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华图教育网!
注册
公务员考试网 > 焦点关注 > 考试 > 事业单位 >

加快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林志远

2010-04-29 14:44 作者:htjyl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对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考验,既要解决市场流动性的短期问题,维护社会公众的信心稳定,又要深化改革克服各种体制机制障碍,顺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争取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繁荣。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当时的对策除了采取改革银行贷款原则、降低利率和扩大财政开支的措施以外,还推行一系列关系商业银行、国有企业、土地和住房制度的产权改革,依靠改革促进投资增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摆脱危机的影响,为随后持续十年之久的经济繁荣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2008年,应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中央推出扩大财政投资4万亿的政策,2009年又部署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任务,但是关于怎样改和改成什么样的问题仍然还有很多没有解决,因此,为了加快改革的步伐,克服阻力,我们还要对改革的重要任务、改革方向和改革措施的选择有更加深入的认识,防止深化改革因为困难太多而最终流产。

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

当前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存在着很多十分迫切的任务:

1、公益性科研事业日益衰弱的局面需要尽快扭转。工业化社会,面对利益集团多元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开放市场环境,政府应该是社会公共利益的最高代表。促进科技创新,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和改进政府宏观经济决策,要符合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政府的科学决策就不能没有公益性科研事业提供理论创新的支持。但是现在受到内部体制落后的束缚和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服务于政府决策的公益性科研事业正在陷入严重衰弱的困境。要防止出现新的严重社会危机,这种局面必须得到尽快扭转。

2、工业化社会需要充分发挥知识劳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工业化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社会提供富余劳动力和原始积累,第二个阶段主要依靠知识劳动的创造力,不断增加知识劳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正开始工业化社会第二个阶段的发展,事业单位都是从事专门知识劳动的机构,但现在的体制和机制基本上还处在传统农业社会由政府包下来的阶段。这个矛盾不解决,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压力和国际金融冲击之下,再要保持高增长的势头就很难了。

3、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包下来的做法已经走到尽头。社会发展,社会公众对事业单位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有越来越多的需求,但是事业单位的机构和编制迅速膨胀已经超出国家财政的负担能力。继续坚持国家财政包下来的做法,不仅会限制事业单位的继续发展,难以满足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需要,而且还会迫使政府提高征税和发行债务,造成企业投资下降阻碍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的行政司法因为财力不足而削弱,地方间发展差距不断扩大的各种不利后果。

4、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质量和职业道德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事业单位长期实行缺乏公平竞争的国家垄断体制,政事不分缺乏监管,内部行政领导的岗位编制严重膨胀,一把手滥用权力不受约束,干部队伍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质疑。政府主管部门管理事业单位追求权力规避责任,滥用行政权力干预事业单位的内部事务,亦官亦民与事业单位争夺科技经费,对事业单位存在的各种问题不闻不问。

5、事业单位普通干部和一线科技人员要求改革的呼声很高。事业单位内设的各种行政领导岗位太多,滥用权力恶性竞争和不负责任的问题太多,一把手不懂业务又以权谋私的太多,一线岗位的经济创收压力太大,高级知识劳动的补偿严重不足,科技队伍的社会公信力下降,坚持原则认真工作的人看不到前途,等等。这些问题存在于高校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存在于医疗卫生机构,造成医疗责任事故和高价药品的泛滥,存在于科研机构,造成科研成果的质量下降,创新成果缺乏,抄袭造假之风泛滥,这些都迫切需要采取有力的改革措施加以克服。

深化改革要遵循工业化社会的发展方向

事业单位的改革,在过去的30多年里,都是循着官本位扩张权力和计划体制国家财政包下来的思路,追求机构编制的扩张,设置更多的行政领导岗位,选拔任用更多的行政领导干部,把专业技术人员纳入政府行政干部的管理系列,等等。现在深化改革,要遵循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趋势,这些老办法就走不通了。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与传统农业社会的根本不同,在于高度依赖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和公平竞争机制,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依靠不断创新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国家权力的维系也不再是依靠家族血缘,而是依靠契约和立法把增进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一个拥有权力、资本和特殊资源的人,让他们各自承担一份相应大小的社会公共责任,通过明确责任考核和强化监督,约束权力的行使不超过他们应尽的责任。中国有过非常辉煌的传统农业文化,但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后工业化的时代,知识产业的发展要发挥推动社会进步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就不可能再继续包裹在传统农业社会的落后体制中了。

