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国家(B卷)《行测》真题

65:单选、

下列对文中信息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鲁迅传》至今没有写出来,是文学理论研究出了问题

B 国外传记文学已经成了专门学问,因此我们理应写出《鲁迅传》

C 国外“幻想人物传记”的写法对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有借鉴意义

D 我国古代史学家是传记文学的创作者,他们的理论是国外所没有的

【答案】C

【解析】文章对国外各种传记写法进行论述,并举了“幻想人物传记”的例子,用这些说明“如果我们把国外的各种传记的写法[h],是有助于丰富传记文学理论的”,由此可知C项正确。

【纠错】《鲁迅传》至今无人写出来,原因是多方面的,A项与文意不符;B项前后两小句之间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B项本身错误;D项无中生有。

据说在英国人那里也出现了英语[a]的问题,或者说,英语圈内也发生了非规范化对规范化的冲击。真是“吾道不孤”——人们多以为现代汉语非规范化现象太使人生气,原来“天下乌鸦一般黑”,这[b]的恶魔到处在横行霸道。 

这是英国伦敦一个被称作“保守的思想库”——政策研究中心提出的“警世恒言”!它说,如今的语文教师已不太看重语法对不对,不太强调要说标准语了。那份研究报告[c]说,在许多名牌大学的应考生中只有少数能够拼写正确,标点无误,文句符合语法。这个研究机关把这些现象(在我们这里就是写错别字、乱加标点和语句不通)称之为“语言技能的流失”——这“将[d]到一个民族的未来”。

乍看似有点[e],细想则很是[f]。破碎的语言不能形成完整的思想,所以世人认为[g]地使用语言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同一报告补充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h]一千年前的语言就能表达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这段补充的好,规范化、标准化不是[i]着某一时期的语言为界,语言的变异是不断发生的,但变异也得走向规范。

66:单选、

[a]、[b]处恰当的措辞是(   )

A 不规范,非规范

B 不规范,非规范化

C 不规范化,非规范

D 不规范化,非规范化

【答案】B

【解析】“英语[a]的问题”是一个偏正结构,“英语[a]的”是要修饰“问题”的,所以要填入一个形容词,“不规范”符合,但是“不规范化”是一个动词,排除;[b]处是指代上一句已经提到的使人生气的“非规范化”,所以B项正确。

【纠错】以此题的答案及解析为准即可

67:单选、

[c]、[d]处恰当的措辞是(   ) 

A 于是,危害

B 于是,危及

C 甚至,危害

D 甚至,危及

【答案】C

【解析】[c]处前面句子是报告的一种说法,后句该报告意图进一步说明其危害性,所以这两个句子之间是程度递进的关系,而“于是”表示承接或因果关系,因此用“甚至”比较适合;[d]后面有一个“到”字,而“危及”有有害于;威胁到的意思,是一个及物动词,后面不用加“到”,故排除。所以本题选C。

68:单选、

[e]、[f]处恰当的措辞是(   ) 

A 百思不解,入情入理

B 言过其实,入木三分

C 危言耸听,耐人寻味

D 耸人听闻,发人深省

【答案】C

【解析】根据“乍看似有点[e],细想则很是[f]”,可知两个空缺处要填一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成语。A项不是一组意思相对的词组,不存在对比关系,故排除;“入木三分”和“发人深省”所表达的赞赏之意程度太重,明显超过“耐人寻味”,与文章的整体气氛不相符合,故选C。

【释义】言过其实、入木三分、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言过其实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入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发人深省意思是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耐人寻味意思是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