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面试热点:快递实名制,应重视公众隐私泄露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快递实名制,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11月1日,是国家邮政局规定的实行“快递实名制”的首日,根据规定,邮件、快件要求通过对寄件人电话号码及相关身份信息比对核实后方可收寄,即通常讲的快递“实名制”。1日一早,记者便到多家快递公司网点“亲测”实名制执行情况,测试申通、韵达、顺丰、EMS四家快递公司,记者发现,有的网点不仅并未登记身份证,甚至对用“矮大紧”、“流川枫”、“流大川”这样的网名寄递都是认可的。(11月2日 《华西都市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京华时报:利用快递邮寄违禁品、毒品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从而产生了快递实名制的公共需求。但从逻辑上分析,快递业的规范化程度,是实现实名制的前提。因为只有建立在规范化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市民们所普遍担忧的隐私权风险。从银行到电信,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个人信息被泄露、隐私权被侵犯的现象无处不在。而相比银行等部门,快递行业规范性较弱,实名制后的个人信息能否得到妥善的保护。即便行业比较规范,我们也不能将个人信息权利的保护,完全寄托在工作人员的道德自律上;相反,权利的保护须臾离不开行政监管部门的执法监督,只有健全了常态化的执法监督机制,用严明的法律责任去督促行业自行加强自律,才能将侵权风险降至最低。

@华商报:执行“快递实名制”,不仅要求快递企业与公民正确对待,理解和支持实名制,而且更考验公共管理的智慧,要积极创造条件,消除社会的担忧,破除执行的困境。一者信息安全技术防范加快配套。比如,实行寄收件人登记信息代码化,由公民凭身份证向公安申报唯一的快递凭证代码,公安统一备案,在快递登记实务中,让身份信息与寄收信息进行有效阻断,完全可以使信息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二者强化对快递的管理和扶持,既督促快递企业履行普遍公共安全义务,对不配套设备、不严格登记的“零容忍”,从行业中“清除”,防止出现破窗与裂缝;同时,也给予必要的扶持与补贴,摊薄成本,比如,用以安检的设备、信息登记的设备、软件,管理者的培训等支出,公共管理层面进行合理分摊,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人民网:同样于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换言之,那些试图盗用他人身份证寄快递、隐匿自身身份者,将面临法律惩处。显然,寄快递者要承担的实名责任与违规处罚已经很明确。与此对应的问题是,快递承运方该如何确保客户实名信息不泄露?若泄露将接受何种惩处,是否应赔偿被泄露信息者的各种损失?这些问题目前要么不明确,要么存在空白。这也是当下许多人对各类实名制怀有疑虑的重要原因。现实中,公民因为个人信息被泄露遭骚扰的事已有很多,还有人因此被诈骗。对管理者而言,不能只想着实名制带来的管理便利,更当充分考虑公民对隐私保护的诉求,承担相应责任。

@东北新闻网:诚然,快递实名制确实有助于从源头上预防因快递引发的违法犯罪行为,也便于公安机关在不法分子利用快递进行犯罪活动后的追查和侦破。但是老百姓对于实名制后个人隐私的泄露问题的担忧却是实实在在的。快递实名制能否执行下去,关键在于快递实名制对隐私泄露的问题是不是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庄铭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张英奎:如果快递员不实名制,就没有责任追究制度。政府监管部门不会直接对快递员而是对快递公司进行管理,快递员实名制是决定快递安全的重要防线,出现问题后没有完善的责任追究制度不利于政府监管,制度就容易被架空,不能实际履行。

华图解析:近年来,“夺命快递”屡见不鲜,给人们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为了提高快递的安全度,国家邮政局规定实行“快递实名制”措施,但首日实行,就发现了诸多问题。

其实,对于人们对于信息泄露的担心不无道理,随着不法分子的猖獗,很多人的基本信息被滥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且相关规定也没有明确指出,实名制的信息如何管理、对于快递人员如何监督等,所以,人们存在怀疑,在正常不过。

因此,想要让此举利于人民,那么就需要从细节着手,不仅要对用户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采取保护制度,还要对快递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增强其保密意识,这样才能保障人们的信息得到有力的保护,也才会让“快递实名制”走的更远。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抽烟喝酒更易被性侵”靠谱吗?

针对近3年涉及162名被告人共151起强奸案件,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法官总结分析强奸案件发生的原因,发现完全是陌生人犯罪的很少,一些是网聊、网游的“网友”约见下手,而抽烟喝酒女子使被告人更容易将其视为施害对象。被害人中有一部分性观念开放,面对陌生男子“挑逗”,并未第一时间采取保护措施。(《北京晚报》10月27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