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网贷进校园”是“福音”还是“陷阱”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网贷进校园,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一名学生因还不起巨额网贷而跳楼自杀,这起恶性事件丝毫没有影响网贷进校园的步伐。一些网贷平台更是打出“秒放”、“无前期”、“大学生免息贷款”等诱人字眼,以吸引在校大学生的目光。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北京青年报常亮:大学生未出校门,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承担债务性融资的能力为零;信用状况与记录基本是空白,归还网贷本息的不确定性风险极大,承担贷款特别是高利率的网贷能力极低。网贷的性质与大学生的特点,形成了巨大反差和对比。将畸高利率的网贷发放给校园的大学生,完全是金融本质和性质的严重错配,爆发风险的可能性极高。从整个社会氛围看,乱象丛生的网贷能够在校园找到生长的土壤,暴露出目前一些严重错误的价值观已经侵蚀到校园。受社会金钱至上风气影响,一些学生未出校门就想一夜暴富,就想不切实际创大业、赚大钱,以至于铤而走险向网贷伸手高息融资,一些学生甚至通过网贷融资去炒股。

网贷平台那么高利率的贷款,目前融资难的中小微企业都很难接受,稍有经营核算头脑的经济体都知道从网贷高息融资,无论经营什么都承载不起如此高昂的融资成本。这就造成了网贷放贷难的情况,转而瞄向了渴求一夜暴富、欲望情绪畸高的大学生。同时,网贷平台自身管理上的先天性问题,根本把控不住校园网贷风险,最终必将是两败俱伤:学生背负巨额债务,被网贷平台催账逼迫得甚至有轻生念头;网贷平台弄出一大堆坏账,被投资者堵门追债,不惜跑路。对监管部门而言,需要反思的东西更多。对于网贷平台乱象的监管至今处于空白状态,致使网贷平台的黑手到处伸,包括伸向大学生们。急需出台底线监管思维的网贷平台监管办法,特别是要与有关部门联合斩断伸向大学生的高利贷黑手,筑牢抗击高利贷的大学校门和围墙。同时,对于大学生这个弱势群体确实需要的融资,低利率的政策性金融要全覆盖。比如:困难大学生维持学业的学费和生活费所需,助学贷款必须完全满足,而且要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及时高效、无缝链接发放到学生手中。对于临近毕业,立志创业大学生的启动资金资本需求,政策性银行应该设立大学生低息创业贷款,降低大学生的创业成本。同时,国家资本、民营资本等应该积极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有志向创业大学生的融资所需。大学生融资的正门正道畅通了,网贷平台等其他歪门邪道也就关闭了,就可以从根本上铲除网贷等类似高利贷在校园里野蛮生长的土壤。

@新京报周铭川:大多数网贷平台放贷的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一般年利率仍控制在20%以内,因此在法律上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是,从相关报道来看,这些平台在收取约定的利息之外,还会以罚息、服务费、违约金、滞纳金、催收费等名目,收取远远高于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从而在实质上,在普通民众的生活经验里,就是不折不扣的高利贷。比如死者小郑,先后接触十多家贷款平台,先从B家贷款还A家,再从C家贷钱还B家……贷了一家又一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滚出近百万元债务。这种实质上放高利贷的行为,已经涉嫌犯非法经营罪,应当受到刑事追究。这些贷款公司在向大学生群体推销业务时,往往不可能如实告知借款的真实风险,不可能详细告知贷款利息、违约金、滞纳金等收费项目的计算方式和可能金额,反而经常是以“零首付”、“零利息”等低门槛、低成本进行欺骗诱导,致使某些涉世不深、自制能力较弱而又消费欲望旺盛的大学生上当受骗,从而既侵犯了“金融服务”消费者的知情权、自由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又有欺诈诱导和强迫交易之嫌。国家鼓励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发展所谓“普惠金融”,以方便众多小微企业融资创业,但是当互联网金融被少数居心不良者滥用牟利时,就应当反思这项制度的漏洞与合理性。银监、工商、公安等部门应当联合行动,对校园网贷中涉嫌违规、违法的现象依法进行调查、监管,避免再有悲剧发生。

