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面试热点:“家庭医生遇冷”凸显基础弱化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家庭医生遇冷,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广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家庭医生式服务工作方案》要求,家庭医生式服务的城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6年达到70%;2017年达到90%;2018年达到100%,覆盖辖区所有街道和镇村。可记者走访了解到,居民对家庭医生服务的接受程度仍不高。沙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启动家庭医生服务方面走在全市的前头,辖区6.6万人口,2013年5月至今,签约量还不到六千,签约率不足一成。(7月4日《信息时报》)

近日,国务院医改办、国家卫计委等七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该《通知》提出,今年将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但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辖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热情不高。(7月4日《信息时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北京青年报丰收:要想提高签约率或覆盖率,需要一系列“组合拳”来“推销”。第一步需要系统推广。事实上,很多人至今都不了解家庭医生是怎么回事,还有人以为家庭医生是有钱人的“专利”,如果很多居民都不了解家庭医生,更谈不上与家庭医生签约。因此,应系统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政府、媒体无疑是推广家庭医生服务的重要力量。除此之外,社区医疗机构、基层医生应该积极推广家庭医生服务,比如通过举办义诊活动让社区居民了解家庭医生。或许是因为基层医院、基层医生缺少推广意识,或者不愿意放低姿态,笔者从未在社区发现“推销”这种服务,这自然影响家庭医生服务的知晓度。

第二步需要打消居民顾虑。任何一种服务要想让居民自觉购买,至少要打消居民两种顾虑,一是服务价格顾虑;二是服务质量顾虑。显然,“推销”家庭医生服务也不例外,既要有合理的费用分担机制减轻居民经济负担,也要有可靠的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居民健康问题。要打消居民顾虑,既要通过推广给居民详细解释家庭医生服务的相关政策,也要以诸多现实成功案例去说服居民签约。《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医保基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签约居民付费等方式共同分担”服务费用,但居民负担多少算合理还需要科学论证,经济负担轻,居民才会接受。

第三步需要系统塑造家庭医生服务口碑。家庭医生服务究竟好不好,购买及接受过这种服务的居民才真正有发言权,因此,要以完善、周到、可靠的服务去塑造家庭医生服务口碑,当部分居民真正体验到这种医疗服务好,自然“一传十,十传百”,更多居民就会自觉去了解和购买这种服务。需要指出的是,相关制度建设也是打消居民顾虑、塑造口碑的关键。目前,家庭医生服务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广州等地,仍停留在“意见”、“方案”层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比如应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以调动基层医院和基层医生积极性;应该建立合理的费用分担和医疗质量保障制度。要让居民了解、接受家庭医生服务,需要各级政府更多积极作为,既包括通过组织义诊等活动、购买媒体服务来宣传这种医疗服务,还可以设立“家庭医生服务日”,也需要建立健全制度以打消居民顾虑,还需要把家庭医生服务签约率等指标与地方卫生主管部门政绩考核挂钩。总之,家庭医生遇冷亟待更多作为。

@拂晓报郭元鹏:应该说签约家庭医生之后,患者到医院就诊可以免去排队挂号等环节,直接就医。既然医生签约制度如此之好,为何还是遭遇了冷场?综合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主要的原因无外乎这样几种。

其一,担心信息泄露。签约家庭医生之后,就要建立健康档案,这原本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大家担心信息在这个环节被泄露,尤其是一些患有“难言之隐”疾病的患者。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健康信息被小区里的其他人知道,而社区医生就在小区最近的范围之内。这就需要建立信息泄露的严厉处罚机制。其二,担心水平不高。不签约社区的家庭医生,是因为很多群众对于这些医生的水平有所怀疑,有疾病还是希望能得到医疗专家的治疗。因此,我们要建立一个社区也能看大病的制度,也就是说实现医疗资源的整合,让大专家、大设备下沉到社区医院。其三,担心并不实惠。大家心里的家庭医生,是可以服务上门的,而实际上具体到看病的时候,与平时看病没有多大区别。而对于服务的价格,他们会感到签约家庭医生治疗的费用不仅不减反而会多花钱。这也是需要回应的,家庭医生不仅要看病方便了,还要看病廉价了。

为了推广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有关部门都给地方下了硬性的指标,这种心情固然可以理解,可是这种方式也是存在问题的,倒不如坦然面对,用事实说话,让大家看到签约的好处之后,你想不签约都难。“家庭医生遇冷”埋怨居民不如反思自己。

