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6.A【解析】通过“已完成”便可排除C、D。“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题干意思明显是截止到某个时候。故选A。

    17.B【解析】“检查”、“视察”与句意不符,体现不出“研究”的意义,先排除;“考查”是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是指实地观察调查。通过题干可知,他只有实地观察调查这一带农村地区,才能研究这里的风土人情。故选B。

    18.D【解析】凭借语感便可轻松解答此题,在四个选项中,职责只能与履行搭配。故选D。

    19.D【解析】工厂的职工代表大会对有关职工福利的方案享有审查决定权,故选D。

    20.C【解析】A、B、D三项的意思都包含在C项里面,因此用“滥用”最能反映现象的严重性。故选C。

    21.A【解析】C项先排除,感情色彩不对。“启用”意为开始使用;“起用”意为提拔使用;“雇用”意为出钱让人为自己做事,而题干意思明显是提拔使用年轻人,故选A。

    22.D【解析】领导与参加大会的代表见面应用“接见”妥当,这是固定用法。“接见”的意思是跟来的人见面(多用于主人接待客人或上级会见下属)。故选D。

    23.B【解析】题干要在括号内填入一个连词使前后句能自然链接,题干前后两个句子的关系是,前句是引起后句结果的原因,具有这个衔接功能的只能是“以致”,故选B。

    24.D【解析】对人民老百姓,总理的目光总是充满关爱,这是一种固定用语,故选D。

    25.D【解析】“修整”意为修理、整治;“修订”意为修改、订正;“修改”意为改正文章,计划等里面的错误、缺点;“修正”意为修改使正确,由此分析可知D项符合题干所要表达的“对观点修改并使之正确”之意。故选D。

    26.A【解析】B、C、D犯同一错误,即否定错误;B项中,缺乏的是勇气和谋略,而非勇气不足、谋略不当;C项中,防止的是事故发生,而非事故不发生;同理D项也是错误的;一定要清楚双重否定表示肯定。故选A。

    27.C【解析】反科学的人应该是戴着科学的面具反对科学,A项错误;“平均”与“都在……以上”矛盾,删去“都”,B项错误;既然是“负担”那就是不合理,D项语句重复,也错;故选C。

    28.B【解析】A项介词用法不准确,应当把“在”删去;C项表述有歧义,是“三个街道的生产小组”,还是“三个同一街道的生产小组”,表意不明;D项缺主语,应当把“读了”删去,故选B。

    29.B【解析】A项主谓搭配不当,应该把“是”改为“表现出”;C项前后时间表达不一致,应当把“的到来”删去;D项表达前后矛盾,“缺点”是要克服的,而非“努力”;故选B。

    30.D【解析】A、B、C三项的共同错误是原因和结果的一面与两面的对应错误。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努力;生命力在于能为读者奉上……;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具有重大意义。故选D。

    31.A【解析】B项关联词对应错误,应该是“与其……不如……”;C项的主语混乱,该句话主语应该是经济;D项缺主语,应删除“对于”一词。故选A。

    32.D【解析】A项语序不当,应该先接近文学后爱好文学;B项是主宾位置颠倒,应该是人们对电脑“上网”陌生;C项语序不当,应当是“新出土的三千多年前的珍贵文物”。故选D。

    33.C【解析】A项中“便投诉媒体”意思表述不清,既可理解为向媒体投诉,也可理解为媒体是被投诉的对象;B项“高兴”的主语不明;D项中到底是谁和“你”去不明,可以理解为我,也可以理解为老师;故选C。

    34.C【解析】A项到底是我来了还是你来了;B项到底是我以前看过,还是我去现场看过;D项可理解为留给夜里来的人喝,也可理解为留给迟一会儿上来的人喝。A、B、D都有歧义,故选C。

    35.B【解析】A项“人民”一词多余,删除;C项“严重”一词多余,删除;D项“于”多余,删除;故选B。

    36.C【解析】题干中三个百分数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言语”,一类是“非言语”,二者比例相差悬殊,正是这悬殊的两类相加得出了“信息的全部表达”,可见信息表达主要靠非言语因素。A项“代替”一句把比例悬殊当成二者一致,B项和D项都是把比例悬殊当成“匀称”来表达了。故选C。

    37.B【解析】由“中国大多数人属于黄肤色人种”可推出A项说法正确;由“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特征”可推出C项说法正确;由“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添人的姿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可推出D项说法正确;而B项说法无法从题干中找出依据。故选B。

    38.A【解析】阅读第三段的前两句话可知,伊拉克历史上的这次战争在文章中是作为对“认为这些警告是杞人忧天”的那些人的观点的一种反证,因此他不能支持这些人所持的见解。故选A。

    39.D【解析】第四段只谈到“淡水作为一种可再生但并非无穷的资源,正在变得日益稀缺”,由此无法得出“各国可利用的水已达极限”这一结论。故选D。

    40.D【解析】仔细理解文章第二段可知,安南的讲话和美国国家情报部门的报告结论都意在指出夺水战争的可能性,而非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因此A项不正确。题干认为对爆发夺水战争的警告是有一定道理的,并不是幼稚可笑的,B项错误。“过去不是未来的指南”是指过去不发生战争,不等于将来不发生战争,C项说法也错误。故选D。

    41.B【解析】由第四段“与水有关的合作是一种规范,但并非规律”,可推知A项正确;根据文章第三段可以推出C项正确;D项可以由第四段“此外,与石油……无可替代的”一句推知;B项的说法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故选B。

    42.C【解析】模糊语言是一个语言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中那些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有不确定性的语言概念。它的最大特点在于客观事物的模糊和语言本身在内涵、外延上模糊的相对应,形成了表述事物的准确性。A、B、D都是这一概念实质的反映。C项说法有误,应当是从表象上看是模糊的,而实际上是精确的。故选C。

    43.D【解析】语言模糊不是一个语言概念,而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对客观事物反映含糊不清的语言现象。其主要特点是没有形成两种模糊的相对应。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精确的,而表述的语言却是模糊的,一种为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语言却是精确的。D项解释的不是“语言模糊”,而是“模糊语言”。故选D。

    44.A【解析】充分理解文章前面有关“模糊语言”和“语言模糊”的论述,仔细分析二者实质的区别所在,再借助语感解答此题就简单了,本题应选A。

    45.B【解析】“200米”,“2500亿吨”、“三分之一”这些数字都看似精确,这恰好是“客观事物和表述需要是模糊的,而表述的语言都是精确的”这一情况,因此其属于语言模糊现象。故选B。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