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山东《行测》真题

29:单选题、

获得银牌和获得铜牌哪一个更让人高兴?绝大多数人都会断定,银牌获得者会比铜牌获得者更快乐些,因为他获得了更高的荣誉。但事实并不如此。铜牌获得者,虽然只是站在了第三名的位置上,但他们比银牌获得者要快乐很多。奥运选手们这样解释他们得奖牌的感受:第三名,会因为赢得了一枚奖牌而激动得颤抖;另一方面,第二名则会因为没能成为第一名而自我感觉像个失败者。得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奥运竞赛得到什么并不重要

B 奥运竞赛结果的残酷性

C 运动员心理调整尤其重要

D 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

【答案】D

【解析】文段的结构为分——总,文段最后一句“得到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是文段的中心主旨,也就是说重要的是如何去感受。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纠错】A项内容文中没有提及;B、C两项不符合文意

30:单选题、

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成果的专利、商业秘密的保护,促进了发明创造,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对计算机软件、文学作品(包括文字及视听作品等)的版权保护,促进了工业与文化领域的智力创作。但在保护今天的各种智力创作与创造之“流”时,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忽视了对它们“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的表达成果,正是这个“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 知识产权制度非常重要

B 现有知识产权制度存在缺陷

C 保护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非常重要

D 现有知识产权制度能促进发明创造和智力创作

【答案】C

【解析】文段中“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忽视了对它们‘源’的知识产权的保护。而传统知识,尤其是民间文学的表达成果,正是这个‘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看出人们对传统知识和民间文学的忽视,所以以后要非常的重视。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A项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B项过于空泛,未抓住重点;D项文段中未提及

31:单选题、

温家宝在接受《泰晤士报》访谈时,一口气背诵了六句名言:一是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身交古人。”二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三是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四是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五是康德的“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定律。”六是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段文字主要体现出(    )。

A 政治家以民生为本的情怀

B 政治家丰富的文学修养

C 政治家超群的记忆能力

D 政治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敬仰

【答案】A

【解析】文段中的六句名言都表达的是作者对国民的关心,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关切。温总理引用这些名言,同样是想表达以民生为本的政治情怀。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B、C、D三项都不是文段强调的重点

32:单选题、

汉族前身基本上是炎帝、黄帝所遗两大族构成,是称“华夏”(也有人认为“华夏”即生活在中原的民族,“夏,大也。有礼仪谓之大;有文章谓之华”)。华夏是汉族的前身。汉族的观念产生于“五胡十六国”,固定下来更晚,因此书中常用“华夏以代汉族”。“中国”这个词最早出自周代的“何尊”(六十年代出土于宝鸡)的“余其宅兹中国”。对这段文字最后一句是“中国”的理解准确的是(    )。

A 华夏民族生活的中心——中原一带

B 华夏民族的居住地

C 现今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D 现今中国大陆

【答案】A

【解析】“中国”一词位于文段的最后一句,古时的“中国”与史书记载的“华夏”、“中原”、“九州”等含义相同,都是指华夏民族生活的中心——中原一带。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