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内容节选】
  模块一言语理解与表达
  模块命题导读
  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查应试者对文字材料的理解、分析、运用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它包括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正确理解阅读材料中指定词语、语句的准确含义;概括归纳阅读材料的中心、主旨;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根据上下文合理推断阅读材料中的隐含信息;判断作者的态度、意图、倾向、目的;准确、得体地遣词用字等。一般包含一段话、一个句子或一篇短文,要求考生选出与所提要求最相符合的一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实质上是考查考生在言语理解的正确性和言语表达的规范性以及准确性等方面的能力,考查内容涉及现代汉语的书面理解和表达,主要题型有选词填空、语句表达、片段阅读和文章阅读。
  第一章选词填空
  第一节题型综述及高分策略
  一、题型综述
  选词填空一方面考查考生对于语境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还对考生的汉语知识背景有一定的要求。
  二、高分策略
  1.在日常学习中,对一些常见常考的近义词的含义进行准确记忆,体会近义词之间在语气、语义及感情色彩上的微妙差别。
  2.结合语境,把握分句间的关系,以判断所需填入的词语或词语方向。
  3.掌握辨析词语的角度和依据,同中求异。
  4.寻找提示信息,利用文段中的关键词语进行判断,如近义词、反义词、关联词等。
  5.注意句中的习惯用法及语词间的固定搭配。
  第二节考点串讲及易错点拨
  一、考点串讲
  考点1实词辨析
  核心知识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的词,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单独回答问题。每一个实词都可以详细解说其词义。现代汉语中,实词一般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也有人认为代词属于虚词,但是代词虽然很难解释其独立语义,但毕竟其指代内容是明确的。无论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在文言文中,实词都占有绝对多的数量,因为语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离开有实际意义的实词,这一作用将很难达到。
  (1)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如:电脑、汽车、儿童、雷锋、思维、政治等。
  (2)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存在及发展趋势的词。如:走、跑、思考、学习、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也可以修饰动词。如:老、好、漂亮、干净、纯洁、飞快。
  (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如:一、七、第三、每等。
  (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及动作的计量单位的词。量词一般与数词连用构成数量短语。如:双、件、辆、下、次、趟等。
  (6)代词:用来指代人、事物、状态、过程的词。如:我、他们、这、彼等。
  【解题技巧】
  1.判断词义的大小
  一般来说,不同的实词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围,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的意思,但是“开垦”指的是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以耕种的土地;“开拓”指的是在原有的已经“开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扩充;“开辟”则是指新的开发,新的开创,其词义的范围最大,可以包括“开垦”和“开拓”两个阶段。同样的还有“年代”和“年月”,“时代”和“时期”,“边疆”和“边境”等。因此,通过上下文关系,根据词义大小可以准确确定选择何种词汇。
  2.考查词义的轻重
  有的实词之间基本意义相近,但是词义的轻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词义的轻重主要是意义相近的动词、形容词表现出来的差别,有的词语适用于比较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则适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有的则表示的程度浅。如“污蔑”和“诬陷”这两个词都指“硬是说别人做了坏事”的意思,但是“污蔑”指的是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荣誉,而“诬陷”则是指妄加罪名,进行人身陷害。很明显“诬陷”的词义程度较重。
  3.抓住词义的侧重点
  不同的词语,尽管意义差不多,但是其语义上的侧重点却不一定相同。如“愤慨”和“愤怒”,都表示极其不满、生气,但前者侧重“慨”,后者侧重“怒”。
  4.分清词义的具体与抽象
  词语都是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如“纸”和“纸张”,所指事物相同,但事物的外延有差别,前者是个体,在有的语境中也可指集合体,后者在所有语境中一定都是指称集合体。
  还有一些词语只能表达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达具体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实词的差别就在具体与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车”和“车辆”等。
