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浙江《行测》真题

第一部分 常识判断

1:单选、

我国明代哲学家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这是(      )的思想。

A 客观唯心主义

B 主观唯心主义

C 机械唯物主义

D 庸俗唯物主义

【答案】B

【解析】首先题干中“月亮、太阳以及世界上的万物都存在于人心之中,都是心之意念的产物”可判断是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是指将人的感觉、观念等“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个人的“客观精神”作为世界本原。所以本题选B

【技巧】关键词法。注意“心”“我”“人”“感觉”“意志”等词汇,和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如:陆九渊、王守仁(王阳明)、贝克莱、康德等

【拓展】常考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1.万物皆备于我(孟子2.万物与我为一(庄子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4.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5.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6.我思故我在(笛卡尔7.存在就是被感知(贝克莱8.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尼采9.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是世界的本质(叔本华10.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杜威11.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马赫

2:单选、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    )。

A 同一性和斗争性

B 运动性和静止性

C 时间性和空间性

D 普遍性和特殊性

【答案】A

【解析】矛盾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或两种基本性质。运动性和静止性、时间性和空间性是唯物论中的内容,B、C不选;所以本题选A

【拓展】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相互区别:a、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是相对的、有条件的;b、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相互分离、相互排斥的性质和趋势,是绝对的、无条件的。(2)相互联系:a、对立双方相互包含,相互依存;b、对立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方法论意义:在分析和处理矛盾时,必须做到在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同一中把握对立。

3:单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的客体是指(    )。

A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 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一切对象

C 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

D 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答案】B

【解析】认识的客体是进入主体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范围的客观事物。认识客体的基本形式有:①自然客体;②社会客体;③精神客体。A项不全,C、D项没有提到实践,所以本题选B

【拓展】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发展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4:单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    )。

A 哲学的基本问题

B 区分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基本问题

C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D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具体到人类社会历史中的物质与意识,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标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如何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所以本题选C

【拓展】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存在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主要是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是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