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登录

社区工作者

各地
招考

您当前位置:社区工作者考试频道公务员考试网 > 社会工作者 > 真题试题 > 笔试模拟 > 2014年社会工作者模拟试题(4)

2014年社会工作者模拟试题(4)

2014-04-29 14:41:02 社区工作者考试 http://www.huatu.com/shehui/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导读】华图社区工作者考试频道同步华图教育发布:2014年社会工作者模拟试题(4),2014年社会工作者考试即将开始,华图考试网第一时间为各位考生提供社会工作者备考指导,对社会工作者考试中的各个详细问题作出详细解答,祝各位在今年的社会工作者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取理想的职位!更多2014社会工作者备考资料,请关注华图教育网!,详细信息请阅读下文!

 
第二部分阅读理解与应用
 
本部分共包含四个材料,请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试题均为单项选择题,共20题。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材料一: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1-65题。
 
板块结构理论认为,地球的外壳分为若干部分或称为板块,这些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板块的不断移动,使断层--穿过岩层的地质裂缝--的应力不断增加,造成岩层的略微变形,最终断裂而产生断层地震。这时变形的岩层会弹回来,像一根拉长的橡皮带绷断后一样。其后,断层的各边都移动,岩层的弹性畸变也消失了。
 
地震前断层周围的应力会增大,这个概念促使人们想到许多检测这种地震警报的方法,科学家可以通过重新测量绘制地图时使用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来测出微小的变形。他们也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这类仪器。由于变形能改变蓄水能力(或者说通过使细小裂缝开启或闭合而改变岩层的孔隙度),因此孔隙内的水位也可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现在卫星已可以用来对地球表面的点进行测量,其精度可达几厘米,所以现在的许多测量点都可以从空间重新测绘。所有这些方法在可能发生地震时都会有所显示。
 
当一个断层的不同部分活动的方式互不相同时,如果断层的一个部分经常有中度地震,而它的一个邻近地带在历史记载中却没有发生过地震,那么断层的这个平静地带(称作地震空白区)就可能是将发生地震的地方。
 
但是断层的所有部分不都是照这种方式活动的。有些活断层从来没有产生过引起人们注意的地震。由于许多岩层极其缓慢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不断地滑动,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这种活动方式所产生的地震很轻微,不借助灵敏的地震仪,是不会觉察到的,这个过程叫做蠕动。正在蠕动的断层不会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除非蠕动停止。通过对蠕动的断层和地震空白区的多年监视,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出将来最可能发生地震的地区。
 
2011-北京-61."岩层的弹性畸变"消失的原因是()。
 
A.地震消除了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
 
B.断裂的岩层不断向各边移动
 
C.地震使积存在板块中的应力增加
 
D.板块的不断移动使岩层断裂
 
【答案】A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岩层的畸变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原文第一段内容可知,岩层发生变形是岩层的应力不断增加的结果,所以当地震释放了存积在岩层中的应力后,"岩层的弹性畸变也消失了"。因此A项最能解释"岩层的弹性畸变"消失的原因。本题选择A项
 
2011-北京-62.下列检测地震警报的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重新测量三角测量点网络的变形情况②安放应变仪或倾斜计③改变岩层的孔隙度④观察孔隙内水位的变化⑤通过卫星对三角测量点重新测绘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答案】C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地震警报
 
【作者】孙雨林
 
【解析】文章中的"改变岩层的孔隙度"是岩层的变形的结果,并非人力所为,故③并非检测地震警报的方法,排除含有③的A、D。由文章第二段的第一句"科学家可以通过重新测量绘制地图时使用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来测出微小的变形"可推知,科学家是通过把新测出的三角测量点的网络与以前测出的网络相比较,从两者的变形情况来推测地下岩层的运动情况,故①是正确的。因此答案选C。
 