  5.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鲜明,有的比较含蓄、隐蔽,使用时要特别留心。如“修饰、粉饰、装饰”,“修饰”指梳妆打扮或修整装点,使外表整洁美好;也可以指使语言文字生动鲜明,如“修饰语言”。它不含褒贬色彩;而“粉饰”常指装点门面,掩盖实际,带有贬义,如“粉饰太平”;而“装饰”,泛指点缀,不含贬义。同样是贬义词,但分量有轻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动别人去做坏事,有很强的贬义;“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别人去做某一件事,语意较轻。
  6.区分实词的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是指不同的词语适用于不同的语体风格而形成风格色彩意义,如口语语体、书面语语体、小说语体、公文语体、散文语体、韵文语体等。口语语体用词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在对话、文艺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语;书面语语体用词庄重典雅,讲究分寸,多用于郑重的场合、理论性强的文章等。有些专用词语只适用于某一类文体。如果不注意词语的语体色彩,用得不合适,会使人感到很不协调。如“启程”与“动身”意思相同,但前者书面语语体色彩浓,后者是口语语体色彩浓。
  7.理解实词的态度色彩
  实词的态度色彩指的是词义中包含的对某事或某人的态度。如“诞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时辰日期,但是“诞辰”带有庄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则没有,是一般性的表达。
  8.分清实词的搭配范围
  有些近义词语有不同的使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使用时也应当注意辨别。如“雄伟、宏伟”,意思相近,但“雄伟”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历史意义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乐曲、绘画的雄壮;而“宏伟”指大型建筑或计划的宏大。如“宏伟的计划”、“宏伟的蓝图”,一般不能说“宏伟的乐章”。再如“严密、周密”,前者侧重于严格、紧密,没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着重于周到、完备、细密,多用于思考、计划、安排等方面。
  9.区别实词的适用对象
  从词语的搭配意义来区分,实词还包括对词语的适用对象的分析。如“爱戴”和“爱护”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爱戴”的意思是敬爱而且拥戴,其适用对象是“下级”爱戴“上级”;而“爱护”的意思是“爱惜并加以保护”,其适用的对象是“长辈”爱护“晚辈”,或“上级”爱护“下级”,两者的适用对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典型例题精讲
  【例1】 讲诚信,就应说到做到,对作出的承诺决不能。
  A. 食言B. 失言C. 逃避D. 扯谎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逃避,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扯谎,说谎。根据上下文,本题应选A。
  【例2】 生命是环境“逼出来”的,因而生为环境的奴隶,它最多只是“主动地”附属于环境。谁要考察一种生命形式,不妨先去考察它寄身的环境,否则就会对生命的“怪异”感到。
  A. 震惊B. 疑惑C. 惊诧D. 惊异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震惊:指大吃一惊;疑惑:指心里不明白,困惑;惊诧:指十分惊讶,十分吃惊;惊异:指惊讶诧异。震惊用在此处程度较深;疑惑没有吃惊的意味,语气太过平淡。综合比较,C最合适。
  【例3】 这些案犯私自印制已注册商标以及()、()、()假冒商品的行为均已构成犯罪。
  A. 运输销售制作B. 销售运输制作
  C. 制作运输销售D. 制作销售运输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按事件发展顺序来排列,可知制作-运输-销售这一顺序合理。
  【例4】 海底隧道的建设进展顺利,()十月中旬,已经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5%。
  A. 接近B. 直到C. 截止D. 截至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本题的难点是截止和截至的含义。截止:到一定期限停止进行;截至:截止到某个时候。
  【例5】 女儿小时候乖巧可爱,老爱腻在她身上,()像小鸡啄米似的讲悄悄话。
  A. 叽叽咕咕B. 叽叽呱呱C. 吵吵闹闹D. 啰啰嗦嗦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叽叽咕咕形容小鸡啄米的声音,叽叽呱呱与小鸡啄米的声音不搭配。
  【例6】 享受奉献带来的()和()是人生的一大幸福。
  A. 快乐荣耀B. 欢喜荣耀
  C. 欢喜荣誉D. 快乐荣誉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欢喜指欢乐心喜,多指结果;快乐指欢乐,感到高兴或满意。荣耀指应得或能够赢得崇高称誉,光荣;荣誉指由于成就和地位而得到广为流传的名誉和尊重。从题干看享受奉献而得到了欢喜和荣耀是正确的。
  【例7】 从声学的角度看,对于绝大多数耳朵而言,批评是刺耳的音符,赞颂是动听的()。
  A. 音乐B. 节拍C. 旋律D. 乐章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空格中的词应与上文中的“音符”相对应,故A、D项不适合。节拍相当于节奏,用动听形容节拍不正确,故排除B项。旋律与音符相对应,动听的旋律也是习惯搭配,因此答案选C。
  【例8】 目前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发行债券合同()案中,四平市财政局为四平市油脂化工厂()担保,被判承担一千多万元的连带赔偿责任。
  A. 矛盾违法B. 纠纷违规
