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专题 | 了解华图 | 客服中心
返回中心首页

  第二节  常考统计术语
  2005—2009年某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
  ◆百分数、成数、百分点
  【例1】 根据上述资料,该地区2005-2009年,第三产业总产值为多少亿元?
  【解】 2005-2009年第三产业产值分别为:300×11%=33(亿元),400×12%=48(亿元),500×13%=65(亿元),600×14%=84(亿元),800×15%=120(亿元)。因此,第三产业总产值应该为:33+48+65+84+120=350(亿元)。
  【例2】 根据上述资料,2008年该地区第三产业总产值占这五年第三产业总产值的多少?占这五年第三产业总产值的几成?
  【解】 84÷350×100%=24%,故该地区2008年第三产业总产值占这五年第三产业总产值的24%,即二成四,或2.4成。
  【注】 几成即十分之几,百分点是没有百分号的百分数,一般用来表示不同时期内相对指标的变化幅度。
  ◆基期(基础时期)、现期(现在时期)
  如果研究“和2009年相比较,2010年某量发生的某种变化”,则通常称2009年为基期,2010年为现期;类似的,如果研究“和2010年7月相比,2010年8月某量发生的某种变化”,则称2010年7月为基期,2010年8月为现期。
  ◆增量(增长量)/减量(减少量)& 增长率(增速、增幅、增长速度)/减少率
  【基本公式】
  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减少量=基期量-现期量;减少率=减少量÷基期量×100%
  【例3】 该地区2008年GDP比2007年增长了多少亿元?增长了百分之几?
  【解】 600-500=100(亿元),100÷500×100%=20%,故增长了100亿元,即20%。
  【注】 本题前者求的是增长量(常简称增量);后者求的是增长率(有时也叫做增幅、增速,即增长幅度、增长速度),做题时务必注意两者的区别。类似地,考生做题时也要注意减少量与减少率之间的区别。另外,本题计算得到的20%是2008年的增长率而不是2007年的增长率,增长率属于后者(即现期而非基期)。
  【常用变式】
  现期量=基期量×(1+增长率);基期量=现期量÷(1+增长率)
  现期量=基期量×(1-减少率);基期量=现期量÷(1-减少率)
  【例4】 若该地区2010年GDP增长率为15%,则2010年该地区的GDP为多少亿元?
  【解】 800×(1+15%)=920(亿元),即2010年该地区GDP为920亿元。
  【例5】 若该地区2005年GDP增长率为25%,则2004年该地区的GDP为多少亿元?
  【解】 300÷(1+25%)=240(亿元),即2004年该地区GDP为240亿元。
  ◆三角模型
  【例6】 根据上述资料,2008年该地区的GDP增幅下降了几个百分点?
  【解】 2007年该地区GDP增长率为(500-400)÷400×100%=25%;
  2008年该地区GDP增长率为(600-500)÷500×100%=20%。
  故2008年该地区GDP增幅下降了5个百分点。
  【注】 增幅或者增长率之间的比较只需要直接相减即可,不需要再除以基期值。
  ★特别提示★
  考试中往往考查上述模型的变式。最常见的如给出某一年的数值、该年的增长率以及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求两年前该值的情况。
  【例7】 若某市2009年外来人口为14.3万人,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增幅下降了20个百分点,则2007年该地区的外来人口为多少万人?
  【析】
  200720082009
  外来人口(万人)XY14.3
  增长率R10%
  增长率变化降低了20个百分点
  【解】 该市2008年外来人口相对于2007年增长了:R=10%+20%=30%
  该市2008年的外来人口:Y=14.3÷(1+10%)=13(万人)
  该市2007年的外来人口:X=13÷(1+30%)=10(万人)。
  ◆翻番
  【例8】 1980年某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则201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为多少亿元?
  【解】 2500×23=20000(亿元)
  【注】 翻一番为原来的2倍;翻两番为原来的4倍;依此类推,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同比:与历史相同时期作比较
  ◆环比:现在统计周期和上一个统计周期相比较,包括日环比、月环比、年环比
  ◆指数:用于衡量某种要素相对变化的指标量
  指数是某个具体要素标准化之后的值,反映这个具体要素的相对增减变化,它与这个要素的原始值之间存在正比例的数值关系,这是计算指数的基础所在。
  一般假定基期的指数值为100,从而计算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值。常见指数包括纳斯达克指数、物价指数、上证指数和区域价格指数等。
  【例9】 根据下表,基期可能为下述年份中的哪一年?(    )
  2003—2009年某省物价情况统计表
  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平均物价360400C480D520Z
  指数AB130120140E150
  A. 2003B. 2004C. 2006D. 2008
  【解】 设基期的平均物价为P,则=P=400,即以2004年为基期。
  【例10】 上表中A、B、C、D、E、Z的值分别是多少?(    )
  【解】 根据比例关系:======
  可得:A=90,B=100,C=520,D=560,E=130,Z=600。
  ★特别提示★
  上面例题中给出的指数是默认的指数定义(基期是固定的)。与此同时,考试中还经常出现“新定义”的指数,比如浮动基期的指数(这种指数直接反映变化率)等,这就要求考生仔细阅读材料,材料当中会详细给出相关定义。
Copyright© 2004-2010 HTEXAM.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教育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