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

您当前位置:公务员考试网 > 试题资料 > 公务员 > 2014年省考北京行测真题之言语理解部分(5)

2014年省考北京行测真题之言语理解部分(5)

2014-08-19 16:25:29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40、【解析】文段行文脉络为总——分——总式,首句提出“徽州文化具有自然与人文、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的整体性特征”,随后列举具体事例对首句进行举例论证,尾句再次点题,强调“无不是其文化生态的整体性的体现”,与首句呼应。可见,文段意在说明徽州文化的突出特征。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信息源】安徽文化网《浅谈徽州文化特色及其保护》

  41—45

  41、【解析】本题为逻辑填空题,被填入词语需要与原文意思相符,与“宏观调控”形成搭配,四个选项中,只有“加强和改善”满足此条件,故本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

  【纠错】B选项的保障、D选项的发展与宏观调控不搭配,A选项,表述不准确,宏观调控已经建立了,无需再建立。

  42、【解析】第一段都是在讲述调查的目的,第一段前半段是在描述调查的内容,但是也可以将具体内容理解为调查目的,在后半段作者通过“通过普查,进一步……,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更明确地点出了此次调查的目的,因此第一段主要是在说明此次调查的目的。故本题正确选项为B。

  【纠错】A、D选项有干扰,文段虽有调查内容的描述,但是本段其实是通过调查内容来进一步说明和强调此次调查的目的和意义。C选项基本要素明显与本段内容不符合。

  43、【解析】本文的二、三两段是有关本次调查工作原则的描述。由第二、三段内容可知,本次调查工作其实是由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第二段是有关国家机关和部门的分工和职责,第三段是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分工。除此之外,还有街道办事处、村委会、其他单位的配合等。因此,可以看出,此次普查工作的原则是: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故本题正确选项为D。

  【纠错】由文段可知,此次调查是由全国统一领导,中央各部门不仅要有分工协调工作,同时还负责执行工作,执行工作不是单由地方政府负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除了中央、地方政府之外,还有其他单位的参与,比如聘用专业人员等,因此A、B、C描述不够准确和全面。

  44、【解析】本题为逻辑填空题,被填入词语需要在意思和搭配上与“统计联网直报系统成果”形成一致,四个选项中,只有B选项的“巩固和拓展”符合文意。

  【纠错】A选项深化和普及、C选项的健全和支持与“成果”不搭配。D选项改进和完善的意思是一个事物本身是存在问题的,通过某种方式对其进行改进,但是从文段中我们看不出电子地图和统计联网直报系统存在问题,相反一定意义上电子地图和统计联网直报系统是比较先进的技术,故B选项的“巩固和拓展”最符合文意。

  45、【解析】标题必须体现文段的主要内容,本文的主体是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故排除B选项。D选项的批复明显不对,排除。由文段第一句话“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13年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可知,第三次全国普查应该是第一次,刚开始,因此C选项“进一步加强”的说法不准确。而A选项“通知”表述准确,故本题选择A。

  46—50

  46、【解析】考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把握。B、D两项从文章第二段段首句可得。C项从文章第一段首句可得。故本题答案为A项。

  【纠错】A项文中并未提及,故排除。

  47、【解析】考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把握。D项使用方言词,在文中并未提及。故本题答案为D项。

  【纠错】A、B两项从文章第二段可得,C项从文章第三段可得,故均排除。

  48、【解析】考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把握。D项,从文章第三段可知,作者讲到一些网络语言的意思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随后举了一个实例,提到“去踩一下”。故本题答案为D项。

  【纠错】A、B、C三项,是在文章前两段,作者描述一些具体的网络词语所提及的例子,故均排除。

  49、【答案】C

  【解析】考察对文章细节信息的把握。从文章最后一句话可得D项正确。故本题答案为D项。

  50、【解析】考察对全文核心意思的理解及概括归纳。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语言的产生原因及特点,随之论述了它的存在与传统媒体的关系,A项较准确的反映了这层意思。故本题答案为A项。

  【纠错】B、C、D三项不能对文意进行全面概括,意思不够准确,故均排除。

  51—55

  51、【解析】根据第一段中“此后多年,变态反应研究始终将过敏视为一种病态或障碍”一句可知,C项表述为该句的同义替换,表述正确。因此,本题答案为C选项。

  【纠错】A项的“一直受到重视”在原文中没有体现,为无中生有。根据原文第一段中“‘变态反应’这一术语是儿科医生冯•皮尔凯和贝拉•锡克在20世纪初首次提出的”与“‘过敏症’使生理学家查尔士•里歇声名远播并荣庸1913年诺贝尔奖”两句可知,B、D项表述错误。