@人民网蒋萌: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并不打工,主要“收入”是父母每月给的生活费。这已然决定了,学生群体的还贷能力非常有限。早些年,不少为银行推销信用卡的业务员就将目光盯上了高校学生。如果学生逾期未还信用卡,会给个人信用留下“污点”,将影响步入社会后贷款买房买车等等。虽然后果也很严重,但一般不会危及当事人的人身安全。反观如今某些网贷平台,则极不规范,像极了“挖坑”等学生来跳的“黑洞”,巨额的利滚利无异于高利贷,威逼恐吓学生与家长,甚至有明显的“黑社会”色彩。互联网金融是新兴事物不假,但有关监督与维权不能一直迟到。尤其是对疑似放高利贷的类金融公司,监管部门必须出手整顿乃至取缔,不能任由其逞凶欺诈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还必须指出,不少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在心理上还是“妈宝”。小学、初中、高中沉浸于题海战术,考上大学转而“大撒把”,在缺乏社会经验的情况下,“由紧到松”的快速转换让一些学生对外部诱惑与自我放纵的后果没有警惕性。物欲社会攀比繁多,微信朋友圈充斥各种“晒”,进一步降低了某些青年的克制力,大学生借钱“买买买”的隐患不容低估。有鉴于此,对大学生进行金融知识、风险意识、信用价值、责任担当等教育,不可或缺。

@广州日报张涨:有统计显示,近年来针对大学生的网贷平台已达数百家;有的地方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使用过网络贷款。网贷进校园,风险不可不察。首先,对网络贷款平台应当加强监管,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网络贷款是一个新兴事物,对其监管也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实际上,针对大学生信贷,有关部门早有较强的风险意识,央行2009年就曾叫停了银行对大学生发放透支额在1000元以上的信用卡。但当本就存在监管难题的网贷,遇上还款能力弱、风险意识低的大学生群体,学生网贷更易出现问题。其次,网贷平台的自身建设仍要加强。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网贷,就是看中了便利和低门槛。很多针对大学生的网贷无需抵押,只需要身份证、手机号、学校专业等基本信息就能贷到款。看似便捷,却有很大风险。再次,学校、家庭都不能忽视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大学生也要端正自身消费观念。此外,还要补上大学生“财商”教育短板,学会驾驭金钱、建立风险意识,把提前消费、信贷投资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网络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有其自身积极意义。若是使用得当,大学生群体亦能从中受益。但在飞速发展的新事物面前,部门监管能力、从业人员素质以及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都要及时“升级”,方能让网贷为求学生涯助力而非添乱。

@徐州日报桑胜高:应当说,网贷并非洪水猛兽。但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纯消费群体”来说,显然弊大于利。所以,对待网贷进校园一事,我们必须保持几分冷静与清醒,有必要通过加强监管和引导。首先,应明确对网贷平台的监管责任。目前,绝大多数网络借贷平台处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机构监管的“三无”状态。对此,必须进一步明确对网络平台的监督职责,整合工信、银监、工商等多部门对其进行全方位监督监管。

其次,高校及有关方面应加强对学生使用网贷的教育和引导。尤其要引导他们合理消费,不攀比,不追风,使自己的消费需求与实际经济状况相适应,不陷入消费陷阱。另外,学校及相关方面还应引导学生识别某些不良的网贷,提高他们的风险防御意识,将网贷带来的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

华图解析:尽管这是个极端的案例,却折射了网贷进校园带来的负面效应。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超前消费等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网贷消费也成为普遍现象,很多网购平台也推出网贷服务迎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然而大学生尚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更重要的是还将助长大学生过度消费、盲目攀比之风。

因而,网贷虽然给社会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却存在着一定风险,首先,某些不知节制的大学生,可能就此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会陷于失信、违约的困境;再者,对于网贷平台而言,也许会因此大幅拉升坏账率,直至造成资金链断裂……

而且大学生本省是不具备还款能力的,贷款消费后最终还是要指向家长或者通过其他不法渠道获得,所以,对于大学生网贷,国家机关金融机构应该设计一套合理的大学生网贷消费系统,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而且各大互联网贷款平台也要建立一套规范、严格的放贷收贷程序,严格把关。与此同时,作为高校也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作为家长要对孩子的开支情况加强监管,切莫对孩子任性消费的行为听之任之,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纠正大学生过度消费甚至负债的消费观念。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房娃“辍学”是谁的错

开学下学期,初中生小虎妈妈到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咨询中心寻求专家帮助,因为学校老师要求小虎父母到校“陪读”,因为老师说实在管不了小虎,他老是闹辍学。小虎家有14套房子,家里用2套,12套房子出租,小虎从小生活条件优越,他不明白为什么要上学。“我家租房收多少钱我都心里有数,那些钱够我吃三辈子了,为什么还要上学?我只要会收房租就行了。”小虎对咨询师说出自己的想法。针对这种房娃现象,你怎么看?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