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如何终结老年代步车乱象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老年代步车,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老年代步车”从归属于医疗器械类的电动轮椅演变而来,适用人群主要为老年人、残疾人群。原来的车速设计在每小时10公里之内,整车底盘高度在8厘米,刹车制动距离在0.5米之内。虽然它从各个方面均优于电动轮椅车,但按规定不能在机动车道上行驶。而现在的“老年代步车”,行驶在机动车道上,车速每小时达到20-60公里,最高甚至可以达到100多公里,已经完全超出了医疗器械的概念,很难说它们不是机动车。不过,在交通管理以及车辆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却又没有“老年代步车”的概念与界定。老年代步车纷纷上路,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请你谈谈对代步车乱象的看法。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北京青年报杨三喜: “老年代步车”给老年人等群体带来了便利,但是由于缺乏安全生产标准,又存在交通监管空白,它已然成为了不折不扣的“马路杀手”。对行人、其他车辆以及代步车驾驶员的生命安全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据央视2014年3月报道,仅2011年至2013年10月,北京市涉及代步车的事故就有757起,伤858人,死亡136人。而其他诸如自燃等事故更是频繁发生。

实际上,“老年代步车”的生产、销售以及行驶乱象,并非今日才出现。2014年,央视亦曾曝光违规生产四轮代步车的企业。2012年,北京市交管部门也曾专项整顿,正式认定“电驱动或燃油驱动的四轮代步车”为机动车,并明确要依照对机动车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

但媒体曝光,监管部门放下狠话之后,问题并没有什么改善。反倒是这种代步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市场,仅山东一省,代步车的销量就从2010年的1.82万辆迅速增长到2014年的18.74万辆。而在道路上,代步车任性行驶的现象依旧猖獗。从三无代步车有增无减,依然任性行驶的情况来看,很难说有关部门认真履行了自己的监管职责。

时至今日,已很难彻底堵住“老年代步车”进入市场。那么,该怎样终结“老年代步车”乱象呢?驾驶员的自律是靠不住的,靠企业良知也无异于与虎谋皮,加强末端执法显而易见也是吃力不讨好。终结“老年代步车”乱象,首先还是需要制定生产国标,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给予“老年代步车”应有的法律定位,把它纳入到交通管理系统之中。然后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以及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规范保险登记,加强道路安全执法等等。

@检察日报郑博超:老年代步车畸形生长的过程,绝对是个养痈遗患的过程。争议声中,老年代步车成了超标车肆意生产、任性上路的“遮阳伞”。据北京某媒体报道,大量老年代步车辆开上机动车道、闯红灯、逆行、随意抢道、并线,造成了很多安全事故。此外,由于驾驶老年代步车可以逃避交通违章处罚,规避汽车限号措施,更有许多年轻人驾驶老年代步车上路,给城市车辆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整治老年代步车乱象,割掉这个社会痈疮,其实并不难,更不需要立法先行。最管用的是落实好执行好现行法律规定,对于那些超标的代步车,达到机动车标准的,一律按机动车管理,该上牌的上牌,该学交规考驾照的先去拿证。对那些不达标或不听劝阻还“任性”驾驶,从而给道路交通安全和公共安全带来威胁的,不是没办法,还有治安管理法和刑法等着呢。

不管什么车,只要上路,就得把安全放在首位。

@光明网评论员:本质上,老年代步车跟电动车横行之下的交通隐患,都是旺盛的交通出行诉求在正常渠道得不到纾解后的成本外溢。随着老龄社会加速到来,老年群体代步出行的刚性需求已不可抑制。老年代步车已在路上,显然不能只采取强行取缔的“堵”,还要依托公共交通网络满足其出行诉求,与此同时,也让监管尽快上路,从制度设计层面堵住老年代步车监管漏洞,让其生产、销售和使用,都被纳入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规范化轨道。

在这方面,有几点可以着力:一是工商、质检等部门从源头严厉打击“老年代步车”非法生产改装经销,对无照或超出营业执照核准的经营范围、擅自销售“老年代步车”的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二是尽快建立全国性的产品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应参照欧、美、日等国家做法,明确“老年代步车”相应的标准,作为专门类别进行管理,清晰界定老年代步车的车型类属、生产标准、重量速度及路权划分,若不便施以驾照化管理,可将其严格限定于“帮助老人移动的助力工具车”范畴。三是制定路面管理等配套政策,对二级公路和县域、农村地区道路,对低速电动汽车要求可以更多样。最关键的,还是要确保涉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环节都有人抓。

