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五节申论备考技巧与策略
一、大纲引领方向
为什么在申论考试中要强调考试大纲呢?这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大家一定要弄清楚现在的申论考试分为副省级以上的综合管理类及副省级以下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两类,所以大家在报考职位的时候,一定要明确自己属于哪一类的考试,因为两类考试是有明显区别的。考试大纲尽管给出了二者的区别,但它是以一种官方文件的方式给出的,这里我们从备考的角度来看看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第一个题型是阅读理解,两类考试的区别在于,管理类(特指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下同)在阅读理解部分的要求是看得透、看得深,也就是说你在透过材料把这个问题讲清楚的同时,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题型不仅仅是一个概括题还是一个分析题,所以在解答这一题型时,要根据要求加入自己对问题本质的理解,也就是加入你的分析部分。报考执法类(特指副省级以下的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下同)的考生,只要看得清、说得清就可以了。你只要把你看到的材料清清楚楚地、有条理、有层次地、准确客观地反映出来就可以,不需要加上你的深度理解,这就是它们的根本区别。
第二种题型是管理类考综合分析,执法类考贯彻执行。对管理类的考生来说,综合分析的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综合分析类的题目去年考的是启示题,要求大家在准确理解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出适当的推理和引申。所以这里面就涉及思维的能力,接下来第二部分会讲这方面的内容,大家一定要注意。
第三个题型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考试大纲的标准表述也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管理类要求分析问题根源,即诊断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判断对策有效性这三个步骤都要有,强调的是系统性、全面性,它让大家提出来的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表述要简单但内容要系统。对于执法类的考生,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个部分考查的是大家的两个能力,一个就是考纲当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一个就是贯彻执行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的是有效性,贯彻执行考查的是可行性,这是不一样的。所以大家要注意,它不要求执法类的考生对问题作出判断,只要你提出对策,突出对策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每个政策的五个要素,即政策的主体、政策的对象、政策的内容、政策的方式、政策的目的和效果都写具体就行了。
第四个题型就是写作表达。在表达方面,大家也要注意,也是有区别的。管理类强调三种表达的方式:说明、陈述和议论;执法类只强调两种,即说明、陈述或者阐释,不包括议论。所以管理类的考生最后可能写的是一篇评论文或者政论文,而执法类的考生最后很可能写的是一篇策论文。
简单总结一下,管理类强调的是一种宏观思维、系统方案、务虚分析。执法类强调的则是一个微观的具体应对,更加注重具体性。这就是送给大家的第一句话,叫大纲引领方向,即一定要根据你的职位确定你接下来的复习方向。
2011年国考充分体现了考试大纲的重要性。从主题来说,副省级考查的是黄河文化问题,地市级考查的是涉农教育问题。从宏观层面来说,两者都涉及文化维度,副省级申论考试从黄河治理开发的角度考查文化问题,而地市级申论考试则是从涉农教育的角度考查文化问题。在具体题目设计上,2011年国考副省级以上试题强调考查考生的申论思维和综合思考能力。第一题第1问为概括+分析题,侧重考查概括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第2问为单一式的概括题,侧重考查依据给定材料的归纳概括能力;第二题为概括加对策题(案例启示类),侧重考查概括基础上的综合分析能力;第三题宣传手册看似形式很新,实际上就是概括题,但要求考生统揽所有材料;大作文题 “看似开放,实际封闭”,要求考生写出一定的思想高度来。2011年国考地市级题也着重考查了考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概括能力。例如,第一题的第1问,虽然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概括题,但对考生运用归纳性思维进行概括的能力要求很高,是近年来少有的好题;第二题公开信其实质考查的也是考生的概括能力和贯彻执行的能力;第三题要求分析希望小学遭废弃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建议也是常规题。本套试题的设计虽有新颖之处,特别是对公开信的考查和最后一篇作文的考查,但总的来说也是中规中矩的,如果掌握了答题方法,即可进行较好的解答。
二、思维决定成败
大家要注意,申论考试考的不是模板、知识、教条,而是一种思维,就是要测评你能不能像公务员那样去认识、思考、分析和解决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而公务员需要哪些思维呢?我认为有三大思维:
一是辩证思维,这一条非常重要。辩证思维在申论考试当中怎么用?有三个关键词,第一是两分法,第二是结合,第三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分法强调我们看待任何问题都要多角度、多面去看,这在考试大纲当中是有明确要求的,对于任何一个问题我们都不可以单面地看、片面地看,都要全面地看。什么叫结合?大家想一想,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全局的战略思想,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什么?是统筹兼顾。这就是一种动态的结合。再比如,今年国家工作的主题是什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十七大报告当中的准确论述是什么?由依靠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相转变,由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调拉动相转变。大家注意,这里落脚到了协调,那协调是什么意思?这些都需要结合。最后一条非常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是我后面要给大家讲的第三个层面,细节成就高分。我们一定要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个层面上,比别人高出一筹,只有这样才能拿到高分。
