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南《行测》真题

29:单选题、

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而诗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作者要求很高

B 诗歌的创作过程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

C 感情表达在诗歌创作中至关重要

D 诗人对于诗歌艺术的理解直接决定作品水准

【答案】A

【解析】文段先提到了诗歌题材的特殊性——阐述心灵,接着论述这种题材的特殊性对诗人的种种要求,A选项阐明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所以选择A选项

【纠错】C、D选项的内容在文段中未提及,属于主观臆断。B选项具有一定的干扰性,但是其“考虑多方面因素”的说法过于广泛,并无明确多方面因素具体是什么,而文中明确指出是对诗人的要求

30:单选题、

粟和稷实际就是人们常见的小米,当它在民间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时,名字是粟;当它被呈入宫廷,作为社稷坛上祭天的成果时,名字是稷。同时一种作物拥有了两种不同的名字,在这作物的分工背后,隐藏着人的分工,在历史长河的某一瞬间,小米们走上了两条路,一种是名为粟的粮食,一种是名为稷的祭品;人们也走上了两条路,一群是种田人,一群是读书人。前者只在民间从事劳作,后者只负责朝堂上的记录,不知道这神圣的名字与餐桌上的小米是同一种材质。当阅读文字的眼睛不再关注田野,当握笔的手不再触碰种子与农具,隔阂的出现便顺理成章。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粟和稷在名字上的纷争由来已久

B 社会阶层的隔阂是粟和稷分歧的根源

C 用于祭天的稷被人为地神圣化了

D 粟和稷的分工实际上是一种偶然结果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论述了小米在民间和宫廷具有两种不同的称呼,接着由文中“同时一种作物拥有了两种不同的名字,在这作物的分工背后,隐藏着人的分工”这句话引出了这种称呼上存在分歧的原因,即人们走上了两条路——民间和朝堂。并且我们由文中“阅读文字的眼睛不再关注田野,握笔的手不再触碰种子和农具,隔阂的出现便顺理成章”可知,正是因为处在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之间的隔阂造才成了对小米称呼上的不同,只有B选项是阐述两者称呼不同的原因。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纠错】A选项的“纷争由来已久”以及C选项的“稷被人为地神圣化了”在文中都没涉及,D选项“粟和稷的分工”说法不准确,文段说的是名称分歧的原因,并且由文段可知,名称分歧的产生是有原因的,而不是一种偶然结果

31:单选题、

中原农耕文明发源很早,古人基于朴素的万物有灵观念,对诸神十分尊崇,他们认为生产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神灵的馈赐,因而祭神和酬神是必不可少的认式,而演剧这一形式隆重又热烈,可以调动全体民众的情绪,十分盛行。千百年来,民间演剧活动经久不衰,经由初始的祭神酬神,逐渐与人生礼仪、岁时节令等相关联,成为古代最重要的大众娱乐形式之一。到了近代,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古老的中国开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由此产生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民间演剧活动的演出性质、内容、形式及作用等亦随之出现了新变化。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古代大众的娱乐方式

B 农耕文明对民间演剧的影响

C 祭祀活动与艺术形式的关系

D 民间演剧的历史变迁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说明演剧的产生原因,接着阐述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剧成为古代最重要的大众娱乐形式之一,最后讲到近代民间演剧活动发生了变化,可见文段意在说明民间演剧的历史变迁。故本题选择D选项

【纠错】本题论述的主体是“演剧”,根据主体一致的原则,排除A、C。B选项,“农耕文明对民间演剧的影响”不是文段的重点和作者的意图,文段的重点是在讲民间演剧的演变。故排除A、B、C

32:单选题、

在现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还未出现、人类最快速的文字信息交流手段只是电报的时代,“超链接”概念的雏形和打造“世界信息库”的构想就已经诞生。1945年,曾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缩胶卷的信息检索系统,被称为“扩展储存器”。按照当年的构想,这种机器内部分门别类地储存着大量微缩胶卷,人们可以按动电钮,选择不同主题的胶卷来阅读,还可以通过某一种胶卷上记录的信息编号,“链接”到其他的胶卷;不仅如此,这些机器还可以和图书馆联网,通过某种机制复制图书馆里收藏的胶卷,从而实现信息检索功能。但直到万维网诞生,当年的这个设想才变为现实。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 万维网实现了“世界信息库”的构想

B 世界信息库的构想先于电报技术产生

C 扩展储存器于1945年正式面世

D 胶卷复制技术的滞后延续了“超连接”概念的实现

【答案】A

【解析】由文段最后一句“万维网的诞生使得“世界信息库”的构想成为现实”可知,A选项说法正确,符合原文。故本题正确选项为A

【纠错】B项偷换时态,由文中“人类最快速的文字信息交流手段只是电报的时代,“超链接”概念的雏形和打造“世界信息库”的构想就已经诞生。”可知,“先于电报技术产生”的说法不对,两者最多也就是同时代。C项,由“1945年,曾有科学家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缩胶卷的信息检索系统,被称为“扩展储存器。按照当年的构想,这种机器......”可知,1945年扩展储存器只是一种设想,因此C选项“正式面世”的说法不对,D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没说胶卷复制技术的滞后延续了“超连接”概念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