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01-9999
    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科目,其中渗透着深刻的政治精神,倘若对这种内在的精神缺乏本质的把握,那么在对给定材料进行申论时,必定会缺乏相应的立场和精神,其答案即使做到“形似”,也难以做到“神似”。形似是指申论的语言风格、用词习惯、表达方式、行文格式等符合行政机关规范和要求。形似对公务员来说是重要的,科层制结构中的公务员,其生活中形式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公务员办的是公事,穿的常是西装,读的常是红头文件,听的常是领导讲话,学的常是大政方针,谈的常是国计民生,用的常是国家公款钱是纳税人的。

  对公务员来说,为人为事都有相当严格的规定性,不能率意而行,不能张扬个性。对规则的服从,对领导的遵从是形式也是内容,而且是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报考公务员,首先要形似,“看起来像那家人”,申论的语言风格、表达方式、结构安排、篇幅层次等都要有所讲究。

  但作为一名考生,与公务员的神似是更重要的。“神似”指的是申论中所蕴含的政治精神要与当前国家提倡的政治精神一致。“神似”是公务员考试的核心。这是一个乍看起来很玄的问题,实质上它是一个非常切合实际的问题。要想做一名优秀的公务员,前期要中规中矩,严格依法办事,后期则无规无矩而无处不规矩,“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见方则方,遇圆则圆,在牢靠的原则性基础上具有鲜明的灵活性,从而具有强大的凝聚力、亲和力。

  公务员要讲政治。这是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的首要要求。总书记同志要求“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学习好懂,就是对知识、行动的模仿与熟练过程。孔子讲“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是通过初步接触理解或模仿的行为,习则是反复接触以至熟练的行为。它是一切知识和能力获得的必需途径。讲学习是手段,是过程,讲政治是核心,是主体,讲正气是方向,是关键。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行政要求。其精神实质就是政治精神,即公正、公平、公开。(郭五林)

  政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政治,作为一门学科的名称,要准确地定义它是非常困难的。我在这里化繁为简,即仅解释字面意思,那就是通过行政使天下安定。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有着长期历史的政治本位的国家。政治精神贯穿和主导着整个中国社会发展史。

  《论语》中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关键在于自身要正。自己言行端正,身边的人还有谁敢不端正呢?)儒家认为,为政者的关键是要“正”。 如果为政者自己身正,即行得端坐得正,那么,在其所管辖下的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人民群众就没有不讲求正的。“身正” 不仅指的从政者的外形端庄,也包括其作风正派。“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勿从。”从政者如果自己“身正”,其权威就能波及到所辖各级和身边的群众,他们就能够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而不需要命令他们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反之,从政者如果自已身不正,却要求下级和群众去做什么,下级和民众却不一定服从。孔子还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从政者自己身正,管理国家就没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都身不正,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端正别人呢?(郭五林)

  在此基础上,孔子又进一步引申,在《论语•为政》中他讲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意思就是说只要从政者自己身正了,就能象北极星那样,让众星拱护在它的周围,得到下级和群众的拥护。朱熹对此的注释是:“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我们今天来理解朱熹的这些话,“为政以德”就是要求无为而治。因为孔子曾在《论语•卫灵公》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这里说的“无为”是为政者的非权力权威,完全不同于道家的“无为”。道家的“无为”是不作为。如果当一个公务员,却崇尚行政不作为,就丧失了一个公务员立身处世的根本。孔子要求的是从政者用他们的非权力权威来实施行政管理,发挥其人格的示范作用和榜样的功能。“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从政者身处高位,寄托着人民群众的希望,是社会道德楷模,他们的所作所为,对于普通群众的影响,就像风一样所向披靡,无不折服。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与正意思相关或相近的词很多,如权衡;修、齐、治、平;中和、中庸等。其基本含义都是正,但却又各有不同。权的古义是秤锤的意思,用以称量事物的轻重。衡是一种量具,类似于我们现在见到的天平。权和衡连在一起,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秤杆和秤砣。其作用是准确度量事物的轻重。权衡这个词在今天更多是为公务员所用,其对象也由具体的物体演变为了抽象的事件。我们常听一些公务员,特别是处于领导位置的公务员说“权衡利弊”,“让我权衡权衡”,“等我权衡一下”等话。所以说,善于权衡事件利弊的人一定善于从政。四川话、重庆话说某人社会能量大时,也用“摆得平”,“搁得平”来评价。所以有方言电视节目叫《柯德平外传》讲述那种关于平衡各种社会关系的人物的故事,“柯德平”是一个谐音,也即“搁得平”。

  修、齐、治、平是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是修身,即修正自身,也就是对自己身上的不合于正道的思想、行为等除去枝蔓,留下主干,使其符合正道。“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已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中庸 修身》),意思是说,高居上位,不欺凌处于下位的人。处在下位,也不高攀在上位的人。只是端正自己却不去苛求别人,这样便无怨心,上不抱怨天,下不抱怨人。修与养的意思又有相当接近,养即涵养,也就孟子说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是宽大无边的意思,意思是说要胸怀天下,涵养万物。公务员受人民之托,行使国家权力,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最高宗旨,把它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郭五林)

  齐是齐家,也即使家庭整齐,也就是和睦有序的意思。“《诗》:‘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即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中庸 齐家》)翻译出来,就是说,你和妻子很和好,就像琴瑟奏妙。兄弟相处极和睦,团聚相敬实在好。组织一个安乐家,你与妻儿感情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同构,以治家的方式治国,国只是家的无限延伸与扩大。所以招录公务员,在政审时通常会把处理家庭关系的能力和效果放到重要位置来考虑,那些家庭和睦、上下亲近的人是公务员侯选人中的优先者。

  治是治国,即治理国家。“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 治国》),其意是说,诚实是天道的法则;做到诚实是人道的法则。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为人处事合理,不必思索言语行动得当。从容不迫地达到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圣人。做到诚实的人,就必须选择至善的美德,并且要坚定不渝地实行它才行。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询问,要慎重地思考,要清晰地辨别,要忠实地贯彻。治国以诚,公务员一定要讲诚信,诚信是公务员立身处世之本,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开会不说,会后乱说。建设诚信政府、阳光政府是公务员应尽之责。当今中国,信用体系缺失,个别地方政府不讲信用的事件时有发生。民谣说:乡镇干部喝白酒,说白话,打白条。虽然有些片面和过激,但它毕竟是政府信用的折射。所以,在申论时,以虚拟身份出现在特定公务场合,要以诚待人,以诚待事。避免“统计加估计”式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等违背诚信的现象出现,更要杜绝乱表态、阳奉阴违、搞小动作、挑起群众斗群众等行为。