  C. 纠纷违法D. 矛盾违规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前一空,合同纠纷为固定配搭,排除A、D项。违法是指违反法律或法令,违规是指违反有关的规定或规程。联系上下文可知,财政局的担保是违法行为,排除B项。
  考点2虚词辨析
  核心知识
  虚词的数量很多,主要涉及关联词、介词、连词、助词,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主要考查关联词的搭配。因此,掌握关联词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关联词主要包括:
  (1)并列关系
  所用的关联词语如“又……又……”“一面……一面……”“一边……一边……”“不是……而是……”“越……越……”等。
  (2)承接关系
  即各个分句依次叙述连续发生的几个动作或几件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颠倒。所用的关联词语如“(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
  (3)递进关系
  即后一个分句所表达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表达的意思要更进一层。所用的关联词语如“不但……而且……”“不仅……并且”“……还……”“……甚至……”“不但不……反而……”等。
  (4)选择关系
  即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要从中选择一件。所用的关联词语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还是……”等。
  (5)因果关系
  即前后两个分句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所用的关联词语如“由于……以致……”“既然……就……”“……因而……”等。
  (6)转折关系
  即一个分句叙述一个事实,但另一个分句没有顺着这个事实得出结论,而是说出了一个相反或部分相反的事实。所用的关联词语如“虽然……但是……”“……然而……”“……不过……”“……否则……”等。
  (7)条件关系
  即一个分句表示条件,另外一个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出现的结果。所用的关联词语有“除非……才……”“只有……才……”“无论……都/也……”等。
  (8)假设关系
  即一个分句提出一种假设,而另外一个分句则表明在该假设下会出现的结果。常常使用的关联词语如“如果……就……” “要是……就……”“若是……便……”等。
  (9)让步关系
  让步关系指的是前一个分句承认某种事实,作出让步,但是另一个分句从相反的方向说出正面的意思。一般来说,前一个分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有“尽管”“即使”“固然”等,后一个分句所用的关联词语有“也”“都”等。
  (10)取舍关系
  即两个分句表示不同的事物,说话者决定取其中之一,而舍弃另一个。所用的关联词语主要有“与其……不如……”和“宁可……也不……”等。前者表示所取在后,所弃在前,而后者正好相反,表示所取在前,所弃在后。
  (11)目的关系
  即一个分句表示目的,而另一个分句表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而采取的行动。一般所用的关联词语有前一个分句的“为”“为了”,和后一个分句的“免得”“以免”“以便”等。
  【解题技巧】
  1.把握词性
  虚词的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和语法功能也不同,我们只有把握了词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人们在异国他乡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弃也最难放弃的就是母语。(必须/必需)
  “必须”是副词,表示“一定要”,作状语,后面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多作动词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谓语或定语。这里句子后面有动词“放弃”,填入的词语是状语成分,显然应当用“必须”。
  2.分清差别
  对于表达功能相近的一些近义虚词,要辨析出它们的异同点,明确它们意义和用法的差别,然后依据具体的语境作出选择。如:当浮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时,物体上浮,物体下沉。(反之/否则)
  “反之”和“否则”都引出对立的另一面,但“反之”是与之前所述完全相反,是中性词;“否则”是与之前所述内容不同,含贬义,多用于不好的结果。句子所说的是一种物理现象,应当选用“反之”。
  3.注意搭配
  有些虚词需要与实词或者其他虚词搭配使用,搭配有一定规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习惯,影响语意表达。如:老百姓说得好,常年无灾情,不可一日不防备。(宁可/宁愿)
  此题要求在“宁可”、“宁愿”两个词语中选择,作为表示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搭配是“宁可……不可”或“宁愿……不愿”。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从关联词搭配的习惯来看,这里应当选择“宁可”。
  典型例题精讲
  【例1】 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相互促进的结果。两手都硬起来,能两个文明一起上;单有一手硬,可能有一时的效果,最终两个文明建设都上不去。
  A. 只要就即使但B. 因为所以尽管可
  C. 既然就也而D. 只有才虽然但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阅读本文段,由“……只能是两个文明同时建设……”可推知下一个分句应为必要条件关系的内容;再根据后面分句之间的意义,可知应为转折关系。
  【例2】 (1)我们在对某些教育现象进行分析后,应该思考教育的更深层次的问题。
  (2)上千吨的轮船碰上这么大的风浪也得上下颠簸,这么一只小船。
  (3)他的动作完成得简直无可挑剔,全体裁判员无一例外地对他亮出了满分。
