“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词。点燃,点着,使燃烧,意为希望从无到有,与文意矛盾,故排除A。同理也排除B。连接,使连接,起中介作用,这与文中主动施救的消防战士形象不符,故排除D。扩展,向外伸展,即本来就有希望,把它更进一步伸展了,这与文意相符。“生命激活生命”的表述也更有力,感动人心,故C项为正确答案。

    7.【答案】C。解析:这道题比较简单,由第一个空即可直接选出答案。题中第一句话说几率趋向一个“常数”,第二句话接着说这个“常数”越明显、越稳定。注意第二句中“这个”的指代,“定数”、“固数”都太绝对,文中不曾提到,故排除。“变数”与文意相反,故排除。

    8.【答案】A。解析:这道题的突破点在第三个空。由“朴实的”、“真诚的”、“丰富的”可看出文段的总体基调,显然“激扬”与此不符,故排除C。平静,常形容浅层次的事物,不能与“灵魂”搭配,故排除B。检验,是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的评价,后文并不涉及“符合性评价”,故排除D。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9.【答案】C。解析:由常识可知,2008年的“祸”与“悲”主要是指南方的冰灾和汶川的地震,都属于造成重大损失的天灾。A项“惊天动地”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多用作褒义,与“祸”与“悲”的感情色彩不符,故排除。B项的“山河破碎” 比喻国家遭到外敌侵略,领土沦陷丧失,显然用在这里也不合适,故排除。C项的“猝不及防” 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D项的“防不胜防” 形容防备不过来。显然天灾都属于“猝不及防”的,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0.【答案】C。解析:由第一个空前面的“薄弱”,可知后面应填与“弱”对应的“强”,故可首先排除B、D。带动,引导使之前进。扶持,支援,帮助。第二个空农村发展滞后,需要的是“扶持”而不是“带动”。扶助,扶持帮助。加快,使变得更快。第三个空前面讲“增收”,与“增”对应的是“加”,故这里选“加快”更恰当。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1.【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通过纪晓岚讲述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无功即为有过。A项“为官之道”的内涵太过宽泛,没有表达出文段主要说明的问题,故排除。C项“勤政”的内容文段中未有涉及,文中强调的是“绩”,无绩不代表不勤政,故排除C项。D项“不为民做主”文中并不曾提到,文段只是说没有功绩,故D项也应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2.【答案】C。解析:这段话以仙人掌为主题,第一句谈了仙人掌的生长环境——虽然生长在“沙漠、悬崖”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但是它依然坦然无忧,笑迎日出日落,说明它生命力的顽强;第二句谈到了仙人掌安身为乐、无忧为福,说明了它情趣的自然。所以正确答案是C。

    13.【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述来说明做人的道理。第一句从树入手,说明要“根基牢固”。第二句以山、海、地作比,说明低调并不影响事物存在的价值。第三句说明张扬最终的指向是“苍白无力”。A项“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形容有丰富知识的人不喜欢表现自己,而没有什么知识的人却极喜欢表现自己,这样的表述过于绝对,应排除。B项强调“严以律己”,即严格要求自己,文中并没有涉及,故排除。D项从字面意思对文段作出理解,不属于文段告诉我们的道理,故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子罕“不贪”的故事。题干要求选择文段给人的警语,所谓“警语”,须具有一定深度,不能是文段内容的概括。A项“慎独”是我国古代儒家创造出来的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自我修身方法,指的是人们在个人独自居处的时候,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所思所行,防止有违道德的欲念和行为发生,从而使道义时时刻刻伴随主体之身。这与文中的“我的宝物是‘不贪’”相符。B项意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这显然与文段讲的“不贪”相去甚远,排除。C、D都是倡廉的俗语,虽表达了“不贪”的含义,但都没有脱离文章的内容概括,算不上是警语,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15.【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由看到旧纺线车及旧织布机引发的一系列感想。第一句是中心句,由眼中所见,引发脑中所想。后三句具体描写了想的内容——家织土布的来历及其中蕴含的感情。A项引申过度,不是文段主要表达的内容。B项只是文段最后一句表达的内容,不够全面,排除。D项属凭空臆测,文中不曾表露,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6.【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汉字五种字体外在形式上的美感特征。第一句总说汉字的五种字体。后五句分别介绍了篆、隶、楷、行、草五种字体在线条和结构上的特点。A项“中国书法”的表述太过宽泛,文段只是表达其中的一个层面,故排除。C项“书写的笔力、笔势”文中不曾涉及,排除。D项文中只谈及“汉字”的问题,关于“书写”不曾涉及,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17.【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是社会保障理论中的“绿洲效应”。当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只对一小部分公民有效时,大多数没有保障的人就会千方百计地来利用这项制度。所谓“大数定律”,其大意是:一个保险项目参保的人越多,发生风险的几率就越小,因此保险项目本身的风险也就越小,亦即保险项目的稳定性、可靠性就越大。文段围绕“沙漠”和“绿洲”展开,因此正确答案通常在B、C之间选择。由“而保护绿洲的唯一办法”可知,文段强调的重心在“绿洲”,故选C。

