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圳(上半年)《行测》真题

57:单选题、

北京市某公司发现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上述断定为真,则以下哪项不能确定真假?Ⅰ.北京市某公司所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都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Ⅱ.北京市某公司所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都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Ⅲ.北京市某公司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Ⅳ.北京市某公司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小李申报缴纳了个人所得税。

A Ⅰ、Ⅱ、Ⅲ和Ⅳ

B Ⅰ、Ⅲ、Ⅳ

C Ⅰ和Ⅲ

D Ⅰ和Ⅳ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的重点在于对“有的”的理解,“有的”在逻辑上表明的是一种“存在”,“存在最少一个,最多为全部”。因此“北京市某公司发现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可以理解“北京市某公司最少有一个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最多为所有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未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因此,Ⅰ、Ⅲ、Ⅳ可能为真,也可能为假;Ⅱ必为假。

【拓展】在集合推理中,集合概念“有的S是P”即是重点也是难点,“有的S是P”应该理解为:S集合跟p集合间存在相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具体是多少不知道,最少可以为一个,最多可以为所有。

58:单选题、

最近一段时期,有关要发生地震的传言很多,小明问在院里乘凉的爷爷:“爷爷,他们都说明天要地震了。”爷爷说:“根据我的观察,明天不必然地震。”小明说:“那您的意思是明天肯定不会地震了?”爷爷说不对,小明陷入迷惑。以下哪句话与爷爷的意思最为接近?

A 明天必然不地震

B 明天可能地震

C 明天可能不地震

D 明天不可能地震

【答案】C

【解析】本题考的模态命题,这道题重点理解“明天不必然地震”,“不必然”就是否定“必然”,“必然”的否命题是“可能不”,因此答案为“明天可能不会地震。”

【纠错】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不必然”理解为“可能”。由此,很多考生很容易会选择B项。因此,在逻辑判断题中,我们应该避免受生活经验的误导。当在逻辑判断题中出现“不同意”、“不赞成”、“反对”、“并非”等字眼的时候,我们应该从“原命题”与“否命题”间的关系来处理。

59:单选题、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发现了一种有绿色和褐色纤维的棉花。但是,直到最近培育出一种可以机纺的长纤维品种后,它们才具有了商业上的价值。由于这种棉花不需要染色,加工企业就省去了染色的开销,并且避免了由染色工艺流程带来的环境污染。从题干可推出以下哪项结论?Ⅰ.只能手纺的绿色或褐色棉花不具有商业价值。Ⅱ.短纤维的绿色或褐色棉花只能手纺。Ⅲ.在棉花加工中如果省去了染色工艺流程就可以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A Ⅰ和Ⅱ

B Ⅰ和Ⅲ

C Ⅱ和Ⅲ

D 只有Ⅰ

【答案】A

【解析】本题是推出结论型题目,重点在于对题干信息的把握,题干告诉我们“人们已经发现绿色和褐色纤维的棉花。但是,直到最近培育出一种可以机纺的长纤维品种后,它们才具有了商业上的价值。”这段话强调机纺是棉花具有商业价值的必要条件,这意味是Ⅰ和Ⅱ是正确的。Ⅲ问题在于,题干说的是“这种棉花不需要染色,因而避免了由染色工艺流程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实际中,棉花加工污染可能不仅仅只有染色工艺流程,在其它环节也可能存在污染。因此,答案为A。

60:单选题、

田径场上正在进行100米决赛。参加决赛的是A、B、C、D、E、F六个人。赛前,小李、小张、小王对谁会取得冠军谈了自己的看法:小张认为,冠军不是A就是B;小王坚信,冠军绝不是C;小李则认为,D、F都不可能取得冠军。比赛结束后,人们发现三个人中只有一个人的看法是正确的。由此推断,谁是100米决赛的冠军?

A A

B B

C C

D E

【答案】C

【解析】真假推理题,我们习惯从矛盾、反对、包容关系入手,但这道题根本就没有上述关系,这时就只能用排除法了,即把A、B、C、D四个选项代入,看谁符合答案。若冠军是A,三个人的话都是对的,不符合;若冠军是B,三个人的话都是对的,不符合;若冠军是C,则小李正确,小张、小李错误,符合题干,答案即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