@光明网堂吉伟德:之所以如此,除了公众对家庭医生的概念模糊,对新生事物还有一个了解的过程,以及担心信息被披露之外,“宁问百度不签家庭医生”的主要原因还是基础弱化之下,对基层医生不信任所致。当社区医院及社区医生,无法获得公众的信息,就诊的习惯还建立在“大医院和好医生”的层次上,那么“家庭医生”制度的普及化,还依然面临极大的阻力,其破冰过程仍然困难重重。通常来说,能胜任家庭医生一职的,往往是能力更为全面的全科医生。然而来自卫计委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社区卫生机构注册的全科医生人数只有0.73名每万人,也就是总数不到10万名,数量严重不足。从试点的城市来看,往往一名家庭医生要为上千人甚至几千人服务,工作量大也难以做到兼顾。比如2014年,根据杭州市相关部门的工作安排,每名全科医生在服务能力范围内要签约一定数量的居民,要求符合签约条件的全科医生签约1000名服务对象。

签约之后能及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吗,提供服务时能忙得过来吗?这是很多人心头挥之不去的疑问。要么不签,要么签了之后,只能成为一种形式,这便是中国版家庭医生所面临的困境。基础薄弱而又没有赢得充分信任,家庭医生制度的“叫好不叫座”的处境,在短期内很难得到改善。因而,家庭医生签约率的普及化,其实要避免操之过急。

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曾指出,推进全科医生制度的首要工作是人才的培养,目前我国的全科医生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城乡基层医疗服务的需求,需要对现有的激励机制、执业机制以及教育培训进行改革。在全科医生数量不足,社区医疗自身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有人宁上网自诊也不考虑家庭医生”的反差,还会存续很长一段时间。

@搜狐:化解家庭医生制度面临的问题,必须多些实招。首先要将医生的能力做实,让家庭医生拥有真才实学,不再是谁都能当的“万金油”医生。高校要大力培养全科医生,让社会上有足够多的家庭医生后备人才,再用较高的待遇将他们留在基层,留在居民身边。这方面一点花招都不该有,人毕竟是现实的,靠画饼充饥聚集不了优秀人才,也无法提升家庭医生在居民心中的形象。

其次要把规则做实。比如,既然推行分级诊疗,除了经济上要进行引导外,还应该有更强的约束力,让居民看病不经过家庭医生不行。既然明确了家庭医生的责任,并且双方还签订了协议,就要秉持契约精神,做到奖罚分明,不能干与不、干好干坏都一样。既然赋予了家庭医生转诊权等多项特权,就要把这些权力落到实处,不能让居民忽视这些权力。

推行家庭医生制若用“活招”,则对谁都没约束力;若采用虚招,效果自然也是虚的。唯有用实招,方能化解家庭医生当前的尴尬,且办法有多实,效果就会有多好。当然,用实招必须有实力,要拿出真金白银,除此之外,还得制订好制度,然后痛下决心实干。

华图解析:按理,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不仅可让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享受“私人订制”的医疗服务,更可促进分级医疗,均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破解看病贵、看病难的困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看似高大上的家庭医生遇冷,说到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地群众对家庭医生的概念不了解、很模糊,相关作用也不甚了解。有的患者甚至表示担忧,他们听说协议签约需要提供自己的个人资料和病情信息,担心万一资料泄露出去,会对自己造成困扰。

仔细想想,目前国内的家庭医生签约率不高,表面上在于民众对家庭医生的陌生和不信任。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在于缺乏培养“全科医生”的平台,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存在先天不足,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就诊需求。假如,对基层医疗服务不给予足够重视,缺乏“全科医生”的配置,自然无法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就无法得到民众的认同。那么,若要真正解决家庭医生签约率低的问题,就要改变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做好配套制度的落地和完善,让“全科”成为家庭医生的标配。

那么,家庭医生如何叫好又叫座呢?首先,要强化医疗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其次,要提高家庭医生待遇和地位,促进优质医生“下沉”;最后,要强化宣传引导,让老百姓熟悉并接受“家庭医生”,让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挟尸要价”再现打了谁的脸

攀枝花市的邓钢明、董从蓉夫妇刚刚经历了丧子之痛。11月30日,儿子邓树超跳入金沙江身亡。12月3日,在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遗体被渔民发现。邓钢明夫妇前去认尸,渔民却要收1.8万元的捞尸费,后经协商仍然要收8000元,由于邓家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眼睁睁看着儿子遗体浸泡在江中。直到12月6日,在民警的协调下,邓钢明付了5400元后,渔民将儿子遗体打捞上岸。邓钢明认为,渔民收的捞尸费太贵,是在“挟尸要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