2011-北京-63.第四段中"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的"其"指的是()。
 
A.活断层各部分的滑动B.许多岩层的变形
 
C.活断层各部分的变形D.许多岩层的滑动
 
【答案】A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板块理论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其"所在的原文,"有些活断层从来没有产生过引起人们注意的地震。由于许多岩层极其缓慢变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在不断地滑动,其速度与板块的移动相一致"可知,"其"指代的是"它们的滑动",而"它们"又特指"活断层的各部分",故答案选A。
 
2011-北京-64.下列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地震灾害之所以不可能消除,是因为地球板块始终处于相对运动之中
 
B.断层的应力始终处于"产生--增大--消除"的不断循环之中
 
C.地震空白区之所以最可能发生地震,是因为它各部分的活动方式互不相同
 
D.正在蠕动的断层如果停止了蠕动,就有可能发生严重的地震灾害
 
【答案】C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地震的原理
 
【作者】孙雨林
 
【解析】文章第三段讲的"当……时,如果……,那么……"陈述的是一种假定的条件,即如果断层的一个部分经常有中度地震,而它的一个邻近地带没有发生过地震,地震空白区就可能发生地震,C项错把假设关系表述为因果关系,且"最可能"的说法也与文章表述的意思不符,故当选。其他三项均可由文段推出。本题,选择C项。
 
2011-北京-65.本文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板块运动与地震的关系
 
B.地震产生的原因及地震预报
 
C.不同的地质运动会产生不同类型的地震
 
D.借助观察蠕动是预报地震的有效的方法
 
【答案】B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地震的原理
 
【作者】孙雨林
 
【解析】文章第一段通过介绍板块的运动来介绍地震产生的原因,第二段主要介绍了四种地震预测方法,第三、四段介绍了断层各部分的活动方式与地震的关系以及对地震可能发生地区的预测方法。故概括起来,文章主要讲的是地震产生的原因及预报方法,答案选B。A、D项均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并非表达的主要观点,排除。C项,文章并未对"不同类型的地震"作相关介绍,排除。本题,选择B项。
 
材料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66-70题。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说,潜水病就是"氮过量病"。在常规气压环境下,人体内部组织液中溶解着饱和量的氮。这些气体的溶解量将随着外界的压力变化而出现波动。压力大,体液能溶解的氮就多,反之则少。当外界压力降低,溶解进体液的氮气就会被释放出来。一般来说,我们能通过呼吸,从肺部将这些多余的氮气吐出去。但是一旦外界压力降低的速度过快,一定时间内体液中的氮来不及通过肺离开身体,它们就会从体液中分离,形成气泡。这些极微小的气泡首先会出现在肌肉关节等部位,影响局部的组织健康,产生类似关节炎或者是肌肉发炎的一系列病痛。当气泡越来越多,血液系统中就会出现大量小气泡融合成的大气泡,形成气体堵塞血管。一旦脑血管被堵塞,患者就有瘫痪甚至死亡的危险。
 
过去在桥梁建造中"沉箱法"被用于满足特殊要求的水下作业。在沉箱中工作的人,就像那些深潜的渔民,所处的是一个高压环境。随着呼吸,大量的氮气就会溶进体液,而当他们通过隔离舱离开沉箱的时候,减压过程稍有过快,他们就会像快速上浮的潜水者一样,在体内形成大量的气体。少数重症患者将直接死于由此引起的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大部分患者的状况是:体内气泡集中在关节,随着症状的加剧,不得不靠弯腰来缓解腰背部异常的酸痛。这时他们的体态特别像当时一些女演员喜欢摆出的"翘屁股病"。
 
其实,只要注意减压速度就能有效预防这种情况。不过在当时,连医生也没有意识到翘屁股病就是潜水病,威胁工人健康安全的就是氮气,为他们治病的医生还煞有介事地将这种疾病命名为沉箱病。时至今日,的沉箱病以及的翘屁股病有了一个统一的名字"减压病",及时吸氧和高压舱治疗已经能有效控制这种疾病。
 
