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德孝任官关键不在考什么而在如何考

 

【材料背景】近日,“鸭梨之乡”河北魏县因把德孝列为提拔官员的必要条件而引发广泛争议。该县规定,提拔干部必须有夫妻双方父母的德孝意见证明,无德不孝一律不考虑。(《郑州晚报》1月10日)

        魏县把是否孝顺这一私德列为任用官员的一个必要条件(并非充分条件。魏县官方明确说这只是“在政绩考核之外的又一项考核”,“前提还得看是否有政绩”),本身并无多大不妥。
  真正有问题的是由组织部门对官员的品德进行考察是否切实可行。不仅如论者所质疑的那样:“哪个父母会在儿子准备提拔的关键时刻不给出具德孝证明呢?”更重要的是,这种由少数人评定公职候选者品德的做法,根本就很难靠得住。
  除非是用锦标赛式的方式仅仅着眼于GDP等单一的指标竞争,否则即使是对官员的政绩考核,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况是对主要体现于个人日常行为中、更加不容易定量定性的品德进行鉴定。举个历史上著名的例子:西晋步兵校尉阮籍荒诞不羁,在家脱衣裸形,酒后睡在邻家卖酒美妇的身边,母死箕踞(一种极其无礼的坐法)不哭而醉酒,其实品格超迈且非常孝顺。而近年来受到查处的贪腐官员中,人前道貌岸然、背后道德败坏的难道少了吗?这些官员的道德问题,眼睛雪亮的群众,一般总是能够比组织更准确、更全面、更及时地了解;只不过群众虽然知道,却很难对这些官员的升迁去留有什么影响罢了。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知人则哲,惟帝其难之。”要看准一个人,连尧舜禹这样天纵英明的“大圣人”都不容易做到,何况是要认清一整支官僚队伍的品德。不要忘记英国思想家密尔的一个教诲:即使是最聪明的君主,也必然会在以个人监督群体、以少数人监督多数人面前束手无策。因为在这种以少对多、以远对近的监督中,信息不对称永远是个难以消除的障碍。
  因此,在官员的考核任用上,更加应该关注的不是考核什么,而是由谁考核、如何考核。否则,再科学全面的考核内容,也会因为信息不对称而趋于失真、失去作用。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把监督延伸到8小时之外的所谓反腐创新,之所以无一例外地效果不彰,主要原因即在于其所延续的主要由组织部门而非公众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做法,无法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的致命问题。(转自人民网)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