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面试热点:如何解决“排队怀孕”之困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排队怀孕,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近日,河南省中牟县第一高级中学下发通知,称要实行有序生育,并明确规定了各个学科可以怀孕二胎的教师名额。同时,规定如果在特定时间怀不上的话,名额将被取消。“怀孕排队”的霸王规定在中牟县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不少学校都存在。(4月3日《华商报》)

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很多家庭开始为迎来第二个宝宝做准备。不过,河南郑州市中牟县的很多女教师,想怀孕生二胎却没那么容易。该县第一高级中学有女老师向媒体展示了一份学校内部文件,文件写明“鉴于学校女教师人数较多,涉及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大,如果不计划生育,难免会造成学校各项工作无法进行,为使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只有施行有序生育”。文件明确规定了各个学科可以怀孕二胎的教师名额,2016年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为15名和16名。(据昨日河南电视台报道)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工人日报林琳:中小学里,女教师居多,如果扎堆生二孩,显然会影响学校的教学安排,所以学校想对女老师的生育问题“宏观调控”一下,其实可以理解。问题是,这种调控以什么样的方式方法去实现。教书育人的地方,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难吗?非要采用这种强硬和简单粗暴的做法吗?

方法不恰当背后,其实是一种偏误的观念在作怪——你既然是我的员工,就得听我的,国家法律像“县官”,内部规章制度是“现管”,“县官”不如“现管”。出现这些情况,首先是因为不懂法、不畏法,法治意识淡薄。其次是不尊重员工的利益和诉求。法律一旦颁布实施,其调整范围内的人和事都须受其约束,不能附条件执行或在执行上打折,也不能强制设定额外的义务。企业欺负职工可以找到一千个理由,维护职工权益的办法只有一个,依法办事,“不越雷池半步”。此番对“家规”与国法之间内容和效力的讨论,不仅仅是在为女教师的生育权鼓与呼,而是在为所有劳动者的权益伸张,“家规”也要守国法,这一点没有商量的余地。

@人民网杨朝清: “全面二孩”落地之前,“排队怀孕”在一些用人单位或明或暗地存在。“全面二孩”开始实施后,“排队怀孕”的紧箍咒依然制约着一些“想生”、“敢生”的家庭。当饱满的理想遭遇骨感的现实,“排队怀孕”在本质上是对劳动者生育权利的变相剥夺——“不能生”的无奈和艰辛,不可避免损伤了劳动者的体面和尊严。

作为一项新兴的公共政策,“全面二孩”利国利民;然而,“全面二孩”在执行的过程中,为何遭遇“变形记”?说到底,一个好的社会规范,应该是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遵守规范的美德如果没有遵守规范的利益的支持,这种规范的道德价值是脆弱的,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发挥作用。“排队怀孕”是用人单位以一种剑走偏锋的方式,将生育成本社会化的利益诉求呈现和表达出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原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如果生育成本全由用人单位来承担,既会导致女性在求职上陷入更加边缘化的境地,也会导致“排队怀孕”等看似荒诞滑稽实则无奈艰辛的失范行为。让生育成本社会化落到实处,才会多一些“想生就生”。

@新华网于子茹:学校让女教师“排队怀孕”的背后或许也有一些无奈。在中小学校,女教师人数占据比例大,全面二孩政策实行初期,难免出现扎堆生育的现象。如果女教师扎堆生育,学校必然会师资紧缺,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但这不能成为一些单位简单粗暴做法的理由。即使学校有苦衷,也应通过做思想工作、与女教师沟通来协调,指令性地“排队怀孕”,不仅违背了全面二孩政策的本意,也损害了教师法定的生育权利,是一个不合理、不合情、不合法的规定。

如今,中牟县高中的“排队怀孕”一事,随着舆论关注日渐偃旗息鼓,但它产生的原因并没有消失。有观点认为,其实际上反映了用人单位追求效益最大化,与女性生育成本非社会化的矛盾。简单而言,全面二孩的大背景下,用人单位不愿意在没有任何补偿的情况下,承担额外的用工成本。

@新京报梁好:我国学校管理现今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负责制却不等于校领导可胡乱作为,而应坚持依法治教。教师首先是国家公民,在校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与学校建立的是对等契约关系,学校应保障教师应有的权利。对于教师何时怀孕,那是其私人事务,学校无权干涉,顶多只有合理的建议权,而没有“怀孕必须排队”政策的制定权,更没有行政命令权与非法制裁权。

就学校而言,出台这样的规定,兴许有其苦衷: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女教师争上生育末班车,扎堆生育,教育教学人员无以保障。对此,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统筹协调,诸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或通过富余教师的短期流动等各种方式,切实解决人口政策调整带来的阶段性短期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但对于逼着教师“排队怀孕”现象,必须坚决制止和问责。

@光明网:校方作出的“排队怀孕”规定,不仅是对于二孩政策本意的公然违背,也是对作为公民的教师法定生育权利的伤害。而中牟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更是“大放厥词”:“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是让你去生二胎”、“国家政策下来了,具体到这个单位就要以单位为准”。如此种种,传递出的对生育行为的歧视,以及二孩政策在落地上所可能遭遇的“各自为政”的局面,不能不被正视。

透过这类现象,我们更加要警惕的是,那种被过去生育政策形塑已久的错误生育观念的回潮。二孩政策的放开,无疑是对人口发展规律与公民生育权利的顺应。但在落地的过程中,确实需要防止,因二孩生育增多而产生新的生育歧视。这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完善生育政策的配套服务;另一方面,更要从法律的角度,加大生育权利的保障程度,对于伤害这一权利的人或权力,作出应有的规制。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迫切需要一场对生育行为的正名行动。

华图解析:企业和单位出台“怀孕必须排队”的规定,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十年前,媒体就批判过这一现象。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的现在再度出现此类事件,可见,女性就业压力之大,虽然妇女受到《妇女权益保障法》的保护,但安排育龄女工生育时间,给女教师生孩子排班,到底算不算违法?似乎法律上并未作明文规定,这也就给“孕期排队”的行为留下了口子。

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生育权,不应受到任何人和单位的横加干涉。而且怀孕又不是变戏法,想啥时候怀上就能怀上,夫妻尚不能完全做主,学校却要强人所难,让女职工在指定时间内怀胎,徒增员工压力,有损员工健康。

不过,说到底,很多单位之所以不找女性或者出台“排队怀孕”规定,都是人为夸大怀孕者给单位造成的负担,背后还是厌女症作祟,认为女性怀孕,无形中增加了单位的负担,而想要真正解决此类“潜规则”的根本途径,在于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生育,是人类自身的再生产,不是公民个体的事情,解决好生育难题,把生育权利还给公民,其实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老师微信讨“红包”引发的尴尬

安阳一家长收到孩子老师群发信息,内容为讨要红包。家长纠结半天发还是不发,最终假装没看见。“给我包个红包吧,金额随意,看看我能收多少,一分也是爱,我在试人气,话说情义无价,看谁心里有我。不要装作看不到,我会记得你的,等你啊。”这是去年年底,小王收到孩子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