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四章 篇章阅读
  题 型 综 述
  篇章阅读这种题型在公务员考试中出现得比较早,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通常情况下是给定一篇文章,根据文章进行几道题目的作答。可以说篇章阅读这种题型相对来说难度较高,需要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的信息文字,同时进行准确的题目判断,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常常十分头痛。然而自从2003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引进了片段阅读这种新的题型之后,篇章阅读逐渐趋于次要地位,在2004年到2010年的考试中没有再出现过,因此可以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从题型角度讲已经转变了策略,考查点由篇章阅读逐渐过渡到片段阅读。
  那么对于考生来说到底要不要继续复习篇章阅读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因为篇章阅读这种题型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已经不再出现,但是在各个地方省市还是依然存在的,比如北京市、广东省以及一些省市军转干的考试。因此报考地方公务员的考生们对这种题型依然要有很好的把握。
  此外报考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如果复习时间比较充裕,那么对于篇章阅读进行一定程度的复习也是有必要的。因为语言的原理是相通的,能够达到在短时间内对一篇信息量较大的文章有准确的把握,必然其语言功底和做题的感觉与速度都会相应提高,易于在公务员考试中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胜出别人一筹。更重要的是,篇章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同样适用于各位考生对于申论考试的作答,把握了如何处理大段文章的技巧,再去面对申论材料中洋洋洒洒的近万字,就不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根据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与归纳,篇章阅读常考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词句理解题
  篇章阅读题中的词句理解题包含了两小类题目。
  1.词语理解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篇章中某一词语隐含意义的理解能力。这些词语虽然在文中出现,但常常不用本义,而是具有比喻、引申、反语等修辞色彩。因此要求考生在理解其基本意义的基础上,还要结合语境理解其在篇章中的具体含义。
  2.语句理解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其中既包括对比喻、引申、反语等具有修辞色彩语句的理解,还包括对结构复杂的长、难句式的理解,以及对一些含有专业术语、意义晦涩难懂的语句的理解。
  二、代词指代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代词指代内容的理解能力。这类题型中多体现在对指示代词“这(些)”“那(些)”、人称代词“你(们)”“我(们)”“他(们)”“它(们)”等指代内容的考查。
  三、细节判断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篇章具体语句信息准确理解和掌握的能力,其中包括对语句的理解、判断、推理、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这类题目难度较高,要求考生在篇章中快速寻找仔细辨别,从而准确判断。
  四、标题填入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整体把握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具体表述与文体风格判断篇章大意与论述主体,在把握篇章主旨的基础之上进行概括归纳,从而选择正确恰当的标题。
  五、选词填空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词语准确含义的把握,要求考生根据篇中所给信息进行未知信息及词语使用的选择,其中包括对实词、虚词(主要是关联词)及成语的考查。
  六、病句辨析题
  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规范表达的掌握能力,要求考生判断篇章中所给语句是否存在语病。考生需要根据病句类型及特征进行准确判断,从而辨别答案所在。
  技 法 点 睛
  考 点 拓 展
  一、做题顺序
  对于篇章阅读来说,首先要明确做题的顺序。通常考生会先阅读文章,然后阅读题目,接着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最后对每道题目进行作答。事实上这种顺序是非常不科学的,因为人的瞬时记忆是短暂的,尤其在强大的考试压力下更容易遗忘,如果按照这个顺序去答题,往往到了具体解答时已经忘记了阅读内容,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和查找信息的困难。那么怎样的顺序才是最为合理有效的呢?经过专门的研究对比发现,以下的作答顺序对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题目来说最为适合。
  首先阅读题目要求,在阅读每道题的过程中寻找该题的关键词。换言之,即将提问方式加以瞬时强化记忆,提炼出其中的关键词即核心考点,达到阅读时能够及时反应的程度。这种能力是可以培养的,考生可以通过大量读题、做题的方式来训练这种寻找关键词的能力,从而提高阅读质量和阅读效率。
  此外在阅读题目要求时,要注意以下表述:“对‘×××’理解正确的是……”意味着首先要到原文中通过快速浏览寻找到其位置,提醒自己阅读到此有题目出现。“第三段的……”意味着第三段会出现题目,要注意有效阅读。总之,在读题的过程中,考生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尽量能够从题目要求中获取最大的信息量印在脑中,无论是通过对原文进行标注的方式,还是默念几遍强化记忆的方式。