  平是平天下,即使天下太平。“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契矩之道也。”(《大学 释“治国平天下”章》)。所以说要使天下太平,根本在于先要治理好国家。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便会使孝敬之风在百姓中兴起;在上位的人尊敬长辈,便会使尊长之风在百姓中兴起;在上位的人怜爱救济孤儿,百姓便会照样去做而不与之背道而驰。所以,在上位的人应当做到推已及人,道德上起到示范作用。国家之稳定,在于家庭之稳定,家庭之稳定,在于家庭成员之相互关爱。弘扬传统美德,提倡尊老爱幼,建设睦邻友好、守望相助的和谐社会,是当今建设美好社区的重要衡量标准。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利益冲突比较明显,矛盾发展比较尖锐,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维持社会的稳定是压倒一切问题的重中之重的工作。在申论过程中,要弘扬先进文化,鞭策落后思想,鼓励高尚行为,贬斥卑劣行径。

  中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 纲领》)说的是人们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露出来的时候称为中。表露出来后符合自然常理、社会法度称为和。中和是天下人们的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们共同遵守的普遍原则。达到了中和的境地,天地便各在其位而运行不息,万物便各得其所生长发育了。中和作为天下之大本,是有着浓厚的文化背景的。作为一名公务员,在行政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情感,不要轻易为外物所感情,变得多情善感。在大是大非面前,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倾向,也要符合礼节,不可放纵情感奔泻。报考公务员的考生,可能多数都关心,或者说应该关心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只要稍留意一下,就发现很多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型公务员在开会时,表情平和,不温不火。即使遇到最为感动人心的场面,也只是“眼含泪水”或“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不会像常人一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任意挥洒情感。这种表现就是一种中和状态。(郭五林)

  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庸是平、稳的意思。“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中庸 知人》)其意思是说,君子的言行做到符合中庸的标准,小人的言行违背了中庸的标准。君子之所以能够达到中庸的标准,是因为君子的言行时时处处符合中庸之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的标准,是因为小人所作所为肆无忌惮。中庸作为儒家的立身处事准则,对中国人的影响异常久远、深刻而广泛。历代大儒都曾对中庸作过诠释,其中广为世人传播者,首推程颐之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宋代儒学大师朱熹在给中庸作注时说:“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看似平常之理,实则精妙至极。”

  在数学中,中点是到两端距离相等的地方,在很多散点中,中点到所有点之间的距离之和小于另一任意点到各点之和。居中具有最大的便利。这在现代社会的物流系统中选择工厂、仓库的位置的极为重要的。所以,金木水火土、红橙黄绿蓝、心脏肝脾肾,土、黄、心三者最重要,所以居于中间位置。当代社会,提倡圆点领导,即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和身边的人保持同样的距离,说话做事不偏袒、无成见,这样才能让人民信服,受人民爱戴。

  深圳孙玉麟在《静悟中庸》中批评了那些在生活中,将中庸简单地理解为在“保守与激进、左与右两端之间取中”的意思。他认为,中庸之道并非骑墙、折中,更不是模棱两可,明哲保身,而是在一个复杂的时空中,在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遵循客观规律,做出最合适的抉择。在处人处事中,既要把握永恒的原则,又要顺应变化的环境,因时、因事、因势、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以求无往不通,无往不胜。孙玉麟认为中庸具有与时俱进、系统思维、顺势而为、行为适度、合于中道、合乎分寸等特性。最后,他得出了结论:中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既是道德的很高境界,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既是崇高与平实的统一,也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因此,做人、做事、做企业,都应遵从中庸之道。事实上,我们常听人评价说某人处事极为稳妥持重时就常赞扬说其“深得中庸之道”。 (郭五林)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从政者的严格要求,在今天对于公务员的要求中也一以贯之。政治精神通过现代阐述,以全新的、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方式呈现出来。作为一个公务员,它必须要具有公正的思想,公开的观念、公平的行为。在申论中,这种政治精神有深刻体现。

  申论要求考生要具有敏感的政治鉴别能力,它要求考生要有相应的政治理论功底,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考生要善于从政治上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能透过事物的表象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晰的政治头脑。

  申论要求考生要具有依法行政能力,法是古代独角兽的称呼。传说古人审案时,让公正的独角兽来判定输赢。独角兽即法由此成为公正的象征。法在现代指的是国家的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和法规等不同层次的法组成的法律系统。依法行政,就是要求考生要应对申论考试时,要有较强的法律意识、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要忠实地遵守宪法、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执行公务;准确运用与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依法办事,准确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以权代法;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维护宪法、法律尊严。

  公务员的“公”字,即反私为公,所以公务员是受人民委托为人民办事的国家工作人员,它应当具有公共服务能力。公务员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和服务意识,诚实为民,守信立政;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有较强的行政成本意识,善于运用现代公共行政方法和技能,注重提高工作效益;乐于接受群众监督,积极采纳群众正确建议,勇于接受群众批评。

  公务员的“务”字,是服务的意思,这种服务包括务虚和务实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工作中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公务员应当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实事求是,讲真话、写实情;坚持群众路线,掌握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历史、现状和产生的影响;积极探索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测发展的趋势,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善于总结经验,发现典型,指导、推动工作。 申论给定的材料在测查考生的调查研究能力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郭五林)

  申论测查的是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要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在面对一堆纷繁复杂的材料时要有全局观念、民主作风和协作意识,在提出对策时不狭隘偏激,不独断专行,要承上启下,要左右协调,要胸怀广大。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头脑清醒,迅速有效掌握相关工作信息,及时捕捉带有倾向性、潜在性的问题,在进行科学分析后,制定可行性预案,采取果断行动,在社会活动中善于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调动各种力量,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从而尽可能把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并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申论还要测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公务员候选人,在语言文字表达方面,应当条理清晰,用语流畅,重点突出;尊重他人,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一道工作;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建立和运用工作联系网络,有效运用各种沟通方式。