二是规律性思维。首先要把握命题的规律,命题的规律就是主题先行,寓答案于材料之中。之后就是命题专家有了标准答案,有了标准的答题思路,把这个思路隐藏在材料当中。其次,把握答题的规律。答题就是通过仔细地归纳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把答案找出来、抽出来,这就是答题的规律,它是一种归纳性思维。最后是把握热点的规律。时下社会热点林林总总,你是背不完、猜不透的,要把握热点只能靠一种系统的关于热点的逻辑框架。这个逻辑框架就是,没有任何一个具体问题可以跑出党中央国务院在具体工作的执政与管理当中的一系列的思路。我们举个简单例子,比如生态问题,众所周知,生态又涉及很多方面,如森林、淡水、海洋等。而国考中有关生态文明的问题也考过好几次了,如土地、淡水、海洋。今年会不会再考森林,再考水源呢,这个谁也猜不到。所以一定要在宏观和中观层面去把握热点,而不是在微观层面去猜题。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也反映出我们公务员考试侧重考的是一种素质,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这是第二个大的思维。
三是实践性思维。大家一定要把申论的考试和学术研究区别开来,千万不要把申论写成学术论文。申论的逻辑非常简单,表现、原因落脚到解决的对策,落脚到公务员如何去执政和管理。而学术论文则是概念、判断、推理,重在分析的部分,而不是解决的部分;重在论证的部分而不是实践的部分。
三、细节成就高分
现在有很多朋友跟我有一些交流,特别在考后有一些交流。通过交流,我发现大家答题的思路都差不多,但是出来的分数却是千差万别的。这里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细节的把握上有差距。申论的阅卷有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要注重对细节的量化分析。所以你如果在细节上不重视,就不可能符合阅卷的采分点,你就不可能拿到分。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2009年国考第一题,要求大家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其中有一个问题涉及国家的产业结构问题,有人回答“产业结构有硬伤”,有人回答“产业结构两头在外”,很显然,前者不得分,因为并没有指出硬伤是什么,是一句空话。
再比如,提出对策。在提出解决问题的进一步建议的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很简单,提出了很多对策,比如要加强宣传等,但是如果你只是蜻蜓点水地提出基本对策,那对不起,你只能拿到基本分。怎么就算加强宣传了?就是要写明宣传的主体,宣传的对象、内容、方式,宣传的必要性,宣传的目的和效果等。唯有如此,才能拿高分。2010年执法类考的宣传纲要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题。这个题全国考生的平均分非常非常低,为什么?因为大多考生只知道宣传,但是就是说不出细节来。回答不出细节,那就没办法给你分。这个就告诉我们,一定要在申论过程中注意细节。你做的每一道题、答的每一句话都要想一想有没有根据,这句话是不是多余的。所以在申论考试当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方式,即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一复杂,它就多了几个细节,这多出的几个细节其实就是采分点。
四、备考关系重大
现在有人认为,申论考试不需要准备,这个观点当然是有问题的。不过,持这种观点的人也有他的根据,即很多人的现实经验:备考不如裸考分数高。这的确是现在公务员考试的一个怪现象,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其实不在于是否对考试进行了准备,而是在于准备的方向对不对,有没有按照我之前介绍的方法进行准备。有的考生虽然准备了,但都是死记硬背,僵化教条,事无巨细,抓小放大,这样的准备没有一点用处。具体应该怎么准备呢?
我想讲三个方面,第一就是心态。大家一定要注意,包括我们的申论考试,公务员考试在很大程度上测评的是大家的一种心理素质,压力的大小和成绩的高低是成反比的,压力越大成绩越低。所以现在大家的心态,我想无非就两种,一种是焦虑型心态,另一种是浮躁型心态。焦虑来自于什么地方,就来自于压力,而压力又来自于两个方面,即内在的功利压力和外在的评价压力。
很多人其实都是很功利的,考公务员为了什么?为了房子,为了车子,为了尊严。讲几句心里话,一定要好好地理解一个词,这个词就是舍得。什么叫舍得?不是放弃,是有舍有得。公务员的选择只是你人生当中的一个选择而已,它不能代表你的未来,不能代表你的前途,除了从政你还可以从商,还可以从学。我们很多人把对公务员功利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问题就在于没有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关系。理想的路是无数多条的,但是现实之路只有一条,并且不能试错。千万不要把你想象的东西变成了你唯一的出路、唯一的前途,这是不可取的。讲到这里,我相信大家就会把那些焦虑、功利的东西扔到一边去。
外界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压力源。其实有的人并不在乎自己能不能考上公务员,但却非常在乎周围的人对他的评价。我要告诉这样的朋友一句话,毁誉听之于人。评价是别人给你的,跟你有什么关系呢?扔掉它。
再说影响大家的浮躁心态。很多朋友只想收获,不想付出。在这里,我再告诉大家一个词——享受,享同样的福,受同样的罪。你没有把身子俯下来,没有认真地、刻苦地去付出,去承受这一段备考的痛苦,你就不可能有成就。
第二就是要注意培养题感。大家一定要学会做真题,这个真题并不是说你随便看一看就算做了,做一遍也不算做,一定要做三遍,第一遍在纸上写出来,第二遍看看答案修正一下,第三遍根据其他答案再写一遍,这才算做真题。
第三是语感,这个极其重要。申论考的是感觉,对语言的感觉,就这么简单。语感怎么来呢,读、听、看。读,读报纸的评论,如《半月谈》《瞭望》等。听,听什么,听广播,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这个新闻量非常大。看,看电视,我只推荐大家一个栏目叫《焦点访谈》。
最后,再提醒大家,内因是解决问题的内在矛盾,离开了自己的努力,一切都是空的。加油吧!
