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国家(A卷)《行测》真题

45:单选、

时代的场景变化太大了,要让年轻一代真正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教上。真正完整有效的历史教育,是应当融会在生活之中的。它不应当仅仅是在纪念馆里才能看到,只是在书本中才能读到,它还应当以丰富、适当的形式渗透到我们居住的街区和生活的种种场景之中,这样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化为整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A 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B 历史教育的形式应当生活化

C 历史教育随时随地都可以获得

D 历史存在于民族的集体记忆中

【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一个问题,即“记住历史不能停留在概念式的说叫上”,然后用“应当”引出对策,即“应当融会到生活之中的”,B项为同义替换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纠错】ACD三个选项均不是对策选项,因此全部可以排除

46:单选、

在八国峰会召开前夕,英国媒体认为这次八国会议,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上,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中国现在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约占全球排放总量的15%,而且这个数字仍在上升。在联合国发起的《京都议定书》中,中国也被归类为发展中国家,因此不受该条约中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约束。对欧美要争取中国的支持的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并逐年增加

B 中国具有较大世界影响力,但尚未加入《京都议定书》

C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经济最有潜力,对欧美国家经济影响巨大

D 中国排放温室气体量大,但不受《京都议定书》中的条约约束

【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欧美都将争取中国的支持”这一事实。接下来都是对首句的解释说明,也就是为何要争取中国的支持。因此正确的选项只需将后两句总结归纳即可。文中第二句阐述的是中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大的现象,第三句阐述中国不受《京都议定书》的约束。因此综合归纳可知D项正确

47:单选、

现代社会似乎热衷谈论“大师”,越没有“大师”的时代越热衷于谈论“大师”,这也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市场原则。但“大师”,尤其是人文类的“大师”,一定是通人,而不仅仅是“专家”。但人为的学科分割,根本不可能产生“大师”,只能产生各科“专家”。学术文化真正的全面继承与发展,靠的是“大师”而不是“专家”。“专家”只是掌握专门知识之人,而“大师”才是继往开来之人。缺乏“大师”,是学术危机的基本征象。这段话支持的观点是(    )。

A 没有“大师”,社会就不可能进步

B 社会关注错位,并不存在所谓的“大师”

C 人为的学科分割导致了社会缺乏“专家”和“大师”

D “专家”不一定是“大师”,而“大师”必须是一个“专家”

【答案】D

【解析】文中主要通过讨论“大师”与“专家”的区别,提出由于人为的学科分割导致“大师”的缺乏,造成了学术危机。目的在于呼吁“大师”的重要性,希望社会多多培养通人“大师”,而不仅仅是各科的“专家”。可以从原文段中“但‘大师’尤其是人文类的‘大师’一定是通人,而不仅仅是‘专家’”一句得出D选项。本题比较有特色,有点像细节理解题的命题思维,这是国考未改革之前的一种命题特色,考生在复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练习。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纠错】A项表述过于绝对,予以排除。根据作者对于“大师”的态度可知,作者是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大师”存在的,因此可以排除B项。C项表述错误,并非缺乏“专家”,而是缺乏“大师”

48:单选、

今年,11名高考“状元”因面试成绩不理想被香港大学拒之门外。这与内地高校追逐高分考生、为招收到“状元”而津津乐道、各地大捧高考“状元”等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举引来轩然大波,媒体纷纷将矛头指向“应试教育”。笔者认为,香港大学招生和“素质教育”并没有太大的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要求录取学生,这种标准只是香港的标准,至于是否最优抑或是否适合内地情形,那就是见仁见智了。作者支持的观点是(    )。

A 香港大学的录取标准并不是挑选学生的最佳标准

B 香港大学有自主招生的权利,媒体不应过多批评

C 香港大学选择学生的标准并不与内地现有情形相符

D 香港大学不录取“状元”的原因是他们不符合该校的录取标准

【答案】D

【解析】文中由“笔者认为”引出作者的观点,即香港大学不招收“状元”是因为其不符合香港大学的招收标准,因此D项正确。但作者并没有对香港大学的招生标准做以评论,因此A项和C项的表述无从得出。文中提到“媒体”时只是陈述一个客观现象,并没有质疑其对与错,因此B项表述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