  以上我们对政治的核心精神“正”作了多角度多层面的阐述,我们想要大家树立一种“正”的思想,以便在申论中无往而不胜。把握住申论的政治精神实质公正、公平、公开,就拥有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在申论过程中,我们要随时自问三个问题:这样的方案或对策拿不拿得出手?见不见得人?有没有人反对?如果你觉得你做的答案拿起出手、见得人、没有人反对,那你就应试对自己有信心。作为一名公务员,能随时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实际上是在执政理念上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充分尊重和维护,实际上是在行政过程中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表现。

  小平同志说“当前既要防止左,又要防止右”,其核心政治精神就是正,所以邓小平理论成为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旗帜,那是必然的。总书记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也是要求树立“正”的思想。公务员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其行为代表着人民的意志,不能徇私舞弊、偏袒庇护,要一碗水端平。(郭五林)

  下面我通过一篇申论例文来说明,这是2002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申论》答卷实例。

  为康泰克鸣不平

  (作者拟此标题,立场出现明显偏差。考生从虚拟公务员的身份出发,不宜简单化地表态。考生应站在行政者角度,而不应站到行政对象角度。现实生活中,站错队就容易说错话表错情做错事。所以,居于公务员的角度,站在“公”的立场来申论是对考生的第一要求。)

  一日我的一个朋友(信息来源渠道的单一性,可能导致偏听偏信,影响对事件性质的准确评判,违背公正原则)给我来了一个电话,电话末了补上一句:“哎(叹词,情绪化,影响作者的情绪),可别再吃康泵克了,PPA,有毒!(局部信息、尖端信息。日常化、生活化语言的典型特征是告知别人新信息而不是全面信息,所以难免失真。)”放下电话我老半天(表示时间的词语口语化,有夸张之嫌,当然不切实际)觉得别扭(面对意外信息时心理失衡,情绪化反应激烈而持久,显示了作者心理素质的薄弱,而公务员要求临危不乱,处变不惊,这样才能冷静理智地处理急难险重的事件。),心里琢磨:这康泰克怎么就成了PPA的代名词了呢?!(在情绪复杂时表述混不清,用一个句子表述两种意思,态度不鲜明,骑墙之态,左右摇摆,实则无主见。)我真是(情绪激动,缺乏控制。)为康泰克鸣不平!(不平则鸣,但未见不平,不足以鸣。)

  “……药力可以持续十二个小时,……”这是过去康泰克的一句广告词,也正是因为这句广告词,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才把康泰克作为自己感冒后的首选药。为什么?四个字,“药力持久”。(这几句叙述还是客观的,可见作者还是有能力做到客观表述,不过看来作者是没有应试经验,所以出现重大失误。)这四个字意味关我们不用为忘记吃药而发愁,因为吃一次可以管“十二个小时”,简单、方便、实用,这也正是当今快节奏生活所需要的。(这几句应当说是言之有据的,称之为一气呵成也不为过,可见作者还是有相当文字功底的。本来有水平但把握不住,这是考生应当极其注意的通病。)人们天天为了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而烦恼,难道还要为吃药发愁吗?(这句话反问得没来由,想当然地发问,由此可见,作者的思考是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这类问题反映了一种年轻人的典型性格,我把它称之为气球性格的那种:一拍就跳,一刺就爆。初看很聪明,细看很鲁钝。)

  “哪些药含有PPA?哪些药不含PPA?”这成为如今我们感冒吃药最(没有比较,不能随意使用最高级词语。此种提法,大惊小怪,缺乏稳重。)烦恼的问题,康泰克一夜之间成了PPA的代名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引用俗语,形象生动)。我(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说话,没有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在行政过程中,以公务员的身份说话,要尽量少用“我”,多用我们。我只代表本人,我们代表的是人民群众。)不明白(如果要做公务员,不能说不明白,不明白的事情就得弄明白)当初不知道的时候大家为什么不说它“有毒”呢?(既然不知道,当然不会说他有毒,知道了说它有毒是正常的。)难道(如此反问,有骂街之嫌。)就是吃了康泰克过敏或引发了其它不良反应的也没见谁去向厂家索赔呀?(作者不能自控,为情绪所使,根本没有冷静下来想一想。古人说,君子三缄其口,要想了又想才说出来。这种遇事急躁,急于表态是年轻人很容易犯的错误。这与当前社会人才密集,成名压力加大,成功焦虑增加有关。个人在很多时候都想先发制人,以求脱颖而出。所以难免轻敌冒进,赤膊上阵。)哦,人家现在被禁了,你又是指责,又是索赔的,这难道不是乘人之危吗?(立场不正,以致态度不公,缺乏角色意识,难以克制先入为主的认识定势,到这时都还未平静下来思考,情绪主导理智,离一名成熟的公务员的要求还有很远。)

  有人要说了(这是作者的假设,或者说下大包围,自树靶子自己射。经不起推敲,查无实据。违背诚信原则。),康泰克确实含有PPA也已被证实容易引发脑中风这是事实。(这句话应当分成两句话来表述:康泰克含有PPA已被证实,康泰克容易引发脑中风也被证实。)对,我同意,(作者把自己置于假想的争辩中,自问自答,以一己之心度他人之腹,囿于自身的思维、认识所限,难以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当然无法做到公正。)可是,大家都知道真理有其绝对性也有其相对性。(这句承上启下的话显示了作者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同时也具有相当的逻辑推理能力。)当初吃康泰克能治感冒,而且效果很明显,这也是事实,也是真理,(与前面的句子形成排比,使文章有气势。)不过也是相对当时来说,现在说康泰克成分中的PPA有不良作用却是事实。但是(关联词运用得当,使得作者的论述具有说服力。)在发展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真理,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大前提的正确性,为结果的正确性打下了基础。只可惜,小前提是假设的,是不现实的。)我们猜想,如果有一天科学研究证明推知了“服含PPA成分药品容易引起脑中风”这一结论,那我们该怎么办?再去找“康泰克”,去哪找?它早就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了”!当我们自己做事情做错了,也是很希望别人的理解的,难道康泰克不希望消费者理解吗?同样希望而且需要。(站在报考公务员的考生角度,要理解行政对象都是具体的人和事,不存在对假设性的人和进行处理的可能。依靠假设存在的问题,要请学者来研究,而不是靠公务员来处理。)