顺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趋势,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首先要严格划分政府职能机构、行政主管机构和上级行政部门与下级事业单位之间的社会分工。政府的行业主管机构要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履行行业监管的责任:善用立法的手段,克服行政垄断,为事业单位和专业科技人员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要细致研究每个行业和专业的市场准入资格标准,用高标准的专业技术门槛,促进事业单位和专业科技队伍的健康成长;要充分发挥检查监督的职责,克服以权谋私,滥用财政资金,弄虚作假和其他各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保障国家财政资金和特殊授权的使用,都能够遵循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则。事业单位则要实现与上级政府机构的人事权脱钩,组织成独立核算的经济实体,完成所有制改革,接受全国统一的行业监管,适应公平竞争的环境,履行社会分工应尽的职责。

事业单位的所有制形式选择,要致力于发挥高层次和尖端知识劳动的创造力,可以充分参照国企改革的做法。大型的大学和职业学校、医院和科研机构,可以采取公众股份公司、私人股份公司和政府参股的形式,小型机构可以采取股份合伙、民营独资的形式,个别承担特殊公共责任的机构可以暂时保留国有独资的形式,但是他们的编制必须大幅度削减,并且应该逐年减少不再增加。负责义务教育的中小学校和社区低等级卫生机构,承担直接服务公众的任务,可以采取国有民营的方式,或者继续保留现在的体制,但是政府监管发放许可,要充分抬高一把手负责人的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门槛,要求他们具备比较好的专业技术背景,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公开招标或者公开招聘的方式,吸收有经验的优秀专业人才,为整个行业的健康成长树立高标准的榜样和不断努力的方向。

国家财政对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投入,不论是国有还是民营,不论是人头开支还是项目开支,都要一律采取合同委托的方式,详细规定预算资金使用的社会责任和合同义务,规定资金用途的考核标准和违约处罚措施,并且要逐步过渡到全部采取社会公开招标的方式。国家财政部要协同科技、教育、卫生等行业监管部门研究出台适合不同行业使用的标准化合同条款,限制事业单位的行政领导岗位设置,监督合同条款的执行和公共资金的使用,培训地方的财政干部加快推广。国家审计署的检查,不仅要看会计规则的执行,防止偷漏税行为,而且要根据合同内容检查预算资金使用的社会效果,必要时还可以组织专家调查小组,深入调查预算资金使用无效以及低效背后存在的原因,重点防止各种人头费的虚假开支以及科研单位滥用预算资金的各种钓鱼项目。

建立全国统一高效的行业监管体系

国有的事业单位大致分为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文化体育等几个大类,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监管体系,首先要把国家科技部、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部等对应的中央政府部门改造成负责行业监管的职能机构。让他们承担应尽的职责:1)负责研究制定和公开发布行业规范和资质等级标准,与事业单位应该承担的社会分工责任挂钩,与他们拥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技术等级挂钩,与他们为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做出的业绩贡献挂钩。2)负责发布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技术能力等级标准,组织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考试和晋升考试,检查高级职称获得者必须具备的创新业绩贡献和社会责任贡献。3)负责执行常规检查和年检,及时发现问题和弥补制度漏洞,4)负责对公众反映强烈的职业道德问题、对关系国家安全和重大经济改革的科研项目变成钓鱼工程的问题、对长期没有理论创新贡献的负责经济政策咨询的专业研究机构、对其他明显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平竞争的各种事件,开展深入的专项立案调查,认真听取各方当事人的陈述,了解事实真相,分清责任,明确处罚意见,及时弥补制度空白。