  A. 进而况且以至B. 进而何况以至
  C. 从而况且以致D. 从而何况以致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从而”的意思是“因此,就……”,表示的是因果关系;“进而”表示进一步,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表示的是递进关系。从(1)来看,“后”、“更”等词语都意味着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因此应该选“进而”。
  “况且”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者追加理由,如“路不算远,况且还是快车,一定能准时赶到”。“还是快车”是对“路不算远”所以能“准时赶到”的一个追加理由。“何况”则表示意义更进一层。一般来说,“何况”和“况且”连接两个句子,表示递进关系时往往可以互换,其区别主要是后面接名词时表现不同,如“本国语文他都还没有学好,何况外国语文!”“老人晴天出门都很困难,何况雨天!”这里的“何况”都不能用“况且”。因此(2)中应该选择的词语是“何况”。
  “以至”和“以致”主要涉及“至”和“致”的区分问题,“至”是“到”的意思,常常表示到达某个地方,到了某个时间或者达到某一程度;“致”是“引起、使达到”,常常表示“致使”等因果关系。一般来说“以致”所引起的结果常常是不好的。(3)中的结果明显是好的,所以不能用“以致”。
  【例3】 为什么语言要学,要用很大的气力去学呢?语言这东西,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我们还要多多吸收外国的新鲜东西。要吸收他们的进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们的新鲜用语。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而且所以不是不单B. 并且所以怎么不但
  C. 并且因为不是不但D. 而且因为怎么不单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本句总体来看是个因果关系句。第一分句为因,第二分句为果。第二个空应填与“为什么”相对应的关联词,故选“因为”。第四个空应选与“而且”相对应的关联词“不但”,而不是“不单”。第一空用“并且”。
  【例4】 我们的纪录片的问题,手法上的落后,对现实关注得少,缺乏深度,缺乏对社会人文主题的深度开采,缺乏用影像来表达一个比较深刻和开放性话题的能力,正是这一点使当代纪录片在整体上缺乏厚度和广度。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于而不是或是B. 在于和而不是
  C. 不在于或是而是D. 不在于且因而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整个句子从内在逻辑上说,存在着否定前者肯定后者的并列关系,因此大的结构选用“不(是)……而是”这一组关联词,在“手法上的落后”同“对现实关注得少”之间又存在一个小的并列关系,选用“……或是……”这一关联词。
  考点3成语及四字习语辨析
  核心知识
  成语及四字习语是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民间的习惯用语。很多不能通过字面意思来理解,特别是典故式的和从文章中压缩成的,还需要我们探究其来源,才能领会它的含义。成语由于饱含色彩浓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精炼的语言特色,凝聚了汉语中的精华,发展到今天,词条繁多,含义深刻,我们很难全部掌握,只能对常用的成语进行熟悉和运用。
  【解题技巧】
  1.区分成语的本意和引申义
  成语经过长时间的积淀,除了它的本意以外,还可能产生其他的含义。例如“高山流水”这个词语,如果不了解它的本意,只从字面意思理解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对山水的一个表述。这就和它的本意大相径庭了。“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是讲述春秋时期有个叫俞伯牙的著名琴师和樵夫钟子期成为知音的故事。因此被用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2.紧扣成语的感情色彩
  成语的感情色彩分为褒义、贬义和中性。贬词褒用,例如:“在学习上也是这样,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师心自用”意思是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用在该句和语境不合适。褒词贬用,例如:“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被执行枪决,群众拍手叫好,认为他们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是褒义词,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3.体会成语的具体语境
  人物称谓有谦称和敬称之说,成语也有谦词和敬词之别。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析不清,就会犯谦敬色彩混淆的错误。
  有些成语词义有轻重之分,有的词语有时态色彩和行业色彩,这些都要根据特定的语境来区别。
  4.遵循成语造句的逻辑性
  由于成语意义比较独特,有着很丰富的附加意义,因此在使用时,还要注意成语在句子中的意义表达是否与整个句子在逻辑性上保持了一致。如“陕西的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正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这一句子中应该用“各有千秋”而删去“半斤八两”。
  5.记忆成语的特殊用法
  成语大多是古代沿用下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有时其在用法上也有着特殊性。如“望其项背”的意思是能够看见别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够赶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来说,这个成语必须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义的反问句当中,否则就是错误的。如“这家公司的雄厚财力是其他公司难以望其项背的。”即使意思符合,其一般也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典型例题精讲
