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社会

面试热点:儿童信息泄密,监管应该到位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公务员,儿童信息泄密,公务员面试热点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个人信息泄露已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不过,买卖孩子信息的行为你们见过吗?只需花32000元,就能买到济南市20多万条1~5岁的婴幼儿信息,顾客还可以选择买哪个区的。更可怕的是,除了孩子姓名、家长电话,这些关于孩子的信息甚至还能够精确到每个家庭的门牌号!(4月6日《齐鲁晚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人民网井桥夕:最核心的问题是,被泄露的儿童信息何以“精确到户”?一般的社会机构没这个本事,顶多拿到个别信息,尚不构成全面威胁。而据“信息贩子”所言,他们的信息直接来自防疫部门,更有人明确声称“我是公务员”,尽管这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但是倘若真有公职人员牵涉其中,实在太伤民心,影响将会十分恶劣,同时也更令人们担心类似的“儿童泄密门”会不会较为普遍地存在。

为什么说防疫部门泄密的可能性较大?这是由于出于起码信任,以及事后观察、走访与沟通的需要,家长们往往都会将孩子的姓名、年龄、特征、病状,以及家庭的住址、联系方式,和盘托出并且一一登记在册。也正是由于防疫部门属于公立机构,“国家的单位”,才能获得这份信任。如果真如“过期疫苗”“假冒奶粉”一样,再令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恐怕是不太好向公众交代了。

因此,相关部门必须一查到底,毫不迟疑。干这行的,无利不起早,无论窃密、交易,还是转账、汇款,在现代的刑事侦查技术下,电子证据都是铁证,决不存在任何难处。能不能抓出吃里扒外一条线来,能不能查出线上的大鱼、小鱼都是些什么沐猴而冠的货色,关键就看决心大不大、手腕狠不狠、力度到不到位。每一次这样的战役,都是我们挽回公信、重塑形象的着力生长点。

@钱江晚报刘雪松:济南这起事件,卖家说信息来自“疫苗方面”。这种可能性有,但十有八九也是假话。买卖双方是有着攻守同盟的,买方一般不会把上家给供出来。所谓自己是公务员,百分之百是假话。他们只接受打款、不用支付宝转账,说穿了就是不肯把自己的个人信息暴露出来,因为他们当然知道这是违法勾当。只是因为能够产生暴利,买卖双方才能这么配合默契。

说是在的,在儿童信息的买卖上,没有监管,就一定有买卖;法治不力,就一定有伤害。从婴幼儿能够留下登记痕迹的几率来说,这些信息,绝大多数是从医疗、保健、教育、户籍等公职机构泄露出去的、交易出去的。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是属于临时工干的。但是,即便真有一部分属于临时工干的,那也是职能机构的监管问题所造成的。他们凭什么这么轻松就拿到这些儿童信息?为什么敢把它拿了卖给杂七杂八的商业机构?管这项工作的公职人员有没有从中分到利益?还是先“高度重视”吧。眼下迫切需要的是把法治真正落到地上,把打击的对象,更多地集中到掌握这些信息的公职机构身上。法治不向他们亮剑,他们就敢向孩子的信息下手。

@新华网每日电讯冯海宁:在现代社会,由于掌握某种信息就等于掌握了某种资源,有人就利用这种资源来牟利,所以,虽然《刑法》中明确规定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非法提供公民个人信息以及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3个罪名,《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等制度也有相关规定,但个人信息泄露仍是“家常便饭”。尤其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幼童个人信息也被泄露。

个人信息泄露有何危害?有人总结了10条后果。显然,幼童信息泄露的后果更为严重,不仅家长会被骚扰、被敲诈,而且幼童个人安全也缺乏保障。随着幼童信息不断被买卖,甚至这种骚扰、安全威胁会伴随某些孩子一生。因此,应以这起个案为契机,一方面要深挖济南买卖幼童信息内幕,严惩责任人;另一方面,要完善法制和日常监管。无论是疫苗接种机构还是地方疾控中心,毫无疑问都有义务和责任确保自己掌握的幼童个人信息不被泄露。此外,此事还应引起相关立法者重视。期待济南20万孩童信息买卖能够触动有关方面,既推动个人信息保护法加快立法进程,也推动有关方面加快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体制机制,尤其是幼童个人信息,理应成为立法保护的重点。

@中国网覃言华:现在市场上,只需花钱就能买到相关年龄段、相关区域儿童的信息。儿童的信息成了“信息贩子”营销敛财的工具。对于儿童的信息为何泄密,各界纷纷剑指防疫部门,认为有公职人员参与。尽管这些猜测还有待进一步调查核实,但儿童的信息无故泄密,让人觉得安全感全无,太伤民心,影响恶劣,应该引起社会各界重视。各界猜测,防疫部门泄密的可能性较大。主要因为,防疫部门属于公立机构,家长出于信任,往往会将孩子的姓名、年龄、特征、病状,以及家庭的住址、联系方式报与它们。

猜测归猜测,我们期待相关部门通过彻查,能还事件一个真相。在现代的刑侦技术下,无论窃密、交易,还是转账、汇款,都会留下蛛丝马迹,相信儿童信息的交易链终会大白天下。笔者觉得,在经历过“过期疫苗”“假冒奶粉”等事件后,政府信任度、公信力在民众心中大打折扣。透过儿童信息泄密事件,政府能不能抓出幕后真凶,关键看相关部门决心大不大、手腕狠不狠、力度到不到位。

华图解析: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孩子信息,生下来就被人给“卖”了,说实话,只要孩子的信息在一个地方登记过,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买卖资源。更何况孩子从一出生,到四五岁,需要登记信息的机构数不胜数,谁到不敢确定信息是从那里流出,连投诉都不知道找谁。

很多人把这种交易视作违法分子在贪图蝇头小利,但几十万、上百万的儿童信息集中起来,它就是万利。儿童信息外泄,关乎儿童安全,关乎家庭幸福,关乎政府形象,关乎社会和谐,不容小窥。

我们处在互联网时代,国人安全意识、隐私观念也在不断强化。监管必须要看到个人的隐私与安全领域,哪怕存在微小的疏漏,都容易触发集体的恐慌。在这方面,越是早些未雨绸缪,越是稳定人心与引导预期的成本最低、收益较大的理性之选。与此同时,我们还是希望涉及群体信息的外泄事件少发生为好,这样群众生活才有安全感,才能有效提升政府和公信力。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如何破解“看病难”问题

号贩子已经把替人排号做成公司化的经营,专人负责营销,真正的老板则在幕后指挥。这是一个隐秘的黑色产业链条,在如今的移动互联时代,形成了线上“秒杀”紧俏号源、线下“人海战术”的两种不同模式。在线下,虽然有的号贩子团伙依然采用人力排队的古老模式,但这种模式正在演变成标准的公司化运作。他们分享利润,为招募来的排队者发工资,他们统一安排生活起居,统一起床,统一上班。(北京青年报)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