为了保证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进一步的改革需要,1)发挥人大、政协的外部立法监督作用和中纪委监察部的内部监督作用,促进各个行业的政府监管职能机构加快职能转变,积极开展工作,提高效率,履行应尽的社会分工职责。2)要切断事业单位与原来上级领导部门和主管挂靠机构的干部人事关系,撤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和行政编制,禁止党政部门继续内设事业编制的各类机构。3)党政部门需要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帮助解决重大决策问题,要一律采取经济合同的方式,明确与科研机构的关系和互相责任,也可以内设专家顾问的岗位编制,但是聘请专家顾问也要采取经济合同的方式,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合同时间最长不应该超过2年,期满自动结束,除非得到续聘。4)完成重组改革后的事业单位要尽快成立自律性质的行业协会,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用高标准的专业技术门槛吸引最优秀的专业人才和引导新一代人才队伍的成长,加快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克服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后来应对市场开放环境的变化,从1998年开始,国务院对金融监管和监察体系作了几次大的改革和调整,明确了保护投资者、存款人和投保人利益,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原则,落实了政府专业监管部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分工职责,确立了全国统一的金融监管体系,为过去十年的金融发展和金融稳定,为国民经济持续十年的高速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建立针对事业单位的全国统一的政府监管体系,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原则,对事业单位每个行业的专业监管机构提出明确的责任分工,强化各个层次的立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如果这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主要依靠知识劳动的事业单位原来所属的各个行业,一定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为经济增长再上一个台阶作出重要贡献。

加快科技体制的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困难最大的是中央部委直属的政治、经济、法律、社会和哲学类科研机构,因为他们与上级政府部门的组织人事关系太紧密,长期享受国家财政包下来的大锅饭,接受公平竞争的地位比较困难。但是这些机构的现状正是公益性科研事业陷入困境,严重影响政府科学决策的最直接原因,他们也是各种垄断势力、国外势力、地方势力和境外敌对势力集中渗透的对象,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进程,落实科技改革的任务,必须首先从他们做起,否则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监管体系和全国的事业单位改革就不可能有积极的推进。

落实他们的改革需要采取的措施:1)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三个单位全部并入国家科技部,加强和改进科技部的专业监管力量,同时也彻底结束他们各自为政亦官亦民不受国家立法监督的现状。2)撤消他们原来下属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鼓励自发联合组成股份制和合伙制的科研机构,组织和创建自己的专业技术队伍,申请独立的行业注册和工商税务注册,纳入行业监管部门的统一管理。3)人员出路仿造国有企业的改革,任职年限比较长的老人马退休可以自由选择参加政府部门的社保还是参加当地的城镇社保,其他在职的和新进的人马一律参加当地的城镇社保,鼓励有实力的机构建立自己的补充社保。4)禁止专业监管部门设立行政直属的事业单位,禁止监管部门的人员滥用权力自己承接科研项目破坏公平竞争,禁止他们在课题招投标过程中与竞标人私下勾结索取好处。

国家财政部的工作要致力于为完成改革的科研事业单位建立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的预算拨款渠道。细分科研单位的类别和级别,协助行业监管部门出台全国统一的行政监管措施,把提供办公条件、税收优惠和减免、预算补贴、委托项目支助的具体措施全部纳入统一的公共政策选择范围,针对不同类别和级别的科研单位制定全国统一的公共政策和执行标准,促进改制后的各类科研机构公平竞争健康发展。财政部门的政策执行,要与新组建的科研机构签订委托合同书,规定各类财政投资和补贴的使用性质、计划和时效,规定签约单位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等。国家审计署要修改事业单位的会计准则,增加检查科研单位的合同内容、全部资金来源构成和预算资金使用的社会效果,关注科研专项开支中长期不出业绩成果的钓鱼工程,关注科研机构的大额现金收支,防止利用设立科研项目套取和滥用国家预算资金的行为。

吸取改革失败的历史教训

以往科研机构历次改革的失败,都有一个非常直接的原因,就是原来的领导班子总要提出单位设立时间已经很长、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牌子创建不容易、需要培养年轻人、或者行政领导不好安排出路等种种理由,要求继续保留原来的编制,反对改革。但有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这些要求特殊照顾的科研单位,他们的存在会过滤掉自己不喜欢的新发现和新见解,阻碍中央决策高层听到理论界的真实声音,他们排斥专业对口的资深专家,组织年轻科研人员长期从事低水平重复的跟踪研究和简单文字工作,误导科研工作严重偏离服务政府决策增进公共利益的基本方向,他们把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研究课题变成了个别人瓜分公共资金注定永远也不可能有任何理论创新贡献的钓鱼工程。现在要顺应工业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深化改革,为了防止新的改革失败,必须彻底取消这些事业单位的行政编制,同时禁止党政部门继续设立新的直属事业单位。

