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别让“孝老假”演变成“雾里看花”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2017公务员面试热点,孝老假,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这也是北京市首次将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上升为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9月1日《新京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扬州日报严高歌: 《论语》有云:先王有孝,以顺天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康熙帝教子敬酒、鲁迅寄书供母消遣等许多故事,广为流传于街坊民巷。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的生命毕竟是有限的,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谁也不愿在其生命中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客观地说,设置“孝老假”也许对于晚辈孝敬长辈确有一种提醒、督促和约束作用,但此举也难免会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那就是“非假不孝”。

首先,“孝老假”毕竟有所特指。纵有此假,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中也极为短暂。对于生活在长辈身边的人来说,也许在此假期中做一回“孝子”并不太难。但对于远离长辈的晚辈来说,“孝老假”或许只能成为个人的“娱乐假”。因为“孝老假”可能连回到父母身边的往返时间都不够。如果远在他乡,只需几分钟或更多一点的时间通话即可完成假期任务。此假便显得毫无意义。

其次,“孝老”不是一时半刻的事,它应该是一种常态。设置了“孝老假”并不表明不在此假期,就无需“孝老”。因为做一两件“孝老”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孝老”。所以“孝老假”不仅很容易成为“纸上谈孝”和“纸上福利”,甚至会演变成“非假不孝”。

总的来看,“孝老假”的设立体现了制度善意,但任何一种制度仅有善意不行,还必须考虑到副作用。而且,对于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孝老假”执行起来并不难,但对于众多民营企业来说,“孝老假”执行起来还是会有一定难度。

@荆楚网王传合:北京为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的做法,可圈可点。“孝老假”不仅体现了道德温情和人间情怀,而且从源头入手,消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常回家看看成为可能和现实,让常回家看看不再遭遇尴尬。据说,德国联邦议会曾通过一项“家庭与职业协调法”,旨在让双职工有一定时间照顾老弱病患亲属,而经济上又不会损失太多。这一措施,大大缓解了一些家庭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和一种社会意识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而丰富多彩。然而,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如何变化,孝文化的价值都是客观存在的。发挥孝文化应有作用,不仅有助于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而且还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从这个角度看,对常回家看看,应当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不仅要有道德做支撑、有法律做保障,最重要的是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创造更多的与家人接触的行之有效的办法,以此来保障劳动者休假探亲的权利。倘若只是泛泛议论一番,岂不成了雾里看花?因此,“孝老假”能否让常回家看看不再尴尬,贵在落实。只有为法律的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才能从根本上将常回家看看真正落到实处,让更多的家庭享受到天伦之乐。

@京华时报李壹观:纵观舆情,除了不让假期“看上去很美”、重在以细则促落实的呼声外,探亲假的废改之争也备受关注。专家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废改之争”的焦点。一方面,有专家呼吁取消探亲假,认为其存在的形式意义大于落实意义;另一方面,有专家呼吁改革探亲假,“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即便站在赡养、照看老人的角度,探亲假也仍有存在必要,关键在于单位执行、劳动部门保障。其实,北京首提“孝老假”就在很大程度上表明,探亲如果是“探老”,此类假期有必要、有理由存在下去。而“孝老假”却是在探亲假改革基础上“做加法”,其效果还有待检验。

劳动者的休假权是宪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题中之义。不管是主张废除探亲假的“改革减法”,还是提倡“带薪休假”和“孝老假”的“改革加法”,归根结底都是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进而创造探视并赡养老人的好条件、好环境。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假期改革的“加减法”,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立改废”,而应该更多地立足于现实条件的变化、立足于实际需求的变化、立足于改革环境的变化。否则,再多的假期、再好的假日,如果不能在制度设计层面兼顾落地实施,如果只是单纯地做增量,只会产生“福利冗余”的虚幻,而不能让大多数上班族有获得感。

“会游泳不识水性,在水里头也未必能够游得好,甚至出事。”推进改革同样要识得水性,大到经济体制、司法体制等宏观层面,小到休假探亲、孝老敬老等微观问题,都离不开“改革识水性”。北京首提“孝老假”开启了新风尚,也提出了休假改革的新课题,如何从“提倡”变成“福祉”,如何真正在法律和实践上“双落地”,道阻且长、任重道远。

@信息时报方扬: “孝老假”最大的意义,是树立尊老、养老、助老的良好社会风气。就像“无车日”是为了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无烟日”是为了倡导健康的理念一样。“无车日”并不会禁止人们开车,“无烟日”也不会禁止人们吸烟,就像“孝老假”并不会强制企业单位给员工放假一样。但这并不意味着“孝老假”是摆设。这个概念的提出,起码给了需要休假的职工以道义上的支持,对企业领导来说,同样具有道义上的约束力。比如,我要去探望老人,你不批,我没意见,但你在道义上会承担责压力。

中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或许再过十几年,许多不看好“孝老假”的人和企业单位领导,也会慢慢变老。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如何对老年人友好相待?多多看望老人,是最好的友好方式。现实中,并不只是自己的父母需要关心,就像北京“孝老假”所定义的那样,任何一个老年长辈都需要关心,这些老年长辈,可能是空巢老人,也可能是孤寡老人。

倡导企业单位支持职工“孝老”,理应获得支持。政府不是万能的,不能动辄强制企业给员工放假,因此,很多时候也只能鼓励和倡导。

华图解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民族有着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随着中国渐入老龄化社会,这一传统被赋予更为深广的内涵。近年来,我国也在通过养老、人口等政策制度改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事实上,“孝老假”除了直接赋予职工假期福利外,更是营造社会孝文化的一种方式,因此不管执行效果如何,对这一假期的倡导,本身就是一种孝道宣扬,有较多单位响应固然可喜,没有也未必就是失败。某种程度而言,“孝老假”既要看重结果,也要重视过程,而推广过程中所传递的思想观念,也是不容忽视的收获。

然而,网友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任何一项政策的出台,仅有美好的愿景是远远不够的。拿现实情况来说,不少企业本来就已经面临着成本上升的难题,假如没有相应的配套、“降成本”的努力,“孝老假”很有可能只会成为“纸上假期”。在这个意义上,以政策的形式鼓励员工为长辈尽孝,一方面值得肯定,另一方面,只有相关的保障措施与休假政策“齐头并进”,“孝老假”才能照进现实。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公务员面试热点:“孝老假”能否落地开花,需从“心”开始

近日,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北京市“十三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北京将打造“老年友好型城市”,鼓励用人单位给予员工“孝老假”,但对于“孝老假”怎么休、假期薪水如何计算等没有规定。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