附:申论备考建议(一)高度重视申论
长期以来,公考大军总是想当然地把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作为突破公考的首选,认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有技巧,而申论考能力,突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很容易,突破申论难上加难,准不准备无所谓。然而,实践却一再证明,恰恰相反,申论才是真正的突破口,得申论者得天下。笔者曾见过一些部委的面试名单,进入面试并最终被录取的考生,无一不是申论的高分得主。为什么?这是由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的本性所决定的。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是人力资源测评中的一种随机性、压力性测评形式。它的设计初衷就是为难你。表面看起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数学、推理、资料分析等客观题,似乎技巧性很强。但实际上,如果要真正准备好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恐怕要熟练掌握几百个公式和上千种方法,等我们把公式和方法记住了,光判断用什么方法就得费些工夫,最终还是做不完。而申论则刚好相反,只有四个题,方法加起来不过十几种。只要基本功过硬,结合材料,仔细揣摩,熟练掌握归纳概括的“三遍四步法”、提出对策的“万能八条”、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申论得高分就不是梦想。当然,这里并没有任何否定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意思,也没有让大家放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意思,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还是要好好考的,它毕竟是个硬门槛。只是我希望大家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申论放在与行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不要忽视申论。而申论准备的关键则是在战略上加强对申论思维的训练,在细节上加强对解题技巧和写作规范的训练。
(二)熟悉理论,关注社会热点
公务员作为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当前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中心任务具有深刻的理解,政治理论素质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申论考试首先是对考生政治理论素质的考查。申论是针对特定事实,概括事实、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的文体。对特定事实和实际政策的熟悉程度决定着申论文章的成功与否。其中的“特定事实”无非就是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热点现象和问题,其应对方案无非就是各类媒体在现实生活所竞相报道的内容。能在平常的生活中注意积累,准确领会各种热点理论,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对于准备申论考试来说,显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培养对热点问题的敏感性,尤其是对热点问题的现状、根源和应对措施保持足够的敏感。当前,尤其要掌握好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广大人民的心愿,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以科学发展观为主线,可以有不同的维度。如经济方面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循环经济;政治方面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服务型政府、社会管理等;社会方面有就业、社会保障、分配、住房、医疗、教育等民生问题;文化领域有社会文明风尚的培育、国民文明素质的提高、文化软实力的提升等。充分掌握热点理论和问题对于快速吃透材料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2006年北京市公务员申论考试中围绕政府的招商引资问题给出了13段背景材料,要求考生分析政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化解开发商和政府间的冲突。这个考题的设置就是以政府工作为切入点,表面上看是考查政府的素质和能力问题,但实际上这道题考查的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涉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还涉及健全法律法规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的问题和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等。再比如2010年国考申论,表面看起来是在考海洋问题,但实际上考的是科学发展观。在这次考试中,考生只要抓住了科学发展观这个宏观主题,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进而抓住生态文明的本质,即统筹人与自然的发展,统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文明,就能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有题目都会迎刃而解。
必须强调的是,对于理论和热点的掌握,要以理解和领会为主,绝不能死记硬背,绝不能将其当成现成的答案顶礼膜拜。其中的道理在前面已经讲得很清楚了,这里不再赘述。
(三)运用主流媒体,认真储备资料
要准备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就必须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参考资料。下面向大家推荐几种:
