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图教育 面试热点

您当前位置:首页 > 面试热点 > 教育

面试热点:“抄千遍biang字”,引发教育思考

  来源: 华图教育  关键词:面试热点,抄千遍biang字,抄千遍biang字教育思考

点击领取备考干货

面试热点相关背景

陕西民间自创的“biang”字,因为biangbiang面而走红,这个50多画的字,被誉为汉字中笔画最多的字。如果把这个字抄上1000遍,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呢?最近,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的一些学生就亲身体验了一下——因为上课迟到,他们被辅导员罚抄1000遍“biang”字。受罚的同学说再也不敢迟到了。辅导员王斯俊告诉记者,在这项措施推向“市场”之后,有同学曾向他提议,还有比biang更复杂的汉字可以替代。但他还是决定继续采用biang字。“还是那句话,处罚不是目的。”(10月28日《成都商报》)

面试热点独家解析

@人民网:教育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千万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而是要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人进行量体裁衣,对症下药。

教育工作是慢工出细活,容不得武断决策,更容不得在教育思维上爱钻牛角尖。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犯错原因,才能正确帮助学生转变固有的、偏激的思想观念,进而达到自我规范完善,自我成长进步之目的。

@北京晨报:其实,在教育上有两个惩罚典型例子一直被教师津津乐道,一个是麦克劳德校长罚学生画狗的解剖图;另一个是陶行知的“四块糖”,由于爱心蕴藏于惩罚之中,受惩罚的学生不仅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能够从中受益。同样,教师惩罚大学生上课迟到,也需要同样的教育艺术。在我看来,让大学生罚抄“biang”字可以有,但却不该是千遍,而惩罚也不能局限于这一种。在惩罚之外,还应该有奖励的措施,恩威并施达到的效果只会更佳。

抄千遍“biang”字不是罚上课迟到的“法宝”,用得多了,用到学生厌烦了,教育效果就会降至“零”了。没有哪一种惩罚方式能被当作惩罚“法宝”,对此,每一个教师都该有这种清醒的认识。

@东方网:这种表面上看似“藏罚于游戏当中”的处罚,事实上打压了学生的自信,其实质不过是一种懒惰和简单粗暴的方式;看起来似乎是对学生负责,实际上不过是在图自己管理的方便,因为这“一罚了之”,自然免去了许多苦口婆心的正面教育和疏导。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本分,师德的灵魂应是有教无类。我国虽有“教不严师之惰”的古训,但在推行素质教育、赏识教育的今天,这种“严”更应当体现在尽心育人、为人师表等方面,而非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如此罚抄“biang”字千遍,无疑偏离育人航向万里。

@荆楚网:罚抄千遍biang字新奇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也根本不是教育的什么“法宝”。无论罚抄的方式多么新奇有创意,内容多么与众不同,过分的罚抄就是一种变相的体罚,这个性质不会改变。作为教育者,不需要为自己的做法找一些好听的借口,作为局外者,也不要被这种看似有“创意”的惩罚迷惑。

过分罚抄等这类似的惩罚都只是管理学生的冰山一角,起不到明显作用不说,也不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确实需要辅之以必要的惩罚手段,但一定得科学且适度,过轻,学生无感;过重,学生反感。

@东北新闻网:众所周知,惩罚式教育一直被教育部门明令禁止,而由体罚引发学生自尊心受挫,最终导致学生伤亡的事件在全国范围内也时有发生。面对一起起“由体罚引发的血案”笔者认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其实是老师无能的表现,面对“违规”的学生,体罚只会让其嘴上服软,“不打不成器”是能力低下者的借口和托词,相反,“打”了才会不成器。因此,耐心的说服教育和以理服人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华图解析: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我相信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从来没有迟到过,但是抄千遍“biang”还是第一次听说,其实,对于“如何才是争取的教育方式”的问题,大家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而这一消息无非是让人们把关注点重新拉到教育问题上来。

有道是,无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对学生犯下的错误确实需要给予一定的惩罚。但其目的主要是让犯错者得到警示,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然而,避免让学生迟到的方法有很多种,靠罚千遍“biang”达到目的,难免有变相体罚学生的嫌疑。

如今日益多元开放,学校早已并非一方净土,这对学生的管理,尤其是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不是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根本上抓起,而一味靠罚抄之类的招数来实行所谓“严格”的教学管理,这样的教育又如何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其实,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犯错原因,才能正确帮助学生转变固有的、偏激的思想观念,进而达到自我规范完善,自我成长进步之目的。

已阅读28% 查看剩余内容
编辑:华图教育

为你推荐

  • 推荐
  • 教育
  • 政治
  • 经济
  • 文化
  • 社会

延展阅读

高分经验更多>

下一篇

面试热点:“晓玫午餐”阐释师生情,值得点赞

为了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工作情况,和学生交流学习方法,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中国微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晓玫,从2009年3月就主动开始约学生们单独吃午饭。(11月10日荆楚网)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