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公务员面试热点:“e代喝”还是要慎重为之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公务员面试热点,公务员面试,代喝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白酒3斤”“红酒3箱起”“啤酒一直喝”——近日,一个名为“e代喝”的平台在“e代驾”App上线。按照设计,它如同叫代驾一样,打开地图,就可随时随地叫人代喝酒。关于这种代喝平台的出现,有人说是一款征服酒局的利器,但更多人表示担忧,相比代驾,代喝的标准是什么,还有喝出问题甚至被送进医院谁来担责,这些都涉及众多法律层面问题(1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浙江在线)。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检察日报王心禾:花钱请人来帮自己喝酒,不得不说,这真是一款令人意外的崭新互联网业务。这可否成为国人喝酒文化登峰造极的一个写照——自己不能喝或者不愿喝,却难以推却同饮者的“盛情”,以至于不得不请人帮忙助兴?或者自己想喝酒,却苦于找不到酒量相当的酒友一醉方休?无论出于什么需求,“代喝”业务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的劝酒风气,它的推出还伴随着诸多挥之不去的法律风险,有必要作一提醒。
 
    首先,出于健康考虑,酒多伤身是饮酒者都有的基本常识。“白酒3斤”“红酒3箱起”“啤酒一直喝”——从代喝平台请来的不乏“海”量酒友。从代喝人角度考虑,和朋友一起喝酒或者自个开心喝酒的量,和被人花钱请去完成任务喝出来的量,每个人情况不同,但心情肯定不一样,喝完之后清醒程度也可能不一样。当喝酒不纯粹为了取暖、抒怀,而是带着任务、根据别人需要去喝,时间长了“后劲”或许会让人吃不消。所以把代人喝酒当成一个谋生之道,搭进去的成本要掂量掂量;从同饮者角度考虑,同伴花钱请来一个“海”量的酒友,似乎无形中就少了“劝阻”代喝人少喝、不喝的义务,要么被带动着一起喝多,要么一起看着此人喝多。于己于人都不利。
 
    其次,平台责任建设尚不到位。尚不知代喝业务的市场接受程度,但从“这项服务从上月下旬开始陆续上线,目前已涵盖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6个主要城市。该项服务与代驾App联合运行,已拥有了1万名以上的代喝人”来看,业务推出势头凶猛。但平台目前的“安全级别”却和业务推广速度成反比:用户在填写昵称、地址、性别和酒量等信息后,就完成了资料注册,随即就能成为“代喝牛人”。这些代喝人员是否真的如自己所言,能喝下白酒3斤、红酒3箱,平台并没有对其进行审核。在整个程序的所有选项中,并没有关于代喝的相关提醒或者协议。平台工作人员称,“e代喝”只是一个交流沟通的渠道,如果发生意外,一切后果由用户自己承担,和平台无任何关系。互联网平台应该在追求商业利益和维护公众利益之间做到平衡,这要求平台对于可能产生的侵权行为必须尽到合理注意义务、提醒义务。
 
    如果平台无法做到据实核对代喝人的酒量(事实上很难做到),也就无法给用户提供真实可信的服务。这给实际交易过程中的双方安全都埋下了隐患:用户不掌握代喝人的真实酒量、身体状况、酒前(比如已喝酒)酒后活动轨迹(比如开车)等信息,一旦代喝人酒后(平台不明确用户安全护送义务)发生伤、亡及其他安全事故,根据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规定,用户或将因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光明网沈彬:之前,e代驾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00个左右城市开通代驾服务,拥有20万名专业司机。这次e代驾上线“e代喝”,其实就是借了一个商业噱头进军社交领域,这样就可利用其庞大的用户规模将进一步搞社交,增加更多的场景应用,进而打通线上线下,实现更多的场景应用和拓宽变现手段。
 
    但是,e代驾转型做社交,应该走正路。设计出这种没有真实需求的“代喝”服务,可能会歪向打擦边球的陪酒、应召服务,这恐怕是饮鸩止渴,会毁了之前代驾业务所积累下来的守法、阳光、专业的企业形象。
 
    用户需不需要代喝服务,“e代喝”到底是不是陪酒变种,希望开发者不要掩耳盗铃。
 
    @山东商报然玉:通过“喝酒”来熟络感情、拓展交情,从来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必须亲力亲为,必须“舍命陪君子”,必须一同“醉过出洋相”、一起“酒后吐真言”。只有亲身经历过酒局的虐与被虐,才能喝出交情、谈成事情。这也许很滑稽,却是必须承认的现实。在替人挡酒都会被鄙视、遭嫌弃的酒桌文化里,实在很难想象雇佣陌生人“代喝酒”会有多大的市场。定位于从酒桌上赚钱的“代喝酒”服务,实质上却为酒桌所不容,这是根本的悖论所在。
 