1.《半月谈》和《理论热点面对面》是参加申论考试的必备资料。《半月谈》是新华社主办的一份理论刊物,紧贴热点理论和热点问题,便于携带,内容丰富,通俗易懂,非常适合申论备考。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每期《半月谈》开篇文章“半月评论”大多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模仿价值。我们建议各位到《半月谈》编辑部购买杂志,或登录新华网的《半月谈》频道进行浏览。《理论热点面对面》是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通俗理论读物,也是非常好的备考资料。《理论热点面对面》在内容上,不仅直面现实问题,而且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在形式上,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该书是一部精心策划、精心撰写、精心设计、精心编排的高质量理论读物,说理透彻,可读性强,是准备申论考试的重要辅助材料。《半月谈》的时事性很强,《理论热点面对面》的针对性很强,我建议大家要把2008年到2010年的三本《理论热点面对面》都买全,细心的人会发现,历年从国家到地方的申论考试的主题都能从《理论热点面对面》上找到。
需要强调的是,使用这两种通俗的理论读物一定要目的明确,具体来说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培养分析问题的习惯;第二是拓宽理论视野;第三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中国政府信息网(www.ccgov.org.cn)、人民网、新华网等都是很重要的网络资源。新浪网上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ngjunht)上也有一些比较及时并且有用的资料。另外,也可以到QZZN等论坛上去看看。不过论坛里往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好东西确实有,但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很多。大家上论坛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批判的眼光去看论坛上的信息。 要是考生缺少辨别力,论坛的副作用要远远大于其正面的、积极的作用。
3.对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和报考所在地政府的重要文献也要了解。十六大以来,新一届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成为指导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思想武器。因此,准备申论考试必须要对中共十七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报考所在地的政府工作报告等党和政府的文件报告进行一定的了解,以从根本上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有所认知。
4.如果条件允许,每天要坚持观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坚持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FM106.1)。《新闻联播》是中国最权威、收视率最高的新闻栏目,看《新闻联播》要掐头去尾,前面的领导人外事活动不用看,后面的国际新闻不用看,就中间对热点分析的报道是最经典的,要关注《新闻联播》对这些热点问题的定位和定性,这对写作的立意非常有帮助。《焦点访谈》整个节目的编辑思路就是写申论的思路,问题、起源、原因、对策,二者在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FM106.1信息量非常大,并且有很多深度的点评。
(四)练习修改文章,积极培养语感
申论语言一定要规范,避免大实话、大白话,或者杂文式的语言。申论文章作为官样文章,有其特定的文体特征、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对于考生来说,尤其是理工科背景的考生来说,在短时间内把握申论文章的结构比较容易,但要在短时间内掌握申论的写作规范则有一定难度,而最大的困难就在于规范的语言表达上。通过短期的培训,写作能力是很难提高的,这是因为写作有一个语感的问题。语感的形成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建议要像学习英语一样学习申论语言,通过熟读、甚至背诵“半月评论”等申论写作范文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背诵文章、培养语感应该从修改文章做起。首先是要学会修改文章,由修改到背诵。这个很重要,先不要尝试着去背诵。在阅读过程中,会收集到各种各样的文章,要先按照申论的规范的样子把它修整成范文,然后来背诵。在这个修改的过程中,你的语言实际上就已经有所提高了。
(五)反复研习真题,努力形成题感
勤奋是突破申论考试的必要条件。因此在备考中,一定要注意多加练习。练习什么,练历年真题,不论姓“国”姓“地”,只要是真题就去做。为什么呢?有两个原因:一是真题无论是主题的选择、材料的筛选,还是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命题专家反复讨论和推敲出来的,非常严谨,答案和材料有极强的对应性,基本上不会有歧义,而且在解题上有技巧可循。二是各地真题考查的内容有可能是重复的。地方考过的不代表国考不考,国考考过的不代表省考不考,有的时候这个省考了,不等于那个省不考。例如,文化遗产保护、社会保障、群体性事件、食品安全这些热点都是各省多次考查的重点。有时,地方考试的主题还比国家考试的主题有超前性。
说到真题就涉及真题的答案。必须明确,申论是主观性考试,不可能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这就是为什么国家不公布答案的原因。由于人们认知水平和认知角度的差异,只要是个答案就会有争论,就有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想找到毫无争议的答案基本上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申论就没有标准答案了呢?当然不是。阅卷时的参考答案就是我们的标准,就是我们练习的准绳。本书后面有真题详解的部分,其中部分答案(标有得分)都是阅卷时的参考答案。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按照后面讲的方法,学会鉴别答案和组织答案。事实上,现在的真题资源是非常丰富的,练真题就足够了,不要再多做模拟题。模拟题往往是粗制滥造的,做多了就容易误入歧途。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真题一定要精做。所谓的精做就是要按照考试的要求把题目的答案写出来,而不是只动脑,不动手,那样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另外,每周要模仿“半月评论”坚持写1—2篇关于热点问题的小评论,这是积累热点问题、锻炼写作能力的最好方法。练笔时,一定要注意把问题的表现、根源和对策清晰地写出来,否则,练笔就没有意义了。本章小结
申论考试,有自身特定的命题特点和规律,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复习备考要认真研究相关内容,仔细研读大纲,明确应试方向,从而筑牢应试基础,以期取得理想成绩。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