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面试热点:高温津贴,莫玩“纸上权益”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高温津贴,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全国各地陆续进入高温季,不少地区连续出现高于35摄氏度的天气。“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已制定高温津贴标准,但发放名目、标准等差异很大。一些中小企业的高温津贴仍是“纸上清凉”,有的企业违规以防暑饮料充抵高温津贴。(6月21日人民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人民网秦川:北京市安监局于6月21日紧急启动高温专项执法检查,针对高温作业的重点行业领域,检查其高温防护措施落实及高温津贴发放情况。未按规定发放高温津贴的单位,最高将面临1万元罚款。无独有偶,厦门市建设局近日出台《关于加强夏季高温天气建筑工地安全生产管理的通知》,要求全市建筑工地不得为抢赶工期随意加班加点,市建设局将组织不定期督查,如有未认真履行职责导致事故发生的,将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品评京厦两地的做法,可发现两个共性,一是监管人员并不止于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通过执法检查或督查确保政令实施。二是这种监督不是走过场,象征性地到此一游,而是拿出严格的处罚手段,若有企业不受规定就会被处理。双管齐下,那些拿高温补贴政策不当回事的企业,恐怕就须掂量掂量个中利害了。

一定程度上说,夏日高温,对工人是“烤”验,对执法监管部门也是一种考验,考验着执法监管人员的责任心与行动力。执法监管人员动起来了,补贴政策就更容易落实下去,让每名劳动者都享受到制度阴凉。毕竟,出台高温补贴政策就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毕竟,由于利己本能,总有一些企业不可能主动执行补贴政策。打通两者的衔接点,除了劳动者更有维权意识,也需要执法监督人员更有履职自觉。

@新华社: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由此看来,企业发放给高温作业者的高温津贴,尽管有”津贴“的字眼,但却是高温作业者的工资组成,是这些职业者工资的一部分。对员工应得工资的组成部分进行克扣,试问与欠薪何异?劳动监察人士同时强调,高温津贴是一项法定政策,必须以法定货币的形式,按时、足额支付给相关员工,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代替。可以发现,”按时“”足额“的支付要求,与工资发放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既然是法定政策,就不能以任何借口不予发放,更不是企业自己想发就发、想不发就不发的自主选项。

往年,有些单位用绿豆、藿香正气水、菊花茶、凉茶等物品来充抵高温津贴,其实心中一定程度上还是知道应该给职工发高温津贴的。但却以实物来代替货币形式支付,事实上就是对政策的变通,无疑还是对相关职工权益的侵害。这些年来,经过全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诸如施行”黑名单“等制度,欠薪现象大大减少。如此看来,把克扣或不发高温津贴当成欠薪来对待,才能真正让企业重视这项工资组成,从而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相关规定,维护好员工的应得权益。

@中国青年网郑杨:大部分劳动者认为,只要不欠薪就好,不想为了一点高温补贴跟老板关系搞差,得不到也不强求。究其原因,劳动者维权意识淡薄,维权渠道狭窄,成本高昂。现在明确的维权渠道是找工会与资方协商,不成功再找劳动仲裁机构裁决,而仲裁没有足够明确的法条,最终只好劝劳资双方和解。一个可怕的现实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没讨来高温补贴,先丢饭碗。这就造成绝大多数劳动者没有领到高温补贴,甚至从未听说过高温补贴。

高温津贴制度落实不到位,不仅是对劳动者利益的侵害,也损害着国家的法治形象。如何让缺失的高温津贴发放到位?首先,应该将高温津贴的发放写入《劳动法》等法规,上升到法律层面,使其变成一种刚性约束。其次,权利主管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使高温津贴按要求严格纳入工资总额得以兑现,敦促权益落地。最后,常态化监管,不定时进行专项检查,不发高温津贴视为克扣工资,追究涉事企业的法律责任。高温津贴不只是发到劳动者手中的”金娃娃“,更是全社会尊重劳动者辛苦劳作的体现,更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体现。

@经济日报罗建华: 《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的,享受岗位津贴。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按照以上规定,只要用人单位安排了高温作业,室外温度达到35℃、室内温度达到33℃,都应该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但从人社部去年的调查情况看,尽管包括高温津贴在内的夏季劳动保护措施在大部分企业中得到了落实,但明发津贴暗扣工资等现象仍屡有发生,不少私营企业的户外工作人员和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们则反映很难领到高温津贴。

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在于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正当权益的漠视。一方面由于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本身地位的不对等,劳动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即便明知高温津贴属于自己应该享有的正当权益也不敢大胆维权,只能忍气吞声、默默承受。另一方面是因为尽管相关部门曾多次发文,要求加强监管、落实政策,但用人单位的违法成本仍较低,导致高温津贴政策难落地。

笔者认为,解决好这个问题,既要加大宣传力度,让每个劳动者认识到高温津贴是正当劳动权益,并熟知维权的路径,也要从立法等层面对现有的高温补贴等劳动保护政策进行完善,视情况予以强制性保护,确保当劳动者相关权益遭遇侵害时,依法维权能够具有强力保障。同时,还要靠相关职能部门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通过严惩那些有令不行、我行我素的用工单位,提高其违法成本,维护政策法规的严肃性、权威性。唯此,高温津贴发放才能成为一种刚性约束,成为相关劳动者应该享有的普惠福利。

华图解析: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发放高温津贴又被提上了日程,而这个老话题,却每年都总让人纠结。说起来,高温补贴问题并不缺社会共识,也不乏监管机构,可就算如此,高温津贴等依然只能”飘香在纸面上“。观察这几年的社会新闻不难发现,要么劳动者压根儿就没见过啥津贴,要么企业以饮料、绿豆汤”冲抵“,职工该享受的高温权益常常沦为一种施舍,甚至成为一笔糊涂账。

高温津贴,是对劳动价值的尊重。这不仅是多了几个钱的问题,而是劳动监察部门心里有没有劳动者,而是用人单位是不是把工人当亲人看。这牵涉到的其实是能不能更加融洽用工单位和劳动人员的关系的问题。他们的权益得到了彰显,他们的劳动得到了尊重,他们就会全心全意的为社会发展做贡献。反之,就会与我们预想的方向背道而驰。经济发展了,理应提高高温津贴。物价上涨了,理应提高高温津贴。这是符合常理,符合科学的。

高温津贴落实难,最终亟须用法治方式破解——既需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基本的落脚点在严格执法上。当务之急,应通过政府职能部门督查、工会组织审查、行业自律严查等途径,使落实法律规定成为保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一种常态。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医生儿子被患者砍伤

湖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通报,6月13日,在一辆中巴车上,一名10岁小学生被人用刀刺伤。经初步调查,犯罪嫌疑人贺某患肺气肿,曾在一家卫生院住院治疗,后因转院治疗及合作医疗报销等问题与卫生院医生产生矛盾,并因此对医院工作人员孔某怀恨在心。于是,贺某尾随孔某正在读小学的儿子并行凶。多亏中巴司机见义勇为,孩子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