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政治

面试热点:“雷洋之死”立案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雷洋之死立案,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2016年6月1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依法决定对昌平区公安分局东小口派出所民警邢某某等五人进行立案侦查,按程序通知家属。同日,北京市有关检察机关控告申诉检察部门还向雷洋家属吴某某通报了检察机关办理案件情况。(6月1日新华社)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钱江晚报李晓鹏:公安部的表态令人称道,坚定了公安机关“不护短”的决心,这有助于推动执法规范的实现。“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公安机关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国家暴力机构,拥有国家法律赋予的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一旦这样的权力不受规范化的监督,就会严重影响国家法律的尊严。为此,国家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执法规范性文件,这些规定,正是为了使权力接受监督,在规范的轨道内运行。然而雷洋一案说明,这些规范性文件并没有时刻得到遵守。

公安部门的不护短,意味着把少数有不规范执法行为的人与绝大多数遵纪守法的民警切割开来,不让少数人的违法行为,绑架整个公安队伍的声誉,从而维护整个公安队伍的纯洁,让规范执法的民警更加理直气壮,使群众信服,使罪犯摄服,最大程度减少不利于警方的社会舆情,从而维护警徽的威严,维护国家法律的尊严。这意味着,执法规范化不仅保护执法的对象,也同样保护执法者本身。

执法规范,说到底就是一个程序正义问题。在我们传统的观念中,常常重视实质正义,而忽视程序正义。但在现代法治国家,则更加强调程序正义,这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理念。法治之所以为法治,就是有着各种规范性文件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使得正义不仅应当被实现,而且要以看得到的方式实现。任何违背法定程序来追求正义的行为,其实质与法治准则是背道而驰的。我们期待,随着雷洋案的尘埃落地,将使得这一事件成为中国法治进程的里程碑,推动整个执法机构规范化执法的实现。

@人民网姜赟:程序正义体现了法治与人治之间的基本区别。尽管尸检还在病理检验阶段、结果尚需等待,尽管侦查还需时间,但要认识到,在依法治国的语境下,证据的采信、事实的认定必须经过法定程序,“雷洋案”正沿着法治程序的轨道一步一步走向真相与正义。在此“空窗期”,让我们耐心等待,积极监督,将对这一案件的关切汇入对司法公正的推动。

对于社会来说,每一起争议案件,都是一次普法教育;每一次依法解决,都是一个推进法治建设的契机。透过这起引发多元舆情的个案,一个法治共识值得珍视,即对确有执法过错的,要严格依纪依法处理,决不包庇决不袒护;对恶意造谣,以虚假信息扰乱视听、诋毁民警依法履职的,要及时澄清、依法查处,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执法活动的严肃性。无论是案件的处理,还是公安的执法,回到法律程序的轨道上,才是法治的胜利。

公众关注“雷洋案”,不只是在意公共安全是否存在,更在意实现正义的法治信仰会否动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才有坚实基础,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才能成为全社会的遵循。

@东方网刘立峰:雷洋案发生之后,公众都在质疑检察机关缘何保持沉默,今天,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依法对昌平区公安分局东小口派出所民警邢某某等五人进行立案侦查,也用事实证明了20多天以来,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并没有沉默,而是对相关线索进行了调查,并根据程序和办案需要,直接向北京市人民检察院进行了汇报。

名校才子雷洋的不幸遭遇,不但触到了公众心底的柔软,也再一次呼唤以民为本,以生命为重,以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雷洋案五名警察被立案,并不代表着他们最终将会被判刑。我们在期待事件真相,期待执法公正,期待执法程序正义的同时,也要明晰雷洋案只是个案,不应把雷洋案的发生扩大类推并归咎于警察队伍,归咎于法律制度。十八届四中全会已经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进程,雷洋案中检察权的主动作为,也让我们看到了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的希望,当执法过程不再成为自说自话之时,我们才能更多期待具备公平正义、公道人心的社会主义法治进程。

@环球时报:客观说,中国基层严格遵法的情况并不是太好,警察处处文明执法需要基层群众遵法守法意识高相配合。这是整个社会法治大环境的问题。对这一困境公众大体也是了解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舆论对警察“不规范执法”的猛烈追究通常不会针对民众深恶痛绝的犯罪领域,而在“是否违法犯罪”存在认识差异的领域,警察执法需要倍加小心。比如街头摆摊者经常受到同情,针对他们违法行为的执法稍微过分,舆论就会哗然。

一方面需要从警察严格依法执行公务做起,进一步改善执法队伍自身遵法守法的基本盘。一方面警方要加强同公众的情感和认识沟通,了解民众对建立什么秩序最着急,最盼着警察出现在哪里,而什么是大家认为可以缓一缓的。警方的用力越是紧密地与民众的焦虑和期待一起跳动,争议会越少发生。这与加强警察队伍自身建设应是共同推动警民和谐的两个轮子。

@齐鲁晚报沙元森:公众之所以持续关注“雷洋之死”,首先是不愿看到一个年轻人死得稀里糊涂,其次是希望能从这个事件的审查中感受到可以看得见的公平正义,获得摸得着的安全感,以免自己今后活得像草芥一样。的确,民警也是人,他们也可能犯人之常情的错。但是,只要是执法中出现过错,就应该依纪依法处理,因为纪法不容情。五名民警被立案侦查对其他基层民警也是个警示教育,会让更多的民警理解并牢记严格执法,不随意逾越法纪红线。

现在,雷洋人死不能复生,五名涉案民警的前途也蒙上了厚厚的阴影,当事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公众虽然因为此案坚定了依法治国的信心,但是也对公安机关提出了更多的期待,希望公安机关继续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尽快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如此,不仅人民群众会感受到执法中的公平正义,整个警察队伍也会成为从严治警的受益者。

@未来网周成洋:关注“雷洋事件”的人最为关心的“雷洋至死”背后的真相。为什么公众一定要认为这个事件背后另有“真相”,至少不是昌平警方给出的口径?因为里面有太多敏感的因素存在,由涉事一方给出的答案本身就存在信息偏差的问题,就像舆论暴力事件中人们很容易只偏信涉事一方的言论而去攻击另一方一样,我十分反对建立在信息不对称下的“妄断”。

面对“雷洋事件”,公众对于未知死亡的恐惧是正常的,关心“雷洋事件”,追问“雷洋之死”,本质上是不想自己成为下一个“雷洋”,希望免于个人在“公权力”之下的恐惧,所以“雷洋之死”的真相尤为重要。当然公权力并不是那么可怕的,这里面有舆论渲染的影子。此次“雷洋案”涉事民警被立案侦查,也是给那些污蔑公权力的人们的沉痛一击。不过我们还需明白一点,这只是一个法律程序,并不代表结论,不能说明昌平警方就一定有问题。

雷洋到底是因何原因死亡的,昌平警方在其中是否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随着检查机关的介入,一切都已经进入到程序上来了。毕竟,法治精神已经深入人心,该来的答案终究会来,该有的交待终究会有。检察机关调查公安民警就是这样的一个突破口,“雷洋案”也会在中国法治道路建设过程中留下重要的一笔,因为没有人是可以践踏法律的尊严。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群众拍摄警方执法,法律真的“不允许”吗?

近日,一段“太原警察打人”的视频在网络传播。后经查明,这是一起因停车纠纷而引发的妨害公务案件。针对这一事件,四川平昌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平昌公安”予以声援:“遇到警察执法,请不要随意拍摄,因为法律不允许!”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