老年代步车等于另类特权车的背后,是监管“乱码”。对监管空白的补缺,不缺路线图,就怕监管在原地瞌睡,迟迟不醒。

@新浪博客:实际上,只要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北京、在我们身边,经常能看到一些模仿“奔奔”、“奥拓”、“比亚迪”等车型的四轮电动车。这些车比普通的三厢轿车个头儿要小,前后车牌位置看不到车牌号,代之的是“老年代步车”“接送学生专车”的标牌;而车里坐的大都不是老年人、学生,而是壮年汉子或妇女。“老年代步车”不用考驾照、不用上牌照,不必担心被交警查处,违反了交通法规也没人管。没人管的“老年代步车”因而开起来无所顾忌,不仅加剧了本就拥挤不堪的交通拥堵,而且难免发生交通事故。

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管理层面讲,“老年代步车”已经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力自行车。“老年代步车”的承载量和行驶速度是人力自行车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相应地“老年代步车”的危险性也在成倍地上升。“老年代步车”的性能及其危害决定了规范此类电动车的法律法规,此类电动车的注册登记、安全审验,此类电动车驾驶人员的培训考核都必不可少,且迫在眉睫。

电动车技术上的突飞猛进催生出形形色色、动力强大的山寨“汽车”,而与日新月异发展速度相比较,电动车相关法律政策和管理举措却滞后了不止一两步。城市道路的机动车道都设有“禁止非机动车行驶”的交通提示牌,醒目的文字后还有加了括号的附加文字“人力自行车除外”。既然“老年代步车”不属于人力自行车,起码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就是违法行为。违法的“老年代步车”应该、也必须尽早治理。

华图解析: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的出行方式也日益成为公众的关注焦点,于是很多厂家便开始注意到这个市场空白,生产起老年代步车,但是这些代步车质量参差不齐,有些代步车甚至以高达100公里的时速在机动车道上行驶,其危险性可想而知,这些安全隐患确实需要我们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任此情况发展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情况出现的个中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国家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我们希冀老年人出行方便,生产出灵活机动安全的代步车的想法无可非议,但目前市面上生产、销售的代步车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这些车没有上牌照,车辆身份没有明确,时速在10-100公里之间,已经达到了机动车的标准,但是仍然以电动车的名义行驶在机动车道上,速度快,甚至很多时候不遵守交通规则,带来很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这种车辆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容易导致监管乏力的问题。作为代步工具,一种新型的车辆,但是我国目前没有相关的、比较明确的关于生产标准的法律规范出台,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撑,这些车辆在出现事故后,其责任认定会成为问题,影响执法力度。

第二,缺乏其他可替代的老年出行工具。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需要安全性能高的的出行工具,但是目前市面上没有这样的产品,于是就给不良厂家生产老年代步车的机会。

第三,代步车的质量问题折射出我国产品生产仍然未脱离山寨思维的窠臼。三四个人一天时间即可生产出一辆老年代步车,外观可以模仿国际知名品牌,对于这种生产方式折射出厂商缺乏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关注,忽视产品的科技含量,很多时候仅仅是模仿。这就使得代步车出现之后带来很多问题。

老年代步车的出现所折射出来的问题或许仅仅是老年人出行难的问题的缩影,我们应以此为契机,集合各方之合力解决好此类新型车辆出现所反映的问题,维持良好交通秩序。

第一,出台法律法规。我国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关于老年代步车等新型车辆的统一的管理标准,包括产品生产、销售、监管等制度,以此规范厂家行为,维持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也为执法提供法律法规支撑。比如可以如同认可网络约车一样给予“老年代步车”一定的合法地位,从法规层面允许其在路上行驶,并且将其纳入到交通管理系统中,统一管理。

第二,加强对驾驶员的驾驶技能以及道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驾驶人员的驾驶技能。一方面,针对老年人特殊的年龄特点,车管所可以为老年驾驶员颁发专门的驾驶执照。另一方面,驾校、社区居委会、车管所等可以联动起来办一些针对老年人的灵活机动的驾驶技能的培训。

第三,加大监督监管。我国质量监督部门应该加大对代步车生产、销售的监管,包括对其生产质量,销售资质等的监管。当然,关键还是需要厂商重视产品质量,突破之前的山寨思维,真正提高社会责任感,生产出符合社会需求又有质量保证的代步工具。

第四,我们也可以鼓励技术部门对老年人的代步工具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生产出更好更多的代步工具,方便老年人的出行。

综上所述,代步车的出现折射出了很多问题,但只要齐心协力着手努力,这个事情的解决会指日可待的。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考面试热点:网约车涨价

据媒体报道,中秋假期全国多地出现优步“幽灵车”。所谓“幽灵车”就是司机接单后,不联系乘客、不来接乘客,且车还没有到乘客面前就开始行程,不到一分钟就完成了行程,然后直接扣款,车费一般在10元左右。这些“幽灵车”司机的照片扭曲变形、面色苍白、嘴唇发黑,司机的电话无法打通。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