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政治

面试热点:“辞了局长干科员”的困境如何破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辞了局长干科员,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一个县一年有10位局长、副局长提出改任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发改局长、财政局长等实权人物也申请“实改虚”……近日记者在多个县调研了解到,在全面从严治党新形势下,超发奖金、超配职数等非常规的干部激励手段行不通了,部分干部深感推动工作缺少“抓手”,加上权力受到监督,“无油水可捞”成为常态。于是,盼望从风险和压力大的实职改任清闲但待遇不少的虚职,已成为一些基层局长、副局长们的官场心态。(4月12日新华网)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新京报毛建国:从岗位设置上讲,纵然存在实职和虚职,但无论是哪一种职务,都对应着一定的职责。服务民众不分实职虚职,即使身在虚职也有着一套严格的考核,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职责。在一些地方出现相当数量的官员“实改虚”,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些“虚职”真的“虚得很”。从媒体调查来看,这些“虚职”除了权力和责任区别,在其他方面“含金量”一点也不低。有些地方,“公务员工资阳光化以后,同级别和工龄的实职岗位和虚职岗位工资待遇相差不大,但是工作压力不可同日而语”,这显然需要引起重视。不必讳言,这是制度的问题,是岗位设置的问题。当然,有些官员因为身体健康、家庭境遇等特殊情况需要“实改虚”,无可厚非;但若是通过转岗的方式,到虚职上混日子,这显然说明现行岗位设置不合理,不少岗位还存在制度性的养闲人、养懒汉。对于这种虚职,应坚决厘清并取缔。

@人民网蒋萌:虚职的设置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干部的待遇问题。也就是,一些干部的资历与工作年头熬得够久,却没有“实缺”可供提拔,那么就通过同等级别与待遇的虚职来进行人员安置与安抚。这解决了干部的“升迁诉求”,但虚职能不能为群众办实事,则是群众的心中疑问。现在,一些本在实职上的干部反而倾向于“挪”到虚职上去,似乎更表明了虚职的清闲与轻松。这些年,一些机构似乎是精简了,但原有的领导却不能“下岗”当小兵,怎么办呢?虚职似乎成了不坏的安置干部选项,这似乎也成了减少“改革阻力”的一种手段。问题是,如此处理会否导致养懒人?财政负担会不会“背着抱着一样沉”?机构改革、整顿吏治,应当关注“实改虚”这种动向。

@宿迁日报李英锋:这种现象暴露出至少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有些地方、有些部门的虚职岗位过于清闲,没负担,没压力,没风险;其二,有些官员工作价值观不端正,私心太重,缺乏担当,彼时追求官位在一定程度上或者很大程度上追求的是权力的“油水”和虚荣,而现在风纪日紧,不能乱用权力了,难以捞油水了,为官用权的风险大了,且工作压力大了,就又想舍弃官位和权力,推掉责任,找个轻松的地方歇着,追求安逸。

针对这些问题,地方党委和政府首先要加强对官员的职业信念教育,引导官员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意识、为官意识、用权意识、责任意识,在对待岗位、官位和权力时能够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心。其次要加强对官员转职转岗的审核把关,要根据官员的年龄、能力、作风等因素安排官员的岗位和职务。如果一些官员在其位不谋其政,懒政怠政庸政,经教育后仍不改正,不仅不能再让官员担任实职,还有必要降级降职甚至撤职。第三,不能让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等虚职岗位成为“休闲驿站”、“太平岗”、“养老岗位”,虚职岗位的职务可以虚,但职责不能虚,工作不能虚,责任不能虚,有关部门要给担任虚职的官员分好工,压好担子,让虚职官员也充实起来,忙起来。第四,鉴于同级别的实职和虚职待遇差距微乎其微是一些官员弃实转虚的原因之一,有关部门不妨调整一下这种差距,把待遇向处于一线承担更多责任和压力、付出更多汗水的实职官员适当倾斜,以此来激励官员们珍惜、热爱一线实职岗位,增强奉献意识,鼓足干劲。