  【例1】 对盗伐林木者要严肃查处,如果姑息肇事者,少数人得不到惩处,就会使更多的人,,,最终使国家资源蒙受损失。
  A. 以身试法肆无忌惮群起效尤
  B. 肆无忌惮以身试法群起效尤
  C. 肆无忌惮群起效尤以身试法
  D. 群起效尤以身试法肆无忌惮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群起效尤:很多人一起模仿做某事(一般是不好的事);肆无忌惮:任意妄为,没有一点儿顾忌;以身试法:指明知违法,还要去犯法。按照递进关系排列,应选C。
  【例2】 有些人说了许多似乎很有道理的话,却让人摸不着边际,有些人只说了一两句,却有()之效。
  A. 相见恨晚B. 穿云破雾C. 醍醐灌顶D. 如释重负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相见恨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相投,只恨相见太晚。穿云破雾:是形容速度快。醍醐灌顶: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体。故用来比喻灌给人智慧,使人头脑清醒。旧时也比喻听了精辟的言论深受启发。如释重负:指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责任已尽,身心轻快。从题干看,选择C正确。
  【例3】 对一篇规范的论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综述、删注释,实在是的不智之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削足适履B. 扬汤止沸C. 矫枉过正D. 舍本逐末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该题是典型的成语辨析题。A项的“削足适履”指的是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些以适应小鞋,比喻过分迁就现成条件,或生搬硬套。B项的“扬汤止沸”指的是把开水从锅中舀出来,再倒回去,以阻止锅中的水沸腾。比喻暂时救急或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C项的“矫枉过正”指的是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D项“舍本逐末”指的是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根据文段表述的意思是“本来是规范的文段,生生要砍去内容而去适应版面”,因此A项的“削足适履”最为合适。
  【例4】 企业到底是不是适合开展连锁经营?能不能开展连锁经营?面对这两个问题,一些企业往往,发展时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无所适从贻误B. 一筹莫展痛失
  C. 举棋不定耽误D. 优柔寡断错过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这道题目考查了成语的辨析和词语的搭配。A项的“无所适从”指的是不知道跟从哪一个好,比喻不知道怎么办才好。B项的“一筹莫展”是指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来,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C项的“举棋不定”意思是说拿着棋子不能决定怎样走,比喻拿不定主意。D项的“优柔寡断”指的是犹豫、不果断。根据文意可以推知B项的“一筹莫展”不符合文意,予以排除。再根据第二个空白处的词语搭配进行辨别。A项“贻误”常常与“时机”或“战机”搭配,而较少用“耽误”和“错过”。
  【例5】 10年过去了,1997年泰铢大幅贬值诱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给整个地区带来的痛楚和无奈似乎还。发生在泰国的危机竟然波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对泰铢汇率的“矫正”迅速为地区金融危机,至今仍让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记忆犹新蔓延扼腕叹息B. 恍如昨日扩展谈虎色变
  C. 历历在目演变心存余悸D. 历久弥新衍生不寒而栗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道题目考查了成语辨析与实词的搭配。题目的突破口在最后一个空白处,A项的“扼腕叹息”指的是非常惋惜。B项的“谈虎色变”意思是说提到可怕的事物就感到恐怖。C项“心存余悸”指的是危险的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回想起来心里还有点后怕。D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根据词义显然“扼腕叹息”填入最后一空不合适,排除A项。B、D两项的语义过重也不符合文意。此外还可以由之前的两个词语作为佐证。由“泰国的危机”最后发展成“地区金融危机”并非“衍生”出来的,“衍生”的意思是从……分离产生。所以也可以排除D项。“扩展”一般形容某事物由小发展壮大,感情色彩倾向于积极,而原文段中需要一个消极感情色彩的词语,因此“扩展”不妥,也可以排除B项。综上所述C项的表述最为恰当。
  【例6】 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的社会。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鞭长莫及纷繁复杂B. 望尘莫及日新月异