    18.【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讲述了《史记》中《公仪休嗜鱼》的故事。由文中的“如果因接受了别人送的鱼而被免职,我从此就买不起鱼,也吃不起鱼了”可看出,要想经常有鱼吃,关键在自己,要“寡欲”。这与选项C一致。B讲人的性格、嗜好,完全与文段要表达的内容无关,排除。A、D都是在强调“贪欲”的危害,文中“有很多人投其所好送鱼给他,他一概不收”,这是在讲“寡欲”,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科学家由蚂蚁的不拥堵得到启示,探索可以用相同方法减少车辆拥塞现象。第一句先说蚂蚁不会出现拥堵现象。第二三句讲述蚂蚁不会出现拥堵现象的原因。最后一句由蚂蚁引申到人类,提出可以用相同方法解决车辆拥塞问题。B项的表述太过笼统,只说解决难题,没有提到车辆拥塞,而且“蚂蚁觅食”的表达也不够贴切,故排除。C项表述太过绝对,排除。D项只是提出文段中涉及的两个角度,并不是文段主要说明的内容,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0.【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通过三个和尚经营寺庙的故事告诉人们“人心”对得失成败的重要作用。第一至五句介绍三个和尚关于破庙荒废的争执与结果。第六句讲述三个和尚同心协力,各司其职,寺庙被经营的香火鼎盛。最后一句讲述后来三个和尚争功,寺庙盛况不再。A项中所谓的“天时”、“地利”故事中不曾涉及,文中主要讲的是“人和”,故排除。B项只能解释最后一句话,与之前的“香火渐盛”矛盾,故排除。D项只印证了“香火渐盛”,对后来的“盛况不再”没有涉及,故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1.【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楷模”的由来。前两句讲楷树,第三句讲模树。末一句讲由这两种树到“楷模”这一词语的由来。A项分别讲“楷”和“模”的含义,没有涉及“楷模”,故排除。B项从“楷模”的字体入手,文中不曾涉及,排除。D项主要讲楷树和模树,不是文中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22.【答案】B。解析:这道题的题目出的有问题,出题人从一篇题为“山寨风何以刮进了新闻联播”的文章中摘取了几句拼凑在一起,其本意是要选A项。但是从片段阅读的角度来分析,并不能看出这是文段表达的主要内容。第一句是引子,由山寨风刮进新闻联播引出对山寨的探讨。第二句从文化意义上对山寨进行了解读。第三句从经济消费的视角透析了“山寨风”的亲民路径。单看这三句,并不能看出文段的重心在哪,比较四个选项,B项相对贴切,故选B。

    23.【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一种特别的成语——数字成语。第一句总说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下面分别举例介绍了非整数成语、“2”的变形表示成语、数字连用成语、纯粹数字成语等。A项侧重于谈关系,显然文段中主要讲的是成语,排除。C项提出了两个概念,文段中并没有对其进行对比阐述,故排除。D项“用遍”,文中找不到与其对应的表述,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4.【答案】A。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第一句说儒家和道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条主线。第二句说作为儒家和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理解《论语》和《老子》的重要意义。B项谈到对“中国的政治”的影响,文中不曾提到,文中谈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说“最经典”,过于绝对,排除。D项说“就能”,语气过于绝对,与文中的“较容易”、“易于”不符,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5.【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通过英国报纸举办的一项有奖征答活动,力图告诉读者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A项的“办法总比问题多”,强调的是一种面对问题的积极态度,与文意不符,排除。C项的“棘手事情快处理”,突出的是一个“快”字,文中对这一点并不曾涉及,排除。D项的“小顽童”、“大难题”似乎与文意相符,但仔细品读就会发现,文段强调的并不是“小男孩”,而是他的答案。他把在环保专家、核专家、粮食专家三者中选一个舍弃的复杂问题,转化为根据体重,最胖的下去的简单问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6.【答案】D。解析:这段文字描绘了深秋里白菜生机勃勃的景象。第一句总说秋天里白菜茂盛成长。第二三四句用白菜与其他作物对比,突出白菜的生机。末句更进一步把白菜的白、南瓜的黄、辣椒的红赞作美的极点。A项说“霜降”、“植物”,都不是文段主要阐述的内容,排除。B项断章取义,文中虽有“美的极点”的表述,但说的是“白菜的白”,是从白菜的“生机”的角度来阐述的,而不是真的说它的外形,排除。C项说白菜的味道,文中没有提及,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27.【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的是人受外界信息暗示性的问题。第一二句从打哈欠的事例出发,引出了受暗示性的说法。第三句之后通过一个实验来测试个体受暗示性的强弱。A项说“从众心理”,文中谈的是“受暗示性”,排除。C、D项内容都与文段无关,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8.【答案】B。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80后”这个词的由来及演变。第一句从最早的2001年说起,介绍当时这个词的指向。第二句介绍了2003年这个词的演变。第三句进而介绍了从2004年底以后这个词的指向。A项是对“80后”作出的带个人色彩的评价,文中不曾流露,排除。C项“新视角理性看待”也是评论性质的表达,排除。D项说“引起社会关注”,从文段看不出这层信息,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29.【答案】C。解析:这段文字主要描写了黄山松在恶劣的生长环境中坚韧挺拔的品格。第一句总说黄山松的生长环境恶劣,却能生长数百年。第二句从叶、冠、色、干等角度描写了这些松树的姿态。第三句说黄山松与其生长的环境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的景象。A、B项不是“悟出”的内容,排除。D项的内容表述太空洞,没有体现文中的松树与环境的关系。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0.【答案】D。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在面对诸如剧院大火这种紧急情况时,合作策略是最佳的解决方案。第一句主要讲没有合作,所有人自顾逃生出现的后果。第二句主要讲面对紧急情境,合作是最佳解决方案。A项是不合作的后果,排除。B项讲“利己策略”,文段主要强调“合作策略”,二者矛盾,排除。C项强调“与他人合作”正确,但“付出一定代价”没有提及,排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