2011-北京-66.潜水病出现过多个不同病名,原因是()。
 
A.出现时间不同B.症状表现不同
 
C.命名医生不同D.病因认识不同
 
【答案】D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潜水病的名字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不过在当时,连医生都没意识到翘屁股病就是潜水病,威胁工人健康安全的就是氮气"可知,当时的医生并未意识到氮气是危害工人健康安全的病因。而时至今日,认识到了真正的病因,才有了统一的名字。因此本题答案为D。
 
2011-北京-67.形成潜水病的真正原因是()。
 
A.潜入深水打鱼B.水下沉箱作业
 
C.体内氮气过多D.外界压力降低
 
【答案】C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潜水病的原因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第一句"以现代医学的观点说,潜水病就是'氮过量病'"可知,形成潜水病的真正原因是人体内氮过量。因此选C。
 
2011-北京-68.下列不属于潜水病症状的是()。
 
A.形成气泡B.关节疼痛
 
C.血管堵塞D.腰背酸痛
 
【答案】A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潜水病症状
 
【作者】孙雨林
 
【解析】A项,原文中形成气泡只是潜水病产生的一段过程,并非是潜水病的表现症状,因此A项当选。
 
2011-北京-69.依次填入文中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伦不类庸俗不堪B.稀奇古怪不甚文雅
 
C.不明不白低级粗俗D.荒诞可笑不堪入目
 
【答案】B
 
【题型】人文常识
 
【考点】词语应用
 
【作者】孙雨林
 
【解析】看第一空,用来修饰"病"的词语不应该是"不伦不类"、"荒诞可笑",而"不明不白"显然也不正确,因为潜水病的病因已经找到,即人体内氮过量,所以排除A、C、D三项,因此本题答案为B。
 
2011-北京-70.文章中没有涉及的内容是(    )。
 
A.减压病可以预防治疗B.减压病名的由来
 
C.减压病的主要症状D.根治减压病的办法
 
【答案】D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减压病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最后一句"及时吸氧和高压舱治疗已经能有效控制这种疾病"可知目前只能"有效控制",并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因此本题答案为D。
 
材料三: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1-75题。
 
流感病毒侵入呼吸道的纤毛柱状上皮内进行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受染的细胞发生变性、坏死和脱落,局部有炎症反应,一般不发生病毒血症。两周后受感染区域的上皮细胞重新出现或修复。流感病毒偶尔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潜伏期通常为一两天,短者仅数小时。
 
流感有不同的类型。单纯型流感属于最常见的一种,杀伤力不大;第二种是流感病毒性肺炎,少部分病人感染流感病毒后,病变沿上呼吸道向下【甲】累及肺实质,引起肺炎,很多患病者会在5~10日内发生呼吸与循环衰竭而死亡;第三种是中毒型和胃肠型流感,这种类型较为少见,主要表现为高热及循环功能障碍,血压下降,可出现休克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严重征候,病死率高。1918~1919年发生的那次流感属于第二类,因而死亡人数极多。
 
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而且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具有良好的复制能力。这也是它容易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流感流行除了流感病毒变异很大,每次引起大流行都会发生变异而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外,与我们过去和现在都没有什么有效的药物对付流感病毒也有关。另一方面,每次流感流行都与人们轻视这种疾病和没有做好隔离有关。同时流感流行具有【乙】突袭的特点,颇有"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的意味,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往往突然【丙】,迅速传播开,危及面广,因而容易造成较大伤害。
 
而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流感可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主要是继发细菌感染,如咽喉炎、中耳炎、鼻窦炎、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毒感染破坏了呼吸道上皮细胞,损害了呼吸道的自然防卫功能,致使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并在局部聚积,引起感染。很多人都是从流感开始,继发肺炎,最后导致死亡。
 
当然,患过流感和未患过流感的人产生的免疫力不同。一般而言,尽管流感病毒变异较大,但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或相似病毒株所引起的流感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2011-北京-7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3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漫延隐蔽爆发B.蔓延隐蔽暴发
 
