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最小背包客”的教育需谨慎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最小背包客,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江西上饶4岁女孩雯雯从没上过幼儿园,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在吃野菜、睡帐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被称为“中国最小背包客”。她从1岁3个月,便跟着父母徒步旅行。家长说“今后她会遇到更多挑战,有些东西是老师和课本教不了的”。6月12日上午,父亲又带着雯雯从江西上饶出发,坐了30多小时的硬座来到成都,为接下来两个月的徒步川藏线之旅做准备。(据6月16日《华西都市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刘义杰:雯雯的父亲称,这点困难,跟她将来人生中要面对的挑战比起来,不算什么;其母亲称,有些东西课堂教不了。但在我看来,其父母是一对狂热的户外活动爱好者,如今带着女儿在外锻炼,看似为了锻炼孩子,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本质上来说,不过是一个自私的行为,借助高大上的借口在满足自己喜好的活动而已。从身体上来说,这么大的孩子是需要营养的时候,天天在户外营养自然不充足、不规律,且这个年龄的孩子不管是心肺功能还是骨骼等器官都没有发育完全,承受如此大的运动量,最终很可能导致健康隐患。从心智上来说,所谓什么时候做什么事,如同一颗花朵在长枝干的时候,不能非要让它开花。在幼儿时期,孩子最需要的是和同龄人成长。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具备一定的素养:一是不将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孩子,不要把孩子作为自己梦想和喜好的延续者,不要把孩子当做自己事业无能的替代品;二是要尊重社会和科学,不要做违背孩子成长规律的事情。

@人民网蒋萌:在“为了孩子好”的旗号下,某些家长的“非常教育”未必对孩子好。这样的家长往往是偏执的,还言必称“孩子长大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他们信奉的是“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还拿极个别“狼式教育”产生的名人,为“超常超狠”地训练孩子提供“有效依据”。“狼性家长”往往会鄙夷溺爱孩子的家长,觉得不能把孩子惯坏,“全面从严治娃”才是对孩子负责。面对“狠治”下孩子有了“超越同龄人”的表现,以及其他家长啧啧称奇,有关家长更会觉得自己教育有方。他们不怎么在意孩子是否开心快乐,也不考虑对年幼的孩子“拔苗助长”产生的隐患,不愿意承认“狼性教育”的成功案例极为个别,所谓的“成功”更见仁见智。相对于溺爱孩子的家长,“狼性家长”其实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应当看到,温室蜜罐教育也好,野蛮狼性教育也罢,都不符合社会生活与法治文明的常态。在父母制造的两极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可能在对社会的理性认知、正常的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缺陷,甚至会产生人格障碍,并伴随一生。对社会而言,虽然会争议个别家长的教育方式,但无奈之处在于,没法干涉“别人的家事”。就本例而言,父母让四岁的孩子如此过劳、不让其上幼儿园接触同龄人,算不算是在生理与心理上“虐童”?谁能对此说不?

@京华时报文澜:身为家 长,读的育儿经越多,越感觉无所适从,要么羡慕“别人家的孩子”怎么那么乖巧听话,要么指责隔壁“熊孩子”家长的教子无方。真能淡定于心、从容于行的家长 少之又少。家长们越来越焦虑,最好的教育方式究竟是怎样的?有的家长信奉中国传统教育理念,认为“棍棒底下 出孝子”永不过时,并进化出了“虎妈猫爸”式教育。这些家长对待孩子苛刻严格,有的孩子日常作息表仿照美国“西点军校”,时间安排精确到分钟。有的孩子数 九寒天里赤身裸体,只因家长想让孩子接受严寒的考验。而“最小背包客”日行十几公里,也是因为孩子的爸爸认为“现在城市里的小孩生活太安逸了,得让他们吃 吃苦,才会懂得珍惜,学会独立。”另一边,有的家长则羡慕西方的教育理念,认为我们这一代人从小被束缚、被限制,教育下一代时放任 自流、毫不干涉,孩子的无理要求也全部得到满足,由此导致一大批破坏力极强的“熊孩子”,成为让人头痛的教育雷区。日前,南京某小学家长就联名致信学校, 强烈要求班上一名“熊孩子”退学,或给自己的孩子转班。就因为这个孩子太过调皮捣蛋,不服从老师的教导。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情况,恐怕也和教育缺失有关。