  我们再来看看康泰克的生产商中美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我们看到了墨西哥的药品生产商和销售商损失惨重,同样我们的中美史克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产品积压,“人人喊打”,指责声讨,企业又面临开发新产品,所以我们不应该再给他们太多的压力了。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关于PPA的风波,不能跟着瞎起哄,坐那儿杞人忧天。(作者立场的错误,直接导致其成为错误的代言主体。所以本文的关键不是为国家立言,为人民立言,而是为行政对象立言,这违背了申论的人民性原则。)

  “市其短必有其长”。(再次引用有辩证意味的俗语,在行文上更生动)我们(何时称我,何时称我们是很讲究的。代表个人意见时称我,代表群体意见时称我们。那作者凭什么使用我们,那是在无意中偷梁换柱,企图在别人不注意时掩饰逻辑漏洞,蒙混过关。)不能死盯着康泰克含PPA不放,像小孩子摔倒了要报复性狠跺地面才满意那样(所举例子中的人物也是缺乏知识和理性的,他的行为当然不能作为典范供参考和效仿。),把康泰克致于死地;我们应看看康泰克为我们作的贡献,毕竟我们没有出现吃了康泰克脑中风的,(作者没有把握好抽象性和具体性、整体性和局部性、长远性和当前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在看待现实问题时表现得比较“近视”,使得自己的观点经不起历史检验,从而丧失其正确性。)而是能把我们的感冒治好。给康泰克一些理解和支持,(从错误的立场出发进行的推理,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下,作者仅凭一孔之见,大发议论,导致本文看似生动流畅,却无法避免走向了正确的反面。)让它能重新站起来,为我们继续作贡献,再次成为我们感冒的首选药品。(感性的过于强大导致了理性的贫弱,作者终于在斜路上越走越远,虽然他一直在努力往前走,却事与愿违。这说明,要进行深刻的论述,公正的立场是起码的,也是必须的。)

  两相对照,可以看出,杨霞作为一名专家的点评,可谓简明扼要、精到深刻,但对读者的理解力要求太高,对多数考生来说都不大适宜。考虑到多数考生尚缺乏足够强的理解能力,因此我在本书中把杨霞的点评观点深化和细化,以便于初学者接受,这是符合多数考生的实际情况的。

  请看下面这则申论材料,这是某单位考试的申论试题。看完后请认真思考,如何从公正的立场来对待类似事件。

  (1)某县党政领导干部,每人都有一本“民情日记”本,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随时记录与老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群众对此好评有加。县委县政府要求每个领导干部每月要有1/3的时间深入基层,同群众促膝谈心,倾听真话,了解实情,并写两则以上“民情日记”和一份调查报告。各部门、各乡镇指定专人负责将本单位领导的“民情日记”归纳整理后上报县委办公室,然后由县委办公室通过简报予以摘登。县委则根据“民情日记”反馈上来的各种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常委会议,进行研究和解决。据了解,该县300多名领导干部仅两个月时间就写了“民情日记”1800多则,解决与群众利益有关的事465件。

  (2)某县耗资百万元,有108国道边修建了“喷灌工程”。该工程竣工之时,电闸开处,甘霖飞洒,官员喝彩,参观取经者络绎不绝。但检查组、参观团一走,就偃旗息鼓,已闲置两年。原来此工程中看不中用,农民浇一亩地仅电费就需二三十元,是引渠水浇地的三四倍。

  (3)某地农民过去爱种路边田,因为交通方便,产品便于?+-?,现在他们却大都不愿再种路边田了,因为领导把路边田当作“政绩广告”,强迫农民不断“调整结构”,一个领导一个做法,今天搞“生态农业,猪鱼混养”,明天搞“葡萄长廊,果树飘香”,到头来屡战屡败,吃亏的是农民。

  (4)据报载,某贫困县花近千万元举办芒果节。芒果节期间,虽然用巨款请来歌星助兴,但并未使果农卖果难的问题得到解决。原来芒果节本应在4月下旬举办,可县领导为让各方宾客能看到该县“形象工程”“生态湖”,便将芒果节推迟到“形象工程”竣工后的5月28日,错过了芒果最佳促销时机。

  (5)某镇政府自1998年开始建设“四万工程”,即“万亩黄花菜工程”、“万米绿色长廊工程”、“万亩蔬菜工程”和“万户养鸽工程”,为此拆除农舍283间,征用农民承包耕地300余亩,导致一些农民至今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有的栖身在桥洞里已达一年之久。如今,虽然横跨公路的标语“菜青鸽白黄花飘香,境优人靓绿廊溢情”、“抓好四万工程,造福五万人民”十分醒目,但菜地变成荒地,空空的大棚架子已成为儿童玩耍的器械;规划中的鸽子广场,周围民房已拆除年余,但目前只立起了一座造价十万多元的高架灯座。

  (6)下去搞调查研究,常常会遇上“要啥有啥”的干部。汇报情况的时候,他们不是实事求是,有啥说啥,而是察言观色,要啥有啥。看你对某一问题是持支持态度的,便掏出一堆正面的事例和典型;看你对某一问题是持反对态度的,便掏出一堆反面的事例和典型。总之,要什么经验有什么经验,要什么典型有什么典型,甚至有什么数字就能找到什么数字,把你应对得舒舒服服,满意而归。于是,就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花了很多精力下去调查研究,得到的却是与实际情况距离很大的虚假情况。几年前,某地为了总结某项工作的试点情况,派出七八个小组到同一城市去调查研究,看法竟大相径庭,一个主要原因是上了“要啥有啥”的当。

  (7)据报道,某县城关某小学校长在向媒体介绍校舍是危房、150名学生不得不借用民房上课的情况后不久,就被镇里免去了校长职务。

  (8)传媒也经常报道某某官员微服私访的消息,但总让人有不伦不类的感觉。一是有些微服私访变了调。应该说,微服私访者,大抵是身居高位的官员,古时听得最多的是皇上,或钦差大臣,至少也是总督或者巡抚。但是,现在听到的大多是市县级领导,甚至连乡长下基层也美其名曰微服私访。二是有些微服私访变了味。一曰放不下身,也就是放不下“官架子”,不能以平民身、平常心去体察民情。二曰静不下心。?+-?“宫”来,风风火火,心静不下,一天两天便打道回府。三曰听不到话。下榻宾馆酒店,置身闹市大街,围着转的是各级地方官员,看到的是早就导演好的“戏”,听到的是背熟的“台词”,至于百姓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则无法听到。四曰吃不了苦。置身于穷乡僻壤,粗茶淡饭无法下咽,草席旧被难以入眠,再加之冬有寒气逼身,夏有蚊虫叮咬。五曰解不了难。屁股一冒烟,困难还是那个困难,负担还是那个负担,怨气还是那股怨气。

