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备考 > 公共基础知识 >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7大考点及真题

公共基础知识考点: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7大考点及真题演练

2017-07-25 11:37:41 公务员考试网 华图教育微信公众号 华图在线app下载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 资料分析题型
  • 资料分析公式
  • 数资易错点
  • 数量关系公式
  • 常识百年党史
  • 全年时政热点

*资料包涵盖但不限于以上内容

扫码领福利

保存小程序码至
手机进行扫码

华图教育网整理了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公共基础知识模拟题、公共基础知识练习题、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等,希望帮助考生快速顺利的掌握2017公共基础知识考点。

考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表现在:

(1)它把反映论原则贯彻到底,是全面的、彻底的反映论,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反对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反映论的认识路线:“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先验论的认识路线:“从思想和感觉到物”。

(2)它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从而坚持了可知论,反对了不可知论。

(3)它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从而坚持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克服了直观的被动的反映论。

考点2: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观点。

实践是人以一定的手段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对象性活动。实践的基本形式有生产实践、调控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

实践的特点: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是人类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实践活动是不断发展的,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实践是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例: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实践的作用通过生产实践表现出来——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

例:我国部分省区试行高考“3X”科目的改革(科学实验);

治理“三湖二河”污染行动(生产实践);

十月革命(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天文观测(科学实验)。

真题实战〉〉〉

(单选) 下列属于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 农民播种小麦B. 演员登台表演

C. 警察侦破案件D. 科学家进行物理实验

解析A。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在人的一切社会实践活动中,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其一,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类本身。其二,生产实践是认识的基本来源,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故选A。

考点3: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

辩证关系原理

实践决定认识。

主要表现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认识的本质——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指导主体采取正确的方法,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从而取得成功;相反,错误的认识则对实践起消极的阻碍作用,甚至导致实践的失败。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还要重视认识的指导作用,特别要充分发挥科学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

示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百闻不如一见”。

“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

真题实战〉〉〉

视频解析

(多选) 与“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反映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 防微杜渐

B.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解析BC。“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的意思是接触了实际后才知道真相,亲自实践后才知道困难,这句话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哲理。A项,“防微杜渐”的意思是当错误的思想和行为刚有苗头或征兆时,就加以预防与制止,坚决不让它继续发展,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与题干反映的哲理不同,排除。B、C两项都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与题干反映的哲理相同,当选。D项,“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意思是生于淮河以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比喻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这句话既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及其具体性、客观性,又体现了外因是事物变化的重要条件,与题干反映的哲理不同,排除。故本题选BC。

↓↓↓↓2022年省公务员考试笔试产品推荐↓↓↓↓
2022省考
成绩查询
2022省考
面试礼包
2022省考
面试峰会
2022面试
分数线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huatu)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关注我们:后台留言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贴心微博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二维码添加客服
验证信息:省考
有问题找图图,答疑解惑小帮手

图书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