  52、【解析】根据“指代就近原则”,代词“这个问题”指代的是前文中提到的问题,即“免疫系统为什么会以这种方式对貌似无害、却经常充当过敏原的物质做出反应”。换言之,即“变态反应”的产生机制。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53、【解析】根据文章第三段“所以,与其把变态反应看成对蠕虫目标锁定有误的反应,倒不如视之为一种有益的反应,目的在于防御环境中的有毒物质”可知,玛吉•普罗菲特研究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变态反应视为身体的一种有益反应。因此,本题答案为B选项。

  54、【解析】根据文章第四段“‘毒素假设’也无法直接解释面对环境中哪怕是微乎其微的过敏原,肌体为什么有时候会作出如此严重的,潜在致死的过敏反应”可知,“毒素假设”无法解释微量的过敏原会致死这一问题。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55、【解析】文章前四段介绍了对于变态反应的研究历程以及不同观点理论,并重点介绍了“毒素假设”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变态反应视为一种有益反应,最后一段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文章重点,即“反应的好处可能类似于疼痛的好处:疼痛固然给人带来不快,但这种不快会帮助我们避开损害我们肌体的环境原,从而使我们更有幸存的可能”。可见作者意在暗示我们,变态反应并非对身体一无是处,它对人的身体还是有一些好处的。因此,本题答案为A选项。

  【纠错】B项表述错误,在文中没有优劣的对比。C项的“主动避免”与D项的“治疗”在文中没有提到。

  56—60

  56、【解析】根据原文“唐代杜牧说,孙武的兵法原有数十万言,曹操削其剩,笔其精粹,以成此书;”可知,对《孙子兵法》的观点为“在原本上削减而成”,对应选项为A。

  57、【解析】根据原文“因此班固在《汉书》中把孙武的兵法叫《吴孙子》,把孙膑的兵法叫《齐孙子》”可知,本题选B。

  【纠错】根据“竹简本《孙膑兵法》……该兵法在消失了上千年后……”可知,是《孙膑兵法》消失了上千年,所以A项错误;根据原文“孙武生于春秋末期,孙膑则晚100多年,生于战国……”可知《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生于春秋而非战国,所以C项错误;根据原文“而《齐孙子》(孙膑兵法)在魏晋时已无记载。”可知D项错误。

  58、【解析】根据原文“这些实物证据揭示了历史上的孙武、孙膑并非一人,也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有关孙武、孙膑记载的真实性,《孙膑兵法》确有其书。”可知,B、C、D均有提及,而A项“《孙膑兵法》的作者是谁”并没有提到,所以不能用来证明。选A项。

  59、【解析】根据原文“这批竹简经过刮削、烤制而成……银雀山汉简的形制、书写格式、篇题的处理……均符合汉代的简册制度。”可知,评判年代的标准有2个“样式”与“内容”,归纳即“简册的特征”,所以选D。

  【纠错】A书写文字是“简册特征”的一个要素,不全面,不选;B项没有提及;C项陪葬物品就是“竹简本身”不能证明其年代。

  60、【解析】文段结构层次可分为两部分:关于《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作者的问题、银雀山汉墓竹简的证据。可知文章核心意思就是:银雀山汉墓竹简证明了孙武与孙膑的存在及二者的关系,选择B。

  【纠错】C项银雀山汉墓《孙子兵法》的发现和破译概括不全,未提及孙膑及《孙膑兵法》,所以不选。

  61—65

  61、【解析】考察对第一段相应细节信息的把握。文章提出大量的大蓝蝶被制作成了标本,当进入汽车时代到大蓝蝶栖息地更加方便,有的地方大蓝蝶已经绝迹。说明大蓝蝶的灭绝是因为人们捕捉制作标本。故本题答案为B项。

  【纠错】A项与原文“保护区内的大蓝蝶种群灭绝了”的内容不符,C项与原文“数量稀少,且生活在人迹罕至的荒野”的内容不符,D项与原文“保护区越来越多,但是大蓝蝶的数量越来越少”的内容不符,因此D项可以排除。