  (9)某市政府第二十五次常务会议务实反虚,特别是要坚决反对“虚”,比如年终少搞评比等花费甚多且不必要的活动。临近年终,不少部门照例要搞总结评比活动,眼下就有一些活动计划报到市长那里。市政府要求,要少搞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规定政府部门除了极个别的活动经批准可搞外,其它一律不许搞。经批准的活动即使搞也要缩小规模,降低标准。

  (10)某县来了上级派来的水利检查组检查洞庭湖水利工程。来到工地上一看,哇!但见“红旗飞舞,农民挥掀铲土,拖拉机来来往往,好一派繁忙景象”。县里还汇报说,本年度水利工程是历年中出人力最多、投资最多的等等。估计看的听的都使检查组比较满意,就转到下一站检查去了。这边检查组刚走,只见刚才还挥汗如雨的农民们立刻收拾工具,坐上各种交通工具—包括刚刚卖力表演的小拖拉机,迅速撤离。有记者探问原因,农民们答曰:乡里叫我们来“表演”给检查组看的,能顶好几天工!

  (11)某地区今年遭受了120年未遇的春旱,而所修建的引水工程竟引不来水,市财政拨款138.9万元修建的灌溉设施已闲置4年,涵洞口结满了蛛网。干部们说,引长江水灌溉,要有三道工程,第一道高压取水,第二道干道送水,第三道沟渠分水,直到今天只修了无头无尾的送水干道。农民说:只修这一段,而且修在路边容易看到的地方,修在市“蔬菜办”容易检查到的地方,做个样子。如此看来,毫无作用的干渠只是专门供“官”参观检查的。有人称这种“农业”为“官赏农业”。

  (12)某乡党委书记,实在看不下那里“农民真苦,农村真穷”的实情,看不下农民因负担过重(有的村人均500元人头费)而背井离乡、使两万亩土地摞荒的境况,给国务院领导含泪上书。信中说:“现在真话无处说,上级领导听到农民增收就高兴,汇报农民减收就批评人。有典型,无论真假,就记录、就推广。基层干部察言观色,投领导所好,到处增产增收,形势大好。所以,真话也听不到了……现在,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不出假典型,不出假数字,不违心做事,做实事求是的干部,真是太难太难了。”国务院领导批示后,省、县领导采取措施,信中反映的问题很快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13)继某大学出版社以向中国“希望工程”捐献价值一百余万元人民币的书籍纪念其复社二十周年后,今天,全国教育书刊发行联合体(国内二十三家民营书店协议联合组成)又向“希望工程”捐赠了四十万元人民币的现金和价值六十万元人民币的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版中学教材同步的辅导用书,并以此庆祝联合体成立五周年。捐款将由中国青基会用于在中国西部地区援建希望小学,捐赠的书籍也将由中国青基会转赠给全国各地,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中学生。

  (14)最近,某市政府向全市公务员提出一个要求:“做事不‘做戏’,做‘实干家’,不做‘表演家’。”所以要这样提,是因为这些年,基层干部“做戏”的事确实出了不少。有的是在会台上“做戏”,喊大口号,说大计划,提大措施,讲大蓝图。但细心逐条核对一下就会发现,十之八九都是空对空。也有的是在汇报材料上“做戏”,拣好的说,拣大的说,拣已经做了的说。十家企业九家亏损,便专门汇报那一家赢了多少多少利。更多的则是在应付检查时“做戏”。为了应付计划生育检查而拉来互不认识的男女组成“假夫妻”,为了迎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而到外边去借“假学生”。

  (15)轰轰烈烈地开展有十年之久的“全国卫生城市”冠名活动近期已被宣布不再进行。来自全国爱卫会的消息表明:一些城市为了应付检查,不是下大力气去提高日常管理水平,而是搞突击甚至弄虚作假,影响了检查评比的效果。某市在一次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因在主要街道摆满了从市民家里借来的数万盆鲜花,而一举获得卫生模范城市的称号。然而煞风景的是,检查组前脚刚走,就发生了哄抢盆花的不文明事件。为此,全国爱卫会决定自今年起作为“流动红旗”式的“全国卫生城市”冠名将不再进行。今后全国城市卫生检查评比将实行申报制,对自愿报名参评的城市进行“不打招呼”式的突击检查,每次检查的结果由全国爱卫生统一公布,评出名次,但不再授予“全国卫生城市”的称号。

  (16)最近,某地群众在为某个会议叫好,细一了解,原来这是统计部门开的一次“喊数会”。他们发现各县报来的乡镇企业产值明显高于平均调查了解掌握的情况,立即召集各级统计部门负责人开会,认真核对,主动减数,使上报的数字减少了弄虚作假。

  (17)一个基层单位的领导说,年年要为应付检查伤脑筋。一曰小康达标检查,二曰初级卫生保健检查,三曰卫生评比检查,四曰体育先进镇评比检查,五曰家教工作检查。工作检查本是很正常的事,为什么要伤脑筋呢?原因很简单,就是此类检查变味了。其内容条款看上去丰富实则琐碎,而且几乎大同小异:首先要有若干年的总体规划,然后是各年度的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要具备专门领导机构,要有一系列的表格数字;主管部门要有一整套资料,当地党委、政府历年的工作计划和总结中也要有相应的内容。这样就非常伤脑筋了:许多形式上的东西平时就没有存档而现在非要不可。接受检查的部门不得不组织一批造假的人夜以继日地起草、打印、装订,连几年前的政府工作报告也要翻出来修改一番。如果是跨级、跨部门的检查,还要自下而上的相关部门层层会审,哪一关提出异议都又得忙碌一阵子。除了案头资料面面俱到外,还得腾出有关场所,置办相关器材,挂上一块又一块牌子……直到检查团来了,又得诚惶诚恐地忙碌一番。试想,一个单位一年当中有几次类似的检查,不搞得精疲力竭是过不了关的。