    关于“代喝酒”服务,平台方的口径是“仅仅充当中介”,对供需双方没有约束、不负责任。但是,若严格比照法律较真起来,这番超脱其外的“免责声明”很可能是无效的。而除了法律上的不确定性,“代喝酒”服务的更大风险,其实还是来源于道德层面:都说喝酒伤身,由此牵出的疑问是,我们是不是应该允许特定个体以自损健康为代价去换取报酬;又是不是应该允许,存在这样一个市场为此类“服务”来定价和勾连?总有些最基本的权益,是不能拿来被交易的,这理应是正常社会的底线。
 
    噱头十足的“代喝酒”服务,无论其商业逻辑还是道德伦理,都存在着显而易见的缺陷。而这,几乎注定了这类服务难以走远。
 
    @中国江苏网苗凤军:为什么“e代喝”不受欢迎,首先是无论谁请客,人家请的当然是自己的朋友,哪怕是朋友喝一点儿,或者是不喝,人家的朋友情都尽了,人家可不希望朋友带一个什么陌生的人掺合喝酒,毕竟朋友之间的情谊,任何人也不代替不了的,让别人代喝酒了,宴席上多了一个陌生人,多多少少也会增一些反感情绪。在工作中更不可能会出现代喝行为,尤其是时代反腐反“四风”,干部用餐喝酒根本是不允许的,这一规定基本上已经入心,这“e代喝”更不会有什么生意。
 
    其次是“e代喝”是新上线的服务平台,在对入职相关人员审核工作中,为了自身的利益肯定把关不严格,尤其是某些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或者是个人素质,相关平台如果不了解,真正在代喝过程中,出现了相关的人命关天的大事,这责任还真一时说不清。或者是真正在代喝人员的队伍里存在什么酒鬼,在相关人员租用过程中,出现酒后胡言乱语,乱耍酒疯的事件,这不是相关人员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这样的事件,即使是有人想尝试聘请参与,在心里也肯定会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可行。
 
    最后一点是,出现了事情,平台不担责,平台首先在这一事件中就违背法律法规了,这让广大百姓如何相信平台在管理工作中不闯法律法规的红灯呢?如果说真正出事情了,只是说某些人是成年人,不是孩子,相关法律责任要某些人承担,某些人在承担法律行为中一旦成了弱者,难道不应该向平台索权吗?正如新闻中所讲,《民法总则》有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因此,e代驾有责任对通过平台进行的活动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否则也需要视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看来在相关事件出现后,代驾软件平台想摆脱自身干系怕是不能。
 
    代驾软件“e代喝”上线,看着很美,事实上真正需要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毕竟这项社会服务相关的法律问题还没解决,广大百姓的接受能力还没有获得认可,对于这一事件,大家只是当笑话看看得了,不必太认真了。
 
    @梅州网禺安:有人担心“代喝”延伸的一些法律问题难以解决,甚至怀疑是否合法等。实际上这与“代驾”“代购”刚出世时类似,只要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不妨让“e代喝”试一试再说。
 
    华图解析:中国人酒桌文化的内核,就是感情交流。排除掉公款消费、攀比逼酒的恶劣风俗,喝酒讲的还是感情,如果说,酒席上找来一个陌生的“代喝人”,酒量再好,气氛也一定很尴尬,不仅达不到联络感情、谈成事情的目的,反而会遭人厌烦,甚至会导致友情破裂,我相信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况且,出现了事情,平台不担责,平台首先在这一事件中就违背法律法规了,《民法总则》有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因此,这些通过平台进行的活动,e代驾有责任对其进行监管,一旦发现违背公序良俗的情况,应当采取相关措施,否则也需要视情况承担相应的责任。
 
    平心而论,“e代喝”作为一个有违酒桌礼仪且存在法律风险的活动,其市场前景堪忧。还是希望平台在以盈利为目的的同时,也要符合商业逻辑和道德伦理,这样才能走的更远。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女子阻碍高铁发车,是法律意识淡薄在作怪

用身体强行阻拦列车车门关闭,与合肥站工作人员发生争执。日前,一则“女子阻碍高铁关门发车”的视频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