C.蔓延隐秘爆发D.漫延隐秘暴发
 
【答案】B
 
【题型】人文常识
 
【考点】词语运用
 
【作者】孙雨林
 
【解析】 "蔓延"形容像蔓草一样延伸扩展,可用于形容疾病的扩散。"漫延"指水满溢而向周围扩散;泛指向四周扩散,分布。与"病变"相搭配,"蔓延"更恰当,由此排除A、D。"隐蔽"与"隐秘"相比,前者侧重遮蔽、隐藏、不易被发现的意思,后者侧重不公开、秘密进行的意思。由"来时无影,去时无踪"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流感不易被察觉的特点,因此"隐蔽"更符合题意,本题答案为B。
 
2011-北京-72.对第1段划线句子中"复制"一词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流感病毒具有再生能力
 
B.流感病毒可以产生相同的病毒
 
C.流感病毒可以使纤毛柱状上皮生长
 
D.流感病毒可以感染更多的上皮细胞
 
【答案】B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流感病毒
 
【作者】孙雨林
 
【解析】C项明显与文意不符,可首先排除;由"……复制,释放后再侵入其他上皮细胞"可知,D项也不是对文中"复制"的准确理解;A项"再生能力"为专业术语,指在受到损坏、脱落或截除后重新生长或死而复活的能力,与文意不符。"复制"本义指仿照原件制作或依照原样翻印、翻拍、翻录。B项符合文意,也符合"复制"的本义,所以,本题选择B项。
 
2011-北京-73.根据本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病毒侵入呼吸道而引起的流感,两周内就可好转
 
B.胃肠型流感的致病病毒生命力很强,所以病死率高
 
C.因1918~1919年那次流感而死亡的人,多数死于肺炎
 
D.如果流感引起了并发症,则患者的死亡率极高
 
【答案】C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流感病毒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第一段第三句可知,A项错误。文段只说明了胃肠型流感的病状,没有谈及其生命力强弱的问题,B项错误。由第四段话可知,"患流感后的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由此并不能推出"如果流感引起了并发症,则患者的死亡率极高",D项错误。由第二段话可知,C项正确。本题选择C项。
 
2011-北京-7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致流感流行原因的是()。
 
A.人的呼吸道上皮细胞极易被流感病毒感染
 
B.人们与流感病人接触时,隔离措施不强
 
C.目前在对付流感病毒方面,尚无有效的药物
 
D.流感发病之快令人猝不及防
 
【答案】A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流感病毒
 
【作者】孙雨林
 
【解析】关于导致流感流行的原因的论述主要在第三段,阅读可知,B、C、D三项正确。A项是流感病毒造成巨大伤害的原因,不属于导致流感流行的原因。本题答案为A。
 
2011-北京-75.下列关于流感病毒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患者出现了肺部充血等病状时,流感病毒已经发生变异
 
B.一旦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就会产生更强的复制能力
 
C.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的病毒株引起的流感具有免疫力
 
D.每次引起流感大流行的病毒都是不同的
 
【答案】D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流感病毒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第一段中的"流感病毒偶尔可以进入下呼吸道导致肺炎,其病变特征为肺脏充血、水肿呈暗红色,气管与支气管内有血性分泌物"可知,肺部充血是流感病毒的病变特征,但由此不能说明流感病毒已经发生变异,A项错误。由第三段话中的"每次引起大流行都会发生变异而具有巨大的杀伤力外"可知,流感病毒发生变异后,是会产生更强的杀伤力,而不是复制能力,B项错误。由该句也可推出每次引起大流行的病毒都不一样,D项正确。由文章的最后一句可知,患过流感的人对相同的病毒株引起的流感是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而不是免疫力,C项错误。本题正确答案为D。
 