  本试题文字部分篇幅较长,给定资料共3811字。按常规阅读速度500字/分钟计算,需要7分钟左右。但很多人可能读一遍要读15分钟左右,生怕漏掉重要信息,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三国演义》中有个故事:诸葛亮年轻时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之所以成就功名,成为两朝丞相,与他的学习方式有关。观其大略之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但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浮光掠影,绝对不是这样的。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著名理学家陆象山曾说过这样的话:“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就是不钻牛角尖,以不变应万变。根据我个人对众多申论试卷的阅读情况来看,越是执着于细部,则越容易陷于具体信息的干扰中。所谓进得去、出不来是也。读申论试卷,要能进能出,先读过三四遍,然后静思默想五六分钟,理出过七八九十来,在写作时就能做到说一不二。所以做申论,还是要先抓主要问题,先看事物发展的大趋势,把握住事件的要点。

  我在这里身兼二任,既当讲授者又当操作者,就算是授人以渔又授人以鱼吧。考生在考试时,只要以公正之心对待世界,世界也就是公正的了。所以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考生心里镇定自若,客观冷静,考试就成功在望了。

  请看我拟的参考答案。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概括。(20分)

  本资料反映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工作情况。地方政府里边有很多人真心为民办实事、办正事、办好事,同时也有很多地方政府及部门领导爱虚荣,好面子。在工作中摆架子,重形式,轻实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路边修政绩工程,搞“官”赏农业,在办公室报假情况,堆假材料,在现场人为表演做戏,对说真话干实事的人进行打击报复。(149字)  

  自述自评:本套试卷确实有相当难度,这在我在阅读申论要求的时候发现的。我在读完第一遍后,看到申论要求。然后回去读了第二遍。对其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个还比较好办,就是反映我国部分地方政府部门工作作风虚浮的问题。对其形式的概括,颇费周折。我将每一段的主要问题都进行了概括,依次是

  1、为民办实事。

  2、修观看工程。

  3、打政绩广告。

  4、推形象工程。

  5、搞政绩工程。

  6、提供假情报。

  7、打击说真话者。

  8、摆官架子。

  9、会议反虚。

  10、工作表演。

  11、搞“官”赏农业。

  12、为民说真话。

  13、赶时髦抢风头。

  14、做戏。

  15、应付检查。

  16、务实减数。

  17、应付检查。

  我估计,能做完上一步的考生大有人在,因为这些资料都是经过整理过的,从中挑出一两个词语来概括其主要内容不是问题。真正难的是如何将这么多问题概括出其主要问题,并概括其表现形式。

  所以,第一句是要总括。先下大包围,再分而食之。也就是画个圈,指明其范围。所以有第一句话“本资料反映了我国地方政府的工作情况。”这是一个宏观的概括,客观地说,没有倾向性。现在要进行分述。分述是不是只讲主要问题,在这里主要问题是负面的,是不是我们只说负面的,按题意似乎是这样。可只要跳出来一想,在机关里要是只说社会的歪风邪风而闭口不谈正气的话,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先说好的方面,再说差的方面。好的方面文字要偏少,差的方面文字要偏多。但如果把上面的表现形式罗列起来,这道题还是没做好。

  在概括列举其表现形式时,我是很费了一番脑筋的。要把它概括得不交叉、不重迭、无疏漏,必须要寻找一种合适的方法。所以就先说好的方面,再着重说差的方面。好的方面列举有三个要点:1、为民办实事。12、为民说真话。16、务实减数。如果罗列起来,概括得也算可以,但层次感不强。于是我又继续思考这三个要点之间的层次关系,就从三个方面来概括,那就是办实事、办正事、办好事。

  申论的基本政治精神是公正,当然,公正与公开、公平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者浑然一体。为了更具体地领会申论公正的精神实质,我们再找一个模拟答案来分析。请先看下面给定资料。  

  (1)今年6月17日,北京市和东城区劳动保障部门在地坛公园举行劳动保障政策咨询活动,在咨询社会保险问题的近3000人次中,对有关政策一无所知的约占30%,一知半解的约占40%。这表明绝大多数人对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基本上还不明白。

  (2)问起原因,不少咨询者谈了“五不到”,即广播听不到(上下班在路上),电视看不到(回家做饭忙家务),报纸看不到(单位订报少),培训轮不到,企业讲不到。这说明人们了解法规的渠道还有待进一步畅通,相关媒体对法规,尤其是新出台约有关政策报道和解释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3)曾有一位老工人到劳动部门说:“您给评评理,我干了30年了,大错小错没犯,干活任劳任怨,这不,签了五年合同,说什么也不给续签了,这会儿到哪去找工作?”其实,按照老工人的条件,五年前就该签无固定期合同,因为他当时工作已满10年,而且离退休已不到10年,为什么不向单位提出签无固定期合同呢?原因就是对劳动合同的有关法规不了解。

  (4)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实施,劳动争议也随之猛增。劳动者和企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为准则,对簿公堂,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仅北京的一个远郊县,1995年到1999年,4年间劳动争议案件增长5.7倍。北京市1999年全市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234起,涉及职工11183人,比上一年增加64.2%,其中集体劳动争议案件242件,涉及职工6191人,比上一年增加78.5%。

  (5)李小姐在一家公司负责打印工作,由于文稿较多,常常一天也不得闲,公司还常在临下班时交给李小姐一些需要打印的文稿,有时周末,公司主管告知李小姐,这些文稿下周一要,李小姐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有时休息日也来公司加班,当李小姐向公司提出给加班费时,公司领导却说:“公司并未安排你加班,你加班是自愿行为,也就没有加班费。”为此引起争议。

  (6)据有关部门统计,本市今年地方企业将有33.7万名职工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其中城镇职工26万。在这26万职工中,签订5年期劳动合同的占81.1%。今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职工相对集中,人数远远超过往年,是五年期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高峰期。下半年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的职工占全年的73%,是终止还是续订迫在眉睫。  

  有人根据它的申论要求做出了答案提示。  

  1.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20分)

  答案提示:上述材料反映了:在《劳动法》实施的六年里,人们对它的掌握还比较肤浅,主要表现在条文不了解,合同不会签,纠纷案件多。

  2.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

  答案提示:加大《劳动法》的宣传力度,另外与劳动法配套的法应尽快出台,比如《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促进就业法》等。就《劳动法》而言,通过五年多的实践,也有其不尽善尽美的地方,应听取专家和劳动部的意见,加以修改。对于普通人。这部法与每个人的工作息息相关,您是否也该多花点精力学学它呢?   

  与申论的政治精神相对照,你认为上述答案提示如何?

