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北《行测》真题

5:单选题、

辛亥年到来的时候,似乎没有迹象表明,这将是这个铁血帝国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从隆裕皇太后万寿圣节(正月初)的歌舞升平开始的,而在这一年行将结束的十二月二十五(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却颁布了一纸退位诏书,中国的封建政权就此曲终人散。历史的急转直下,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包括革命领袖)看来都是不可思议的。上面一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大清帝国何以灭亡

B 历史潮流不可阻挡

C 辛亥革命何以成功

D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

【答案】B

【解析】文段结构为分-总式,前半部份从时间上描述了清朝灭亡的始末,最后一句进行总结,即历史发展具有很大的变数,出乎人们的意料。B选项正是对文段中心句的概括

【纠错】A项,文段未就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故排除;C项运用主体排除法即可排除;D项,根据文段最后一句即可排除,历史的发展是存在变数的

6:单选题、

蚂蚁大抵不会欣赏猎豹,也无法欣赏猎豹,因为两者之间的距离相去甚远。蚂蚁在地上爬,猎豹一掠而过,蚂蚁从何欣赏起呢?就算蚂蚁有幸爬上了猎豹的身子,它能欣赏到的也只是猎豹的皮毛,怎能欣赏到猎豹的矫健?再幸运一些,蚂蚁上了树,自上而下看猎豹,能看到些什么呢?也一样什么都看不到,既然无法欣赏,也就绝对无从知道猎豹是什么样的动物。对这段文字的正确理解是(   )。

A 蚂蚁和猎豹是两种差别很大的动物

B 蚂蚁不知道猎豹是什么样的动物

C 蚂蚁不具备欣赏猎豹的基本能力

D 蚂蚁的欣赏能力与自身的条件有关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表明“.蚂蚁大抵不会欣赏猎豹”,接着假设了蚂蚁具备种种有利的外界条件,即“爬上了猎豹的身子”“蚂蚁上了树”也都无法“欣赏”猎豹,来表明“蚂蚁大抵不会欣赏猎豹”的原因是在于自身的条件,而非外在条件。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纠错】A项,文段并未在接下来的内容中对两者之间的差别进行具体的分析,因此A选项并非文段重点;文段强调的是“无从知道”,而不是“不知道”,B项排除;C项,文段并未表明蚂蚁不具备欣赏猎豹的基本素养,而是因为自身条件的限制,无法去欣赏猎豹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并且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家…

【所属模块】言语理解与表

7:单选题、

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

B 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

C 现实生活中,人生境界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

D 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

【答案】C

【解析】根据原文最后一段表述“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可知C选项表述与文段内容一致。根据文章第一段“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可知“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是这四种人生境界的界定标准。而A表述为四种境界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之中,与文段表述不一致。故A选项表述错误。人生境界是从精神层面来划分的,与年龄没有绝对对应的关系,B项的“都要经历”和D项的“分别主导”都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8:单选题、

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比后者出现得晚

B  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  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  “道德境界”中的“自我”已经根本不同于“求知境界”中的“自我”

【答案】B

【解析】B项,二者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且它们只是精神自由层次上的分类,没有前者为后者“创造条件”之说,因此B选项属无中生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纠错】锁定第四段关于“道德境界”的表述,从第二句话“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可知A项正确;结合第三句话“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可知C项正确;由“发展到这一水平(道德境界)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可知其已根本不同于“求知境界”,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