  在明确题目要求之后就要带着问题到原文中去寻找答案。公务员考试中的篇章阅读不同于其他考试的篇章阅读,出题的顺序并非从文章的开头到文章的结尾,这也就意味着考生在作答时也并非从第一题顺序做到最后一题,而是要有选择性地安排顺序。通过原文标注定位的方式,很多题目如:词句理解题、代词指代题、选词填空题、病句辨析题等,并非需要通读全文即可根据标注方式及时作答。此外如标题填入题、主旨观点题、细节判断题等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题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作答,通常要读完原文再做分析。通常一篇文章后面设四到五题,作答时间应该控制在5~7分钟之内,以5分钟为最佳作答时间。
  二、阅读策略
  在阅读文章时考生要注意以下五个位置。
  1.文章、段落的首尾句。
  2.转折、递进、结论、条件等关联词引出的主题句和观点。
  3.标点符号引出的语句信息。
  ①“;”“、”(并列关系)
  ②“ ”(反语/援引/强调)
  ③“?”(设问/疑问/反问)
  ④“——”“:”(解释说明)
  4.援引中的正向援引“正如……”可以支持作者观点,帮助理解作者意图。
  5.人名、地名、数字、英文、年份、括号略读,但可用它们来确定细节判断题语句信息的位置。从而确保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最大程度地提炼文章的有效信息进行辨别,提高考生的阅读质量和做题效率。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这种做题顺序与答题策略是最为科学合理的,也是最为有效省时的。由于各位考生多年的做题习惯不同,一时间难以改变,因此一定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来培养这种良好的做题习惯,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第一节 人文社科类
  题 型 综 述
  人文社科类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篇章类型,一般包括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内容。这一类型所占比例是篇章阅读中的重中之重,考查内容主要体现在:对重点词语、语境、意义的理解,对关键语句在文中的含义及理解,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作者观点及意图的归纳、总结、推断等。
  真 题 点 击
  一、2005年北京市应届毕业生公务员录用考试真题
  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即发挥后发优势),但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
  挑战首先来自“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2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44到1989年的0.55。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所得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a]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不到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不到10%。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
  1.知识经济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主要来自()。
  A. 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
  B. 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
  C. 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多的制度问题
  D. 发展中国家自身准备不足
  2.与知识经济比较而言,工业化经济发展最大的弊端是()。
  A. 消耗稀缺的资源、污染环境
  B.  造成了全球贫富差距过大
  C. 形成了技术壁垒
  D. 无法拉开发达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3.文中谈到发展中国家从对待机遇的角度看,应当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
  A. 注意知识的积累B.  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
  C. 发展新型经济D. 快速实现体制改变
  4.下列说法,不符合全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核心在于创新
  B. 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
  C. 当代经济的发展紧密地依赖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
  D. 关于知识在现代经济发展中对其他资源具有强大支配力、控制力、渗透力
  5.下列对我国的现状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东部广大沿海地区已经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某些有利条件
  B. 我国只有西部地区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
  C. 我国西部地区没有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的新型经济
  D. 中国部分地区已经初步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
  6.文中[a]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A. 艰巨的B.  活跃的
  C. 紧迫的D. 动态的
  7.下列选项适合作为本文结束语的一项是()。
  A.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B. 总之,面对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
  C. 总之,我们必须发展知识经济
  D. 知识经济真是让人欢喜,让人忧呀
  8.根据上文,下列对基尼系数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尼系数为0,则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