  62、【解析】考察对文章相应细节信息的把握。文章第二段大蓝蝶成虫的寿命只有四、五天。故本题答案为B项。

  63、【解析】考察对文章相应细节信息的把握。文章第三段中“红蚁蚁后会误以为它是以后将变成蚁后的红蚁幼虫”即被红蚁蚁后视为竞争对手,文章第三段中“蚁巢规模太小”和“另来一只大蓝蝶幼虫,食物不够”。分别对应A、C。故本题答案为D项。

  64、【解析】考察对文章相应细节信息的把握。文章第四段中首句“红蚁本身对生活环境也有要求:地上草的高度最好只有2~3厘米。”说明对草地的管理是与红蚁的生活环境相关的。故本题答案为C项。

  65、【解析】考察对文章主旨信息的把握。文章第一段中“英国建立保护区并且通过法律保护大蓝蝶,但是无济于事”即说明前期的措施并没有收到效果,文章第二、三、四段中分析了没有效果的原因:建立保护区后,禁止烧荒、放牧,野草疯长。第五段分析出大蓝蝶需要控制草皮的高度。综合全文前期的措施不但没有保护反而加速了大蓝蝶的消亡。故本题答案为A项。

  【纠错】B项的画蛇添足指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多余不恰当的事,以致弄巧成拙,与原文内容不符。C项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或处理问题过于急躁、性急原文没有体现,D鼠目寸光,比喻目光短浅,缺乏远见,与原文不符。

  66—70

  66、【解析】定位文段的第一段,由“从内容和结构来看,法典的核心是财产关系,即所有制的问题。”可知对应A项。

  67、【解析】对应文段第一段,由文意可知,他把这部法典称作“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的原因是前一句,“正如恩格斯所说,它把在消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刚刚诞生的现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条件译成了司法法规的语言。”即将经济生活条件翻译成为法律语言,用法律的规范作用,对应C项。

  【纠错】A、B和文段没有关系。强干扰项是D项,文段中“在消灭了封建专制主义之后”在文段中作状语,并非文段的重点,而且文段中没有提及革命任务问题,所以排除D项。

  68、【解析】对应文段第二段,由“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以为这部法典虽然以拿破仑的名字命名,但他并未直接参与法典的制定,”这是误解的具体内容,后面紧接着解释原因“原因是拿破仑南征北战、戎马倥偬,根本无暇顾及,他只是颁布命令而已。”因此对应B项。

  69、【解析】由第二段“他于1799年发动‘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翌年就成立了由大理院院长特龙谢、罗马法专家马尔维尔、政府司法行政长官普雷阿梅纳以及海军法院推事波塔四名委员组成的‘民法起草委员会’”。可知《拿破仑法典》是在“雾月政变”之后开始起草的,对应D项。

  【纠错】由第二段内容可知,1799年是建立“民法起草委员会”起草《拿破仑法典》。由文段“法典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可知,公布实施的时间是1804年,所以A项偷换时态。文段说“它最初定名为《法国民法典》”而B项是“习惯上被称为《法国民法典》”这是偷换概念,因此排除B项。根据“起草委员会按期完成了民法草案的起草工作,经大理院和上诉院研究修改后,提交参政院讨论修改。”和“法典最后经立法院一致通过,于1804年3月21日正式公布实施。”可知通过法典的是立法院,而不是参政院,所以排除C项。

  70、【解析】最后一段首句援引观点,非重点。第二句说明英法两国的例子来说明法国因理论充分而改革更加彻底,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启蒙运动中心在法国的原因也是理论的成熟,所以整个文段都在强调以《拿破仑法典》为代表的理论的先进对于法国的重要意义,也就是《拿破仑法典》的价值,对应A项。

  【纠错】B项是无中生有项。C项表述片面而且文段强调的是理论的成熟对于法国的影响,因此排除C项。D项法国和英国革命之间有不同是“但是”之前的内容,并非文段的重点,这句话意在说明的是法国因为理论准备充分使得革命更加彻底,因此排除。


相关资料

面试模拟及解析汇总

2014年面试资料汇总

10大经典面试剖析

历年省考真题及答案

相关链接:

公务员考试网

相关内容推荐

(编辑:admin)
华图教育:huatuv
想考上公务员的人都关注了我们!
立即关注

10万+
阅读量
150w+
粉丝
1000+
点赞数