科研机构的一把手用人有很强的种子效应,如果最初的创始人只有推行计划经济的思路,或者受到太多传统农业文化的思想束缚,他们的落后思想和错误言行必然会通过一把手的内部选拔一代代传下来不断积累,阻碍后来的人积极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各种努力。同样的道理,如果上级组织部门把知识陈旧、业务外行、心胸狭隘、只想谋取私利不想承担社会责任的人安排到科研单位的一把手岗位,让他们利用手中权力谋取各种专家名利和荣誉,结果必然导致官本位作风泛滥,学术道德堕落,给年轻一代科研人员树立非常恶劣的榜样,不仅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而且还会通过一把手的内部选拔再把这种恶劣的影响一代代传下去,直到整个单位彻底丧失任何科技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能力,变成坚持落后思想和理论偏见的顽固思想堡垒。现在我们的一些享受政府高级智囊待遇的科研机构,仍然还是这些旧思想旧体制的牺牲品,不可能期待他们能够为现代的工业化社会发展提供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任何理论创新贡献,反而需要防范他们变成各种垄断势力和境外破坏势力的渗透对象,在政府遇到困难的时候,把历史积累的陈腐落后东西搬出来,利用他们的地位,跳出来散布错误的思想,制造思想领域的混乱,误导政府的决策,瓦解政府的社会公信力。

吸取世界历史的教训

世界上的早期工业化国家都有一个流血的历史教训,就是从事理论研究的团队与政府决策的权力部门,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太紧密,否则很难避免各种极端思想左右政府的决策,制造意识形态的混乱,导致民族分裂、地方分裂和国家分裂,影响国家民族的前途。客观上,每个国家具备理论创新能力的人才数量比较稀少,每个创新人才的创新寿命十分短暂,特别是承担重要社会责任和重大历史任务的理论创新,往往要一个人经受很多历史波折之后到了生命的后期才能完成,而在其他的条件下,很多人难免会有很多错误的理论认识和极端的思想偏见。

防止错误思想和理论偏见影响政府的决策,发达国家的办法是树立增进公共利益和增进人类知识的科学标准,促进公平竞争,通过政府监管和学术竞争,及时淘汰学术思想落后和长期缺乏理论创新贡献的科研机构,保证国家财政的各种投入都能够落在增进公共利益的有效项目上,让各种理论偏见和错误思想在自由竞争的环境中自然淘汰。

二战之后的美国,科技力量迅速成长,吸引了全世界的优秀科学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原则建立了一套促进公平竞争的高效监管体系,保证国家财政的科技投入都能够用到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共利益的方面,也保证了整个社会的不同利益集团和不同价值观力量都能够在增进公共利益的现实问题上达成一致。

中国在计划经济的时代,理论工作完全依附在政府权力部门,结果极左思想不断干扰政府的决策,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导向一个背离工业化发展趋势的死胡同。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在邓小平实事求是的思想指引下,坚持摸着石头过河,用事实说话,避免了各种极左和极右思想的干扰。但是导致理论思想严重错误的体制和机制还在,不仅存在,而且还在过去的十几年里通过机构和编制扩张,有了新的发展。

中国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国际社会要求中国承担的公共责任和风险防范不断增加,国内民众要求政府兑现承诺治理腐败的呼声高涨,全国各级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提高宏观决策效率也有很多期待,在这种新的环境下,要发挥公益性科研事业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创新贡献的重要作用,不可能还是依靠传统农业社会的科技体制,只有顺应工业化社会的发展趋势,加快科技体制的改革,中国的发展才有可能避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社会转型的复杂阶段避免再次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gwy/article_kecheng.htm

    在线模考

    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gwy/article_mokao.htm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 表情: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