材料四: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76-80题。
 
织袜机是英国牧师李·维利亚1593年发明的。关于这项发明还有一段有趣的插曲。当年这位发明家为了向织袜女工梅丽求婚,苦思冥想,别出心裁地发明了能帮助梅丽摆脱繁重劳动的织袜机,并以此作为奉献给心上人的结婚礼物。[],男装最容易脏的部位是袖口和领子。没有一位妻子希望自己的丈夫是个邋遢鬼,她们总希望自己的丈夫穿着体面地走在大街上,但天天洗衣服谈何容易?1825年,美国特洛伊城的汉娜·蒙塔基的发明解决了这个难题,她设计的上衣带有可脱卸的领子,这不仅使丈夫每天都能穿着整洁,同时也大大减轻了自己以及很多像她那样的妇女家务劳动的强度。
 
带活轮的自行车在上一世纪末才问世。1887年,法国人皮埃尔·卡尔梅设计出了带活动轴辊的车轴。这项发明的动机是爱父之情。皮埃尔的父亲天天骑车去工作,毫不停歇地蹬车使他筋疲力尽,儿子的礼物帮了父亲的大忙。
 
1640年,著名的法国科学家布莱泽·帕斯卡的父亲被派往鲁昂任行政长官。17岁的小帕斯卡协助父亲计算税款。没完没了的繁杂运算弄得他疲惫不堪。小帕斯卡下决心要发明一台机器来帮助父亲完成这种费力的工作。两年以后,这种机器果真诞生了。小帕斯卡的机器只能做加法,能做乘法的计算机是铸钟匠的儿子利昂·博勒研制成功的。有意思的是,他不仅是小帕斯卡的同胞和同龄人,而且两人有相同的发明动机。
 
2011-北京-76.填写在短文[]处最恰当的词语是()。
 
A.可想而知B.理所当然C.众所周知D.毫无悬念
 
【答案】C
 
【题型】人文常识
 
【考点】词语运用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男装最容易脏的部位是袖口和领子"是一个普通的生活常识,文段意在强调该常识的普及性,"众所周知"最能体现这层含义。因此,本题选择C项。
 
2011-北京-77.关于皮埃尔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他的发明轰动一时B.他非常爱自己的父亲
 
C.父亲上班的路程比较远D.他的礼物对父亲很重要
 
【答案】A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皮埃尔
 
【作者】孙雨林
 
【解析】:A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交代皮埃尔的发明是否有轰动效应。BCD选项是正确的,本题选择A项。
 
2011-北京-78.谁的发明表达了夫妻之间的关心和恩爱?()
 
A.李·维利亚B.汉娜·蒙塔基
 
C.皮埃尔·卡尔梅D.布莱泽·帕斯卡
 
【答案】B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汉娜·蒙塔基
 
【作者】孙雨林
 
【解析】汉娜·蒙塔基为了使"自己的丈夫穿着体面地走在大街上"而发明了可脱卸的领子,体现的是夫妻之爱。本题选择B项。
 
2011-北京-79.博勒为什么要发明计算机?(  )
 
A.为了帮父亲计算税款B.为了和小帕斯卡比赛
 
C.为了制造精确的钟表D.为了减轻父亲的劳动强度
 
【答案】D
 
【题型】科技常识
 
【考点】计算机的发明
 
【作者】孙雨林
 
【解析】由博勒发明计算机的动机与帕斯卡相同可知,帕斯卡发明计算机的动机是"为了减轻父亲的劳动强度",故D为正确答案。
 
2011-北京-80.最适合做本文题目的是(  )。
 
A.爱的奇迹B.爱的收获C.爱的创造力D.亲情与发明
 
【答案】C
 
【题型】人文常识
 
【考点】文章题目
 
【作者】孙雨林
 
【解析】文章通篇反映的主题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爱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发明创造。因此,C项最合适。本题选择C项。 (编辑:admin)

官方图书推荐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立即咨询
2023社区工作者公告预约
华图社工公众号:htszyf
想考上社工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