  C. 难以企及欣欣向荣D. 措手不及瞬息万变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题干大意为字典的改版已经跟不上汉语变化之快了,这反映出社会变化之快。解此题可先看第二个空,只有“日新月异”、“瞬息万变”表示发展之快,故排除A、C。再看第一个空:望尘莫及: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现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显比不过别人。措手不及: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很显然,汉语的变化再快也不是突然发生的,只能说字典的改版不能赶上汉语的变化,排除D。
  【例7】 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民总会在之后,认认真真地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他的灵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事过境迁评价拷问B. 尘埃落定回顾净化
  C. 痛定思痛检验感化D. 物是人非反省触动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尘埃落定:比喻事情经过许多变化,终于有了结果;或经过一阵混乱后将结果确定下来。痛定思痛:指创痛平复或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物是人非: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怀念故人。根据句意排除CD。再看第三个空,很显然“毫不留情”应对应“拷问”,排除B。
  二、易错点拨
  【例1】 中国古代数学家对“一次同余论”的研究有的独创性和继承性,“大衍求一术”在世界数学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的。正因为这样,在西方数学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称求解一次同余组的剩余定理为“中国剩余定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完全否定B. 明确忽视
  C. 绝对动摇D. 明显怀疑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道题目考查了词语的搭配。根据文中第二个空白处“不容……”通常与之搭配的为“怀疑”、“置疑”这类词条。
  【易错点拨】 C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正确的表述应该为“地位不可动摇”,并非“不容动摇”,因此C项予以排除。
  【例2】 不同管理层次、不同岗位上的人员,不管其工作内容有多大的,均有其工作的目标和重点。我们必须目标,抓住重点,有所取舍,集中做属于我们该做的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差距制定物力B. 差别明确精力
  C.  区别实现财力D. 差异确定人力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B。这道题目考查了词语的搭配和辨析。解题的突破口在于最后一个空白处,A项“物力”、C项“财力”和D项“人力”均属并列性词语,如有一词入选,那么其他两个词也都可以填入空白处,因此均予以排除。所以正确答案为B项,集中“精力”干某事。此外也可以根据前两个空白处加以佐证。
  【易错点拨】 其中A项的“差距”指事物之间的差别程度,强调程度不同。B项的“差别”指形式或内容上的不同。D项“差异”指的是差别、不同,与“差别”可以混用。C项“区别”指的是彼此不同的地方。此外“制定”一般与“政策”、“法规”搭配,而不与“目标”搭配。“明确”、“确定”、“实现”都可以与“目标”搭配。
  【例3】 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扩大限制B. 维护满足
  C. 提高降低D. 增强迎合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这道题目的难度较低,考生作答时主要寻找提示性信息考虑搭配即可辨别出正确答案。原文中“一味……市场低层次需求”与之搭配最为恰当的是“迎合”,因此正确答案为D项。
  【易错点拨】 A项的“扩大”和B项的“维护”均与原文中的“生存能力”搭配不当,因此排除。C项“降低”的表述与原文意思相悖,因此也可排除。
  【例4】 虽然很多员工觉得很难控制工作中的压力,但是至少当他们回家时是的,然而,随着工作本质的变化,家也已经不再是曾经的避难所了。
  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愉快B. 清闲C. 悠闲D. 轻松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此题的难度不大,考生只要把文中的关键词与之对应即可。原文中提到了工作中的“压力”一词,因此接下来的“回家时”应该与“压力”相对应。最恰当的词为D项的“轻松”。
  【易错点拨】 A项“愉快”指的是心情上的愉悦,B、C两项的语义主要侧重点在于“闲”字,以上三项均不是和“压力”相对应的,因此不妥当。
  【例5】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可小到几十亿分一米。,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  由于甚至所以B. 只是也许可见
  C. 如果甚至而且D. 虽然也许然而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这道题目考查了考生关联词语搭配的掌握情况。文中简简单单一个“将”字就明确了文段的时态为假设的未然性时态,与“如果”搭配表示一种假设关系。因此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
  【易错点拨】 A项“由于”表示原因,通常与“所以”搭配。B项“只是”表示弱转折,与文意不符。D项“虽然”通常与“但是”搭配表示强转折,因此也应排除。
  本章限时过关练习
  (共10题,参考时限5分钟)
  1.现在有的人,遇到问题,就相互,谁也不肯主动承担责任。
  A. 责备B. 推托C. 推诿D. 谦让
  2.八股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在封建时代用于科举考试。它必须“代圣人立言”,在形式上必须遵守一些死板的。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止科举考试制度,八股文随之失去它的实际效用;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作为封建旧文化的象征之一,受到严厉;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成为无人肯说的话题。