  原文提供的是且仅是答案提示。这反映了两个问题:一是多数做模拟试卷者都害怕下水作文。二是这种恐惧心理又不想表现出来让他人知道,于是就虚晃一枪,提示一下,其意思是不是我不知道,只是我不想说而已,说了浪费纸张。

  所以我对以上答案提示之类颇不认同。很多申论参考书上都只有答案提示,最多也就只有参考答案。对其具体内容,我常有不同看法。经过对申论三年多反复的研究,我才基本明白申论的深刻内涵。

  上述答案提示,从申论的政治精神角度来衡量,有何不足呢?我认为有三点:一是考虑问题不全面,只考虑到局部,没考虑全面,第一题答案提示着重考虑的是职工,而没有考虑单位。第二题只考虑了部分,没考虑全局,注意力集中在法律上,而没相关环节缺乏思考,而且方案也只具有可行性,没有可操作性。如此当然就有失公正,也就无法做到公平,当然也就不便于公开了。换句话说,就是说理论上一片光明,实践中黑灯瞎火的。

  站在一个国家公务员的立场,来考虑问题,必须要全面,分主次,才能公正。首先是要考虑到事件的各个方面,其次要兼顾问题的正反两个对立面。要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想周全,要把事件的各个环节都想清楚。那么,第一道题的答案该怎样做呢?请看答案,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排列,这样排列有什么好处。(郭五林)

  该材料反映了当前我们国家劳动保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国家劳动法律体系不完备,劳动法规宣传渠道不通畅,职工缺乏有效途径获取劳动保障知识,部分企业钻法律的空子损害职工权益,对职工的劳动保障不到位,侵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很多职工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无力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形成很多劳动纠纷,劳资矛盾日益突出。(150字)

  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考试技巧:建议考生在考试中在做第一题、第二题时可先打草稿,如没有草稿纸,可在试卷上边、右边的空白处用铅笔先做一遍。我曾经参加过1997年、1998年高考阅卷,两次都主要是批阅作文,两次都被评为高考优秀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对于考生在指定写作答案之外的试卷其它部分写作的文字,是不影响该题评分的。现在国内部分省市已经在申论阅卷中取消了卷面分,考生就更应该把政策用活用够。所以,用铅笔在给定资料部分试卷空白上写字,是可以放心大胆地进行的。如果明确规定不能带铅笔,用钢笔在那些地方写字也是可以。

  本来,类似的考试都可以使用网上考试的办法,只是我们国家现在设备、人员、政策方面都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申论都6年了,依然沿用笔试的办法,而很多职位却又要另外加试计算机,实在是国情所限,不得不如此。

  现在我们来看第二题怎么做。为了使答案具有条理性,我通常都采取分层分类法来做这类题。首先解决观念问题,其次解决制度问题,再次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对一些方案重点提及或创新提出。试一试,这应当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一、劳动保障部门联合新闻文化出版宣传部门,采取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多种形式,普及劳动保障政策,使广大职工学法、知法、懂法、用法。

  二、劳动保障部门对劳动争议案件比较多的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统一解决,对情况特殊的问题交由劳动仲裁部门裁决。

  三、劳动保障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拟定劳动保障的地方法规草稿,并进行可行性论证,将草稿将由社会广泛讨论,将法规和论证报告及搜集到的各方面意见一并送交市人民政府,待市政府审批后在全市范围内施行。

  四、设立劳动保障热线电话,从事法律咨询、接受劳动保障争议投诉。联合律师事务所,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援助。(301字)

  做申论试题,强调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主管部门要负主要责任,协管部门负次要责任。但只要行政机关的部门,不管是哪一个,都有权利和义务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努力,不得逃避责任,否则就有行政不作为之嫌。

  我在这里用环节分析法来解决如何概括这则资料里反映的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纷繁复杂的,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必须有清晰的思路,严密的逻辑才行。根据检查的时间经历来看,是先路过境内,再到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再开会,再到工作现场。然后告辞。所以各个环节都发生了些什么,将异质同构(所谓“异质”指的是不同质的事物,而“同构”指的是相同结构的事物,异质的意义在于解释事物的独立和完整,而同构的意义在于解释事物的归属和联系)或同质同构的问题概括为一类,归纳之后,把它们按时间顺序和环节连续性写下来,于是就得到了分述句的答案。“基层干部里边有很多人真心为民办实事、办正事、办好事,同时也有很多地方政府及部门领导爱虚荣,好面子。在工作中摆架子,重形式,轻实质。为了应付上级检查,在路边修政绩工程,搞“官”赏农业,在办公室报假情况,堆假材料,在现场人为表演做戏,对说真话干实事的人进行打击报复

  做完这道题时,我有一个感受,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这道题真难!

  2.请用不超过500字的篇幅,分析形成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要有条理,方案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40分)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及部门工作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其原因主要是部分公务员对本职工作思想上认识模糊,没有把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行政机关在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上缺乏有效约束,对走形式、做过场的单位没有严厉的处罚措施。一些公务员在工作中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敷衍塞责,蒙混过关,欺上瞒下。现根据实际,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一、加强公务员的道德要求,建设诚信政府。建设公务员诚信档案,划分诚信级别,对有说假话、报假帐、做空事的要追究领导责任,对有违背公务员诚信道德的领导要采取处罚措施,并进行公示。树立一批对人民说真话、为人民办实事、为国家谋利益的优秀公务员典型。

  二、建立完善的公务员工作评估体系。加强公务员工作评估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改革传统的感性化、感官化、形式化的行政工作评价方式,建立理性化、数据化、对象化的行政工作评价方式。

  三、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强化行政执行监督。落实政务公开各项要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工程,应当交由社会各界广泛讨论,邀请专家进行严格论证,安排专业人才进行规范运作,加强工作过程中的监督管理。(458字)  

  自述自评:对于公务员处事要公正、公平、公开的要求,首先要从转变观念做起,因为思想是一切行动的起点,从“头”(思想)抓起才能从根源上杜绝。靠道德、责任、良心来约束公务员,公正之心,是行政公正的必然和要求,是行政公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书记同志说过:“关键的问题是教育干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GCD领导的中国国家管理的优势和特色。但光口说不行,必须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来进行保证,因为制度具有普遍性和强制性,对施行范围中的所有人、所有事都能起到管理作用。制度既要进行正向激励,也要进行负向惩罚,确保公务员的责、权、利对等。制度公正是行政公正的核心。最后,制定要落实,既要加强执行力度,也要加强监督力度。执行公正是行政公正的最终体现。从这三个层面来阐述,我们就能从思想观念上、制度环境上、执行监督上营造一个公正、公平、公开的行政环境,确保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依法实现,确保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的实现。