  B. 基尼系数是衡量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
  C. 基尼系数越高,收入的差距则越悬殊
  D. 基尼系数是最富有人群的收入和最贫困人群收入的比值
  9.下列选项中,适合填在文中横线上的一项是()。
  A. 路遥知马力
  B.  磨刀不误砍柴工
  C. 机会只偏爱有准备者
  D. 只有站在巨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远
  批注解析
  [顾老师批注1]转折词“但”后是重点,引出该文论述的重点“存在挑战”。知识经济的发展无疑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如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缩短工业化阶段的进程,[顾老师批注2]阅读时注意段落之间的层次,尤其是每段的句首,此段“首先来自”与下段“更来自”形成对应的递进关系。即发挥后发优势),但[顾老师批注1]同时也使这些国家面临严峻挑战。[顾老师批注3]正向援引某人观点,从而引出本文作者的观点。
  [顾老师批注4]【引申】文中“这”指的是什么?【方法】代词指代题关键在于寻找到相对应的指代对象,一般存在于代词出现的前后句中,再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指代对象。【解析】文中“这”指的是两点,到前句中寻找符合指代含义的两点即可。
  前一句的句式为“A、B和C与D及E相关”,其中ABC为并存的并列关系,显然“这两点”指的是D和E,即“知识的积累和人力资本”。
  [顾老师批注5]转折后面引出该段观点。
  挑战首先来自[顾老师批注2]“知识”这一生产要素本身。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指出[顾老师批注3],知识的生产、应用和扩散的效率与知识的积累及人力资本正相关。而正是在这[顾老师批注4]两点,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差距,这种差距虽然使发展中国家在知识的选择和应用方面可以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但[顾老师批注5]同时使得他们与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因位势的不同形成垂直分工的关系,因而处于不利地位,甚至[顾老师批注6][顾老师批注6]递进关系进一步强调该段的观点,即“知识经济会加大贫富差距”。随着新的技术壁垒的形成而形成新的“中心——依附”关系,加大贫富差距。例如,有迹象表明,近20年来,在全球的收入分配方面,情况逐渐恶化。从1960年到80年代末,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以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基尼系数呈上升趋势,从1960年的0.44到1989年的0.55。[顾老师批注7]例子前后容易出现观点,例子不用仔细阅读,关键是注意寻找前后的观点。
  [顾老师批注8]“可见”这一引导词引出重申的观点“贫富差距不断加大”。恰好与例子之前的观点呼应,为“总-分-总”式的行文脉络。[顾老师批注7]又据统计,世界最富的20%的人口的所得收入与最穷的20%的人口的收入比从1960年的11.1∶1增加到1989年的17.1∶1。可见,[顾老师批注8]全球增长的好处并没有平均扩散到所[顾老师批注9]援引某人观点,支持本文的观点。根据托夫勒的话可以推知第4题D选项。有国家,贫富差距还在加大。正如托夫勒所说[顾老师批注9]:“知识的分配比武器和财富的分配更不平等。因此知识(尤其是关于知识的知[顾老师批注10]与上段首句“首先来自”形成对应的递进关系,从而得出第1题答案,即挑战主要来自于“自身准备不足”。其中原文的“更”与选项中的“主要”恰好为同义替换的表述,为答案的标志。识)的重新分配更加重要。它能改变其他主要权力资源的分配。”
  挑战更来自[顾老师批注10]自身准备的不足,因为。[顾老师批注11][顾老师批注11]阅读到该段落时应该完成第9题的填空,正因为C项“机会只偏爱有准备者”,所以由于自身准备不足就会存在挑战。C项的表述最贴近原文意思。知识经济对于已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而言是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结果,顺理成章;[顾老师批注12]对于首先要通过工业化改变二元经济结构的[顾老师批注12]一个简单的“;”引导了一层并列关系的复句,前半句是对发达国家而言,后半句是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意味着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就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顾老师批注13][顾老师批注13]根据该句表述可知第3题,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要应对挑战就要“不甘落后、抓住机遇,工业化和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即选项B“工业化和知识化并进”的同义替换。,即如果说在上一个百年,后发国家还有可能通过加速工业化过程追赶发达国家,那么在当今新的世纪交替之际,由于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以及科技进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过程不断加快,后发国家已经没有了从容实现工业化的可能。[顾老师批注14][顾老师批注14]【引申】后发国家不能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原因是()。
  A. 后发国家的基础薄弱,难以快速实现
  B. 政治体制的束缚使得后发国家难以从容实现工业化
  C.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持续加快所致
  D. 后发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限制
  【解析】答案为C,恰好为原文的表述。
  [顾老师批注15]通过“、”“同时”“还”几个引导词构成了一个并列关系的句群,即“应对挑战”“加速发展”“制度改革”三者并举,没有孰轻孰重。【引申】该句“后发国家加速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制度改革”表述是否正确?【解析】错误。注意几个并列句群之间的关系为并存关系,不能混淆成其他的逻辑关系。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显然更加严峻。