世界上没有哪位家长、哪个育儿专家,敢于声称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完美无瑕、普世天下的。纾解家长的教育焦虑,找到合适的教育方式,还得从实践中一点点摸索。 有两个基本点,我认为可供家长们参考,其一是尊重孩子的人格,其二是尊重自身的人格。有时候,要拿孩子当孩子。别以孩子小当借口,凡事都由大人做主,应该 多听听他们的意见。比如,“最小背包客”雯雯,非常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她的父母不妨让她体验一下集体生活。有时候,别拿孩子当孩子。应当树立起基本的规矩 意识,从小就要教会孩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尊重和敬畏。

@成都晚报江德斌:每个家庭的人生观和教育理念都是有差异的,孩子的成长教育,很多时候都是受到父母影响,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很多孩子的习惯和爱好,就是在父母的熏染下而成。父母带小孩子徒步旅行,只要不违法、做好保护措施、征求了孩子的意见,就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徒步旅行跟学音乐、跳舞、小主持人、武术等一样,都是个人的爱好兴趣罢了,为何后者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前者就难以被认同呢?

生活有很多种方式、很多种选择,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按照一个模式生活,那样的世界太乏味。现在很多家长热衷给孩子报各种兴趣班,也是在强迫性的情况下,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想法去学习,并未完全征求孩子的意见。如果按照孩子的天性来讲,自然都是想天天玩耍、吃零食,显然家长不会同意的。而雯雯父母从小就培养她徒步旅行的兴趣,多少也带有些强迫性,跟其他家长强迫孩子上兴趣班相比,不也是一样的吗?

@四川文明网付彪:我们承认,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吃不得一点苦,受不得一点挫折。“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或许正是这对父母自小历练孩子最充分的理由。为孩子谋之长远,蕴含着深切的关爱。童年是一首歌,孩子本应像一只欢快活泼的、自由自在飞翔的“小小鸟”。然而,一手被爸爸牵着,一手握着徒步手杖,背着一个大书包,吃野菜、睡帐篷,说走就走,“脚起泡也得继续,1岁零3个月开始徒步,每天差不多都要步行五六个小时,一天要走十多公里路……”这只“小小鸟”超越了一般孩子所能承受的极限,其实“飞”得很累,也根本欢快不起来。正如有记者问雯雯,“你喜欢上幼儿园还是去外面玩?”她的答案很直接的是“幼儿园”,这不能不让人心酸。

童心的纯洁透明,童趣的可爱稚拙,是极其可贵的,也是容易受伤的。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不是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许多父母并不一定懂得: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包括其所思所想、兴趣爱好,应把孩子当成一个完整的人来看待,而不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虽然在说走就走的旅行中,可以看到别样的风景,但毕竟少了许多在幼儿园里所能获得的快乐。当父母在为自己这种教育方式和取得的“成绩单”沾沾自喜时,殊不知孩子却要承受着多大压力和痛苦。当孩子成年之后,往事不堪回首,记忆碎片“片片带血”,又何尝不是教育的失败?

华图解析: “脚起泡也得继续,1岁零3个月开始徒步,每天差不多都要步行五六个小时,一天要走十多公里路……”面对这样一份“教育成绩单”,估计很多母亲都多少有些 “汗颜”。如今的小孩,出门很少不坐婴儿车的,别说跟随父母徒步,就是走几步路,可能都会哭声震天。

不过,身为徒步旅行达人,“虎爸虎妈”以这种身体教育来塑造女儿,带有明显“强加爱好”的嫌疑。诚然,父母在孩子面前具有某种天然的“权威性”,但之于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式而言,这种教育显然有些格格不入,其“冒险”的一面不容忽视。也就是说,这种“虎爸式教育”方式,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脱离了孩子的天性,不仅难以收到期望效果,还可能给孩子长远发展埋下隐患。

说实话,这类教育方式是相较于一般父母的传统教育方式而言的,带有很强的个案色彩,也很难有规律性的东西可以总结、复制、推广。因而对此,我们只有祝福,愿雯雯和父母的这场“试验”能够成功,或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代价。同时,我们也要提醒更多的为人父母者,切勿轻易模仿。不难看出,“最小背包客”承载的就是一种另类“圈养”和“早教”,身上裹着的不过是一件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华丽外衣。希望雯雯的父母也能反省自己,把童年还给孩子,把快乐还给孩子,因为“快乐才是童年的本质所在”,这样才能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4岁女孩徒步川藏”背后的教育焦虑

江西上饶4岁女孩雯雯从没上过幼儿园,一年中有六七个月都在吃野菜、睡帐篷,每天步行十多公里,被称为“中国最小背包客”。她从1岁3个月,便跟着父母徒步旅行。家长说“今后她会遇到更多挑战,有些东西是老师和课本教不了的”。(据《华西都市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