  相比而言,这道题要轻松一些。为什么呢?一是字数较多,思维放得开些,写下来的答案字数可以进行调控,前边的写多了些,后连的就简略点。二是使用分层法来写答案,简单易行。从观念、制度、操作三个层面来分析,化难为易,由简入繁。三是平时读的这方面的东西多,写起来自然就顺手。不过,对于考生来说还是有相当困难的地方,那就是相同的内容,如何排列其顺序,对很多缺乏经验的考生来说,如果不对程序、动作的逻辑顺序进行认真思考,要做得条理清楚是很不容易的。

  但功夫在于平时积累。这里又教大家一个备考技巧:读报纸读人民日报,读人民日报先读头版,读头版先读党政领导对具体工作所作的讲话。这些讲话既务虚又务实,先务虚后务实,反映了我国政治家的高超行政水平。公务员每天看报,是他们的工作所需,而很多老百姓却经常不理解。很多学生想考公务员,但平时却不爱看报纸,我对此是持否定态度的。对凡是向我询问如何准备申论考试的都说同一句话:“记住每天看人民日报头版,认真阅读领导讲话,熟读成诵,坚持一个月。”

  3.针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少于1200字的篇幅,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要求:论点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办实  

  随时把人民群众的饥寒冷暖记在心上,随时把人民群众的问题困难写在笔记本上,随时把解决人民群众急需要解决的事情落实到行动上,这是每一个国家公务员的使命和职责。凡是这样做的人,人民群众就高兴、就赞成、就满意。凡是不这样做的人,人民群众就不高兴、不赞成、不满意。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这样的干部。他们随身携带民情日记本,走到哪里就带到哪里,带到哪里就记到哪里,记到哪里问题就解决到哪里。某某县党政干部就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深入基层,与群众谈心,听群众说话,记群众反映,全县300名领导干部,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就写民情日记1800多则,解决与群众利益有关的事情465件。

  新时期,我们需要这样一批又一批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干部。他们在工作中,务求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实。只要是人民群众关心的,他们就关心;只要是人民群众反对的,他们就反对。公务员是人民公仆,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这是公务员的份内之责。这个问题本来并不难,难的是很多同志在工作中被绚丽的荣誉冲晕头脑,被悦耳的谎言迷惑心灵,被美酒麻醉舌头,根本并没有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行动的指针和向导,而是仅仅把它作为一种口号刷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落在空上。

  当前,各级政府中,确实有一部分虚荣心强,爱面子,认为农民土,生怕接触农民,沾上泥土弄脏了衣服,所以偶而下去转一转,坐在车里看一看,脚不下地,心不在焉,看到一些现象,听到一些情况,吃了一桌山珍,喝了一罐美酒,趾高气扬地回到机关,还美其名曰微服私访。

  殊不知,他们看到的现象有的经过策划,听到的情况有些经过处理,检查的材料不少经过炮制。如果凭着这些浮光掠影的现象、外在光鲜的事实、形式完备的材料就来进行行政决策的话,不知道有多少纳税人的钱要被浪费,不知道又有多少国家利益要遭损失。然而,确实有那么不一批人听不得真话,见不得实情,他们听到困难就想回避,见到荣誉生怕落下,他们喜欢的是锦上添花,他们不愿的是雪中送炭。虽然这些人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只是少数,但影响极坏,人民有意见,社会有看法,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危害社会主义建设。

  我们要在各级政府中开展一次规模浩大的整风运动,对于各级政府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官僚作风、浮夸现象、做假行为进行认真批评和自我批评,我们要采用严格的考核机制来预防这种行为今后继续发生,我们要动员人民群众一起来监督政府行为,努力建设一个高效政府、务实政府、诚信政府,阳光政府,踏踏实实地为民做好事、办实事。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人民政府为人民这句承诺兑现。

  今天,我们学习三个代表,就是要把三个代表渗透到日常工作中来,渗透到为人民服务的每一件事情中来。作为国家公务员,我们上代表国家和政府行使管理职能,下代表人民群众利益为人民说话办事,中间代表着国家公务员的整体形象公正严明。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言行,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办实。把党委、政府和人民交给我们做的事情做好,把党委、政府和人民交给我们办的事情办实。(1229字)

  自述自评:本文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牢牢地把握住政治,充分地体现了正气,坚持人民性,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爱人民之所爱,恨人民之所恨。全文爱憎分明,立场公正坚定,对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行为大加赞扬,对虚夸、浮华的行为大加鞭挞。二是将深刻的政治化为流畅的语言。文中大量使用排比、对偶,熟练运用了大量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并结合具体实际,使语言生动形象。文章中排比、对偶句多,增强了文章气势,增强了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希望大家多读几遍本文,这是真正为应届大学毕业生量身定做的,贴近社会实际,贴近考试实际,贴近大学生实际。如果你考公务员的目标明确,意志坚定,你最好把本文熟读成诵。

  申论的气势在于正气,在于大气。正气是公务员心中想的全是人民群众,唯独没有自己而表现出来的气概。大气在于申论能够从全局的高度着眼,能够从局部的细微之处入手。这种气表现在于行文语言的固化和结构的固化两个方面。申论语言要以陈述句为主,多使用异质同构或同质异构的语句,反复加深读者或听众的认识。

  在申论中要讲政治、讲正气,前提是讲学习。我长期看人民日报头版,那是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国家里最重要的理论或事实,所以我极为关注,深受其濡染。是可谓“取法上上,可得其上” 。如果说我的这篇文章还有可圈可点之处,那我得首先感谢人民日报及为其头版写文章的所有人。没有他们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也不会有我这篇文章的出现。 (责任编辑:admin)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jiangxi/ajaxfeedback.htm

更多关于 专家谈要考高分必须讲政治 的内容:

经典图书

  • 国考新大纲系列
  • 名师模块教材
  • 面试教材系列
  • 公务员省考教材
  • 华图教你赢系列
  • 热门分站
  • 热门地市
  • 热门考试
  • 热门信息
  • 热门推荐
2015省公务员考试高分课程体系
2015年地方公务员考试高分备考特训营
  • 申论
  • 行测
  • 面试
  • 历年真题
  • 模拟试题
  • 时事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