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时事评论 > 时事评论:“二线”不应成为领导干部的退休"驿站"

时事评论:“二线”不应成为领导干部的退休"驿站"

2016-04-07 09:26:37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齐鲁网

时下,延迟退休是社会热议话题。国务院日前批转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明确,“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方案”。然据《瞭望》新闻周刊4月5日报道:在湖南一些地方,近期却有一些年龄并不算大的“局办委”或乡镇“一把手”、重要班子成员向上级打报告,要求按照地方“公务员50岁(或50多岁)以上可退居二线、享受比在职时更高待遇”的政策,自请“早退”,成为“休而不退”的“散吏”。

所谓“退居二线” 是指原本在领导的岗位上,由于年龄原因,(一般年龄是在51--53岁),上级组织安排年轻人员接替其职务。退居二线后,大部分正常上班,只不过不再履行领导职务,大多冠以调研员的称谓,有的可以不上班,同样享受原来的职级待遇。这一明显不被法律认可的“待遇换位子”政策,成为不少基层部门安置“一把手”、为年轻干部晋升消除障碍的一种无奈方式,尽管一直饱受公众诟病,相较于其他职业群体属于明显的“不公平”,但从务实的角度来衡量,却也不失为某种可行之举。

按说,既然从领导职务上“退居二线”,在工作量和职责大幅减少的同时,工资等相应待遇也应当同步降低才是,出现这种“待遇换位子”的逆向增长,依然暴露出严重的官本位思维和观念,同时也折射出在干部使用机制上的缺乏严谨与科学。平心而论,处于管理和领导岗位,人过五十正是具有丰富经验积累的“黄金年华”,用很多人的话说是“正能干事的年龄”,本着量才使用的原则,更应当从中选拔出优秀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50后干部”担任重要岗位职务。

然现实的处境却是将50岁的基层干部作为一道“天花板”,让不少面临提拔无望的干部失去了进取心。再加上“退居二线”后名义上是“顾顾问问”实际上却是被“遗忘”,这就造成不少干部产生“交换”心理,“不满足待遇不愿退,满足待遇回家睡”,如此至少会造成一下两大弊端。

其一,容易鼓励“懒政”和不作为,正如专家所言,一些50岁以上干部觉得提拔无望,身在岗、心已远。身在其位非但不谋其政,反而庸庸碌碌混日子,甚至信仰缺失,寻找机会捞一把。从湖南这些急于“早退”官员的坦言中就不难发现,由得不能晋升还要承担更多职责,倒不如提升一级待遇退二线落个清闲自在,甚至催着组织部门赶紧为其办理提早退休手续,“一天也不想耽搁”。

其二,尽管“待遇换位子”给年轻干部留下晋升空间,但前有车后有辙,也会给走上领导岗位的基层年轻干部释放出很多消极因素和“负能量”,让他们也感觉到“人身苦短”,一旦再次晋升受挫和无望,也会拿位子做换取待遇的筹码,寻早机会“退二线”。

由此可见,不少基层“一把手”之所以愿意“早退”,除了“待遇换位子”以外,更在于“退居二线”事实上成了退休之前的驿站,不但有待遇、不操心、享清闲,还可以利用自己在位时的人脉为家庭谋利,而监管部门对于这些退二线的干部往往也疲于监管。既拿高于在位时的工资待遇又不干事,这样的舒服日子放在谁身上自然都不会放过。而且,从事业发展的层面说,“退居二线”的清闲对人才资源也是一种巨大浪费。因此,各地政府也应当充分开发和利用好“退居二线”的干部资源,正如很多受访者所言,把他们组织起来,或充当智库,或承担调研,或负责某一项具体工作推进等,让这个组织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人力资源群体能够继续发挥“余热”。

古代皇帝尚不养“闲人”,现代法治政府更不能供养“闲官”,这既是对社会的不公平,也是对纳税人的不尊重。而“退居二线”的官员交替机制,既不持续也已经到了非彻底断腕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moyu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