@泉州晚报:为什么“不干实职”?原因各不相同。第一种是,不会干。一种是,不愿干。还有一种是不敢干。很显然,不会干、不愿干,是主动性的不作为,是不严不实。权力的本质是责任,权力的本色是为民,一些干部抱怨的所谓的“官不聊生”实质是权力观的错位,是宗旨意识的淡薄。对于这种“不干实职”的不为者,按总理的说法,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去年中央颁布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既然实职干不了,也别琢磨着转虚职了,干脆“下去”得了。

而对于不敢为者,我们需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乡镇基层公务员之所以工作压力大、不敢为,正在于他们权责的严重不对。也正是因为权与责、责与利不对等,干部才“不干实职干虚职”,两者的待遇差不多,但虚职却清闲不少、责任少、压力小。这提醒我们,应改善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机制和生存状态,同时也要不断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给予勤勤恳恳者合理的回报与明确的晋升渠道。

@中国网胡美利: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以往,千千万万的人挤破脑袋想当官,而且是想当“大官”,如今,却有人想辞了局长干科员,表面上看是干部流动不可思议的一面,但分析其内在实质,里面却“大有文章”。而且在干部管理中,实职申请改虚职并非没有前例,但多数都是因为年龄、健康、家庭等客观因素,如果集中或多数领导提出实改虚,必然会在干部群体中产生负面效应,影响领导干部群体的稳定性。这就要求各地各部门要重视领导干部这种转变的心态,采取实际措施,规范、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实职改任虚职的制度机制。明确、细化什么条件能申请改任,什么情况下不能改任,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改任审批机制,杜绝随意改、混乱改。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责任追究终身制,无论领导干部工作岗位或者职务职级有什么样的变动,该追究责任的都要追究。再次要推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激励干部干事创业。要充分贯彻“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原则,让领导岗位有人上得来,也有人下得去,不断更换健康、有能力的“血液”,激活领导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激情。

华图解析:放着好好的局长不当,却主动要求改任科员。初听这样的事,确实让人诧异,但细细思量,却也不难发现其中缘由,近几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后,特别是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深入实施,那些曾经依附在权力之上的腐利被剔除,权力受到监督,没有“油水”可捞了,这样一来,一些干部突然不习惯了,尤其是那些意志不坚定,在干实事上缺乏动力的干部,就有了变为闲职的意愿。

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基层干部占着领导职务,却惰性十足,仗着有“油水”,还存在那么点动力,一旦“吃拿卡要”受到限制,不少干部心态上便开始患得患失,抱怨“官不聊生”,对待一些关系着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工作,也是能拖就拖。可以说,“局长请辞干科员”在一定意义上,是官场优胜劣汰的体现,既然心思不在岗位上,还不如从领导岗位上下来,还少了担责任的风险。

想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是要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当前基层干部队伍身份多样,分行政编制、参公编制和事业编制等,应当加大对参公、事业编制干部的培养提拔空间,只要想干事、能干事、能干好事的干部,部分身份性质,给予其展示的空间;二是应当进一步完善干部考核体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避免“养老心态”。三是加大对实职该虚职的审计,坚决避免“安全着陆”,切实整治懒政行为。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治理“庸官懒官”让"为官不为"者过不了关

“蜗牛奖”“踢皮球奖”“水面浮漂奖”……近日,一些地方为庸政懒政的政府部门颁发“喝倒彩”奖项,引起强烈反响。新华社记者梳理发现,全国范围内已有多地治“庸懒”动真格,31个省区市都有市县出台规定或者采取行动,不少“庸官懒官”丢官去职甚至锒铛入狱。但与此同时,一些地方行政“软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干部无利不想为、懦怯不敢为、居功不愿为的畸形心态仍然存在。(新华网 4月25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