  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这使得在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加速发展的同时,还必须完成制度的变革,[顾老师批注15]因而任务异常艰巨。
  我们初步实现了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正在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与前两步战略相比,第三步战略不是自己和自己的比较,不是要达到“温饱”“小康”这样相对明确的指标,而是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是一个更加开放的、[a]指标,因而也是一个[顾老师批注16]阅读到该段应该完成第6题,A项首先排除,语义重复。C项是一个强干扰项,由于后半句的表述“因而也是一个更加艰巨的任务”而误导考生选择“紧迫”。这是由于考生没有注意到“、”所引导的并列关系,空白处所需词语应该与“开放”形成一种对应的并列关系,显然D项“动态”要比B项“活跃”准确。【引申】这是一个更加艰巨的、[]指标,因而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任务。【解析】此时应该选择C项“紧迫的”,恰好可以与“艰巨的”形成一种对应的并列关系。
  [顾老师批注17]阅读到该段应该完成第2题,即工业化发展的弊端。更加艰巨的任务[顾老师批注16]。
  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还没有摆脱传统产业的束缚,经济增长方式仍以外延扩张为主,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顾老师批注17]。尽管我们多次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但是,以高技术为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的新型经济,还没有成为我国内涵式经济增长方式的主题[顾老师批注18],
  [顾老师批注18]转折词“但是”引出此段观点,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现状。就全国范围而言,以高科技为基础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不到5%,其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5%,以知识密集型为主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部出口不到10%。[顾老师批注19][顾老师批注19]举例说明上句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顾老师批注20][顾老师批注20]转折提醒考生注意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现状。就整体而言,由于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顾老师批注21]对于细节性表述的把握,可以得出第5题答案为D,为概括性的部分表述。A项将原文中的“某些”偷换成为“广大”,属于扩大范围。B项与C项表述过于绝对,根据“相对绝对法可以排除”。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顾老师批注21]
  1.D【解析】 根据[顾老师批注10]可知“挑战更来自于自身准备的不足”,其中文中的“更”与提问方式中的“主要”属于同义替换,因此正确答案是D项。
  2.A【解析】根据[顾老师批注17]可知,我国的经济增长“以消耗稀缺自然资源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因此正确答案为A项。B、C两项均属于知识经济的弊端,与提问不符。
  3.B【解析】 根据[顾老师批注13]可知,“必须将工业化与知识化两步并作一步走”,B项“工业化与知识化并进”恰是原文的同义替换,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4.A【解析】 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通篇读完原文后最后作答。该文主要讲的是后发国家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并没有对“知识经济”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因此A项表述无从得出。根据原文表述可以概括,知识经济既有正面效应,即使国家加快发展;又有负面效应,即使贫富差距加大,因此B项表述符合文意;根据[顾老师批注3]正面援引的观点可知C项表述符合文意;根据[顾老师批注9]正面援引的观点可知D项表述符合文意。
  5.D【解析】 根据[顾老师批注21]可知“东部沿海地区某些大城市在某些方面还是具有发展知识经济的条件的”,文中“某些”同义替换为D项中的“部分”,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6.D【解析】 一道典型的选词填空题。根据[顾老师批注16]可知空白处应该与“明确”的含义相反,即“不明确”,换言之即“动态”。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7.B【解析】 一道典型的结语题。该题应该在阅读完全文后马上完成,此时对于文章整体的把握是最好的。作为一篇经济方面的文章用词必然客观严肃,从感情色彩上考虑可以首先排除D项。作为本文结束语必然要概括本文的主旨。本文主要内容即论述知识经济所带来的挑战,我们要如何应对。B、C两项中都有“总之”这一结论性的引导词,再根据表述可知B项更准确。C项强调的是要发展知识经济,A项强调的是知识经济时代来临,均与原文的主旨不符。
  8.D【解析】 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选择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此题注重考查考生经济方面的常识。也可以根据“排同法”进行解答,其中A、B、C项的表述恰好完整地概括了“基尼系数”的内涵,因此D项表述有误。
  9.C【解析】 一道典型的语句衔接题,考虑话题的一致性和连贯性。空白处的前一句提到了“挑战更来自自身准备的不足”,是在围绕“是否有准备”进行讨论的,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