  A. 限定抨击生僻B. 限制批评生僻
  C. 限制批评冷僻D. 限定抨击冷僻
  3.近年来英国信教人数大幅度下降,不少昔日信徒众多、香火旺盛的教堂,如今已。
  A. 门可罗雀B. 寥寥无几C. 寥若晨星D. 人烟稀少
  4.张强很早就对电脑技术产生了的兴趣。
  A. 强烈B. 浓厚C. 深厚D. 浓烈
  5.(1)近日,股市遭遇连续暴跌的“雪灾”,“杀得”股民、基民。转眼就到春节,正值用钱消费之际,许多投资者非但没能赚上一把,反倒亏了不少。
  (2)本次欧盟峰会清楚地表明,各成员国对目前的危机,只好推迟做出决定,这种状况无助于提高欧盟国家公民,尤其是爱尔兰民众,对欧盟政治领导层的信任。
  A. 猝不及防不知所措B. 措手不及束手无策
  C. 束手无策手足无措D. 手足无措惊惶失措
  6.为()国庆黄金周旺季消费,这家超市本周起在全国提前启动“八天八夜,同十一共精彩”夜市、团购 ()。
  A. 增加策略B. 增加攻略
  C. 刺激策略D. 刺激攻略
  7.我从不怀疑“城市车”概念的性,因为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干净、简洁、低能源消耗。我们不是在让“城市车”概念成真,而是必须让它实现。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超前梦想B. 可行尝试
  C. 实用期待D. 科学努力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原本就是的事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水到渠成B. 司空见惯C. 顺其自然D. 顺理成章
  9.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论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被动B. 主观C. 积极D. 简单
  10. 潮州地区在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既造就了一批有作为的弄潮儿,也了一些意志薄弱者。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暴露B. 淘汰C. 出现D. 清除
  参考答案及详解
  1.C[解析] 责备,批评指摘。推托,借故拒绝。推诿,把责任推给别人。谦让,谦虚地不肯担任、不肯接受或不肯占先。根据上下文,本题应选C。
  2.D[解析] 限定:在数量、范围等方面的规定;限制:指规定范围,不许超过,或指一种规定的范围。从语境看,“八股文”既涉及范围的规定,又涉及数量的规定,应用“限定”。抨击:是指用评论来攻击(某人或某种言论、行动);批评: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较为泛泛,所以此处应用“抨击”。冷僻:指名称、典故、书籍不常见;生僻:指词语、文字不常见。结合语境,“冷僻”更合适,故应选D。
  3.A[解析] 门可罗雀:指宾客稀少,十分冷落;寥寥无几:指非常少;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人烟稀少:指住户很少。不少教堂与昔日信徒众多,香火旺盛相比,现在已变得很少人来,十分冷清了,故选A。
  4.B[解析] 强烈:①极强的,力量很大的;②鲜明的,程度很高的;③强硬激烈。浓厚:①(烟雾、云层等)很浓;②(色彩、意识、气氛)重;③(兴趣)大。“浓厚”与“深厚”的区别:“浓厚”强调成分多,密度大,份量重,多形容色彩、意识、气氛,还可形容兴趣大;“深厚”强调深度大,多用来指友谊、感情、同情以及基础、地层等。浓烈:指(味道等)厚重强烈。根据语境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B。
  5.B[解析] 措手不及,指事出突然,来不及应付。束手无策,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只有B项的两个成语符合语境。
  6.D[解析] “增加消费”是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的,“刺激消费”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说的。“攻略”指开展工作或发展事业的谋略,此处用“攻略”较为恰当。“策略”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订的行动方针和方式。故答案选D。
  7.B[解析] 做这道题,首先应分析句子结构。题干第一句表因果关系,由“这是全世界都需要的东西”可知,“我”从不怀疑的应是“城市车”概念的可行性;第二句表转折关系,应该选“尝试”,故选B。
  8.D[解析]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司空见惯:“司空”为古代官名,指对某些事情表现出很常见,不觉得很奇怪。其中“惯”字原指习惯了。现在意为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顺其自然:“顺其”就是不主动,听之任之,“自然”指没有经过人为的手段,而使其保持自身的物质。顺理成章: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根据题干的逻辑关系,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筑一方城”,所以边地城市风貌的千姿百态应是“顺理成章”的事。
  9.A[解析] 题干中“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论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表明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所以空格部分应为“主动”的反义词,故选A。
  10. B[解析] “淘汰”的意思是“留下合适的,去除不合适的”。结合题意,“淘汰”是最佳答案。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